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_第1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_第2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_第3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_第4页
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旅游景点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高原羚城合作第一节 概况- 1 -一、地理概况- 1 -二、历史沿革- 2 -三、旅游服务- 4 -第二节 主要旅游景点- 6 -一、米拉日巴佛阁- 7 -二、当周草原风景区- 10 -三、太子山- 11 -四、勒秀洮河风景区- 14 -五、美仁草原- 15 -六、岗岔风景区- 15 -七、南山森林公园- 17 -附:米拉日巴佛阁导游词- 19 -第一节 概况 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甘、青、川三省交接处,有一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合作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绿草如茵、地阔天空的土地上,被誉为高原明珠。一、 地理概况合作市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北部,是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藏区唯一设立的县级市,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端,甘、青、川三省交界处,位于甘肃省西南部,地理座标东经10254,北纬3959。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环城而过。北距甘肃省会兰州250公里,南距四川省会成都860公里。全市总面积2670平方公里,其中草场面积246.7万亩,林地面积56.97万亩,城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合作市于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98年1月1日正式挂牌运作。全市现辖6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合作市总人口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4.4万人,占54%,辖区平均海拔2936米。气候属高阴湿区,地形复杂、河流众多,生物种类丰富,自然景观雄奇壮丽,风土人情浓郁,有丰富的草原、水利、旅游等资源外,还蕴含着丰富的矿产,夏季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凉爽的气候特征,是夏季旅游避暑的好去处。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内地通藏区进行茶马互市的主要贸易点,是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是古代“丝绸南路”联络西域、西藏、印度、接通中原和西蜀的重要中转站,是内地通向青藏高原的门户,也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纽带。在西部大开发的有力形势下,这里成为发展藏区经济、振兴藏族社会的前沿阵地。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就把这里誉为“藏区进入现代化的跳板”。合作市位于甘肃省西南部,自古以来就是甘、青、川藏区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是历史上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二、 历史沿革据史料记载,合作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唐蕃交往的重要门户,藏汉交流东进西出、南来北往的商贸集散地。夏商周乃至秦汉,合作境域为羌人游牧之地。春秋战国时期,合作就是古西羌首领无弋爰剑建立的羌族政权的北塞重镇,而无弋爰剑则因最早将农牧业生产技术自秦地传入青藏高原东部而著称;两晋南北朝时,东北鲜卑人吐谷浑率族人南下与甘南地区羌人杂居并逐渐统一羌人部落,立国号为吐谷浑。西魏北周相继在合作北部设置河州枹罕郡,合作地区北部属其辖,在合作南部设置洮州美相郡,合作南部地区属其辖。隋代统一全国,废州设郡,逐吐谷浑至青海。唐代,合作地区北属河州,南属洮州。中唐时期,游牧民族吐谷浑在北距合作80公里的枹罕地区建都立国,并开辟打通了历史上著名的西连西域、西藏和印度,南接中原和西蜀的“丝绸南路”。此时内地迁徙罪人至甘南地区屯田守边,在合作市北部合作寺院筑军城一座,后人称“江卡拉城”。合作市区南部和北部至今垦田遗迹多处犹存。宋代吐蕃唃斯啰统一甘青藏族部落,在合作市地区东部红山底修建寺庙,以宗教制约藏人。