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doc_第1页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doc_第2页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doc_第3页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doc_第4页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徐行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高教自考委文史类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等领域的研究,多次荣获四川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近年来在文艺理论研究、鲁迅研究月刊、中国比较文学等杂志和出版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专著有表现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第一作者),工程伦理学(合作),中西文化比较。另主编教材新大学语文教程,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丛书等。近年来承担的主要研究项目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表现主义诗学研究”、“工程伦理研究”;国家级面向21世纪教改课题“各类高校本科教育中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培养模式及评价方法研究”;铁道部面向21世纪教改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另承担省、校级科研及教改项目多项。阮 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文学硕士。1989年6月毕业于四川师大中文系,主要研究欧美文学、比较文学。发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艺、沙汀、契夫诃夫小说比较、现代传媒对欧美文学的影响等论文。主编外国文学艺术名著导读、应用文写作、大学实用写作等教材。开设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原理、外国文学名著欣赏、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作品、秘书学、公文写作、应用写作等课程。近期发表论文主要有:反法西斯主义的文学杰作君特格拉斯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大众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之一、现代传媒对20世纪欧美文学的影响大众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之二、现代媒介与美国纯文学、接受美学视阈里的沙汀小说等。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傅勇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委员,民进成都市委主任委员。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研究员、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客座研究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翻译协会理事、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四川省翻译文学学会会长。研究方向:中西比较诗学、诗学语言学、理论语言学、翻译研究等。主要成果:已正式出版专(译)著7部、发表论文50余篇;完成国家(及境外)项目5项。曾两次荣获“戈宝权文学翻译奖”优秀奖;四川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2005年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苏志宏:文艺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著名美学家蔡仪先生,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交通大学“文艺学”硕士点学术带头人。担任美学原理、文学原理、中国审美文化史、马克思与现代美学、先秦礼乐文化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学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近年著有腾龙起凤华夏审美风尚史序卷、闻一多新论等著作,及传统思维方式的前近代启蒙、国民性理论的形象学反思、美的规律与马克思的生态观、网络文学的生存论诗学思考等论文数十篇。柏 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授,著名诗人,兼任成都市作协副主席。1979年始从事诗歌、随笔创作、文学批评及英美文学翻译活动,陆续在国内外刊物上大量发表作品,并在南方都市报等全国许多报纸上开写专栏。近期主要从事诗歌批评及诗歌理论、海外汉学研究, 2006年荣获西南交通大学黄袁教职工创新奖,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著作有诗集表达、往事、长篇随笔去见梁宗岱、回忆录左边毛泽东时代的抒情诗人等,近年来在今天世界文学名作欣赏等杂志上发表论文有:非非主义的终结、中国人的理想与日常生活、对失去汉学中心的焦虑、回忆:一个时代的翻译和写作、从主体到身体关于当代诗歌写作的一种倾向性、早期地下文学场域中的传奇与占位考察:贵州和北京、心灵与背景:共同主题下的影响论帕斯捷尔纳克对王家新的唤醒、望海潮里梦杭州、比冰和铁更刺人心肠的欢乐-波德莱尔在中国、读兼谈诗歌中的地名等。专著有: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毛泽东诗词全集(91首)全译全析、论叶芝(翻译)、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如是说、今天的激情柏桦十年文选等。汪启明:汉语言文字学、传播学教授。1994年获四川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巴蜀书社社长,兼任中国训诂学会理事、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出版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语言文字学、编辑学和出版学研究,开设课程有:写作学、出版学、语言学概论、音韵学、文字学专题、中国语言学史、训诂学、古籍整理与出版、校勘学与版本学等。