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doc_第1页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doc_第2页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doc_第3页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doc_第4页
电动自行车整车检验规程.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受控状态: 受 控 号: 文件编号:QLM30703.19 2006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规程版本状态: A编 制曰期:校 对曰期:标准化曰期:审 核曰期:批 准曰期:上海立马电动车有限公司Shanghai Lima Electric Motor Car Making Co, Ltd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规程一 目的:为确保公司所生产的轻型电动车能滿足电动自行车检验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保证产品的一致性,特编制此检验规程。二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和新开发的所有电动自行车。三 引用标准:GB17761-1999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电动自行车成车检验判定原则GB177611999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检验规则中,将所有的项目分为:否决项目,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项目一一项目三为否决项目;项目四一项目二十一为重要项目;项目二十二一项目三十四为一般项目录。1、 周期检验和签定检验中的车架/前叉冲击强度,振动强度、电动机功率、车轮静负荷等项目检验一个样车,其余项目的均检验两个样本,项目合格判定条件;须以受检的样车数全部合格方判定为项目合格。2、 型式检验的结果符合下列各条,则判为合格。a)、否决项目应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b)、重要项目应有十五项以上(包括十五项)达到本标准要求;c)、一般项应有九项以上(包括九项)达到本标准要求;3、 复检条件,若接上述第2条被判为不合格的产品,如符合下列条件者,允许加倍抽检一次。a)、否决项目应全部达到本标准要求;b)、重要项目和一般项目累计出现八项以下(包括八项)未达到本标准要求;c)、重要项目出现五项以下(包括五项)未达到本标要求。复验产品的评判方法见上述第2条。项目一、最高车速1、技术条件电动车自行车最高车速应不大于20km/h注:电助动的不进行本试验。2、试验条件21骑行者重量75,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22试验环境:温度为-5-30;风速不大于3m/s;试验时应避免雨、雪天气;23试验路面,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3、检测设备及仪器体重计、气温表,风速仪、秒表、标志旗、皮尺、装车工具。4、操作方法。41用体量计、气温表、风速仪分别测出骑行重量、环境温度及风速,并记录。42在确认的试验跑道上用皮尺测量100m测试区,并作出明显标记。两端留有足够长的加速起跑区及滑行区。43取整车样机两台,按说明书要求充足电,安装到位,调整车闸至有效状态。两轮胎按其标称最大推荐气压充气。44取样机1#车,骑行者在起跑区开始骑行,使其达到最高速度,在前轮中心通过测试区标记瞬时,发令员挥动标志旗,终端标记处计时员启动秒表。骑行者以最高速度通过测试区,至前轮中心通过终端标记瞬时,计时员制动秒表,读数记录,同样测出返程时间并记录。45按下式计算最高车速。V=720/t式中:V-最高车速 km/ht-往返通过测试区的时间。S记录第一次最高车速。46重复第一次测试,记录第二次最高车速。47取样机2#车,按1#车的同样方法,测出其两次最高车速。5、数据处理及判断。51计算每辆车往返两次结果的平均值并记录;52取两样车的较大值为该项目结果。