明代中期,吐蕃军队军官玉察后裔勒家鲜兄弟率部到达此地,兄居合作,弟住扎油,相继定居藏族部落。自此以后,合作地区藏族部落逐步定居,各据一方,逐渐形成部落联盟。清代,随着藏传佛教的兴起,各地相继建起寺院,逐步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清末民初,合作地区名称“黑措”,意为“羚羊出没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后,合作属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全藏著名的藏传佛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所在地)管辖。1953年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时,就选定了四周岗阜罗列,低山环抱,地势平坦宽阔的沉积盆地黑措为州府驻地。1954年,由甘肃省设计公司对城区建设作了初步规划后,于1955年开始全面建设。历时一年后的1956年5月,州人民委员会所属部分机关率先从夏河拉卜楞迁来此地办公,镇名亦同时改为合作,既取藏语谐音,又象征民族团结、和睦。1956年鉴于合作的地理位置优势,将州府从夏河拉卜楞迁入合作,因其地属夏河县,定建制为“合作镇”,由此合作成为全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自治州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州府合作在甘、青、川安多藏区的政治、经济地位日益突出,州委、州政府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为了进一步加大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及时向中央和省上提出撤镇设市的请求。199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省人民政府通知设立合作市,经过筹备,合作市于1998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合作改镇设市,从此,合作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阶段,拉开了现代化草原新城的建设序幕。三、 旅游服务合作旅游资源丰富,异彩纷呈,是丝绸之路河南道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藏文化的结合部,是典型的青藏高原自然、人文资源的缩影,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功能齐、特色浓和原始性、神秘性、多元性著称于世。地域辽阔,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绚丽多彩,藏族文化古朴神秘,民俗风情浓郁独特,历史遗迹底蕴丰厚。其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合作市是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蜀与安多(甘、青、川称谓)藏区连接的重要枢纽,素有“丝绸南路香巴拉”的美誉。全市有合作寺院、岗岔寺院、美武寺院、乔吾唐寺院等13处藏传佛教寺院。市境内有安多藏区佛教名刹米拉日巴九层佛阁、神奇美丽的当周草原和甘南高原植物园、独具青藏高原风情的阿尼念卿(太子山)、风光旖旎的勒秀洮河风景区、天然奇特的岗岔溶洞景观等,集雪山、探险、草地、河流、藏传佛教为一体,这些数不胜数、令人向往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文人学者和中外游客。纵贯南北的国道213线,使这座新型的草原小城成为通往祖国大西南的重要通道,秀美旖旎的自然景观、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合作市的朝阳产业。合作已成为兰州、夏河拉卜楞、合作、碌曲则岔、郎木寺、四川九寨沟、黄龙寺这条美丽迷人的旅游风景线上的新亮点。合作集雪山、草地、河流、藏传佛教寺院、藏族民俗和探险胜地于一体,已成为甘南州主要的旅游服务基地、旅游中转站和游客集散地,是兰州经甘南到九寨沟旅游的必经之地。合作市现有旅行社5家、三星级饭店1家、二星级饭店4家、旅游定点饭店7家,草原旅游点19家,有普通类型的宾馆、饭店56家,总床位已达3540张,且大部分都是近两年草原新城建设过程中新建或改建、装修的,具备较好的接待条件。