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_第1页
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_第2页
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_第3页
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_第4页
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 ECOLOGICAL INDUSTRYWATCH产业观察ECOLOGICAL ECONOMY年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中甸县正式更名为香格里拉县。 自此,争执已久的香格里拉归属问题尘埃落定。 年月中国国家地理在进行了为期数十天的人文科学考察以后,将大香格里拉地区范围划定在东经度度,北纬度度的区域内。 同年月,四川、云南、西藏三省联合在成都发表旅游合作大香格里拉宣言,揭开了香格里拉地区进行旅游合作的序幕。 合作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范围涉及四川甘孜州、凉山州、攀枝花市的个县(区),云南迪庆州、大理州、怒江州、丽江市的个县(市、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理论、对策与思路倪瑛,郭晓阳(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成都;贵州财经学院资源环境学院,贵阳;贵州大学,贵阳)区),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林芝地区的个县,其中的甘孜州、昌都地区和迪庆州为生态旅游优先发展区。 目前,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已列入我国国家“十一五”重点开发建设九大旅游区之一,这对我国西部大开发和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态旅游的兴起“二战”以后,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并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年间,世界旅游业扩大了倍,增加了亿游客,也就是说约的世界人口每年都会离作者简介倪瑛(),女,副教授,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贵州财经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郭晓阳(),男,河南濮阳人,贵州大学级公商管理硕士,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政策。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川、滇、藏三省共同构建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基本对策与思路,提出发展生态旅游是我国西部地区寻求资源合理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平衡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O nt h e Th eor y,St r at egy an d Th oug ht o fE stab l i sh i n g t h eG reat Sh an g r i-l aE co-t o u r i smC i r cleN IY i ng1,2,G UO Xi ao-y an g3(1.Sc ho ol of Eco no mi c s,So u t hwest U n i v er si t y of Fi n an c e an d Ec ono mi cs,C hen gd u610074,C hi na;2.Resou rcef ul an d Env ir onmen tal Man agemen tSc hoo l ofGu izh ouCo ll ege ofFi n anceandEc ono mics,G ui y an g550003,C hi na;3.Gu iz ho uUniversity,G ui yang550025,C hi na)A bst rac ts:On t hi s pap er,w e di scu ssedt he basi cstrat egyand measu resab o ut t he bi gShang ri-L aeco lo g ical t ou ri smc ir cle,w hi chisest abli shed m onl yb ySi ch uan,Yu nnanandT ib etp rov in ces.Fi nal ly we th oug htth atd ev el o pi ng ecologi cal tourismi sthe bestway ofsear ching theb alan ceb etw eenthe ut ilizi ngreso ur cesandp rot ecting en v ir onmen t.K eywo rd s:ec ol ogicaltourism;n atu ralenviro nm ent;su stai nab ledevelopm ent开自己的国家去旅游,年世界旅游经济增加值为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比重的,旅游经济就业人数占当年世界总就业人数的。 长期以来,旅游业以其“无烟产业”的形象获得大众的认可和支持,但同时人们也发现,旅游业是对自然生态环境依存度很高的产业之一,比其他产业更依赖生态环境因素,且它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负面效应,有时甚至比其他产业带来的环境危害更加严重,最终导致人类遗产的最后丧失。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生态环境的恶化直接导致了旅游环境质量的下降,威胁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英文为。 早期的生态旅游是在传统旅游模式、旅游活动对自然生态资源及环境带来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特别顾问赫克特?谢贝洛斯?拉斯喀瑞()在上个世纪年代首次提出,并在年墨西哥召开的一次国际环境会议上被正式确认,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到上世纪末,世界生态旅游发展非常迅速。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目前生态旅游收入已占世界旅游总收入的,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宣传主题和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生态旅游是一种在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指导下,以观赏和感受生态环境,普及生态知识,维护生态平衡为目的的新型绿色旅游方式。 生态环境保护是其核心概念,它坚持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形式。 