项目二、制动性能1、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时其干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4m,湿态制动距离应不大于15m。2、检验设备及仪器21磨擦系数0.5、坡度0.5的干燥平坦的混凝土或纯沥青路面。22路面测速装置,精确到2%。23标记系统,灵敏度635男式4949019673566101962100000女式494411476371761.8700002、检验设备及工具。21车架/前叉振动试验机;22鞍形荷重座及砝码一套;3、操作方法31取3#样车,拆除车架/前叉,鞍管组合外所有零部件,必须紧固前叉上档及销母,鞍管插入至安全标记处并紧固。32根据车架形状调整设备的振动频率加速度,一般男式车架振动频率设为8Hz,女式车架振动频率为6.6Hz。若遇共振要以6.610 Hz之间任设,在设备控制盘顶置规定的振动次数。33将车架平叉口紧固在设备后轴支承座上,前叉紧固于振动台滑块轴,使前后轴中心线在同一水平位置,前后轮径不同的车架/前叉合件应使车轮的接地点在同一水平位置时的状态下再进行试验。34按要求在前管、中轴、鞍管部位分别可靠的加载,电动机和畜电池安装在车架上的电动车,应包含这两个部件进行试验,若影响试验,可以在相应部位加配重,鞍形荷重,应用夹具紧固在距鞍顶端20处的中心位置,女车鞍管处荷重,调杆应穿插于荷重座两侧的靠后一孔中,中轴部位荷重用圆形砝码对称地紧固在中轴部位的左右两侧。35调装报警装置,检查开车前的准备是否到位。36开启振动机进行振动,自动停机后按要求检查,并记录。4、数据处理及判断。 按记录结果进行判断5、说明51若按规定的振动频率试验发生共振时,振动频率可适当调整避免共振现象。52鞍管插入深度为鞍管外径的两倍。一、项目判定;在落下试验,振动试验中若有一种及以上不合格,即判该项目不合格项目四、整车质量(重量)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的整车质量(重量)应不大于40。2、 检测设备及工具磅称3、 操作方法将1#、2#样车(含蓄电池)分别在磅称上测出其重量,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辆车重量均不能大于40,否则判为合格。项目五,脚踏行驶能力1、 技术要求30min的脚踏行驶距离应不小于7km。2、 试验条件21骑行者重量75,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22试验环境:温度为-5-30;风速不大于3m/s;试验时应避免雨、雪天气;23试验路面,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3、检测设备及仪器随车里程表、气温表,风速仪、秒表、体重计4、操作方法。41取1#、2#样车,调整车闸可靠,以车轮直径参数调整里程表,正确安装于车把,便于目视位置可靠有效。42测量骑车人体重,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并记录,测量风速,气温并记录。43启动秒表,关闭电源,开始正常连续脚踏骑行,视秒表到30min时,立即停蹬制动,观测里程表示值,并记录。5、 数据处理及判断。若小于7km,视为不合格。项目六、续行里程1、 技术要求一次充电后的续行里程应不小于25km。2、 试验条件,21骑行者重75,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22试验路面,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3、 试验设备及仪器随车里程表4、 操作方法41取1#、2#样车,调整车闸可靠,以车轮直径参数调整里程表,正确安装于车把,便于目视位置可靠有效。42将按说明书要求充足电的1#、2#车之电池,正确分别安装于1#、2#样车上,开启电源开关,确认电路顺通。43测量骑车人体重、风速、气温、并记录。44骑行人以最高车速电动骑行到欠压保护装置作出反应时立停止骑行,目测里程示值,并记录。5、 数据处理小于25km者为不合格。项目七、最大骑行噪声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以最高车速作电动匀速骑行时的噪声应不大62dB。2、 试验条件21骑行者重75,不足75者应加配重至75。