另外,新建的香巴拉民族商品购物一条街,也使旅游购物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2000年以来,合作市连续举办了五届规模空前的“中国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以其独有的甘南民族文化内涵和地方民俗风情以及极富有青藏高原地域特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省内外游客来观光旅游,极大的提高了旅游经济收入,近年来,合作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商贸城市”的战略目标,充分利用合作地处甘、青、川交界处“金三角”地带的区位优势,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经济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的突破口,并按照“大旅游、大发展、大产业”的发展思路,聚万众之心,举全市之力,把旅游业放在主导地位,打造“一区一节两点三线”特色旅游,塑造香巴拉旅游品牌,启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旅游业已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展示了合作市近年来的经济建设成果和城市建设的新形象,以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突出的城市个性,整合旅游资源,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海内外游客展现合作市的“藏传佛教名刹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藏族歌舞艺术之乡”、“风景名胜当周草原”、 “壮美阿尼念卿”、“奇山异石、多彩民俗之地”等旅游胜景,让世界了解合作,让合作走向世界。第二节 主要旅游景点一、米拉日巴佛阁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位于甘肃安多藏区合作市北侧的山根,它的全称是“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名字虽然有点儿长,却也讲得很明白,是全藏区唯一的一座供奉藏传佛教各派宗师的高层建筑名刹,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称为米拉日巴化生的洛桑达吉上师,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础上,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亲自建造的九层佛阁的造型,兴建了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但这座古老的佛阁毁于“文革”。现存建筑重建于1988年5月,历时四年落成,建筑总面积4028平方米,高40余米,共九层。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是甘南十大王牌旅游景点之一,被人们称为是藏学博物馆,是为纪念米拉日巴而修建的佛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白教)在安多藏区最主要的填充院。佛阁内供奉有各类佛像一千二百七十多尊,建筑造型独特,融藏族堡式建筑与佛阁式建筑特色为一体,外观雄浑壮观。楼内壁画琳琅满目,与彩绘、唐卡、塑像浑然一体,颇具宗教神秘的色彩;走廊楼梯盘旋直达楼顶,一至九层佛殿供奉的佛像有以米拉日巴尊者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并先后形成了宁玛派、萨迦派、葛举派、葛丹派、格鲁派等诸多角派,有以喜金刚为主的密乘四部的众多本尊佛像;还有佛、菩萨、护法、财神等佛像二百一十五尊。整个佛阁的佛像总数为一千二百七十二尊。佛阁内珍藏有丹珠尔大藏经和甘珠尔大藏经共500余函。佛阁大院四周的外围装有铜质大嘛呢经轮一百三十个,还有山门一座,白塔一座。同所有藏传佛教寺院一样,佛阁顶部也安装着祥麟法轮,象征法轮常转、佛法不息。米拉日巴佛阁的僧侣们每年还要举行各类佛事活动。从后藏扎什伦布寺习而来的宗教法舞蹈形象或兽、或鬼或神,或善或恶,服装奇特、面具繁多,法号锣鼓激越,震颤人心。佛阁与整个合作寺院的大经堂、护法殿、闻思学院、佛塔、嘛呢房等浑然一体,是一处展示、游览、休闲的综合性宗教建筑群和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它不但是合作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以它别具一格的高潮的建筑艺术,称为不可多得的一处景观。米拉日巴是藏传佛教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一位大师,是噶举派(白教)创教者之一。他年幼丧父,家产被伯父霸占,随母亲过着贫困生活,饱受凌辱。为报仇雪耻,他修习了苯教咒术,并咒杀了伯父及其亲友30余人。快意恩仇之后,他顿生忏悔之心,于是改宗佛教,拜在玛尔巴译师门下。为了磨炼他的心性,玛尔巴曾让他在连续六年之内修建众多城堡,然后再一一拆毁。后来,米拉日巴又在岗仁波卿雪山上苦修了9年,饮冰雪、食青苔,以至毛发肤色都变成了绿色,最终印证了“大手印”和“拙火定”密法。“拙火定”能够大幅度提高身体温度,因此即便是在冬季,他也只穿一袭布衣,人们称之为“米拉日巴”,意为米拉家族中穿布衣者。米拉日巴终生未建道场,在青藏各地云游传教。他传教的方法独特,常以歌唱教授门徒,对后世藏族诗歌发展产生过影响。米拉日巴修炼过苯教和红教的密法,参与开创了白教,而他对密宗的心得又被后来的黄教所沿袭,所以受到藏传佛教各派的尊崇。 阁内主要供奉藏族民众中最富传奇色彩、妇孺皆知的米拉日巴佛。楼高共九层,供奉以米拉日巴佛尊都 及其弟子为主的藏传佛教各派的开宗祖师,有以金刚为主的四密乘的众多佛像、菩萨、护法神等各类佛像1720尊。