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 82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第11期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姜宁(南宁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南宁530001):2019-04-17;修订日期:2019-09-16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子课题石漠化恢复的关键过程机理及逆转的生态风险(xxYFC0502401).作者简介:姜宁,硕士,研究方向为海洋环境检测摘要:伴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与开发,北部湾海域污染加剧,赤潮灾害愈发严重。 文章综述1984xx年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赤潮发生频率和发生面积逐年增加;赤潮种类呈现增多趋势。 通过分析赤潮演变趋势,提出防控的思路:加强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及沿海地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赤潮生物防控;加强科技支撑和提升赤潮科学研究能力。 关键词:赤潮;演变趋势;监控;海域环境保护;广西北部湾:P76文献标志码:A:1005-9857 (2019)11-0082-04AnalysisontheEvolutionTrendofRedTideintheBeibuGulfofGuangxiandItsPreventionandControlIdeasJIANGNing(SchoolofGeographicandPlanning,NanningNormal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na)Abstract:WiththeestablishmentanddevelopmentoftheBeibuGulfEconomicZoneinGuangxi,thepollutionoftheseaareahasincreasedandtheredtidedisasterhasbeemoreandmorese-rious.TheevolutionofredtideinBeibuGulfofGuangxiduring1984toxxwasreviewed.Theresultsshowedthat: (1)thefrequencyandareaofredtideincreasedyearbyyear;and (2)thetypesofredtideshowedanincreasingtrend.Basedontheanalysisofthetrendofredtideevolu-tion,someideasforredtidepreventionandcontrolinBeibuGulfwereputforward: (1)strength-eningthepollutionpreventionandcontrolinthewatershedandcoastalareasofBeibuGulfandenvironmentalprotectionincoastalwaters; (2)usingbiotechnologytopreventredtideorgan-isms; (3)strengthening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supportandenhancingthescientificresearchcapacityofredtide.Keywords:Redtide,Evolutiontrend,Monitoring,Marineenvironmentalprotection,BeibuGulfofGuangxi第11期姜宁: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83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赤潮生物暴发性增殖或高密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 赤潮诱发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多发生在营养水平较高、阳光充裕、海面较为平静的港湾;适宜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可能引发藻类及原生动物等微小生物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和聚集。 近年来,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频发,危害加剧,生产生活及海洋生态环境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1研究区概况广西北部湾海域位于北部湾北部(2058N2250N,10729E11020E),西起中越边境的北仑河口,东与广东省英罗港接壤,东南与海南省相望,西部与越南接壤,海岸线长1628.59km,有大小岛屿646个,岛屿岸线长461km2。 自东向西主要包括铁山港、北海港、廉州湾、大风江口、钦州湾、防城港和珍珠湾,区域面积2.0361万km2。 广西北部湾海域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海面气温常年约2030,年平均水温24.5。 三面环陆,有多条河流注入,是我国重要的渔场和养殖区1。 2赤潮演变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北部湾海域生态环境变化明显,据统计,1984xx年共记录赤潮24次(表1),演变趋势有:频率增加。 19842000年仅记录4次赤潮,占赤潮总数的16.7%,xxxx年共记录20次赤潮,占赤潮总数的83.3%。 种类增多。 xx年以前以蓝藻门为主,包括红海束毛藻、汉氏束毛藻、铜绿微囊藻、水华微囊藻。 xx年以后赤潮种类呈多样化,先后出现了甲藻门、金藻门、硅藻门赤潮,种类包括夜光藻、球形棕囊藻和丹麦细柱藻,尤其是xxxx年,金藻门的球形棕囊藻在广西北部湾多地暴发赤潮,xx年几乎覆盖整个广西沿海。 发生面积增加。 xx年以前,只记录到数平方千米与数十平方千米的赤潮,xx年以后开始出现数百平方千米的赤潮,最高达250km2,发生海域从北海涠洲岛扩大到广西北部湾沿海海域,1984xx年,85.7%的赤潮发生在涠洲岛海域,xxxx年,涠洲岛未记录到赤潮,但在钦州港、铁山港、廉州湾、三娘湾等海域甚至整个广西沿海记录到赤潮。 