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隋唐时期练习题.doc_第1页
先秦-隋唐时期练习题.doc_第2页
先秦-隋唐时期练习题.doc_第3页
先秦-隋唐时期练习题.doc_第4页
先秦-隋唐时期练习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周练题(2016.4.17)-先秦至隋唐时期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历史学家杜家骥认为“无论是先秦的领主封建制时期,还是秦以后到清的中央集权时期,古代王朝国家都具有家族私有性。”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 C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D君主权力受到族权的制约2、全球通史中提到“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开始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确立 D分封制被严重破坏3、西周的刑法中出现不孝、不悌、不睦、不敬祖等许多犯罪种类,这些犯罪行为被视为罪大恶极,这表明( ) A 刑法严酷,宗法制瓦解 B宗法关系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C 血缘关系决定宗法等级 D法律上出现公开的不平等4、 马克思在评价宗法制时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每一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材料最能说明的是( ) A. 分封制与宗法制结合有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B. 宗法关系成为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 C. “君权神授”是这种结构的指导思想 D. 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各级官吏为地方宗主5、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6、17.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下列选项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的是 A庆历四年春 B“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 C淳熙丙申 D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7、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所以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这主要说明了( ) A.中央集权 B.规范法度 C.君权神授 D.皇权至上8、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9、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B.郡县制是秦朝开创的一项重要制度 C.两汉统治者直接沿袭秦朝的郡县制 D.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本质变化10、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议定请示皇太后就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11、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查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 C.皇帝加强对基 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12、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认为:“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形成了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B这种观点是基于唐代皇权与三省分权的关系而言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13、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14、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15、汉代法律规定,只有年老体衰之牛才可宰杀;唐宋法律规定,不管牛是否老弱病残,皆在禁杀之列。这一变化表明唐宋时期( ) A.宰杀耕牛现象严重 B.农业经济得到强化 C.社会动荡耕牛锐减 D.尊重民众宗教禁忌16、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庄客”“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B赋税制度的变革 C土地制度的变化 D重农抑商的推行17、有学者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该学者意在强调小农经济( A具有稳定性 B具有脆弱性 C具有顽强的再生性 D生产工具简陋18、古罗马学者普林尼在自然史中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下列叙述与材料不匹配的是() A中国古代丝织业技术十分发达 B古罗马人非常青睐中国的丝织品 C中国丝绸经由丝绸之路转运至欧洲 D私营作坊的兴起使丝织技术更加精湛19、2015年2月16日人民网:“5 000年中国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线路。”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 D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20、据考古研究表明,汉代长安东西两市规模比隋唐更大,商贾多居住于市内,而唐都长安的市逐步变成单纯的营业区,商贾日常生活散落到各居民坊区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 ) A.历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B.时代赋予坊市制度不同的内涵 C.汉代的商业发展水平高于唐代 D.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21、许倬云在汉坚实唐宏大宋稳定一文中写到:“两汉的坚实基础,隋唐的宏大规模,转变为中国文化的稳定结构。从此以后,中国两度面对外族的完全征服,还能重新站起来。”促使“中国还能重新站起来”的主要因素是 A万众一心的民族心理 B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 C持续传承的文化结构 D地域辽阔的国土面积22、曹丕问:“君父各有笃疾,有药一丸,可救一人,当救君邪,父邪?”邴原便毫不迟疑地答道:“父邪。”(三国志卷十一)。某学者认为邴原的意识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能代表当时社会普遍的社会观念,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这位学者认为 A“家族”与“国家”是互斥的,且人们应以“孝”为先。 B“孝”这种家族意识已成为了统治者控制人民的重要思想工具。 C魏晋时期“家族”意识超越“国家”意识,对政治团结产生不利影响。 D邴原的意识与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基本一致23、学者余英时认为:从政治史的观点来看,我们不能轻率地断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儒教国家”。在此,他强调的是() A.法家对汉代仍然具有重大影响B.汉代儒法道相互影响互相争衡 C.汉代儒家明显具有法家化倾向D.儒教在汉代未能占据主流地位24、史学家钱穆把汉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25、下图是一幅反映文人画风貌的写意画。作品的作者与名称是 A徐渭的黄甲图 B吴道子的梅花图 C郑板桥的墨竹图 D王冕的墨梅图二、非选择题(25分)26、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政府的经济政策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无论商王或周王室,都有大批商贾为之采购珍奇物品。如商王室设有“多贾”管理王室商业。多贾还供献香酒,参与商王祭祀祖先的仪式。“丁巳小雨,佑多贾以鬯chng,祭祀用的香酒”,可见多贾在王室的地位是相当高的。冷鹏飞中国古代社会商品经济形态研究材料二 末作奇巧(指商业、手工业)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今为末作奇巧者,一日作而五日食(意为工商业一日之利,可供五日之需)。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春秋)管仲管子治国 材料三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官民农商,各安其所而乐其生,夫是以为至治之极。 (宋)陈亮四弊(1)据材料一,概括商周时期的商业状况。由此看出当时政府的商业政策是什么?(2) 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管仲提出了怎样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二分析管仲提出这种经济政策的理由。(3)材料三反映的主要经济观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作者提出此观点的原因。(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的关系。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 1-5BDBBD 6-10BDDAC 11-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