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没有缝隙(汇报).doc_第1页
关爱没有缝隙(汇报).doc_第2页
关爱没有缝隙(汇报).doc_第3页
关爱没有缝隙(汇报).doc_第4页
关爱没有缝隙(汇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爱没有缝隙京山县坪坝镇中学关爱留守学生工作汇报我们坪坝镇是京山县最偏远的一个小乡镇,地处京山、安陆、随州三县市交界处。全镇国土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2.5万人。它北有名扬海内外的苏家垄文化,南有轰动全国的孔子晒书台遗址,距今2000多年的明清古街昭示着昔日的辉煌。“古镇钟灵秀,自古多秀才”,古老的坪坝享有“秀才之乡”的美誉。坪坝镇中学就坐落在这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的口子小镇。近年来,学校本着“科学育人,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秉承“为全体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努力培养“会做人、会学习、会生活、会创造”的现代人才。执着的追求与实践,学校已成为京山教育的一片热土,是全国留守儿童教育的先进、全省“依法治理”的示范、全市教育科研的典型、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面旗帜。特别是在留守学生教育工作中,我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妇联的亲切关怀下,在县镇妇联的精心指导下,做了大量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校留守学生教育情况汇报如下。一、架起三条热线,为留守学生撑起爱的蓝天我校70%左右是留守学生,为了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不足,学校架起了三条热线“电话热线”、“信息热线”、“关爱热线”,关爱留守学生,为他们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1、电话热线。我校很多留守学生居住偏远,家里没有电话,很难与在外的父母取得联系。2004年春季,为了方便他们与父母联系,学校建起了“爱心电话室”,开通了8条“电话热线”,由学校付费,安排专人管理,每个留守学生一周可以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各班建立了“爱心电话联系卡”,学校建立了“爱心电话簿”,登记了所有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的联系方式,方便随时联系。很多时候,学校老师的手机也成了留守学生的爱心电话。九年级女生程梦菲的父母在广州打工两年没有回家,她非常想念他们。去年腊月的一个早自习,校长吴克军检查学生寝室时发现她一个人在哭泣。问明原因,原来程梦菲的父母今年又不准备回家过年。吴校长于是拿出手机拨通了她父母的电话,对方说工作时间紧,回家花钱多,不想回家。吴校长耐心劝说,又让程梦菲接过电话与父母讲了二十多分钟,父母终于答应回家过年。程梦菲开心地笑了,高高兴兴地去上课,吴校长心里压着的一块石头也放了下来。像程梦菲这种情况的留守学生在学校还有很多。“电话热线”缩短了留守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成为留守学生连接亲情的纽带。2、信息热线。我校59名教师与300多名留守学生结对子,当他们的“代管家长”、“爱心妈妈”。做到“三个一”,即每月一次家访,每月与家长通一次电话,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学校开放微机室,有条件的家长可以在网上与老师交流。“代管家长”每年还抓住留守学生父母回家过年的机会,上门与他们交流情况。从今年暑假开始,我校扎实地开展了教师“访万家”活动,重点走访了留守学生363名,其中贫困留守学生64人,孤儿2人。李逸是喻碧光老师班上的一名单亲留守学生,机灵、好动的他成了班上的“肇事王”班里的大小“风波”都少不了他的份,经常放学后不按时回家。走访后,喻老师明白了李逸是因为“别人回家有爸妈,我回家没意思”。接下来,喻老师通过电话与家长取得了联系,给家长提出了教育子女的建议,多种形式鼓励李逸。此后,李逸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习惯越来越好,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他。邹定文老师为了让孩子们能和父母经常“见见面”,在学校开通了“亲情QQ”, 让留守学生与父母视频聊天。“访万家”不仅增进了家校之间的了解,更为学校提供了一些创新教育管理方式的思路。我校通过多种途径,在学校与家长之间架起了一条“信息热线”,通过“信息热线”与家长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亲子观和成才观,为留守学生营造了平等、民主、温暖、宽松的成长环境。3、关爱热线。