反映藏传佛教内容的各类壁画规模巨大,绘画技法高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藏区共有两座米拉日巴佛阁,这座佛阁为安多载我藏传佛教名刹之一,建筑气势雄宏,金碧辉煌。常年有住寺喇嘛学习研修,供奉佛主,有独特的文化氛围。 佛阁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主题:第一层主供藏传佛教的几位主佛,像强巴佛(即汉传佛教的弥勒佛)、释迦牟尼、文殊、观音、大金刚手、药师、度母、白伞盖等等;第二层主要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及其弟子;第三层是藏传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宁玛派(红教)的师君莲花生、希瓦措和法王赤松德赞每一层都代表了藏传佛教的一个时代或是一个支派,并包括了已经被神化的藏族历代文化名人,比如创制藏文的吞弥桑布扎,藏戏之祖唐东杰布,藏药鼻祖老宇妥元丹贡布等等,当然,也少不了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二、当周草原风景区当周草地公园位于合作市南郊2.5公里,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在此交汇,交通通讯便利,是甘南香巴拉旅游艺术节主会场,也是甘南州民族性群众文体活动、节日庆典的聚会场所。中心地处甘南州著名的当周草原风景区,占地8600亩,景区内阴坡地带绿树成荫,阳坡地带碧草连天。区内有四家草原旅游度假村,提供餐饮、住宿及旅游活动接待服务,主要开展民俗表演、藏族礼仪接待、藏族食品品尝及现场制作表演、民歌弹唱、锅庄舞表演与教练、骑马、乘牦牛、篝火晚会等民俗旅游服务活动。2003年市政府投资600多万元对当周草原景区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3980亩森林草原保护建设,供水、供电、垃圾处理、景点道路、佛塔、仿古亭、观礼台等景点建设,使中心的旅游服务更趋完善,成为集藏民族的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和民居建筑于一体的大型历史文化博览园,进入中心,您可了解藏民族的历史沿革、建筑风格、生活习俗,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食品,观赏、参与民间喜庆节日活动,领略藏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艺术。 每当夏秋之季,这里水草丰美、鸟语花香,蓝天白云、气候宜人,炊烟袅袅、牧笛声声,人欢马叫、牛羊追逐,一副令人陶醉的草原美景尽现眼前。赛马、摔跤、射箭、锅庄等传统的活动项目任您欣赏,烤全羊、烤羊腿、手抓肉、酸奶、糌粑等民族风味食品任您品尝。声势浩大的千人马队、气势恢弘的千人锅庄、绚丽多姿的民族舞蹈、雍容华贵的服饰展示、古老的藏族手鼓、藏族面具、百人巴郎舞、激情的美酒会使您大开眼界。一座座帐篷、一群群牛羊,让您的灵魂回归自然。优美的环境,优质的服务,给您家一样的温馨和愉快。如果您想一显身手,很多活动您都可以参与,和我们的藏族姑娘、小伙子们一比高低,同娱同乐。三、太子山太子山,藏语称阿尼念卿,地处合作市卡加道乡行政村正北方,标准海拔4332米,属高寒地带,年均温0.5,距合作市45公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景区内山水、森林、野生动植物资源等多种景观融为一体,古木参天,怪石林立,绿草如茵,奇绝的景观天然挥成。太子山景区,以山大沟深著称,有大量的森林和灌从草场,植被良好,主峰母太子(阿乃玛玛)山峰为市境内第一高峰,海拔4332米,与猪诅山(海拔4364米),公太子山(海拔4162米)并抵于卡加道乡北部边缘,史载冬夏顶积雪,石骨杰出,高入云表,数百里外皆望见之。相传秦太子扶苏曾到此处,故名太子山。藏族每一个地区都有各自崇拜的山神,而每个山神栖息的山为神山,相传阿尼念卿山神是一位统领三界的(地下、地上、天)大神,骑一匹灰马。他的身体呈红色,右手持钩,左手持宝石,身穿虎皮斗篷和绿松石护胸甲,右臂插令箭,腰背方箭。根据藏传佛教的祭祀文献记载,阿尼念卿还有多种称谓,如“大首领”、“念神王俄拉玉则”、“大念神”、“一切八部众之主”等,另外,传说中阿尼念卿山神的伴妃,名为“阿且曼杰旺姆”,还有八位神女、六位神子,阿尼念卿山神同样拥有庞大的集团军。藏族人认为,阿尼念卿山神有保持上师寿命,护佑旅行者,消灾降幅,惩恶扬善的职责。在安多藏区,它的名声显赫远近闻名,受到众多地方群众和部落的供养。又因阿尼念卿山位于汉藏交界处,所以也受到当地汉族群众的崇拜。尤其是道教将阿尼念卿列入自己的神灵体系中,在夏河县关帝庙中就有它的塑像,真是堪称奇特的文化景观。其实在于式玉的病理临途中风闻记中也曾记载:“太子山据民间传说是明八大关将之一胡大海的封山。在西北不但汉人每年来进香朝拜,就是藏人也信仰万分,以阿迷娘亲(即阿尼念卿)之名每年由拉卜楞寺率领各部来献祭。”可见,它在甘南藏区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这里每年初夏都会举办大规模的祭祀山神的活动,来保佑这一方水土的平安。太子山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岭,是西倾山脉北支的重要山峰,太子山山势壮观巍峨,云遮雾罩,登高望远,观林海松涛、奇石异峰、雪山映月,感受天高地博,地广物丰。