主持国家社科研究基金项目1项,全国高校古委会研究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研究项目2项,主研省教育厅项目1项。主持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4项。出版专著独著部,与人合作部(其中第一作者部),代表作有先秦两汉齐语研究汉小学文献语言研究丛稿、白居易诗选注古代汉语读本等;参加编写世界文学发展纲要世界文学作品选古汉语精要现代公共关系学中国野史集粹经纪人策略方法与技巧等。在公开刊物发表学术研究论文20多篇,代表作如章太炎的语言学和佛学试论章太炎的古文观章太炎的转注假借理论和他的字源学等。赵 静: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系主任。副教授,复旦大学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修辞学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成都街名谐音改字试析、状语和定语变换的修辞阐释、试谈歌词意境的塑造、人文教育与教师素质、试谈诗词教学的多层次解析、修辞中的语流意变、广告语与模糊修辞、修辞中语义的多重变异、诗词的符号学阐释、所字结构变换分析、语体的系统整合、语体研究在司法中的运用、语言风格的地域观、话语权利的交锋、语体研究在司法中的运用、经与权古代司法中的修辞学、语体的融合与转换、中国古代判词的修辞内涵:说服与劝导等论文。参编:论语今读、康熙字典点校、中国文化名著导读、外国文学名著导读等著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上古蜀语考论”研究、省科技厅项目“政府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研究、主持校基金项目“裁判文书的语言与修辞”等。李自芬:中国现当代文学副教授。2005年6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获得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先后在民族文学研究、四川师范学院学报、云南社会科学、江汉论坛、四川大学学报、求是学刊、社会科学研究等国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阳光在我们心中阿库乌雾诗集走出巫界的文化心理透视,现代主义诗歌的中国面孔,以自己的方式言说:女性自我从蒙蔽到觉醒中美女性诗人比较,生命意识的重新阐释试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生命观,20世纪80年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性别意义,母性神话的建构与解构当代诗歌中母亲形象的文化意义,网络文学与文学本质,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阐释反思,当下文化生态与网络文学价值,无性的两性关系性别文化视野中的1950-1970年代诗歌(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5年第3期全文转载),东方女性悲剧命运的象征性寓言试论小城三月在萧红创作中的意义。罗 宁:中国古典文献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古文学与文献、古小说研究。主要成果有:论文黄帝说及其他汉志小说、小说与稗官、读叶净能诗、论殷芸小说及其反映的六朝小说观念、 中国古代的两种小说概念、论唐代文言小说分类、殷芸小说考论、南岳夫人内传考、南部新书需要校证、从语词小说到文类小说解读汉书艺文志小说家序南岳夫人内传南岳魏夫人传考、论古代文撰、陆长源及注疏考论、文谷及其备忘小抄考论。等20多篇。著作:传奇荟萃,聊斋先河牛僧孺玄怪录选读、中国文学(明清文学卷小说部分)、玄怪录选讲(与祝尚书合著)。 参与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唐五代文化研究”的研究,主持“西南交通大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项目中国古代文学”等。段莉萍:中国古代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少数民族文论。主要成果有:论文从彝族诗文论看彝族诗歌的美学追求兼与汉族有关诗论相比较、历代诗话论作家瑕摘、一曲封建社会的挽歌简析“哀感顽艳”的纳兰性德词风的形成原因、论羌族作家余阙对元代文论的贡献、试论古代羌族作家余阙的文艺观、从“体规画圆”到“自名一家”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对创新精神的追求及其影响、从“工丽妍妙”到“清新律切”试论北宋中期诗人赵抃的诗风变化、试论宋祁的文学思想及其影响、试论宋祁对前期西昆派文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慷慨悲歌 言近旨远南宋遗民词讲析(与祝尚书合作)、从敦煌残本考李峤杂咏诗的版本源流、对西昆酬唱集中杨亿诗思想价值的再评价、北宋太平宰相晏殊的诗学思想等20多篇。常 健: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1997年4月日本广岛大学博士毕业获博士学位。曾在日本安田女子大学、山阳女子大学任客座副教授。1997年8月回国 。主要讲授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大学语文、中国文学;并在日本的大学里讲授中国文学、中国语学等课程。主要成果有:论文欧阳修以文为诗及其对宋诗的影响、屈原生年的再探讨、对唐初主要诗人和诗歌之探讨、再论欧阳修以文为诗、论唐太宗的诗及其影响等。译著陆云研究,主编中国古典小说名著欣赏教材。赵品莉:中国古代文学副教授,日本广岛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毕业。日本国际东方研究会会员、日本中国学会会员、日本中国中世纪文学研究会会员。1993-1997年在日本广岛安田女子大学讲授中国语学。98年回国任教于西南交通大学,担任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大学语文等课程。主要成果有:译著陆云研究,代表性论文:来自日本的思考、重解庄子养生主、宣城太守时期谢眺之研究等。曾 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文艺学副教授。先后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川大学中文系世界文学专业,硕士。从事过广电理论刊物编辑、报纸新闻编辑、外国文学教学工作多年,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学类论文主要有:略论尤奈斯库的戏剧方法、简论厌恶中的洛根丁形象、简论道连格雷的画像、试论比较文学的价值根源、试论比较文学的当代性、加缪鼠疫的审美特征、加缪堕落的忏悔主题、萨特自由形象说初探、在梦与诗之间沉思、穿越尘嚣的浪漫、论文学的伦理价值、报纸视觉表达的模式化与图片价值定位、长度、交流与中篇小说的选择等,论文曾选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新华文摘。