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跡】逸少有名之跡不過數首,黃庭、勸進、像贊、洛神,此等不審猶得存否?(陶弘景上武帝論書啟三)此篇方傳千載,故宜令跡隨名偕,老亦增美;晚所奉三旨,伏循字跡。(陶弘景上武帝論書啟四)按:“跡”,本義指腳印、足跡。許慎說文解字:“跡,步處也。從辵亦聲。”引申至書法領域,指筆墨留下的痕跡,即“墨跡”、“書跡”。唐張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學書求墨跡,釀酒愛朝和。”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真草書迹,微須留意。”出自書家本人的手筆叫做“真跡”或“手跡”。如唐張懷瓘書斷購蘭亭序:“辨才熟詳之,曰:是即是矣,然未佳善也,貧道有一真跡,頗是殊常。翼(蕭翼)曰:何帖?辨才曰:蘭亭。翼笑曰:數經離亂,真迹豈在,必是響搨僞作耳。”陶弘景上武帝論書啟四:“今論旨云,真跡雖少,可得而推。是猶有存者,不審可復幾字?”衛恒四體書勢:“署軍假司馬,在秘書以勤書自效,是以今者多有鵠手跡。”佳妙的書法作品稱之為“妙跡”、“佳跡”、“好跡”。如虞龢論書表:“翼嘆服,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書十紙,過江亡失,常痛妙跡絶,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明,頓還舊觀。”虞龢論書表:“然招聚既多,時有佳跡,如獻之吳興二箋,足爲名法。”陶弘景上武帝論書啟五:“凡厥好跡,皆是向在會稽時、永和十許年中者。”元盛熙明法書考筆法:“夫書者,心之跡也。故有諸中而形,諸外得扵心而應扵手,然揮運之妙必由神悟,而操執之要尤為先務也。”書法乃人之性情的体现,書法抒寫的“心跡”也就是書家的生命體悟(“神悟”)。“跡”不僅出現在書法領域里,也適用於繪畫藝術領域。如謝赫古畫品錄顧愷之:“格體精微,筆無妄下;但跡不迨意,聲過其實。”繪畫的痕跡即“畫跡”,如明朱謀垔畫史會要卷一:“張立,不知何許人。蜀中畫跡甚多,亦能水墨。”“畫跡”之中又包含了畫法,如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王紹宗:“父修禮,畫跡與殷仲容相類,亦善書。”【叐】其C扶拄挃,詰屈叐乙,不可失也。(趙壹非草書)按:“叐”實為“夭”字。清倪濤六藝之一録卷二百二十九:“,劉寛碑狂賊張角丨按即妖字。妖,從夭。諸碑夭或作叐。”這裡指出“夭”在有的碑帖上寫作“叐”。其實“夭”字在碑帖上有多種寫法。碑別字新編中列出了五種:一, ,漢武氏石闕銘;二, ,魏司馬景和妻墓誌;三, ,魏元誨墓誌;四, ,魏元譚妻司馬氏墓誌;五, ,唐柳氏殤女墓誌。韓小荊在研究以文字為中心一書中指出:“夭,歿死也,正作殀也,夭屈也。”也就是說寫在碑帖上的“叐”,其意義為“歿死,夭屈”。“夭”又有“屈抑、屈折”之義,如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德不試,空言禄,兹謂主窳臣夭,蒙起而白。”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謂君惰窳,用人不以次第,爲夭也。”引申到書法繪畫領域,指屈曲變化的筆法。如王微敘畫:“以叐之畫,齊乎太華,枉之點,表夫龍準。” 其實,“叐”為“夭”的俗寫,二者在傳抄過程中因形近而出現訛誤。清代學者顧藹吉編纂的隸辨一書指出:“ ,鄭固碑,年七歲而 。按:說文作夭,從 從大,諸碑皆變作 ,下復加 。”原來是在抄寫過程中多加了“ ”,而“叐”與“ ”又極其形似,很容易將“ ”寫成“ ”。大詞典“叐”條,音為b,“犮”的讹字。而“犮”義未詳。其實,“叐”乃是“夭”的俗寫,有“歿死”、“屈曲變化”的意思。【顧觀】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酒直,計錢足而滅之。(衛恒四體書勢)“顧觀者以酬酒直”,潘本譯作“請觀看者來付酒錢”,且將“顧”釋為“通雇,即請也,要也。”此注未確。按:“顧觀”即觀看,二者屬同義連文。“顧”有“視、看”義,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乘白馬而過關,則顧白馬之賦。”