太子山虽没有金碧辉煌的殿宇庭阁,惊险奇绝的飞桥云栈,但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物质宝藏吸引着各界访幽探胜者。不仅是阿尼念卿山神魔力吸引着游客,其实太子山本身就极具游览价值。这里有繁茂稠密的桦、松、椿、柳、枇杷、竹等上百种乔、灌木原始森林。整个林区以绿色为基调,分翠、碧、苍、墨等数层,一层一个颜色,非常幽丽。也有大理石、硅灰石、石灰石、铁、铜、锑、金等地下宝藏。而且此处也是一处优良地天然牧场,当地流传有“牧畜半月,增膘一指”的说法。除此之外,太子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然乐园,有藏原羚、黄羊、盘羊和喜玛拉雅雪豹等多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还有少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接骨丹之称的娃娃鱼也在这安家落户。在茂密的树林间,还生长着近300多种中草药及各种高原山野菜。尤其是蕨菜质量绝佳,遍布全山,其加工腌制后,远销日本等国。合作市也于每年夏天在此举办太子山登山运动探险登山的好去处。四、勒秀洮河风景区由合作市南行30公里,便到了林木茂密、峡谷幽深、山清水秀,人们称之为合作小江南的勒秀洮河风景区。这里林叠峰转、山重水复、小溪潺潺、松涛阵阵。藏式小木屋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多类珍贵动物栖息在林间,尤其以鸟类繁多而著称。弯曲洮河上横跨着铁索吊桥,水面上不时有羊皮筏子和木排,水里游荡着肥美的石花鱼。岸边的水磨房,述说着古老而神奇的故事,展示着水乡藏族人民的传统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博大与万物之间的和谐,使人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勒秀”是藏语音译,有吉祥美丽之意。而洮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南州境内碌曲县西南的西倾山北麓。洮河,藏语称为“碌曲”,意为“龙水”和“神水”,洮河发源后流经甘南境内碌曲、合作、卓尼、临潭四个辖地,甘南州境内河段流程长550公里,流域面积16398平方公里。在进入合作勒秀乡后,洮河折向东流,河面突然变窄,河道弯弯曲曲,河水清澈见底,加上两岸高山险峰对峙,青山绿水,于是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风景画廊勒秀洮河风景区。五、美仁草原从合作驱车往东行驶约两小时,便到了合作市最大的草原-美仁大草原。这是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山草甸草原地貌。这里地势平缓、景色奇特,风格迥异,置身其境,让人感受到高原草地的辽阔和雄浑。同时,大草原上牛羊成群,座座帐篷如明珠般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纯朴的民情,辽阔的草原,让你忘记城市的喧嚣和繁杂,真正体会到大自然的博大与神奇。美仁大草原也是合冶公路通往康多大峡谷和莲花山等景区的必经之地。美仁大草原风景区的第一个景点是佐盖新寺。佐盖新寺,也称为“尕洒尔寺”,意为具喜兴盛洲,座落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新寺村,寺院因之得名。佐盖曼玛和佐盖多玛乡两个部落原为一个氏族,在松赞干布时期,这里属安多产马之区。本寺建有佛殿、经堂、净厨、弥勒殿、法苑、印经院等建筑,其建筑尤以观贝解脱佛塔富有观赏价值。寺内还珍藏有甘珠尔、丹珠尔、密藏、四部合注等,总计三千余函。藏有显密经典和各种文化学科的印经版。还有天然的有字的白石涅槃塔以及部分灵牙舍利和许多古物、供器、用具等。六、岗岔风景区岗岔溶洞分布在喜拉沟两侧,位于合作市东北27公里处的岗岔行政村(佐盖曼玛乡),旅游资源丰富,以洞穴为主的独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岗岔旅游景点分布在岗岔喜拉沟两侧。山上巨石耸立如林、群峰突兀、层峦叠峰,喜拉沟两侧山峰丘陵连绵,草地、灌木、森林等植被覆盖良好,沟内溪水四季奔流,清澈见底。分布该地的奇山易峰、石桩、石墙以及四处可见的丹崖赤壁、高原药泉、峰林等独具魅力。进喜拉沟不远,始建于公元1241年,历史非常悠久,比著名的拉卜楞寺还早一百多年的岗岔藏传佛教寺院座落在似大鹏展翅的山翼上,至今仍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佛教信徒,对探讨藏族宗教和佛学精髓有很高的价值。岗岔以奇特的溶洞地貌为特色,景区内有青藏高原十分奇特的岗岔溶洞景观。有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记载与回响着古时一征两大将军路径此地的历史之音。巍峨的山峰与矗立的石崖隔沟对峙,山峰顺沟绵延,山势玲玲,松柏蓊郁。有些峰顶是石崖,崖峰中深扎着棵棵虬劲的松柏树。天然修仙坐禅洞窟里面现留存有打坐修行的禅台,曾有很多高僧在此仙境修行过,置身其中更添几分神秘色彩。穿岩洞里,洞石壁上有十八罗汉雕像及格萨尔王妃珠毛做饭时留下的脚印及炉灶。有石桌、石椅、石床,恰如神仙居住过一样,曲径通幽,滴水怪石。还有两处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