我校教师老师把留守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看待,有的留守学生心理上有障碍,学校设置“爱心信箱”,开设心理咨询室,由心理辅导教师或班主任开导他们,作心理辅导;有的留守学生成绩不好,没有一个老师嫌弃他们,而是寻找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有的留守学生家庭贫困,学校开设“爱心银行”,党员、干部 、团员带头为“爱心银行”捐款,还开展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留守学生一对一手拉手活动,不少孩子就是在“爱心银行”和“手拉手”活动的资助下才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老师从思想、学习、生活上关心留守学生,在师生之间架起了一条“关爱热线”,让留守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黄叶满天飞,稻谷堆成堆,孤单的我,常常饱含热泪,叫着爷爷奶奶睡。爷爷奶奶为了这个家,辛苦操劳不后悔,可如今的他们,却一去不再回!好爷爷呀,好奶奶!多想再叫你们一声,让我害怕寂寞的心,得到点儿安慰!燕子向南飞,我盼爸爸归,留守的我,常常翘首山外,却无奈把头垂。爸爸为供我上学,整日辛劳奔波累酸腿,从来不后悔。我的好爸爸呀,盼望您能早早回!我也想像别的孩子一样,和爸爸一起,去把野兔追!”这是我校七年级学生王枫写的一篇日记。王枫是一个十分不幸的孩子,家住团山村七组。5岁时,妈妈因病离他而去,他只有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因为爸爸一直在外打工,所以在他的记忆中,爸爸妈妈的模样都很模糊。在远离爸爸的日子里,王枫并没有感到太多的孤单和无助,因为还有爷爷奶奶的疼爱。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今年,爷爷奶奶相继去世,他真正成为了可怜的“留守儿童”。看到学生的日记,班主任吴春秀老师眼睛湿润了,她主动承担起“爱心妈妈”的重任,并把王枫接到了自己家中。平常,王枫很多双休日是在吴老师家里度过的,吴老师不仅传授他知识,还教给他做人的道理。在吴老师的精心照料和培育下,王枫的性格开朗了,思想安定了,学习更刻苦了,成了一名德、智、体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学生。几年来,三条热线及时有效地解决了留守学生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他们留下的是希望,守住的是未来。围绕“三条热线”所付出的努力赢得了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和尊重,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三条热线”受到广泛关注,2005年8月,省文明办以简报的形式向全省推广;同年11月,坪坝中学作为全省唯一一个学校代表,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介绍;2009年3月,“三条热线”又在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推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纸摘要”节目、湖北电视台、湖北日报、荆门电视台、荆门日报均作了专题报道。二、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留守学生的教育水平为了达到教育好留守学生的目的, 2006年,我校申报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实验学校子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心理问题与对策研究”,并获得了批准。学校成立了由15人组成的中心研究小组,每年选取4个班136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学校把子课题分解成4个小课题,分别开展了“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研究”、“留守学生行为问题研究”、“留守学生学习问题研究”、“留守学生生活问题研究”,让全体教师和全体留守学生参入其中。例如,在留守学生的厌学心态矫正中,课题组负责人吴克军、简德金采用了“四合一组合教育法”,这种方法是“1位学习习惯上有问题的留守生+1位学习优良的学生+1位任课教师+1位课题组教师”。留守学生崔鸿深就是收益者之一。崔鸿深是一位特殊的留守学生,父母离异,父亲患有抑郁症,在外打工,母亲离异后回了四川老家,他随爷爷一起生活。他曾一度厌学。吴克军、简德金采用“四合一组合教育法”,对崔鸿深帮扶了三年,使崔鸿深由一个不爱学习、非常自卑的留守学生变成了一位阳光少年。今年中考,他以533分的优秀成绩考取了京山一中。今年国庆节,崔鸿深通过QQ给简德金老师写了一封短信,他在信中这样说:“你先前对我说,有一位学习很好的同学,要做我的朋友,我半信半疑,我是一个连父母都不要的孩子,怎能有一位成绩很好的同学来当我的学习伙伴和生活中的朋友呢。直到我们班上的来金蓉同学,对着我笑着走过来的时候,才发现,我曾经梦都不敢梦的事情,居然成为了现实。这时我发现自己非常有用,我有了朋友,我受人尊重,是这个班上不可或缺的一员。简老师你知道吗?每当她与我谈学习,谈生活时,我心中的高兴劲,甭提有多足。我想,我是该好好学学了,我要体现我的价值,不能让大家把我看扁了。开始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懂,来金蓉同学,给我讲得很仔细,也很有耐心。后来,老师们也经常和我谈理想,谈学习。谈我原来一直没谈过的事情,使我逐渐认识到,我不为自己学,也得为关心我的人学一学,学出点样子来,让大家看一看,我不是一个笨学生。