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小,有助于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且有教育功能、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它着力解决传统旅游无法解决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等的衰退问题,追求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力求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经济效益平衡统一,实现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大香格里拉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神奇诱人的地方之一,大自然赋予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神秘深邃的宗教文化,使这里成为新世纪人类向往的新的旅游胜地。 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拥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最多的地区之一,年丽江古城首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稻城亚丁进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名录,滇西北三江并流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纳西族东巴文献古籍被列为世界记忆遗产。 而目前正在申报的文化遗产还有德格印经院、泸沽湖摩梭母系文化、纳西古乐以及丹巴藏寨古碉等。 这一区域几乎囊括了除海洋和沙漠之外的一切陆上景观类型,蔚为壮观。 这里有北半球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如玉龙雪山、稻城三雪山、梅里雪山、贡嘎山、南迦巴瓦等,有世界上离赤道最近的低纬度冰川,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和观光价值。 有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和独特的高原水景,如千姿百态湖泊,疗效奇特温泉;有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六江并流的绝世奇观,及其造就的最壮观的峡谷群,即怒江大峡谷、澜沧江大峡谷和金沙江大峡谷。 世界级的物种基因库大香格里拉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横断山区被称为是全世界的动植物分化中心之一,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堪称生物基因库。 林芝地区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季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是世界山地垂直自然带物种最齐全,且保存最完整的地方,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有种,动物有种。 三江并流区名列我国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首,是我国三大生物物种聚集中心之一,以仅占有中国的面积而容纳了我国的高等植物、以上的野生脊椎动物,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种,植物种,被学术界誉为“不可多得的世界级物种基因库”。 随着生物基因技术的迅速发展,这些物种资源所蕴涵的科研价值、经济价值不可限量。 多姿多彩的民族宗教文化自秦汉以来,大香格里拉地区就一直是我国著名的西南民族走廊藏族、汉族、纳西族、彝族、白族、普米族、傈僳族、独龙族等诸多兄弟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风民情和色彩斑斓的多样性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多样性的中心地带之一。 这里的少数民族有自己的语言、知识、信仰、技术、艺术和音乐,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代表多种独特的文化系统,每一种传统文化都形成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互动体系。 这里宗教信仰氛围浓厚,藏族几乎全民信教,据不完全统计,仅甘孜一地藏传佛教寺庙就多达余座,林芝有座。 甘孜地区的德格印经院保存了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经文,其数量之多、文献保存之完整堪称世界之最,飘曳在山岗隘口的五色经幡、虔诚的朝圣者、刻满经文的玛尼堆还有金碧辉煌的喇嘛寺,使这片古老的土地处处散发着神秘诱人的气息。 大香格里拉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客观必然性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大香格里拉地区堪称我国自然和人文资源最丰富、最密集、最具多样性的地区,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 在其核心三江并流流域所处的横断山区和雅鲁藏布大峡谷是青藏高原上地表侵蚀切割最明显,地质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一方面,新构造运动仍在进行,整个三江并流流域仍处于缓慢的抬升和滑移过程中;另一方面,在流水、融冻、人为因素等作用下,原有地表不断受到改造。 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地质稳定性整体上较差,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对旅游资源环境和旅游设施造成极大威胁,很多地ECOLOGICAL INDUSTRYWATCH产业观察ECOLOGICAL ECONOMY质景观甚至无法永续维持,且在岩石结构、地形地貌、水流冰川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大部分地区土层薄且贫瘠。 加之气候的影响,植物生存环境极为脆弱,从而进一步造成当地居民和动植物栖息环境的脆弱性。 由于三大河流、三大山脉纵列,这里山高坡陡,公路只能沿经向修筑,跨河流、山脉修建工程量巨大,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 这一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联结我国东西部地区和南北部地区的结合地带,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土涵养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带长江中下游产业带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然环境一旦被破坏不仅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而且波及东南亚一带的自然环境。 因此,在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上不能简单盲目模仿东部发达地区的模式,即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方式获得经济增长,而应当以当地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为依托,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之路,最终寻求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 寻找新的替代产业的需要长江上游地区一直是我国天然林采伐区,在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许多地区的财政一直靠森林工业维系,不仅收入低而且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年国家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之后,寻找新的替代产业和财政收入成为这些地区的主要任务。