22试验环境温度为-5-30;风速不大于3m/s;试验时应避免雨、雪天气;23试验路面,平坦的沥青或混凝土路面。24试验场地,空旷清净,离测试中心约50m半径的范围内不应有大的反射物,测试区的本底噪声不大于55dB。3、 检测设备及仪器31两台“A”计权网络声级计。32路面测速装置、气温表,风速仪、体重计4、 操作方法。41试验场地布置。42声级计放置离地高度为1.2m,用快档测量.4.3测量骑行人体重,气温、风速,并记录。44用声级计测出环境本底噪声,并记录。45测电助动车时,在两声级计间跑道上安装地面测速装置。46取3#4#样车,电动自行车应以最高车速匀速电动骑行通过测试区,读取两声级计最大读数,并算出左、右两声级计读数的平均值。47以同样的方法测算出返回时两侧声级计的读数平均值。5、 数据处理及判断。以往返骑行的两个平均值的较大者,作为电动车的最大的骑行噪声,大于62 dB为不合格。项目八、电动机功率1、 技术要求电动机额定连续输出功率应不大于240w。2、 检测设备及仪器电机测功仪、直流稳压电源。3、 操作方法31取3#电动机,(无刷电动机随带控制器),选取适宜的电动转动支承装置,确认安装有效。32将电机直接与测功仪及稳压直流电源联接,(无刷电动机随带控制器的输入端与直流稳压电源接通,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电动机联接)。33开启测功仪开关,电动机接通额定直流电压通过调节控制器对电机逐步加载至其额定转短,在测功仪上读得其额定连续功率,并记录,(额定直流电压及额定转短由产品说明书提供)。4、 数据处理及判断。结果于大240w 即视为该项目不合格。项目九、把立管力短1、 技术要求通过把横管对把立管施加一个1080N.m的力矩,把立管应不断裂。2、 检测设备及仪器。21专用夹具,挂钩,专用测试棒。2203000N测力计。3、 操作方法31取3#4#车把,将把立管以19.6N.m力矩拧紧,把芯丝杆后紧固在专用夹具上,插入深度为把立管外径的2.5倍。3. 2用测力计在把横管(组合式车把换用专用测试棒)一侧距力管中心100mm处,对把横管沿立管中心平行向下匀速施力1080N延时15S,卸载后检查把立管有无断裂,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4.1 若有1个把立管有断裂,即可视为该项目不合格。5、 特殊情况处理5.1 如遇立管严重变形,施力达不到1080N,则判该项目不合格。5.2 施力包括测力计及挂钩重量。项目十 、 把立管静负荷1、技术要求 对夹紧在把立管最小插入深度处的把立管,在把接头的把横管中心处,施加与立管中心成45度角2000N的力,把立管应不断裂。2、 检测设备及仪器2.1 把立管45度角专用夹具,挂钩,专用试棒。2.2 03000N测力计3操作方法3.1取3#4#车把立管.、组合式车把要插入试棒,并紧固把接头螺栓 3.2将把芯.丝杆以19.6N.m力矩紧固在专用夹上,插入深度为立管外径的2.5倍3.3在把横管或试棒中心位置,用测力计无冲击的匀速加力至2000N保持15S后卸载,检查有无断裂,并记录4数据处理及判断两立管均不断裂,方可视为该项目合格5特殊情况处理5.1如果立管严重变形,施力无法进行,则判该项目不合格。52施力包括测力计及挂钩自垂。项目十一、把横管和把立管的力矩1、 技术要求将装有把横管的把管夹紧在最小插入深度处,在离把横管两本端15处同时施力220N,把横管相对于把立管应无转动。2、 检测设备及工具专用检具、测力计3、 操作方法31取3#4#组合式车把,将把横管两端手握部位与立管中心线呈空间垂直状态,以19.6N.m力矩紧固把接头紧固螺栓,并在把接头横管结合部作出标记。32将试件立管夹紧于最小插入深度,(此深度为立管外径的2.5倍)33在把横管两未端紧固专用施力夹具,在两端用测力计同时匀速加力至220N,保持15S检查标记处有无相对转动,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试件匀无转动,可判该项目合格。5、 说明51施力包括检具及测力计自垂。52“之”字形车把不进行此项试验,按合格处理。项目十二、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力矩1、 技术要求,对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夹紧装置施加25N.m的力矩,把立管相对于前叉立管应无转动。2、 检验设备及工具。车把鞍座力矩试验台,扭力扳手。3、 操作方法31取1#、2#样车,拆除以车把、前叉、车架、前后轮、鞍座外的所有零件及电器件。