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doc_第1页
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doc_第2页
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doc_第3页
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doc_第4页
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0年代茅台酒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对于老酒,我们都还很年轻,但是有一点共性是通用的:鉴赏鉴别与品相要求的关系。结合多年的经验,谈谈自己对这方面的看法:见过不少老茅台迷,大把大把地烧钱,是否能喝得了这么多这么珍贵的酒不敢说,其中的投资因素我看还是有一点的,但对鉴赏鉴别中的要领,不知是有所不理解或者是特别有钱不这么在乎这方面,有感于此今天说说几句。不管是出于兴趣爱好也罢还是出于投资收益也罢,对于品相要求和鉴赏鉴别方面的关系,都需慎重来对待,因为品相和真仿鉴别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品相上乘、附件完好齐全,对藏品的鉴赏鉴别和投资收益至关重要,也是上佳藏品所应该具备的,应收藏界中的一条共律:完美性和完整性,如果不去深刻理解这种鉴赏鉴别的共性要求对收藏观赏的重要性,并运用到实践指导上来,不仅达不到投资收益的目的,便也算不上一成功收藏。当然,之所以珍贵正是因为稀少,不可能什么时候想买就能买到,什么时候寻觅就可寻得到的,但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共律来定格我们的行为准则,有感与一些网友、藏家、卖家、买家,稀里糊涂随便改变一件藏品的原始面貌,今天忍不住劝上一言:终止这种不慎的行为吧,因为这会给你的藏品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借用网上的一些图片,整合了一下:001.jpg (114.01 KB)2009-3-14 15:06如果还稀里糊涂,不明就里的胡乱拆卸,我就给不懂的说说到底为什么这很重要,道理很简单,这可是前辈传下来的经验,“血的教训”哦!既然没人顶,只能得罪了,冒充一下行家说说:这层棉纸的重要性,关键是在棉纸的特征上,为何我们只懂得拆开看里面的图形图案,就不懂得看这层纸呢?漫长岁月赋予这层棉纸的特征表现,比任何简单的形表图案更为明显,信息更为丰富、更难以复制,以上面图中的为例,看下图:200791014180181371.jpg (148.03 KB)2009-3-17 13:19百度上对包浆的解释是:包浆是以物品为载体的岁月留痕。它是在悠悠岁月中因为灰尘、汗水,把玩者的手泽揣摩,或者土埋水浸,衣物皮肤经久的摩挲,甚至空气中尘埃的吹拂,层层积淀,逐渐形成的表面皮壳的亮光。它滑熟可喜,幽光沉静,告诉你,这件东西有了年纪,显露出一种温存的旧气。那恰恰是与刚出炉的新货那种刺目的“贼光”,浮躁的色调,干涩的肌理相对照的。不只玉器,瓷器、木器、铜器、牙雕等有包浆,连书画碑拓等薄如蝉翼的纸绢制品在内行人眼里也统统有包浆。收藏鉴赏,就是要看到骨子里面去才有味啊,哈哈! 我在回收店中跟回收老板说:下次再有棉纸茅台,请不要拆开,否则即便是真品,我至少要打5折,如心情不好我还不一定收了去。时下造假盛行,我没这么多神气,整天劳神看这玩儿分析来分析去,宁优毋劣!回收老板了解过后,也是唏嘘不已,再也不敢造次,一下子不见上千元,晕了!简单吧,呵呵! 说这个并非一定真实的故事,意思大大地明白?! 收藏鉴赏历来就是在简单之中归真,没这么复杂的!这样看,棉纸还用得着拆吗? 当然还有人认为事情并非千篇一律,各种包浆特征有所不同。这是肯定的,即便是上图中的两瓶酒,也都存在不同的反应特征,但有岁月,有光、温度、湿度、粉尘、空气对流等,等等的变化,就会有变化痕迹的留现,只有变化轻重程度的不同,没有存在与否之分,除非真空状态、运动停止、时间凝固 。纸质物品,在漫长的岁月中,变化反应比其他的物品,来的更为猛烈,南方空气湿润,北方气候干燥,这些都会在包浆中能反映出不同的特征来,仿者挖空心思极尽所能模仿自然老化的变化特征,长期以来事实证明这些都是徒劳的,从科学理论上论证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大自然的神力是人力不可复制、仿制的,充其量只能做到比较相似,形似而神不似。二十多年以前,我相信还没人能做出如此精密的仿品,30年以后不敢说,如果今天有谁想做一高仿留给今后的子孙们鉴赏的话,那真是有心了,留给今后的子孙们理论去吧。 如谨慎一些,可在不影响棉纸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在盖子处开一小窗,或者割一小缝查看即可,在这里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自己看着好就成。 建议翻翻老帖子,看看网上以前的老品,感觉还一样不?下面这本旧书各部位包浆特征的不同反应,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自然形成的,真实而自然,人力想在短时间内仿制完全不可能,掌掌眼,相互间也可提高一下眼力:27593gqb36N_b1.jpg (61.03 KB)2009-3-17 13:19对,细节很重要。有人担心,如果这瓶酒被保存很仔细,没有灰尘落下那不是没用了吗?此想法太过天真,呵呵!还是一句话:除非运动停止、时间凝固,否则必有不同变化,鉴赏鉴别需遵循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而不是靠想象,请注意细节,看下图细节.:20079101418018138.jpg (165.69 KB)2009-3-22 13:10棉纸在不同环境下经过漫长时间的蜕变,就会形成不同的反应特征,两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差异,这不单是靠接灰尘变化得出来的。来看下面这本书各部不同变化的位置特点,为何这些位置上会有这种颜色上的差异呢?我想该不是灰尘造成的吧。是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由于周边环境不同,甚至经常被手触摸部位、瓶底、顶部、折点、连接处等等,一切不同地点,都会有不同的变化特征,自然的包浆应沉稳而凝重,各处不同变化连接过度自然而真实,出现浮躁、生硬且不自然过度的感觉,则可判为疑品或者仿品。看包浆,是非常有效的鉴别方式,只要多看就成,并不难。当然还有其他的,如棉纸的包裹的式样、棉纸内部构造特征等.,结合着鉴赏,就更为全面了。结合图片再详细看一下:17_85_23a8869be69871d.jpg (35.89 KB)2009-4-11 22:47上图中的“A”部分与“B”部分,棉纸所处的周边环境是不同的,“B”部分的棉纸,一面是紧挨着瓶体,另一面裸露在外,并且棉纸都是平展开的,而“A”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