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1页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2页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3页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4页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防治措施班级: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3班 学号:P092013710 姓名:郭真 (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工艺,西北民族大学,兰州 730030)摘要由于化工行业“三废”的排放,使土壤遭受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重金属通过在作物体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对土壤污染的危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土壤的防治及治理措施作了概述。关键词土壤污染 重金属 防治 治理措施 土壤修复技术Chemical industry of 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 caused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Guo Zhen(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Nor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Lanzhou730030, China) Abstract: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 of soils as a result of Chemical industry discharge is a serious threat to human and animals health because bioaccumulation in the food chain. The harm of soil pollution,the main source of soil heavy metals pollutant,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oil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ey words: soil contamination; heavy metal;Prevention and control;Management measures;remediation technique;土壤污染的危害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不但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有力的机械支撑,而且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水、肥、气、热等肥力要素。随着人口快速增长、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以及污水灌溉等,使得许多有害物质进入土壤系统,土壤重金属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特别是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致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过高(密度大于5g/m3) 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常见的能对土壤造成污染的重金属包括 Zn、Cu、Cr、Ni、Pb、Cd、Hg等元素它们不仅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还会通过径流和淋洗作用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危害人体健康。人们最终会发现攻克环境污染这个世纪难题,最后的堡垒就在自己的脚下。土壤的物理特性决定土壤极易被污染,虽然土壤对污染物的容纳能力相对大气和水体要大很多,但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难清除。可以说,以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土壤污染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发展成生态灾难,其危害和损失将难以估量。土壤污染会改变土壤的组成结构,损害植物,使农作物和果实的含毒量增加,最终影响人们的健康。土壤的酸碱性与植物生长关系很大,因为植物吸收养分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而离子的溶解或沉淀与PH值有关。土壤溶液的PH值一般在8之间。PH值高时,土壤溶液中的钙、镁、铁、铝、锰、磷酸根等离子会发生化学沉淀,使这些有效养分无效化。PH值太低时,这些元素大量释出以至选到损害植物的程度,也易于流失。并可使一些有益的生物如蚯蚓害死。当PH复合肥钾肥氮肥。Cd是土壤环境中重要的污染元素,随磷肥进入土壤的Cd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研究表明,随着磷肥及复合肥的大量施用,土壤有效Cd的含量不断增加,作物吸收Cd量也相应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重金属对土壤和农作物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象已经非常严重,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污水灌溉、工业废渣、城市垃圾、工业废弃物堆放及大气沉降1。污水中占较大比例的工业废水成分比较复杂,都不同程度的含有生物难以降解的多种重金属,是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我国土壤污染除 Cd、Hg污染外, Pb、A s、Cr和 Cu的污染也比较严重2。目前我国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面积已达上千万公顷,污染的耕地约0.1亿hm2,占耕地总面积的 10%以上,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全国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多达 1200万t,因重金属污染而导致粮食减产高达1 000多万t,合计经济损失至少 200亿元 3。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Cd、A s、Hg等重金属污染。广州近郊因污水灌溉而污染农田 2700 hm2,因施用污染底泥造成1333hm2土壤被污染,污染面积占郊区耕地面积的 46%4。上海农田耕层土壤Hg、Cd含量增加了50%,天津近郊因污水灌溉导致2.3万hm2农田受重金属污染,沈阳张士灌区重金属污染面积达2500多hm25。国内蔬菜重金属污染调查显示,我国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更为严峻。珠三角地区近40%菜地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 6。重庆蔬菜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d Pb Hg,近郊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Hg和Cd出现超标,超标率分别为6.7% 和36.17%7.广州市蔬菜地铅污染最为普遍,砷污染次之 8。保定市污灌区土壤Pb、Cd、Cu和 Zn的检出超标率分别为50.1%、87.5%、27.5%和 100.0% ,蔬菜中 Cd的检出超标率为89.3%9 。防治措施确立“预防为主”的形式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工矿业“三废”的任意排放和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造成工矿区周围土壤和农业土壤中有毒重金属过量累积,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人类健康的风险。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显得尤为必要。由于土壤重金属累积的不断加剧和重金属的相对稳定性,使得土壤重金属污染清除困难重重。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防,二是治。相对于水污染、大气污染的治理,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成本更高、周期更长。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从源头上预防污染,控制和消除污染源,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壤污染防治根本措施,也是最经济可行的措施。“防”的关键在于控制污染源,应通过调整其产业结构、促进企业技术设备改造和推进清洁生产等途径控制污染排放量。“治”则主要是对目前已造成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传统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方法有淋滤法、客土法、吸附固定法等物理方法以及生物还原法、络合浸提法等化学方法。这些传统的修复方法虽然治理效果较好,历时短,但也存在许多缺陷,如成本高,难于管理,易造成二次污染,对环境扰动大。因此,我们应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土壤的保护工作。