有多项成果获奖。黄曙光:中国现当代文学副教授,在读博士。长期从事小说、诗歌、散文的创作,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漂浮等。主要从事现当代小说、诗歌研究。主要科研成果有:论文文化型与民族心理变;叛离之后的寻找中国当代新诗发展态势剖析,当代诗歌的语言黑洞论当代诗民创作与民族审美心态的错位,先锋:一种自似的两种向度,语言:理想与陷井、多维文化视野中沙汀的创作乔治桑与沙汀的理想与艺术风格比较等多篇。参编应用写作、中国现当代文学读本、美学视野下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想等著作。另有小说、诗歌、散文、译文等发表。开设:大学语文、20世纪中国文学、现当代诗歌欣赏、小说研究、应用写作等课程。刘玉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副教授,博士后出站。2005年秋进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2007年夏期满出站。主要研究方向为域外汉文学、汉唐文献与文学、艺术文献学等。研究多以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为基础,综合历史学、音乐学、语言学、民族学等多门学科的研究手段,曾在文献、中国音乐学、汉喃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了涉及文学、艺术学、历史学等多个研究领域的论文二十余篇,在中华书局出版了专著越南汉喃古籍的文献学研究。周俊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副教授,博士后出站。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方向是中古汉语。先后在中国语文、四川大学学报、西南师大学报、文史知识、古籍整理与研究学刊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专著有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词汇研究。1997年获四川大学优秀研究生二等奖;2003年评选为“四川大学优秀骨干教师”;论文二十卷本的构成及整理获“四川大学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要成果奖”。沈如泉: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古代文献与古代文论的研究。近期主要论文有:“南宋前期四六四大家”说献疑、论早期宋学发展对于北宋骈文流变的影响、宋人洪迈使金事迹考论、漫谈宋代科举考试与图书业的关系、“植其杖而芸”新解等。王长才:文艺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文艺学与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中国叙事学学会会员。2006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在外国文学评论北方论丛作品与争鸣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其中诗歌写作与抽象思维瓦雷里诗学一瞥、论韩东的情爱叙事等被人大复印资料系列全文转载。冯智敏:传播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教授,广告学学科带头人,兼任艺术与传播学院 “3.23”影视传播教学实验中心主任。讲授本科课程:广告学基础、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媒介研究、新闻摄影、电视广告、广告文化研究等。近几年发表的论文有:新闻传播学教育的困境与突围07年(四川省高教学会论文集)发掘传播学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传播学专业本科教育的探索与创新07年(西南交通大学创新教育论文集)打造产业链做强内容产业2006第2期电视研究广告运作中群体决策的弊端及其消解途径2006第2期新闻界试论博客的广告价值传媒结构与舆论生态2006第2期当代传播内容业:电视产业发展的根本2006第5期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等。专著有数字非线性编辑技术及应用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等。 高 力:传播学、艺术学教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 1988年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曾任峨眉电影制片厂电影作品杂志主编、国家二级电影文学编剧。系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协会,中国高教影视教育研究会会员。主讲:本科生课程:影视欣赏、电影艺术概论、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等。研究生课程:文学叙事学与电影叙事学 、中外电影史研究、当代电影思潮、影视制作等,获西南交通大学2000年度文化素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李 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传播学西南交通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教授。指导过传播学、影视评论、语言学、比较文学等多个方向硕士研究生。主张带研究生少而精。不苛求学生的学术背景,而注重培养学生宽厚的知识基础、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扎实的研究能力。撰写、主持编写和参加编写出版交际语言学引论、中国文化名著导读、世界文化名著导读和古代汉语读本等学术专著和著作,发表基督教释经学与中国训诂学的几点比较、媒介即讯息与沃尔夫假说、角色语言常量分析等十余篇CSSCI和核心期刊论文,主持并带领研究生进行“政府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研究”、“民间传说传播模式研究”和“新传播语境下西部地区语言生态的考察与分析”等多项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教育厅和学校基金的课题研究,注重在研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黄晓钟:传播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系副主任。副教授,文学博士。