32固定样车,在把立管和前叉销母交界处做标记。33紧固把芯丝杆,其力矩为19.6N.m。34在把横管上距立管中心,100处用测力计匀速加力至250N,并保持15S,其方向与把立管轴线空间垂直,检查销母标记处有无相对转动,并记录,但在拧紧其密接面之间的间隙之前,而需要的转动除外,这种转动应不超过5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样件测试后均无转动,方可视为该项目合格。5、 说明把立管的插入深度为其外径的2.5倍。项目十三、车轮静负荷1、 技术要求在后车轮的轮辋端面一点施加1780N的力,径1min,施力点的永久变形不得超过1.5,其任何零部件不允许断裂。2、 检验设备及仪器车轮静负荷试验台、百分表。3、 操作方法31取4#后轮,按推荐标称气压充气。32将车轮装有飞轮面向上,轮轴紧固于静负荷试验台,插入防转销防止车轮转动33根据轮辋截形选取合适的挂钩,在轮辋端面测量点挂妥调整百分表于挂钩开口测量点,记录百分表数值。34开启升砣气阀,将砣重与挂钩相接,开启加载阀,设备自动计时。4、 数据处理及判断经过静负荷试验后,百分表数值减去测试前原始数据为其永久变形量,符合技术要求,即判该项目合格。项目十四、车轮夹紧力1、 技术要求沿车轮拆卸方向,分别以前轮上对称地施加500N后轮上对称地施加1780N的力,为时30S,前轴与前叉之间,后轮与车架之间均应无相对位移。2、 检测设备与工具车轮夹紧力专用设备,前后轮施力挂具,扭力扳手。3、 操作方法31取1#2#样车,将前轮按设计结构正确与前叉装配以18 N.m力矩拧紧,后轮由生产厂装配的不再调整紧固,若后轮生产厂未与安装,则由检测人员正确安装,并以30 N.m的力矩拧紧,分别在前轴与前叉,后轮与车架结合处作出标记。32将准备好的整车紧固于专用设备,使前叉口的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将挂具有效的对称套住前轮两侧,匀速施力至500N,延时30S,卸载后检查并记录。33调整车架平叉口方向后紧固,使其方向与施力方向一致,将施力挂具对称有效的套住后轮两侧,匀速施力至1780N,延时30S,卸载后检查并记录。4数据处理及判断。两辆车前后轮匀符合要求,则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十五、脚蹬间隙1、 技术要求11地面距离,空载直立的自行车一只脚踏处于最低位置,且脚踩面平行地面,应能向一侧倾斜25脚蹬上任何零部件不能触及地面12足趾间隙,不装足尖套的自行车,其脚蹬到前轮胎或泥板之间的间隙至小应为892、 检测设备及检具。平整地面,25专用模板,300钢板3、 操作方法31取1#2#样车,以推荐标准气压充气。32在一平整地面划-2米长直线,将专用模板顶角线与直线重合置于直线中间位置,将整车前后轮接地中心于地面的直线重合,中轴处位于专用角模板角顶线中央,使整车垂直地面,将平行地面的脚蹬转至离地最低位置,观其有无碰擦,并记录。33在整车的两脚蹬上划出中心线及中点,用钢板尺分别沿两脚蹬中心线从脚蹬中点量到轮胎或泥板施转弧线的最近距离,取其小数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样车的地面距离和足趾间隙均符合技术要求,则可判断该项目合格。5、 说明自行车的前叉设计得可装前泥板的,其足趾间隙必须装上前泥板的情况测量。项目十六、鞍座调节夹紧强度1、 技术要求对鞍座施加668N的垂直力及222N的水平力,鞍座相对于鞍管在任何方向上,都不应有转动,而鞍管对于车架亦不应有转动。2、检测设备及工具专用设备、扭力扳手3、操作方法31取1#2#样车,调节鞍座夹紧装置在鞍梁可调范围的中部,鞍面成水平,鞍管插入深度为其外径的二倍,以19.6 N.m力矩紧固夹紧螺栓和鞍管紧固螺栓,尽量使夹紧装置的内外夹板啮合到位。32选取鞍面离前端(或后端)25处对座夹力矩较大的一点作为加力点,并作出标记。33以座夹与夹板,座夹与鞍管、鞍管与车架立管上端口接合处做出标记。34在鞍座上固定专用夹板,调整测力计于选好的垂直施力点上匀速加力至668N,保持15S,检查座夹与夹板标记处有无相对移动、记录。35调整水平测力计施力方向垂直于车架中心面,并紧固在水平方向匀速加力至222N,保持1 5S,检查座夹与鞍管,鞍管与车架立管上端口有无相对转动,并记录。4、数据处理及判断。两样车的垂直,水平测试均符合要求,则判该项目合格。4、 说明51鞍座各部位变形不计52鞍梁整体坍塌、施力不到位,则视为不合格。