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_第1页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_第2页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_第3页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_第4页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康复医学科 秦琦敖瀚宇毛彩霞汪志慧柯杨 一 概述 以往医学界认为神经系统的再生能力非常有限 当它受损后很难恢复 陈旧性的损伤更难恢复 上世纪60年代 美国迈阿密大学Brucker教授经过30年的研究发现中枢神经中没有完全死亡的细胞通过改变局部条件和训练是有可能完全恢复功能的 大脑皮层对运动系统控制所用联系通路并不固定 可通过训练得以提高 在受损中枢神经重新建立 这一研究基础上Brucker教授创立了一套独特的能促使损伤中枢神经康复的疗法 EMG生物反馈康复疗法 因为它同国内目前开展的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着本质不同 故称之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简称操作反馈法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operantconditioning electromyographybiofeedbacktechniques 大脑中枢系统 SEMG采集器 SEMG提示 自主 主动 反馈控制活动 它借助表面肌电接收设备记录自主收缩肌肉时的微弱电信号 并以此为源 通过视觉或听觉通路提供反馈信号 将人们意识不到的体内功能变化 转变为可以意识到的视听信号 使患者通过医生指导和自我训练 学会控制自身不随意功能 起到治疗作用 二 训练过程 自主支配信号建立阶段 肌力增强阶段 功能转变阶段 三个阶段并非截然分割 而是根据情况适当穿插运用 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举例 足内翻是偏瘫患者常见体征之一 传统多采用内翻矫正板治疗 当患者在矫正板上行走时 由于板内低外高 患足在承重时内侧韧带和肌组织受到牵拉 以使内翻得到矫正 内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腓骨长 短肌的瘫痪 瘫痪的原因是脑损伤后不能或者没有足够支配信号发放到该肌组 而该方法不能恢复腓骨长 短肌的自主神经支配因此不能使内翻得到矫正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诱导恢复脑支配腓骨长 短肌的自主信号 并使之逐渐增强 一旦腓骨长 短肌恢复了足够的自主收缩功能 足内翻则随之得到矫正 三治疗方法 肌肉松弛性反馈训练 适用于肌肉张力高的治疗 肌肉兴奋性反馈训练 用于肌肉瘫痪 肌张力低和肌力弱的治疗 协调运动功能训练 肌肉运动不协调产生异常运动的治疗 浙江省儿童医院神经功能重建治疗 训练开始 患者尽力主动做医生指定的动作 同时通过屏幕可以看到肌电信号 即曲线 这一曲线可作为初始数据 并记录作为基线水平 患者再做下一次动作时 努力使肌电信号强度超过基线水平 此时患者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活动关节和收缩肌肉上 而是要注意观察显示器肌电信号曲线的变化 如果肌电信号超过基线 则以超出的最高点为新的基线 患者在做下一次活动时努力使肌电信号超过该基线 以此类推直到不能超出为止 一般需 次活动 分钟为一次治疗 次为一个疗程 腕部后伸训练 伸腕动作正常情况下是脑发信号到伸腕肌使之收缩 同时也发较小的信号到屈腕肌 以保持其张力 维持腕关节稳定 脑损伤后屈腕功能障碍一是动作迟滞 二是做该动作时 有肌肉收缩但却不能使腕关节背伸 这是由于传导到伸腕肌的信号可能和屈腕肌的一样强 或差别不大 操作性机电生物反馈疗法可即时监测到伸腕时脑发放的信号 并显示在屏幕上 信号错误情况一目了然 治疗师根据实际制定治疗方案 并在连续信号监测下训练患者 增强脑发放到伸腕肌的信号 减弱屈腕肌信号 会使伸腕功能得到较快的明显改善 踝关节背曲训练 步态功能训练 曲2 5指掌关节 手功能 训练 四适应症 急性 尤其是慢性 经其他康复方法不能再进一步恢复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的康复治疗 如脑卒中 脑外伤 脑损伤后遗症 小儿脑瘫 脊髓损伤 外周神经损伤 即萎缩 骨关节僵直 呼吸肌麻痹 以及老年痴呆 震颤麻痹 优点 能够精确了解每块肌肉的瘫痪程度 分析造成异常运动的根源 为制订切实可行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治疗在监测下进行 能及时 准确地了解每块肌肉的活动情况 特别有利于异常运动模式的矫正 由于敏感程度高 特别有利于瘫痪肌肉的功能恢复 当患者试图努力活动已经瘫痪的关节时虽外表看不出关节活动 但仪器上已出现肌电信号的变化 随着肌电信号的增强 关节就可以逐渐活动了 这就是仪器的诱导作用 五临床应用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临床神经康复应用的方法指引1 规范化布局及注意细节2 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引 1 训练目的及意念 训练对象 运动跟随学习协调统一 2 爆炸性用力冲刺 3 超强意念持久性维持憋劲 4 合适的训练体位 能助病人更轻松达成训练目的3 结合病人临床体征的合适治疗套餐的选择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临床神经康复应用的常用临床案例充分利用第三 四代肌电生物反馈技术的特点 结合临床应用的需要 实现 患者 陪护 治疗师 的合理分工及配合 真正实现 以人为本 的康复训练及治疗理念 1 软瘫期的感觉神经促通 感觉阈输入 健侧带动患侧训练2 脑循环治疗 肢体功能重建训练3 偏瘫上下肢协同功能重建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