1983年至2001年在四川大学任教;曾任四川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业务教研室主任、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教研室主任,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所长、四川大学新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调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及中国新闻核心期刊新闻界杂志主编;2005年4月起于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工作。杨琴:传播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媒介文化、新闻业务等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论文电视深度报道的互文性、史态类新闻勃兴现象透视、媒介生态与和谐准则、论消费文化视野中的电视民生新闻,四川基层政府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等20余篇;出版专著新闻叙事与文化记忆史态类新闻研究一部;主编及参编网络新闻编辑学、电视新闻采编学、文化与传媒研究、网络新闻传播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论、传媒宣导抚慰功能等著作;参与并完成政府在科技传播中的作用研究、大众传播对西部生态脆弱地区致稳致衡的模式研究、整合型传播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社科项目研究。吴小玲:传播学副教授。从事传播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有网络游戏对古典作品的重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官方话语、知识话语与媒介话语中的网络游戏、取悦平民的戏剧等多篇论文,参与了媒介美学: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精神、整合型传播教学模式的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刘林沙:传播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传播广告教研室主任。博士。主要从事传播学、广告学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当代广告人物的诉求特点研究广告的神话原型分析等论文于来源期刊并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参与教育部博士基金课题媒介的美学:传媒产业化时代的审美精神主持其子课题广告与现代神话:探究中国人的心灵图式的研究,参加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进项目美学概论(专题)课程改革与实践。先后在多家媒体、大型广告公司任职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徐伯初: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办通讯评审委员,奥地利艺术家协会会员,奥地利设计家协会荣誉会员,奥地利职业雕塑家协会会员,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会员,ECE欧洲城市形象设计景观设计师,全国社会科学基金通讯评委,四川省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主持过国内多项重要设计项目,其中包括:铁道部副总理级专列室内设计,昆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环境、雕塑设计,铁道部“南昆铁路纪念碑园”环境、雕塑及建筑方案设计,MST-2常导磁悬浮车体外型设计、未来号超导磁悬浮实验车外型设计、铁道部270KM高速客车形象设计及室内设计,自贡恐龙博物馆内部陈列改造设计,四川师范大学视觉艺术学院建筑及环境设计等。 其艺术作品频繁参加国际国内重要展览并多次在国外举办个人展览,多件作品被国外机构收藏。如作品缝合系列被奥地利政府收藏,作品厝(组雕)被奥地利雕塑公园收藏;参加奥地利WAGRAIN第五届国际木雕艺术研讨会,作品阴、阳被收藏;参加奥地利奥林匹克滑雪场第五届国际艺术节,作品ST.anton被收藏;还有德国“边界石雕创作活动,莫斯科第八届国际雕塑研讨会等。另有多种作品发表在美术、美术观察、世界建筑等核心期刊上。缪根生:设计艺术学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系教授。198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1984年至2000年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设计艺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委员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吴贵凉:设计艺术学、工业设计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室内设计学科带头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工业设计协会高级会员,成都发明家协会理事。先后任西南交通大学建筑系美术教研室和艺术设计系专业教研室主任。李 英:设计艺术学副教授。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毕业至今一直在高校任教,从事色彩艺术与装饰艺术的教学、创作和研究工作。作品具有个人风貌,多次参加全省、全国及国际艺术交流展,在美术美术国际画刊等重要专业刊物发表作品多幅。胡建忠:设计艺术学副教授,艺术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属中等专业美术学校;199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潢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1992年至1997年就职于成都旅游发展总公司,从事旅游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1997年至今就职于西南交通大学,从事室内设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1992年至今主持了大量的大中型室内设计项目,涉及居住空间,办公空间,商业空间,展设空间,综合空间等方方面面。陈立民:设计艺术学副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艺术设计系平面设计教研室主任。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装潢专业,获学士学位。