土壤污染的防护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源,同时对已经污染的土壤采取措施,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或控制污染物迁移转化,使其不能进入食物链。生物防治土壤污染物质可通过生物降解或植物吸收而净化土壤。如羊齿铁角蕨属的一种植物,有较强的吸收土壤重金属能力,对土壤中镉的吸收率可达到10%,连种多年可使土壤镉含量降低50%。施加抑制剂轻度污染的土壤,施加某种抑制剂,可改变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减少作物吸收,如使用石灰可增加土壤PH,使铜、锌、汞、镉等金属或氢氧化物沉淀。据实验,施用石灰后稻米含镉量可降低30%。碱性磷酸盐可与土壤中的镉形成磷酸镉沉淀,对消除镉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增施有机肥、有机胶体和粘土矿物胶体, 对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有一定吸附力。因此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砂性土壤,能促进土壤对土壤有毒物的吸附作用,增加土壤容量,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加强水浆管理水稻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可影响水稻土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淹水可明显抑制水稻对镉、铜、铅、锌的吸收,落干将促进水稻的吸收。客土、深翻被重金属严重污染的土壤,若面积不大,可用客土换土法,对换出土壤要妥善处理,防止次生污染。亦可将污染土壤翻到下层,深埋程度以不污染作物而定。土壤污染的修复植物修复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种植对土壤重金属元素有特殊富集能力的植物,将植物收获并进行妥善处理(如灰化回收)后,可将该重金属移出土体,达到清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目的。由于应用此方法不需把污染物质转移处理,因此可节省大量治理费用,且可实现废物资源化。植物修复通常包括植物萃取作用,即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植物挥发作用,即通过植物使土壤中的某些重金(如Hg2)转化为气态(如Hg0)而从土壤中挥发出去;根际滤除作用,即利用植物根孔通过水流移出土壤重金属;植物钝化作用,即利用植物将土壤重金属转变成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形态。与常规的土壤重金属清除方法相比,植物修复具有如下优势:一是土壤的物理结构不会被破坏,生物功能保存完好。二是不产生废物残留的产品和能量。三是治理费用低,据王松良等 10 对某5年期植物修复项目与同期常规治理的费用比较,植物修复总费用为250000美元,而常规的治理需要660000美元,比植物修复高出1.6倍。四是可长期、大面积的田间应用。五是可回收重金属元素,并加以循环利用。因此,研究重金属的植物修复措施,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中,对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防治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同时,对于已经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采取 有效的修复措施也是非常必要的。针对东莞地区特有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系统地研究出适合东莞地区的植物修复措施,例如植物修复方案的选择,植物修复种类,植物修复实施细则等。这些都是重金属污染中植物修复措施实施的关键, 也是减少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威胁的重要所在。农业生态修复农业生态修复包括农艺修复和生态修复。前者改变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选择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或增施能够固定重金属的有机肥等来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后者调节土壤水分、养分、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生态因素,调控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但该技术修复周期长,效果不明显。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沉淀、氧化还原等作用降低土壤重金属毒性的技术。微生物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土壤溶液的 pH 值和土壤结构,影响植物的根系分泌等过程,进而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和重金属的形态,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11-12.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修复效果好,成本低、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因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同时微生物修复的专一性强,其活性与温度水分氧气、PH 值等土壤环境条件紧密相关,因此,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强适应性、广谱性的微生物并应用于污染治理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电动修复 通过电流使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如Pb、Cd、Cr、Zn等)和无机离子以电透渗和电迁移的方式向电极运输,再集中收集处理。该方法适用于低渗透的粘土和淤泥土,可以控制污染物的流动方向。在沙土上的实验,土壤中Pb2+、Cr3+等重金属离子的除去率也可达90%以上。电动修复不搅动土层,修复时间短,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原位修复技术。电热修复利用高频电压产生的电磁波对土壤进行加热,使污染物从土壤颗粒内解吸出来,加快一些易挥发性重金属从土壤中分离,从而达到修复的目的。该技术可以修复被Hg和Se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土壤淋洗利用淋洗液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移至液相中,再把富含重金属的废水进一步回收处理。用于淋洗土壤的淋洗液很多,包括有机或无机酸、碱、盐和螯合剂,用于提取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有盐酸、硝酸、硫酸、柠檬酸、草酸、EDTA和DTPA等。吴龙华等对铜污染土壤修复的有机调控研究13发现:外加EDTA 可明显降低红壤对铜的吸收率,解吸率也随着EDTA加入量增大而降低,吸收率与解吸率与加入的 EDTA量的对数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淋洗以柱淋洗和堆积淋洗更为实际和经济,这对该修复技术的商业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化学修复化学修复就是向土壤投入改良剂,将重金属吸附、氧化还原、拮抗或沉淀,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常用改良剂有石灰、沸石、碳酸钙、磷酸盐、硅酸盐和促进还原作用的有机物质,不同改良剂对重金属的作用机理不同。化学修复简单易行,但它只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金属元素仍保留在土壤中,容易再度活化危害植物。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削减、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该方法效果好,易于操作,受到人们的重视,日益成为修复污染土壤研究的热点。展望解决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问题,应加强重金属元素土壤生态化学行为和修复技术研究,特别是应用前景大的植物技术和微生物技术,寻求多种修复技术的综合运用。由于各种方法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但又互相联系,互相补充,应因地制宜,综合应用,研制一种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稳定性强、副作用小、治理彻底和适用性广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是当前环境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目前由化工行业引起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是相当的严重,就目前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光靠上面那几种措施是显然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要进一步的去研究,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措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参考文献1王文兴,童莉.海热提.土壤污染物来源及前沿问题J.生态环境,2005,l4 (1):l-5.2娄燕宏,诸葛玉平,顾继光等.粘土矿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科学,2008,2:68-72.3骆永明,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