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发言记录.doc_第1页
评价发言记录.doc_第2页
评价发言记录.doc_第3页
评价发言记录.doc_第4页
评价发言记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这个环节中,老师应明白自己提这个问题时想让学生发现什么规律,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如果一、二个学生回答时没有老师想要的结果,这里可以再多找一些学生汇报,总会有学生能回答出老师想要的结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 09-25 12:49主题研讨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这方面做得有点欠缺,其实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并让学生自主分,然后讨论分的方法,在分的过程中领悟平均分的内涵。学生可能出现的分的方法:(1.可以按个数一个一个地平均分给两个人或三个人。2.先两个两个或三个三个地分,多出来的再一个一个或两个两个分,直到分完。3用乘法口诀来分。4用除法算一算再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杨洁 09-25 13:52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5 12:49 同意杨老师的观点,新授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并鼓励分法的多样化,必要时还可以指名学生演示下分法。今天课上,庄老师让学生直接回答,得到的只是三种不同分法的结果,而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学生没有体验,老师也无从了解。另外,老师设计理念大概设计的很好,但落实行动不是很好,自己比较急,总怕学生讲的不对,不敢让学生多发言,阻碍学生的积极性。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 09-25 14:10主题研讨 re 2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杨洁09-25 13:52 庄老师今天上得挺成功的,罗列一下有以下优点:1、情境设计贴近孩子的年龄特点,老师的故事讲得挺生动的,能激发孩子的兴趣;2、低年级的课堂纪律调控得较好,小组夺星评比起到了有效的作用;3、在教学中能注重动手操作;4、练习指导细致,练习后老师能有效的追问,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不足之处:1、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不够,老师要多听取学生的想法;2、教学语言要严谨;3、观察表格探索规律缺乏有效引导;4、平均分的意义板书滞后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28: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刘桂英 09-25 14:37主题研讨 re 2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5 14:10 一堂课下来总体感觉不错。个人以为操作部分,毕竟还是2年级的孩子,直观部分可以同桌一起做,互相交流,达到互动共进的效果。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 09-25 14:58主题研讨 我觉得在教学时也要强调一下物体的“总数”,有多少个这样的物体在进行平均分,孩子回答时老师可以等一等,让他说完,再慢慢引导孩子说“有( )个物体,每( )个一份,分成了( )份”这样完整的话,而不是老师说,孩子填空式的回答。在提问“观察这张表,你有什么发现”时,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在表上指一指,横着指一指,发现“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出总数”;竖着指一指,发现“当总数不变时,每份分的越多,分得的份数就越少。”老师适当的动作和语言可以引导孩子思考的方向。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5 16:3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谢谢老师们积极参与,热情互动。老费相信学生的做法值得提倡,杨老师用操作展现学生思考历程的想法可以试验,孙老师的评课优点说全、建议说透的评课方法值得学习,刘老师强调的交流与合作的理念现实且先进,周老师强化语言的练习的路径操作性强。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5 16:41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上午这节课,庄芸老师表现得很不错。一是态度认真,课前备课很充分,能充分听取大家的建议。二是在课堂上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关注学生的组织管理,这是低年级课堂有效的必要保障。三是教学环节之间联系紧密,推进顺畅。四是在课堂上注重一些教学细节的处理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总之,是一节成功的数学常态课。恭喜庄老师,辛苦庄老师,为大家的学习研讨付出了自己的辛勤劳动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5 16:4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周燕09-25 14:58 欢迎老师们继续交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 09-26 08:07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4 进行“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教学有点过快,学生在比较平均分和不平均分时让学生说的、比的不够充分,什么叫平均分总结得过快,以致于一小部分孩子理解消化的并不是很好,从后面个别孩子汇报的语言可以看出来,在这里,要充分铺垫,让概念的引出达到呼之欲出的程度,从而才能让所有孩子接受,不要直接灌。语言还要进一步精炼。数学老师的语言,更应该是千锤百炼,一句不多,一句不少。回复 支持 (3)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徐永缘 09-26 09:25主题研讨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请问:叫zuo的“zuo”,是“作”还是“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朱晓岚 09-26 09:48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整节课给人的印象,教态自然,亲切,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条理清楚,个人认为需注意的是,语速过快,可能有些孩子跟不上老师的思维,其次没有从正反两面强调 平均分 和为什么不是平均分,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和简短,具有启发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 09-26 09:53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4 这节平均分的课重在体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从操作理解到归纳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很扎实.个人感觉1.在安排分完后学生说两种方法的机会少了点.2.第一种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的指导很练习比较少,因为第二种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比第一种容易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5: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6 09:54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徐永缘09-26 09:25 回徐老师,个人觉得应该是“做”,而不是“作”。还是请庄老师回答吧。表扬徐老师认真细致的学问精神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6 09:56主题研讨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朱晓岚09-26 09:48 我跟朱老师有同感。可能庄老师追求语调的抑扬顿挫,语速的快慢有致。但从我在课堂上直觉听感来说,老师有不少话语说得偏快,不知庄老师自己怎样感受? 庄老师在课堂总结的时候让学生来找找生活中的平均分,我认为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还是有很大的难度的。有一个小朋友说吊扇是平均分的,还有一个说门是平均分的。