表11984xx年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发生情况2-8赤潮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基本概况赤潮生物面积/km21984年7月广西北部湾北部不详红海束毛藻不详1985年6月北海涠洲岛不详红海束毛藻不详1999年12月5日北海涠洲岛南湾港广西首次发现大面积赤潮,持续18d不详501999年12月15日北海涠洲岛南湾港海域不详铜绿微囊藻62000年5月北海涠洲岛不详铜绿微囊藻3xx年5月13日北海涠洲岛石油码头散发刺鼻臭味,褐红色漂浮物,有油腻感不详8xx年5月24日北海涠洲岛东部海域海面出现红色漂浮物,带有异常恶臭味不详5xx年6月19日北海涠洲岛东部散发刺鼻臭味汉氏束毛藻20xx年6月19日北海涠洲岛东部海域褐灰色水色异常水华微囊藻20xx年7月6日北海涠洲岛南湾港海军码头带状漂浮物,持续2d红海束毛藻10xx年2月1624日北海市北部海域黄褐色带状漂浮物,水体黏稠,透明度低水华微囊藻40xx年3月57日北海涠洲岛南湾海域海水暗红色,持续2d水华微囊藻2xx年6月29日北海涠洲岛附近持续时间4d红海束毛藻408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续表赤潮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基本概况赤潮生物面积/km2xx年5月21日北海涠洲岛发生面积大持续2d红海束毛藻250xx年4月5日北海涠洲岛东南、钦州三娘湾不详夜光藻25xx年5月2日北部湾海域发生面积较大球形棕囊藻150xx年4月钦州犀牛脚、三娘湾海域大量鱼类死亡夜光藻不详xx年11月北海市冠头岭西面海域至沙脚岭底一带水中大量褐色中空球形物体,有腥臭味球形棕囊藻不详xx年3月钦州港不详丹麦细柱藻不详xx年9月防城港企沙镇玉石滩至企沙渔港出现大量死鱼不详不详xx年2月15日铁山港持续3d球形棕囊藻不详xx年2月20日廉州湾海水浅褐色球形棕囊藻不详xx年3月7日铁山港海水变色球形棕囊藻不详xx年12月北海北岸海域、钦州沿岸近岸海域分布较多球形棕囊藻不详xx年1月几乎覆盖整个广西沿海规模大范围广、由局部到大面积拓展球形棕囊藻不详3赤潮加重原因分析3.1社会因素xx年以前赤潮发生区域主要集中在广西北海涠洲岛海域。 之后有从局部向外扩大趋势,特别是xx年,赤潮几乎覆盖整个广西北部湾海域。 xx年以前,广西北部湾海域整体工业布局、港口建设等均不够完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社会因素对水质影响不大。 xx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北海、钦州、防城港等主要港口建设全面启动。 大批人口汇集广西北部湾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重化工产业大力发展,污水排入海区污染加重,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加深9。 3.2自然因素广西北部湾海域位于大陆架内,三面陆地,仅南部湾口及东岸的琼州海峡与南海沟通,属于天然半封闭陆架浅海,海湾内水流动性和交换性较差,营养物质和污染物不易扩散;海湾纬度低,处亚热带地区,日照时间长,水温高;多条河流注入海湾,带来大量无机营养盐和有机物,富营养化程度加强,适宜赤潮生物生长。 广西北部湾海域为气旋式环流,东部近岸水西流,引起外面底层水流向近岸加以补充,形成上升流,带来大量海底营养物质,为赤潮生物生长提供养分10-11。 4赤潮灾害防控思路 (1)加强广西北部湾入海流域及沿海地区污染防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 减少污染物排放是防治海湾污染的根本措施、引导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建立有效的流域海湾管理制度是保障。 在环境治理中,要充分考虑系统内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过程,注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2)利用生物技术进行赤潮生物防范。 红树林对赤潮暴发具有一定的治理作用,红树林湿地中的土壤和植物可以通过生物作用吸收海水中营养物质和有害元素,净化水质,抑制水体富营养化,降低赤潮暴发频率,广西北部湾沿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红树林分布区,充分利用红树林的天然防治作用12-13。 (3)加强科技支撑提升赤潮科学研究能力。 加强中国东盟赤潮科学研究合作,推进华南地区以及中国越南等北部湾周边地区的科研合作与联合调查。 鼓励国内外赤潮研究团队以北部湾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加强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发生规第11期姜宁:广西北部湾海域赤潮演变趋势分析及其防控思路85律、预警预报技术及治理管理技术,为赤潮的监控预警及防范提供技术支持14。 参考文献1雷富,张荣灿,陈宪云,等.夏季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现状及评价J.海洋技术,xx,32 (2):94-100.2佟蒙蒙.我国赤潮的分型分级及赤潮灾害评估体系D.广州:暨南大学,xx.3黄良民,黄小平,宋星宇,等.我国近海赤潮多发区域及其生态学特征J.生态科学,xx (3):252-256.4邱绍芳,赖廷和,庄军莲.涠洲岛南湾港海域发生铜绿微囊藻赤潮实例分析J.广西科学,xx (4):330-333.5李凤华,赖春苗.广西海域赤潮调查及对策建议J.环境科学与管理,xx (9):76-77+109.6李小敏,张敬怀,刘国强.涠洲岛附近海域一次红海束毛藻赤潮生消过程分析J.广西科学,xx,16 (2):188-192.7窦勇,高金伟,时晓婷,等.2000-xx年中国南部近海赤潮发生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xx,36 (3):31-37.8李波,蓝文陆,李天深,等.球形棕囊藻赤潮消亡过程环境因子变化及其消亡原因J.生态学杂志,xx,34 (5):1351-1358.9李锦秀,廖文根.富营养化综合防治调控指标探讨J.水资源保护,xx (2):4-5,6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