王先慎集解:“顧,視也。”“觀”亦有“觀看”義,如詩小雅庭燎:“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周書長孫澄傳:“雖不飲酒,而好觀人酣興。”可見,“顧觀”為同義復詞,義為“觀看”。茲舉二例。陳壽三國志魏書:“太祖迎天子都許,遺攸書曰:方今天下大亂,智士勞心之時也,而顧觀變蜀漢,不已久乎!”沈約宋書卷二十一志第十一:“顧觀故壘處,皇祖之所營。屋室若平昔,棟宇無邪傾。”再以書論為例。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或空至酒家,先書其壁,觀者雲集,酒因大售。”唐張懷瓘書斷妙品:“(師宜官)性嗜酒,或是空至酒家,書其壁以售之,觀者雲集,酤酒多售,則鏟去之。”此二例均寫作“觀者”,可見,“顧觀者”即“觀者”、“觀看的人”。又漢語大詞典“顧觀”條,釋為“觀看”,所引例子為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随笔廚娘:“如言,備物以待,顧觀其如何處分。”顯得過晚。【字畫】字畫之始,因於鳥跡,倉頡循聖,作則制文。(蔡邕篆勢)按:“字畫”,即文字、書法。我們不妨“就地取材”,仍以書論為例。如漢崔瑗草書勢:“書契之興,始自頡皇;寫彼鳥跡,以定文章。”漢許慎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晉衛恒四體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眺彼鳥跡,始作書契。”北魏江式論書表:“古史倉頡覽二象之爻,觀鳥獸之跡,別創文字,以代結繩,用書契以紀事。”稍加比照,即可看出此四例所表達的意思與蔡邕在篆勢中所述一致,只是寫作“書契”,“書契”即為“文字”。可見“字畫”也就是“文字”。值得關注的是,“書法”是“文字”,“字畫”又指代“書法”。清代書學家周星蓮在臨池管見中說:“上古結繩而治,自伏羲畫八卦,而文字始興焉。故前人作字,謂之字畫。”前賢寫的字便叫做書法。唐張懷瓘在書斷序中指出“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文字的表達使用,必定借助書法。“文字”與“書法”之間的關係瑩然可見,二者不能分割。“字畫”有“書法”義也是很常見的。如宋朱長文墨池編卷五:“隋唐古今書籍粗備,豈當時猶有所見而今不見之耶?然退之好古不妄者,余姑取以為信爾。至於字畫,亦非史籕不能作也。”宋宣和書譜卷二:“秦初并天下,丞相李斯欲罷其不與秦文合者。當時字畫,惟古文與大篆耳。豈李斯别為小篆以異之耶。”宣和書譜卷十八:“且羲獻以字畫之妙出東晉,曠然為千古翰墨之祖。後之學者未論升堂入室而稍窺其藩籬,已足以名世,况素之字學殆已逼人,是宜在所錄也。”“字畫”的“書法”義顯而易見。潘本將“字畫”釋為“文字的筆劃”,是將“字畫”分而釋之,未能準確表達。漢語大詞典“字畫”條有兩個義項:“文字的筆劃、筆形”和“書畫,書法和繪畫作品的統稱”,未涉及以上所釋義項,當補入。【笨鈍】少墨浮澀,多墨笨鈍:比并皆然。(蕭衍答陶隱居書)按:“笨”和“鈍”皆有“不靈活、笨拙遲鈍”義,二者屬於同義連文。“笨鈍”多形容人或動物,引申到書法藝術領域,將人的各種形態賦予給書法作品,使之具有生命力。茲引兩例為證。如明董説詠竹根彌勒限繭扁輦癬四韻:“珊珊璅骨人,白衣陪帝輦。視此笨鈍軀,愁如嬰疥癬。”清李光暎金石文考略卷五:“董思白云:智永為虞世南之師,作永師書,當思永興,用筆乃不笨鈍;作永興書,當思永師,用筆乃不板結。”清震鈞國朝書人輯略卷六:“書有六要。二天資,有生而能之,有學而不成,故筆資挺秀穠粹者爲學易;若筆性笨鈍枯索者,則造就不易。”例一“笨鈍”是形容人的“身軀”笨拙遲鈍。例二中的“笨鈍”與“板結”對舉,例三中的“笨鈍”與“枯索”連用,與“挺秀穠粹”義反。後兩例皆是指書家在書法中所展現的風格特點。“笨鈍”又可寫作“苯鈍”。清黄生字詁“苯”條指出:“余考此字(笨),宜从艸作苯。廣韻苯,艸叢生也。叢生則與秀相反,以此思之,則苯之義可知矣。按:梁武與陶隠居論書云:少墨浮澁,多墨苯鈍。正作此苯字。”“苯”之義中含有厚重臃腫的樣子,正好可以形容筆墨的形態,清人多把“笨鈍”寫作“苯鈍”也是有跡可尋的。大詞典未收“笨鈍”、“苯鈍”,當補入。【名法】盧循素善尺牘,尤珍名法。(虞龢論書表)潘本把“名法”譯作“名人書法”,疑似有誤,值得細究。