我认为平均分应该是先有总数,然后再平均分吧,刚刚2个小朋友说的很牵强,所以最后我觉得还是换一个设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5: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庄芸 09-26 10:32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徐永缘09-26 09:25 课本上是“作”,也没有细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庄芸 09-26 10:34主题研讨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09:56 好像课堂上语速确实快了,我会注意调整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庄芸 09-26 10:43主题研讨 感谢各位老师对我课堂教学问题的指出,我会好好努力。课堂是孩子的课堂,不能因为赶进度,一味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使孩子思维缺乏锻炼。相信孩子,努力将课堂还给孩子。课堂上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耐心倾听孩子的回答。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就应严谨、简练,组织学生数学语言的使用。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黄小敏 09-26 10:44主题研讨 我觉得这节课设计很不错,有完整的情境设定,庄老师的语言又充满童趣,很能吸引低年级的小朋友进入故事模式。只是在讨论“平均分”的判定依据的时候,庄老师说了两三次“因为相差太多(大),所以不是平均分。个人感觉这句话不是很严密,相差的少(小)难道就是平均分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庄芸 09-26 10:53主题研讨 re 3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5 16:41 谢谢嵇老师对我耐心的指导,感谢备课组对我的帮助。虽然实际的课堂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但在备课、教学、评课过程中我受益匪浅。再次谢谢大家!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吴燕玲 09-26 10:59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故事贯穿,适合低年级。不是平均分是因为两份不是同样多,而不是两份相差的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4: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吴燕玲 09-26 11:00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袁瑛09-26 08:07 老师整节课的设计都是以故事贯穿,适合低年级。不是平均分是因为两份不是同样多,而不是两份相差的多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38: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庄芸 09-26 11:31主题研讨 re 3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6 09:53 谢谢周老师。其实今年二年级启用了新教材,在认识平均分这一块改动还是比较大的。老教材,在同一课时就将两种平均分的分法讲授了,但这次分了三个课时,共4个例题。昨天上的是第一课时:例1,将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追问:还可以怎样平均分?例2,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认识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成一份,可以分成几份。第二课时:例3:把8个桃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第三课时:两种分法进行比较。谢谢周老师的建议,当我继续教学认识平均分时,一定会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运用数学语言对数学问题进行描述,给孩子更多发言的机会。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苏利华 09-26 11:33主题研讨 本节课中庄老师始终围绕学生的活动展开,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通过动手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填一填中感悟平均分的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可放慢速度,该放手的地方就放手,让学生多说,在交流过程中应突出:分什么,怎么分,分得的结果是什么?巩固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进行平均分,这样就能熟练掌握平均分的方法。庄老师的课很注重细节,自己的板书等号没用直尺画,自己指出来并更好的提醒了孩子,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学习习惯。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王伟 09-26 12:12主题研讨 re 37: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09-26 09:56 这一节课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求平均数,还有一个是求份数,个人认为在平均数这个概念上训练过少,另外是否考虑将平均除法和包含除法分成两节课上,这样学生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训练可以扎实一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53: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6 12:33主题研讨 re 40: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王伟09-26 12:12 王伟老师可能误解教材的编排了。这课教材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分东西提炼出平均分,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第二部分是按照要求平均分,也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包含除。另一种等分除教材安排在后面的课时中学习。汇报完毕,也不知说清楚没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邓卫红 09-26 13:27主题研讨 本节课层次性突出。教学时庄老师从生活入手,理解平均分,让学生从生活中分小棒的生活经验入手。在例一中再次唤醒已有知识,进行无序的分;在认识了平均分后,在试一试里加强动手操作,强调平均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深化平均分含义,重点教学每几个一份的平均分,层层推进,使学生认识不断深入。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陈友琴 09-26 13:38主题研讨 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结合“猴子分桃子”情境引入课堂,使学生有一定的平均分概念;并在教学中,也有意识的让学生去感知平均分,例如:通过分萝卜、草莓的活动,怎样才分得公平,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含义;但在教学平均分含义的时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一点还不到位;为了巩固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寻找平均分的例子;整堂课,能够有序的组织学生学习,层次清晰,随时关注学生的注意力并进行有效的组织。整堂课,语言上不够简洁,稍显随意了,应该注意什么时候是重点强调时该用的语气,并且在对孩子讲解活动要求时,应该重点强调该注意的地方,让孩子先听清楚,明白老师的话后再开始操作。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5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王伟 09-26 14:05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陈友琴09-26 13:38 很成功的一堂课!学生课堂习惯培养得真好,小组夺星比赛起到了有效作用;课前备课充分,整体设计合理,特别是创设了学生喜欢的故事串,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一个小小的建议:让学生观察表格说发现时,师作适当引导。你想要学生发现什么?自己当然要明确,即使开始时没有引导学生往你想要的方面说,当连着几个学生都说偏了时,师应在适当时候作适当引导。 回复 支持 (0) 反对 (0) re 62: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嵇宪长 09-26 16:36主题研讨 re 16: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游客09-26 15:46 叶老师说得很有道理。提醒我们老师在备课是最起码要考虑两个方向上情况。一是问题出来了,学生能跟上老师的思维,教师这时该怎么办?二是问题出来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