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充分保护和利用当地旅游资源,而且还能为这些地区开辟新的产业部门拓宽途径。 以云南省的丽江市和迪庆州为例,正是由于实施了旅游发展战略,一度贫穷落后、边远封闭,以森林采伐为主的滇西北地区,在短短年时间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香格里拉”旅游胜地,年旅游业在丽江的财政收入中已占到。 由旅游业带动了当地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迅速崛起,带动了社会、生活、文化等全方位的发展,但同时由于资金不足等各方面的原因,在我国西部经济落后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还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丽江的旅游发展模式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 适应世界旅游发展的趋势虽然传统旅游在发展现代旅游产业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也有不少优秀的旅游区在保护资源和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国内外无数事实也已经证明,传统旅游模式确实存在着破坏生态环境的弊病。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旅游应运而生。 生态旅游把保护生态环境当做生态旅游区的首要任务,提倡开发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游客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是对传统旅游忽视环境保护的一种纠正,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亿美元,生态旅游已经成为这些地区旅游业中最具增长潜力的板块。 从世界范围来看,生态旅游的接待地多在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集中于非洲、拉丁美洲及亚洲的部分地区,因为这些地区仍保留着丰富的原始景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作为生态旅游地是非常合适的。 同时,随着近年来国际环保主义运动的兴起,也让这些国家的决策者意识到传统大众旅游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冲击,因此许多国家选择了替代性强、报酬率高的生态旅游作为本国发展旅游业的主力方向,所以生态旅游在这些地区得以蓬勃发展。 当然这种新的旅游消费模式也到越来越受消费者的欢迎,有资料显示,去发展中国家的游客人数增长迅速,年增长率为,去发达国家的旅客人数年增长率为,前者高于后者。 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经济圈的基本框架建立和完善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和运转机制大香格里拉地区的生态旅游合作需要可靠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协调和运转机制,可采取成立常设机构或定期协商机构的方式,明确和完善工作职能,确定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规范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年度例会并加强沟通;对联合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等有关问题应定期讨论和磋商;联合开展旅游空间布局规划,加强以旅行社为龙头的旅游企业合作,共推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客源共享;加强投资开放合作,实现资金、技术、人才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开展联合促销,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 做好生态旅游地的规划设计与功能分区生态旅游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开发成功与否,所以,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首先就是要制定规划。 科学的旅游规划是各级政府及其旅游管理部门发展旅游产业的纲领和蓝图,是实行宏观指导和战略决策的依据,也是行业管理的指南。 国际上对生态旅游规划功能分区成功而较为典型的案例是加拿大的班夫国家公园(),该公园规划和开发具体分为功能各不相同的个区域,即绝对保护区、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自然风景观光区、娱乐区和旅游城镇区,前两个无人涉足的区域占到公园面积的。 生态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严格控制规模,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如“高门槛”进入,即严格控制游客数量。 对于那些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的需要严格保护的保护区,应禁止一切旅游活动,其运行所需费用应由政府牵头建立保护基金。 积极参与到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认证体系中去生态旅游认证是通过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及认证体系来确保生态旅游的长期环境保护和经营的可持续性。 “绿色环球”()国际生态旅游标准是由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起的、旅游业内最早的国际认证制度,也是目前唯一涵盖了全球旅游业的认证制度,它对于推动旅游业的生态认证起到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绿色环球”确定了消费者、企业、当地社会的共同责任,强调更好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其生态旅游国际标准针对产品而不是企业进行认证,包括住宿设施、游览、吸引物三类。 目前,四川省王朗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参加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和绿色环球亚太国际开展的“绿色环球”国际生态旅游标准认证,有可能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这一认证的景区。 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王朗自然保护区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景区解说系统,将游客分为科研考察、国际团队、国际散客、学生实习、夏令营等八种类型,针对不同的游客提供个性化的生态旅游服务;按照保护区功能分区原则,核心区内除了科研监测点,没有其他人工设施,不允许游客进入,缓冲区内也没有任何大型的旅游接待设施。 年以来,进入保护区的游客每年都在万人以下。 王朗自然保护区的这一做法为我国西部地区探索生态旅游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我国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