没想到我渐渐地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前途充满了信心。曾经多么自卑、多么烦恼的一颗憔悴的心,终于打开了一道明亮的窗口。阳光冲进来,亮堂堂的。你知道我多么惬意吗?你想象不出来,我也描述不出来。总而言之,我找到了人生的真正目标,开启了我人生另一种光明的幸福的生活。我要感谢你,感谢老师,感谢来金蓉同学,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都会想起你们,并为你们祝福。”这就是“四合一组合教育法”产生的良好效果,我们教师对此方法,十分认可,并觉得它不但是矫正厌学心态的好方法,也是矫正自卑心态、被遗弃的心态的好方法。今年9月,我校课题“农村中学留守学生学习生活的心里问题与对策研究”通过结题报告答辩,顺利结题。在研究中,我校教师发表研究论文34篇,获奖83篇。通过留守学生课题研究,矫正了大部分留守学生被遗弃的心态、自卑的心态、厌学的心态、逆反的心态,让他们和正常的学生一样,快乐健康的成长。三、建立假日驿站,把关爱从学校延伸到社会为了让留守学生得到更多的温暖,学校将关爱从学校延伸到社区、村,在全镇建立15个留守学生假日驿站,节假日教师到假日驿站担任留守学生校外教育辅导员,把留守学生从家里迎进假日驿站,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把学校教育延伸到社区、家庭。1、多方搭台,建起“温馨驿站”。学校争取政府、街道办、村委会的支持,文体站、街道办、村委会腾出办公室,作为假日驿站的活动场所,并安排一名干部负责假日驿站的具体工作。学校将设在校园专为留守学生与父母联系的爱心电话延伸到假日驿站,假日驿站全都设有“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学生节假日与父母联系,沟通情感。假日驿站都建有图书室、棋艺室、乒乓球室、录相播放室、手工制作室、法制文化中心等活动室,项目丰富多彩,留守学生在假日驿站里有足够的活动空间。2、富教于乐,建起“快乐驿站”。每逢节假日,学校组织教师到各个假日驿站,与留守学生一起开展活动,指导留守学生自己设计、布置假日驿站,留守学生把假日驿站布置得温馨、活泼。多数留守学生自带各种活动器材到假日驿站。教师组织留守学生开展打羽毛球、兵乓球、跳高跳远等体育活动;进行象棋、跳棋、乘三等棋类比赛;组织留守学生玩游戏,进行手工制作;进行法制教育、心理辅导、为留守学生播放精典电影,组织留守学生开展读书活动等。在假日驿站里,留守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渡过每个节假日。不少退休教师、退休干部、现职公务员、村干部也加入到假日驿站中来,教留守学生做人的道理和一些课外知识,与留守学生一起玩乐。3、社会实践,建起“活动驿站”。在假日驿站里,教师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和农村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留守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帮助农户锄草、插秧、整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留守学生接受劳动锻炼,吃苦磨炼;组织留守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洗衣、梳头、做做家务,向居民、村民宣传一些科普小知识,引导村民崇尚文明,改掉一些不文明的陋习等;组织留守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如组织社区留守学生进行“探访明清古街遗迹”的调查活动,孩子们请古街老人讲解坪坝古街过去辉煌的历史,拍摄古迹照片,配上文字,编成影集,作为珍贵的资料保存,增添了留守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有的教师引导留守学生对农药的污染、树木的砍伐、动物的保护等开展调查,并写出简单地调查报告。4、心里疏导,建起“心灵驿站”。在假日驿站里,建立教师谈心制度,通过谈心了解留守学生家里的情况和孩子的思想状况。教师用爱心呵护他们,用真心疏导他们,大多数留守学生愿意把心里话告诉老师,心里有什么疙瘩也愿意讲给老师听,寻求老师的帮助,他们感到老师就是父母。5、孩子互助,建起“成长驿站”。在假日驿站里,实行了“留守学生成长伙伴制”,伙伴可以是“一对一”,可以是几人小组,有自愿的,有教师帮助建立的。目的都是促使伙伴之间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教师不在假日驿站的时候,是“留守学生成长伙伴制”最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如各“伙伴小组”自觉坚持开展“同读一本书、同背一首诗、同讲一个故事、同写一本日记、同玩一个游戏、同创一个作品的“六个一”活动,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共同进步。2009年7月,湖北教育专题报道了我校假日驿站的做法,向全省推广。假日驿站在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好地解决了留守学生节假日无人看管、无处可玩、无设备可玩的问题,有效弥补了农村留守学生节假日教育的盲区和“空档期”,为农村留守学生节假日营造了一个乐园。我校对留守学生教育取得的成绩,促进了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