项目十七 绝缘性能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的车体和电器部件的外壳不应带电,其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2M,系统的所有接线均不应裸露。2、 检测仪表数字式250V兆欧表。3、 操作方法3.1取充满电的1#、2#样车,调整兆欧表档位,验证兆欧表是否完好。3.2卸除电池,打开电源开关,将兆欧表任一测头连接电池盒负极,兆欧表另一测头分别与车架、车把、电机外壳、蓄电池外壳接通,读兆欧表各示值关记录。3.3目测系统所有接线有无裸露现象,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各部件的电阻值均符合要求,接线无裸露现象,则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十八 蓄电池的标称电压1、 技术要求畜电池的标称电压不大于48V。2、 检测仪器直流电压表3、 操作方法 3.1取1#、2#样车按厂方说明书对蓄电池充足电,静置2h,调整直流电压表档位。 3.2分别测量蓄电池的电压,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依照说明书规定的标称电压结果允许高出相应标称值15%,两电池均符合,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十九 制动断电装置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制动断电装置,在制动时应能自动断电源。2、 检测仪表直流电流表。3、 操作方法 3.1取1#、2#样车,将充足电的蓄电池各自装配到位,将电动车驱动车轮悬空,然后在电池与电动机回路上串接一直流电流表。 3.2开启电动车电源,接通动力电路,使电动机驱动,然后制动车闸,观察电流表是否断流,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样车在制动车闸时均显示断电,则视为该项目合格。5、 说明电助动车不做此试验。项目二十 欠压、过流保护装置5、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的控制器应有欠压,过流保护功能和短路保险装置。6、 检测仪表直流电压、电流表、直流电源。7、 操作方法 3.1取1#、2#样车,用直流电源供电,按产品说明书,将电动机接通其额定电压,然后调节电压钮,使电压逐渐降低至说明书标明的欠压状态,观测其欠压保护装置是否断电,电机停止转动,并记录。 3.2上述测毕,回路上再串接于直流电流表,接通电路,电动机开始工作,对电动机逐渐加载,电流随至增大,直至说明书标明的过流状态,观察电流表是否断流或限流,并记录。8、 数据处理及判断记录情况即为测试结果,两样车均符合要求,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一 整车道路行驶要求1、 技术要求电动车经100km道路骑行试验过程中不应发生整车各零部件的断裂和电器控制系统各部件的损坏或失效,试验后不应丧其电动骑行功能。2、 试验条件 2.1试验道路:平整的沥青路、混凝地路、砂石路。 2.2骑行者重75kg,不足75kg者加配重至75kg。 2.3随车里程表。3、 检测方法3.1取充足电的样车1#、2#进行检查和调整,使各部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可进行不大于3km的检查骑行。3.2经调整检查后的整车,装上经轮径为参数调整完毕的里程表显示器安置于便于目视的车把位置,并确认有效。3.3符合要求的骑行人关闭电源开始正常的脚踏骑行,至10km时再开启电源开关,尽可能以最高车速行驶,但最低车速不低于15km/n,电动骑行时不允许滑行。3.4行驶至100km时停车。(允许更换电池)。按要求检查,检查后再试骑,是否丧失电动骑行功能,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 记录即测试结果,两样车均符合要求,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二 百公里电耗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或电助车骑行100km的电能消耗应不大于1.2kmh。2、 检测仪表5A单相电度表。3、 操作方法取完成续行里程试验的1#、2#样车的电池,按说明书要求充电,记录电度表充电前的读数,充足后再记录电度表读数。