阅读写作训练之.doc_第1页
阅读写作训练之.doc_第2页
阅读写作训练之.doc_第3页
阅读写作训练之.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阅读写作训练之“趁热打铁”贵州省仁怀市茅坝中学蔺利会写不离读,离读不会写,能读会写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内容。语文考试侧重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两块是语文能力测试的主阵地,占80%的分数,丢掉这80%,不是丢了半壁江山,而是全盘皆输。因此,教学生能读会写是语文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语文考试改革是朝着考查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方向发展的,个别地区已只考写作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的语文教学还没有跟上这一发展趋势。阅读与写作是分开的,阅读不能很好的为写作服务,写作不能更好地促进阅读能力的增长。小学低段没有明确具体的写作训练,只读不写,读不能致用。小学高段也没有序列的写作训练,随意性很大。这些做法封闭了写作思维的大门,使得一颗能读美文而赋创造性的心尘封凉透。到了中学,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求600字左右的作文,但那颗尘封太久的心,是“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写作教学就这样举步为艰。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绝大部分是按单元编排的,有了一定的序列与梯度,但一单元一次,一学期不过七次左右,并不是随读随写,片断整篇兼而有之。因此,这种次数太少,形式单一呆板,写作周期长等的作文训练,已不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不适应语文能力测试的发展,更不适宜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如果语文教材有三十篇课文,而你都要教学的话,那至少要训练三十次写作,只有有读有写,读后就写,读写不分家,“趁热打铁”,“铁”方能煅打成“器”,“铁”冷了再打,那就不能成型,或是粗制滥造,费力不讨好之事。许多有经验的老师,搞即兴作文,情景作文,下水作文等,无非也是让学生“趁热打铁”。笔者现就一次作文教学实例再说说“趁热打铁”。种树老人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这种树老人一辈子什么都不会做,只会种树,解放前种树为了娶媳妇,但是没有娶上,解放后种树,为了种树而种树。老人前二十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二十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二十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百亩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喂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剪树,看调皮的松鼠,快乐的喜鹊,爱叫的乌鸦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王来了,出神地看着满是在碗口粗的树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这时人们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开始有人种树了。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有许多猜想:有的说老人要盖小洋楼了,有的说老人要买小轿车,有的说老人娶村头五十多岁的寡妇但草棚子里面,只有老黄狗围着老人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春天来了,老人的坟上长出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以上是发给学生的一份阅读材料,指导学生阅读之后,简析并进行写作训练。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是要抓住记叙要素进行阅读。但阅读种树老人不宜这样,因为他记叙要素不明显。所以我们阅读这篇文章,应该从整体上去感知作者绘出的没有明显时间、地点、经过的事件的轮廓,提取它大致的记叙要素信息即可。这是一篇读来令人感动不已的记叙文,起伏的心潮中也涌动着阵阵酸楚。无华的语言,直白的叙述,告诉读者一个种树老人的故事。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老人,一生种树,爱树如子,不为什么,就为种树;不求回报,到死连一副棺材也不愿意要。老人坟上长出的那棵矮小但很粗壮的树,是种树老人,是种树老人的精神,是种树老人的希望与微笑。作者粗线条勾勒出种树老人坎坷的一生,展现出一个默默无闻的种树老人既单调又丰富,既平凡又伟大的内心世界,塑造了一个大树一般伟岸的老人形象。读是如此,写也应如此,不能老想将记叙要素交代清楚,宜采用工笔手法描绘大致的记叙要素,对要介绍的事描绘其大致轮廓,无论是塑造人还是物,只要让读者初读觉得形似,再读轮廓凸现,细读神情具备即可。下面请同学们就母亲、我的老师、趣事、心愿、父亲几个题目任选一个进行“热抄热卖”。 心愿这是一片寂静的黄土地,光秃秃的山石岿然耸立着,而枯黄的小草稀疏地从石缝间探头探脑,渺小而又可怜。老人惊愕地望着这片荒凉的景象,这就是那曾经葱郁的山林吗?这就是幼时与同伴捉迷藏、捕鸟的乐园吗?这就是日夜思念回归的自然吗?一个个问号钻入老人的大脑,使他疑惑、迷惘。老人从繁华的都市回到故土,只为了那解不开的怀乡之情和对纯朴自然风光的眷恋。而现在,他在山上徘徊着,深深地叹息着。一阵风吹过,老人感到阴冷。但他心中却有一个炽热的愿望青山,我定要“找”你回来!从此,黄土山上多了一间小木屋,多了一个劳作不息的老人。他做着一个绿色的梦。然而一场无情的暴风雨打碎了他的梦。树苗被风吹折、草粒被冲走,留给老人一副凄惨的景象。老人无奈,心酸地垂下头,忽然山坡上跑来个孩子,稚气地把夭折的树苗插入土中,好象在植入童稚的梦。“孩子,未来是你们的,我们不能给你们留下黄色荒凉的大地,要还给你们青山!”老人看着一轮初升的太阳想着。一次又一次的与天灾人祸斗争之后,“青山”,这两个字终于在老人脑海中定格。当老人只能勉强从床上爬起来时,老人看到的不仅是他种的树,更欣慰的是看他树的人满山挖坑植树的村民。老人仿佛看到了片片葱郁的树林,仿佛听到了声声清脆的鸟鸣。青山在眼前,心愿在所有人心中。这是一篇读了、学了种树老人一文后写成的一篇记叙性散文,与上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特点就是在记叙要素上,立足于宏观把握,而不刻意于一时一事的“交代清楚”,从整体上构思,作大致的描绘与交代。文章选取了一个有重大社会意义的题材,从整体上讲述一个老人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