按:“名法”,指好的書法、有名的墨跡,即好書、佳跡。以我們所舉的例子來看,“尺牘”和“名法”有對舉之義,只不過“名法”比“尺牘”更甚,是有名的“尺牘”,即有名的墨跡。再舉兩例為證。虞龢論書表:“然招聚既多,時有佳跡,如獻之吳興二箋,足爲名法。”唐張懷瓘書斷能品:“庾肩吾草隸兼善,累紀專精,遍探名法,可謂瞻聞之士也。”前者“佳跡”正好與“名法”對舉,指“獻之吳興二箋”足夠稱得上是好的墨跡。後者“名法”正是好的書法、墨跡,庾肩吾為了在草隸上更精進一步,飽覽了許多好的墨跡,從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有效的方法”,更是看到書家借筆墨彰顯在墨跡中的內在精神生命。大詞典“名法”條釋為“有效的方法”,此義過窄。“名法”又可寫作“名書”,義同。如虞龢論書表:“朝廷秘寶名書,久已盈積,太初狂迫,乃欲一時燒除。”唐張懷瓘二王書錄:“古之名書,歷代帝王,莫不珍寶。”唐張懷瓘六體書論:“夫好事之人,廣求名書,以教其子。”無論是“朝廷”、“帝王”,抑或是“好事之人”,他們所珍視的都是“好的、有名的墨跡”。【高足】高陽許靜民,鎮軍參軍,善隸、草,羲之高足。(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按:“高足”,指“高才弟子”,它是六朝時出現的一個新義。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鄭玄在馬融門下,三年不得相見,高足弟子傳授而已。”“高足”與“弟子”同現,乃是同義詞的連用。後世又將“高足”和“弟子”放在一起,組成“高足弟子”,猶言優秀門生。又唐張懷瓘書斷能品:“(薛稷)書學褚公,尤尚綺麗,媚好膚肉,得師之半,可謂河南公之高足,甚為时所珍尚。”唐釋智昇開元釋教録卷六:“沙門釋寳唱,揚都莊嚴寺僧也。俗姓岑氏,吳郡人,僧祐律師之髙足也。博識洽文,罕其有匹。”“高足”還有“高手、高僧”之義。茲舉幾例為證。如唐張彦遠法書要録卷三:“褚氏臨寫右軍,亦為髙足,豐艷雕刻,盛為當今所尚,但恨乏自然,功勤精悉耳。”唐張彦遠歷代名畫記卷六:“袁倩、謝云,北面陸氏最為高足。象人之妙,亞美前修,但守師法,不出新意,其於婦人,特為古拙。”此二例中的“高足”均為“高手”義,指其在該領域所居地位甚高。南北朝劉義慶世説新語卷之下:“執經登坐,諷誦朗畼,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唐釋道世法苑珠林卷第一百一:“時有長安沙門釋曇弘,秦地髙足,隱在此山,與髙相會以同業友。”此二例中的“高足”均作“高僧”解。“高足”的“高手、高僧”義,大詞典均未收,當補上。【筆道】王彬之書放縱快利,筆道流便。(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按:“筆道”,即筆跡、墨跡。如南北朝釋慧皎高僧傳卷四:“識亦有義學之功而以草隸知名,嘗遇康昕,昕自謂筆道過識,識共昕各作右軍草,傍人竊以為貨莫之能別。”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卷二十六:“禪者精於道,身世兩忘,未嘗從事於翰墨,故唐宋僧史皆出於講師之筆道,宣精於律而文詞非其所長。”清李慈銘越縵堂讀史札記卷三:“諸軍國文書及大詔誥,俱是德林之筆道,衡諸人皆不預也。數語與上,其關涉軍國文翰,多是魏收作之,二語相應不可省。”此三例中的“筆道”均作“筆跡、墨跡”解。然“道”不止筆法、技法,更高於這個層面,“道”實由心而發出,與人的精神相通。以我們所舉的例子來看,心之“流便”是根本,這才會有筆端所流瀉而出的筆跡流暢不滯澀。再看兩則例子。清馮武書法正傳蕭何筆法:“漢相國何善篆籕,其論筆道云:夫書,勢法猶若登陣,變通正在腕前,文武貴於筆下,出没須有倚伏,開闔藉乎陰陽。每欲書,字喻如安營下寨,穩思審之,方可用筆。筆者,心也;墨者,意也;書者,營也;力也,通也;塞也,決也。依此遵妙矣。”如此看來,“筆道”有一個“依此遵妙”的過程,是內在的“心意”訴諸筆端,轉化為外在的筆跡。許慎說文解字上說:“道,所行道也。从辵、首。”又說:“路,道也。”所以“筆道”又可寫作“筆路”,亦指“筆跡”。如唐竇衆述書賦下李璆:“李璆,隴西人,御史大夫,傑之兄子。性速達,輕財重義,筆路緊媚,亦有聲于代。”宋王應麟玉海卷二百一:“李漢老曰:為文之法,有筆力,有筆路。