4、 数据处理及判断 4.1充完后电表读数 - 充电前电表读数=耗电度数。100耗电度数 续行里程 4.2百公里电耗=4.3两样车均符合要求,即视为项目合格。项目二十三 把立管安全线1、 技术要求把立管应有一个清楚表示最小插入深度的永久性标记或者用保证其最小插入深度的可靠的永久性装置,这最小插入深度从把立管末端起应不小于管径的2.5倍,在标记下面至少有一个管径长度没切槽,插入标记应不损伤立管的强度。2、 检测量具 游标卡尺(150mm)。3、 操作方法取3#、4#车把,用目测法按要求检查,用卡尺测量其尺寸,并记录。4、 数据处理入判断实测尺寸为其结果,两车把均符合要求,则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四 轮胎宽度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的轮胎宽度应不大于54mm。2、 检测量具专用卡板3、 操作方法取1#、2#样车,按推荐标称气压充气,用专用卡板分别测量,每辆车的前、后轮外胎宽度尺寸,并心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辆车前、后处胎均符合要求,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五 鞍管安全线1、 技术要求鞍管应有一个清楚表示鞍管插入车架最小深度的永久标记,其尺寸应是从鞍管底部量起不应底于鞍管直径的二倍,并不能损伤鞍管的强度。2、 检测量具150mm游标卡尺。3、 操作方法取3#、4#车的鞍管,目测法检查,用卡尺测量标记尺寸,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实测尺寸为其结果,两鞍管均符合要求,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六 反射器及鸣号装置1、 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应装有前灯或前反射器、后反射器、侧反射器和脚蹬反射器,还应装有鸣号装置。2、 检测设备反射器性能测试仪。3、 操作方法3.1取3#、4#样车,目测检查反射器、鸣号装置安装情况,并记录。3.2取下3#、4#样车的前、后轮、侧、脚蹬反射器各1件,用干净软毛刷及擦镜纸清除镜面灰尘及油污。3.3将反射器紧固在工作台支承座上,使镜面垂直于光源轴线及工作台面。3.4按通电源后,开启控制台电钮,开启了微机系统。3.5将预先编制的检验程序软盘装入电脑驱动器,启动后屏幕显示出检验程序,按要求输入信号,检验工作自动进行。3.6检验结束,按动P键,打印机自动打印出结果。4、 数据处理及判断4.1微机打印的数据依照QB2191-95中5-3规定低于3级判为不合格。 4.2不符合安装要求的判为不合格。项目二十七 电器装置1、 技术要求电器系统应安装到位,极性正确,电线应避免与运动部件或锐边相碰,连接在接线上的电线在任意方向能承受10N拉脱力,电器配线应与电流量相适应,保证安全。2、 检测仪器测力计及挂钩。3、 操作方法 3.1取1#、2#样车,目测检查电器系统是否安装到位,按线的极性是否正确,电线安装是否与运动部件或锐边相碰擦,并记录。 3.2用测力计选取适宜的挂钩,对接线柱上电线用手在任意方向测试牢固性,并记录。4、 数据处理及判断样车检测后各方面均符合要求,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八 蓄电池密封性1、 技术要求蓄电池在正常安装位置条件下,充放电时不应有渗漏现象。2、 操作方法目测1#、2#样车在运行中及充放电时有无渗漏,并记录。3、 数据处理及判断两辆车均无渗漏现象,即视为该项目合格。项目二十 九 整车要求1、 技术要求1. 1电动自行车应按其型号要求组装,不得错、漏装。1. 2整车各紧固件到位,各转动部件运转灵活。1. 3各对称部件应与车架中心面左、右对称,不得明显偏斜。1、 4变速装置和制动系统应装配正确,操纵灵活。1. 5车的不动件不允许与运动部件相碰擦。2、 操作方法取1#、2#样车,用手感及目测分别对其进行五方面要求检测,并记录。3、 判断以上要求均符合要求,方判该项目合格。项目三十 轮辋径向、端面圆跳动量1、 技术要求装轮缘的轮辋直径向、端面圆跳动量不大于2mm,不装轮缘闸的轮辋,直径向、端面圆跳动量不大于4mm。2、 检测设备及工具专用测试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