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_第1页
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_第2页
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_第3页
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_第4页
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 第25卷第9期xx年9月农业图书情报学刊J ournalofLi brary andInformati onSciences inAgri cultureV0125,No9Sepxx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王彦1,田文夫2(1东华大学图书馆,上海xx20;2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上海xx20)摘要基于目前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借阅率逐年降低的现状,提出让读者参与自购图书的新的采访模式,希望能由此提高纸质图书借阅率,为纸质馆藏建设提供新的建设思路,同时也为读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纸质图书;读者自购;借阅率;服务模式G25A1002-1248 (xx)090045-03Readers Purchase一11k NewIdea ofUniversi tyWANGYanlTIAN Wenfi l2CHEN(1Donghua Universi ty Library,Shanghai2ShanghaiInsti tuteofForei gnTradeAbmactBased onthe currentsi tuation ofthe paper book l endi ngpresentpaper proposedto all owthe readerstoparti cipatethereby improve thepaperbooklendingrate andprovi deposeamore humanized service tothe readersKoywordsUni versityLibrary;Paper Books;Readers Purchase;Lendi ng印度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在1931年提出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 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 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由此可见一斑,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直接反映了藏书质量的高低。 也反映了藏书被利用的程度和效益2】。 然而近年来随着网络化、电子化资源的发展和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高校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借阅率呈现出明显下滑趋势,虽然各高校想方设法提出众多提高图书利用率的对策然而仍然改变不了图书借阅量逐年下滑的现状。 因此试着回到原点,改变观念,就像当360杀毒软件的时候,让整个杀毒软件市场翻天覆地一样,今天随着阅读方式,阅读习惯的改变,我们图书馆人要接受这种冲击,试着改变图书馆的采访策略,传统的东西需要打破,旧思想只能阻碍发展。 基于此笔者大胆设想,提出让读者在一定规范内自购图书,待使用结束后再来图书馆报销的采访模式用这种方式来增加馆藏,提高图书的借阅率。 通过开1目前高校图书馆应对图书借阅率降低的对策图书借阅率的高低直接反应图书馆纸质图书的利用情况。 为此各个高校图书馆都采取各种应对措施来防止借阅量的下滑。 笔者分别以上海一所普通高校和一所“211”高校为例,统计出这两所高校图书馆近三年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借以说明这种借阅量下滑的现象普遍存在。 xx年至xx年两所高校图书馆全馆读者借阅量如图1所示。 3年内两所高校图书馆全馆借阅量分别下降23(高校一)和19(高校二),新进可借图书量与当年新进可借图书的借阅量和利用率如图 2、图3显示在新进可借阅馆藏量增加的情况下,新进可借图书借阅量xx0613作者简介王彦(1979),女,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英国萨里大学,东华大学图书馆馆员,办公室主任,已发论文6篇。 田文夫(1977),男,本科,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图书馆馆员,流通部主任,已发论文3篇。 陈惠兰(1964),女,博士,研究馆员,东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研究领域数字图书馆,情报服务等。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资源建设第25卷3年内高校一下降了47、高校二下降了19,可借图书的利用率分别为高校一下降了50和高校二下降了21。 但事实上新书的采购完全按照采购标准进行,并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利用率却与其成反比。 究其原因,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获取信息途径、方式的增加,电子书的大量下载,势必造成纸质图书借阅率的下滑。 基于此,各高校图书馆想方设法提出各种对策改变这种现象,具体对策大致有如下几种调整书库布局,优化借阅环境31;改变借阅册数与借阅周期,激发读者的借书热情;邀请专业教师团队作为荐书顾问,根据学科专业建设和读者阅读倾向,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嗍;读者通过图书馆网站上的荐书栏目荐购图书加大图书馆宣传力度,提供优质服务,引导阅读,提高工作人员咨询服务能力圈;加强图书馆采访人员素质建设oq等。 