作品多次参加中国广告设计大展,四川省美术作品展,中国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大赛等,并获奖。同时还主持参与了四川华神集团CIS策划,天津地铁导向识别系统等大型项目。万 萱:设计艺术学教授。中国包装联合设计委员会全国委员,四川省平面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四川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四川旅游协会理事,中国商业美术设计师专家委员会委员。出版教材平面构成标志.VI设计广告设计,发表学术论文12篇;设计的弘建生物药用用制品有限公司品牌系统荣获2004年中国数码设计大赛艺术设计奖,教育储蓄招贴设计荣获2005年中国之星设计艺术大奖。洪 毅:美术学、设计艺术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术学系主任。教授。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教师研修班。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协会会员。主要从事绘画教学工作,出版专著两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油画三人展,作品被核心刊物及专业期刊收录。陈海鸣: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教授。198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96年毕业于奥地利国立应用美术大学。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奥地利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工作,出版专著一本,并在国外举办个人画展多次,作品被核心刊物及专业期刊收录。李 江:美术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美术学系副主任,副教授。1993年四川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1998年留学俄罗斯,在莫斯科国立工业美术大学学习壁画专业,获硕士学位。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2004年,壁画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壁画入选2004全国首届壁画大赛,壁画被郫县政府采纳。出版专著一本。舒 群:设计艺术学、美术学教授。198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在武汉大学被聘为副教授。(油画)收入。作品及论文发表于国内重要专业杂志及核心杂志,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画展联展。现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及创作研究。彭 肜:艺术学教授。毕业于四川大学,博士。专门从事文艺理论教学研究,出版多本专著,并多次参与策划艺术活动,是一位十分活跃的艺术策展人。史朝阳:美术学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艺术系美术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8年至1989年就读于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研究生课程班,主修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两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单项展及省级展览。作品曾被核心刊物和专业期刊收录。谢南星:美术学副教授。199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1994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学位。作品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并在国外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专著一本。毛 钢:美术学副教授。198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主要从事油画教学工作。出版专著一本,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被国内专业期刊收录。黄 涛:工业设计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副教授。1957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德国亚琛应用科技大学产品设计专业,德国工业设计师协会会员。李科平:工业设计副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工业设计系。主要科研方向:产品设计、功能形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设计表现技法。支锦亦:工业设计副教授。1997年获无锡轻工大学(现江南大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出版专著电脑环境艺术与产品设计,在装饰中国铁路包装工程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科研方向:交通工具设计研究、产品可用性研究、设计效果评价。路 瑜:艺术学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全国艺术学科规划专家库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理事。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校学术带头人。在音乐研究音乐艺术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专业核心刊物发表系列论文。曾主持国家教委、省教育厅等多项科研课题,曾主持教学改革项目获河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多次。2005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教改项目、2006年主持项目获西南交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从事声乐教学三十年,培养了许多优秀声乐人才,多人在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奖,现在所教西南交大音乐表演专业2005级本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