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概要_第1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概要_第2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概要_第3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概要_第4页
建筑测量--施工测量概要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放样 把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平面位置和高程以一定的精度测设到地面上的测量工作 施工控制网 测设建筑物的主要轴线 建筑物的细部位置及设备安装 变形观测 竣工测量 制图基本规定 7建筑施工测量 7 1水平角 距离和高程的放样一 已知水平角的测设已知一方向 测设第二方向 使两方向水平角为 一般方法 盘左 盘右观测后取中间点 制图基本规定 精确方法 用一般方法观测后再对该角n个测回得 比较 和 的差值 垂直测线方向移动d D 制图基本规定 例 要测量60 00 00 实测 59 59 40 AC 100米解 制图基本规定 二 水平距离的测设从一点沿指定方向标出另一点 使两点平距为已知长度 一般方法沿AB方向量AD L 往返丈量 取差值在允许范围内取均值 或稍移动D点的位置 制图基本规定 精密方法计算改正数 ld lt lhD D ld lt lh例 在4 测量一平距80米 概量后高差1 25米 尺长误差0 003 30 000 计算地面应量值 解 制图基本规定 三 高程放样已知一点高程 测设另一点高程为设计值 当测设点与已知点高差较大时 用钢尺代替水准尺 制图基本规定 例 已知HA 111 475m 要测设高程为112 000m的室内 0 现在A点尺的读数为1 051 求待定点 0标尺读数为多少时 其尺底部高程为 0 测设深坑已知高程点采用引测法 分别在地面及坑中观测一次 即可测得坑内待求高程点的位置 如右图所示 由下式可得 测设已知坡度的直线 1 由设计坡度m和直线AB的水平距离D计算B点的设计高程 2 用测设高程法 把B的高程位置测设出来 3 在A点安放水准仪 量取仪器高i 立尺于B点桩顶上 旋转脚螺旋 使视线倾斜对准尺上读数为仪器高i 可据此视线测设中间各点 7 2工程控制网的布设一 工程控制网的特点1 控制点的精度要求高2 控制点使用频繁点位稳定 方便保存 密度合理3 控制网投影到特定的平面4 采用独立的建筑坐标系施工控制网的坐标轴与主要建筑物的轴线平行或垂直 方便施工 计算 检查 制图基本规定 坐标换算用换算 制图基本规定 二 平面控制网的建立两级布设首级控制在施工前完成 为整体工程及重要附属工程服务二级网随施工进度及具体要求布设 制图基本规定 三 建筑基线 建筑基线是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基准线 即在建筑场地布置一条或几条轴线 它适用于建筑设计总平面图布置比较简单的小型建筑场地 1 建筑基线的布设形式 C B A A O A B C C C B B D A D D 2 建筑基线的布设要求 设计原则 基线平行或垂直主要建筑物轴线 主点间相互通视 边长100M 400M 主点尽量靠近建筑物 基线测设精度应满足施工放样要求 基线点不少于3个 3 建筑基线的测设方法 由城市测绘部门测定的建筑用地界定基准线 称为建筑红线 1 由建筑红线测设 已知主点A O B 测量控制点1 2 3与A O B三点坐标换算后用极坐标法测设 检查主轴线 AOB 180 24 反向移动d值 ab 180 2 a b 制图基本规定 2 根据已有的测量控制点测设 d ab a b 90 2 1 制图基本规定 d D 制图基本规定 仪器安置在O点 瞄A 左右转90 定C D 精测 AOC AOD 计算与90 的差 1 2 四 建筑方格网 由正方形或矩形组成的施工平面控制网 称为建筑方格网 或称矩形网 G E D H B C O F A 方格网测设在A B C D点安置仪器 以O点为起始方向 转90 用角度交会法定1 2 3 4点 精确量距A1 A4 C1 C2 制图基本规定 五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可一次全面布网 也可分级布设水准测量 三角测量 GPS要求 1 首级高程控制网与国家水准点联测2 布设闭合或附和路线3 为保证高程控制点稳定 在施工区外布设基本水准点4 施工区布设临时作业控制点 安置一次或两次仪器可放样测量5 高程控制点与施工水准点定期连测6 三角测量要对向观测 制图基本规定 制图基本规定 例1 A点高程216 000米 欲测的B点高程216 430米 当水准仪安置在A B点中间 得A尺读数1 363米 问B尺读数 解 H视 HA a 216 000 1 363 217 363mb H视 HB 217 363 216 430 0 933m 制图基本规定 例2 测出直角后 实测角值90 00 33 边长152米 问垂线方向内移多少才是90 解 制图基本规定 例3 aMN 300 04 00 XM 14 23m YM 86 71m XP 42 30m YP 85 03m 仪器安置在M点 用极坐标法计算P点测设数据 解 7 3建筑物定位测量 利用测量控制点测设点的平面位置 一 极坐标法二 直角坐标法三 前方交会法四 距离交会法 制图基本规定 制图基本规定 一 极坐标法适用于量边方便 计算方位角 观测角 边长 制图基本规定 二 直角坐标法适用于有相互垂直的建筑基线或方格网 拟建物主轴线与之平行或垂直 计算边长和观测直角 制图基本规定 三 前方交会法适用于离控制点较远 计算方位角 观测角 用两台仪器角度交会 夹角以30 120度为好 制图基本规定 四 距离交会法适用于地面平坦 小于一钢尺距离 计算边长 建筑物的放线 是指根据现场上已测设好的建筑物定位点 详细测设其它各轴线交点的位置 并将其延长到安全的地方做好标志 然后以细部轴线为依据 按基础宽度和放坡要求用白灰撒出基础开挖边线 7 4建筑物的放线测量 7 8m 3 7m M Q P N 1 2 16 8m 3 19 8m 4 2 5m 5 6 2m 6 8 8m 7 1 测设细部轴线交点 2 引测轴线 在基槽或基坑开挖时 定位桩和细部轴线桩均会被挖掉 为了使开挖后各阶段施工能准确地恢复各轴线位置 应把各轴线延长到开挖范围以外的地方并作好标志 这个工作称为引测轴线 具体有设置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两种形式 1 龙门板法 轴线控制桩设置在基槽外 基础轴线的延长线上 作为开槽后 各施工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