然而种种对策,均未能达到使借阅量提高的目的。 2馆藏建设新思路读者自购图书解决方案21目前读者参与采购图书的3种方式及不足之处目前图书馆采购图书除了通过采购原则及标准统一采购以外还通过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开展图书采购工作,其中比较常用的与读者的沟通方式主要有3种,然而这3种方式却都存在着一定地不足之处。 211不定期组织教师现场选书图书馆会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前往购书中心、书店等地进行现场选书活动。 该方式的缺点在于,读者现场选书后不能马上在图书馆借到所选图书,图书采购到馆后,还需经过验收、编目、加工、典藏、签收等环节,才能到达流通部与读者见面。 这个过程通常至少需要2个月时间。 当到书量较大或者中途涉及到其它事务时,则需更长时间。 其次,教师选择图书会带有个人喜好、专业因素的影响,缺少全局性。 这种方式的可持续性较差定期和多次数操作性不强。 212通过图书馆网站上荐书栏目荐购图书读者通过各高校图书馆的“网上荐购”栏目荐购所需图书。 这种方式的缺点是从订购到编目加工处理完毕后,相关新书信息仅在图书馆主页的“新书通报”栏目里发布由于多种因素无法及时通知到荐购读者本人,同样由于订购和编目等程序,通常耗时12个月甚至更长,时效性差,可能书到馆后读者需求已不存在即使能够及时通知到荐购者本人也不能保证荐购者能在第一时间借到该图书,久而久之,读者对这种荐购方式的积极性逐渐减弱。 经笔者问卷调查两次以上或多次荐购图书的读者寥寥无几。 213邀请专业教师作为荐书顾问图1两所高校近三年图书总借阅量当年新进nJ借图I5情况(高校)图3高校二每年新进司借图书量、借I淘量、及利用翠图书馆通常会邀请专业教师作为荐书顾问为图书馆荐购专业类的图书然而这种荐购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专业教师担任学科资源建设顾问。 向图书馆推荐书目作为图书馆增加馆藏的参考,他们获取书目信息渠道有限,信息不完全,其次这种反馈其实是荐书顾问与图书馆的沟通缺少更多教师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一种沟通。 22全新的读者参与图书采购模式221“自购图书”的概念以上3种读者参与采购图书的方式虽然都有其优点和存在的必要性然而笔者认为一种全新的图书采购模式将会成为在此基础上的另一种更有效的“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采购方式,可以弥补现有方式的不第9期王彦等读者自购图书高校图书馆纸质馆藏建设新思路47足也可以提高纸质图书的利用率,这种“自购图书”的服务方式,是面向全校范围的二级学院团体、教师和学生开展的,这些读者可以自行购买一定额度的图书,由本人先行垫付购书款,无需经过图书馆编目、加工、典藏等一系列复杂的程序,即可先阅览,阅览完成后,再到图书馆凭发票报销,并归还该图书,所归还的图书经过编目后上架流通既所谓“您先看书,我来报销”。 经费从年初采购纸质图书经费中预算出计划额度作为此项目的经费,规定报销时间结点内可以使用此经费,超过报销时间结点之后,将剩余额度转为图书馆统一购买图书经费所用。 222“自购图书”的优点 (1)对读者而言,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广,图书资源需求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图书的选择范围不仅仅局限在现有馆藏规划。 (2)获取图书的范围更广,但并未增加获取成本,相反还节省了图书馆查询图书的时间成本读者第一时间优先借阅“自己购买”的图书。 时效性强,随时了解、掌握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信息资料,等借阅完成后。 带发票等资料到图书馆办理报销手续。 (3)通过这个渠道可以了解更多读者需求,并在读者“自购”经费超出额度后仍然可以推荐购买,带动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一个畅通的沟通机制。 (4)带动了全校师生,无时间、地点等限制因素,共同参与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积极性。 (5)通过师生“自购”图书信息,图书馆的采编部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来增订复本量。 使得购置图书的经费得到更充分地合理化利用。 (6)通过这种延伸服务,提升图书馆在师生心中的形象。 打破馆员与读者的身份界限,实现馆员与读者间的互动,增强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感。 2T23“自购图书”操作方案首先需要确定自购图书针对的目标人群,笔者认为目标人群可以是全体教职员工、二级学院团体及所有注册学生;其次,对于读者参与购买的图书应该有所要求,必须是图书馆无馆藏或馆藏量不够、属于本校学科的专业类图书。 并且要求非盗版、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再次,各高校图书馆可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定报销的时间结点和各个层次读者可报销的金额。 最后,具体的操作方案是购书前通过EMAIL、电话、网上留言等多种方式向图书馆核实是否已有馆藏、是否符合馆藏要求、及图书采购要求等信息,经核实后确认可以购买,则需填写购书单,以便图书馆存档和报销时办理相关手续。 同时。 图书馆还可以通过此操作方案将已掌握的该书信息及时反馈给读者,如告知此书可通过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电子图书等方式获得这样既可第一时间了解和解决读者需求,也能更有效地利用购书经费。 此外,读者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