筆力到二十歳便定,後來長進,只就上面添得些子;筆路則常拈弄,時轉開拓,不拈弄便荒廢。”前者指“李璆”的筆跡緊湊嫵媚;後者指“筆路”要經常“拈弄”,即經常操練,否則易生疏,更偏向於技法層面。“筆路”不僅出現在書法領域,也被使用在繪畫藝術領域,如姚最敘畫品謝赫:“至於氣韻精靈,未窮生動之致;筆路纖弱,不副壯雅之懷。”指的是謝赫的“畫跡”纖細力弱,與大氣優雅不符。【勞辱】而輕薄之徒銳意摹學,以茅屋漏汁染變紙色,加以勞辱,使類久書,真偽相糅,莫知能別。(虞龢論書表)按:“勞辱”,磨損污染使之發舊。即頻繁地磨損,再加上用“茅屋漏汁”污染紙色,使之看上去像舊書。“勞”,指頻繁地磨損,“辱”,污濁,污染。文選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去卑辱奥渫而升本朝,離蔬釋蹻而享膏粱。”李善注引張晏曰:“辱,污也。”“輕薄之徒”會“勞辱”造假,鉆空子。那麼不會珍視書畫真跡者,也容易使書畫“勞辱”。如唐張彦遠歷代名畫記卷二:“圖畫歲月既久,耗散將盡,名人蓺士,不復更生,可不惜哉。夫人不善寳玩者,動見勞辱;卷舒失所者,操揉便損;不解裝褫者,隨手棄捐。遂使真迹漸少,不亦痛哉。非好事者不可妄傳書畫;近火燭不可觀書畫;向風日正飡飲唾涕不洗手,並不可觀書畫。”正是因為有那些“不善寳玩者”、“卷舒失所者”、“不解裝褫者”,損壞了書畫真跡,於是才對觀書畫者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與“勞辱”音近的另一個詞語是“勞茹”。“茹”,覆盖;包裹。清黃生義府茹瓮:“茹者,以物擁覆取煖之名。”“勞茹”即頻繁地包裝、裝裱,以便於收藏。如南朝宋虞龢論書表:“孝武使徐爰治護,隨紙長短,參差不同,且以數十紙爲卷,披視不便,不易勞茹,善惡正草,不相分別。”宋陳思書小史李懐琳:“李懐琳,洛陽人,工臨寫,善草,好為偽迹。嘗效王書,大急,就兩本各十紙,言詞鄙下而尾分明。徐唐沈范,蹤跡烜赫,勞茹裝背,持以質錢。”後一例中的“勞茹”與“裝背”連用,顯赫的書跡,加之妥善的裝裱,自是能“質錢”。大詞典未收“勞辱”的“磨損污染使之發舊”之義項,也未收“勞茹”一詞,當補上。【字法】奉敕,遣臣評古今書,臣既愚短,豈敢輒量江海!但聖主委臣斟酌是非,謹品字法如前。(袁昂古今書評)按:“字法”,即書法、書法風格。如宋佚名宣和書譜卷三:“字法之變,至隷極矣,然猶有古焉。至楷法則無古矣。”清孫岳頒佩文齋書畫譜卷五論書五:“臣念父羲之字法為時第一,嘗有白雲先生書訣進於先帝,御府眷奬過厚錫予有加,而臣書畫不逮臣父,益慚愧所有書訣。”清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卷四書四:“懐素書任華草書歌,真蹟絹書兩幅,字法清逸,歌辭竒偉。在駙馬都尉王晉卿第尚方有三幅,乃其後幅適完,嘗請出第觀復歸尚方。”前兩例指“書法、書法作品”,第三例指“書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别墅庭院景观建设方案
- 建筑仿古构件制作安装方案
- 空气质量监测系统方案
- 大豆蛋白生产车间布局与建设方案
- 工程项目现场文明施工方案
- 营销会计绩效考核方案
- 城市更新片区规划管理优化方案
- 小学毕业教人讲营销方案
- 新能源汽车营销改进方案
- 疾控监督员制度建设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5年江西省高考物理真题
- PLC电气控制设计污水处理系统样本
- 青春筑梦强国有我
- 班组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培训
- 新一代5G网络-全网部署与优化
- 导学案:化学合成材料
- 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设计方案七篇
- MT-T 1199-2023 煤矿用防爆柴油机无轨胶轮运输车辆通用安全技术条件
- Linux系统基础操作培训文档
- 酿造车间绩效考核制度
- 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蒸汽管道配管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