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碳素工具钢.doc_第1页
实验二 碳素工具钢.doc_第2页
实验二 碳素工具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二 碳素工具钢(T8)的热处理一、实验目的比较钢经退火、正火、淬火后机械性质的差异,本次实验主要是比较碳工钢(T8)经退火、正火、淬火后的硬度,说明休学成分相同的钢组织不同性能也不同的原理。二、实验原理:(一)碳工钢T8(含碳量0.3%)经过退火,其组织为珠光体(片状或球状)硬度较低,约为HRC20左右。(二)将T8钢加热到淬后温度(即t=AC1+(3050))保温,使珠光体全部转变为奥氏体,而后急速冷却。即实际冷却速度V临。使奥氏体过冷到Ms点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淬火后的组织为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机械性质发生变化,即硬度、强度升高、韧性塑性下降。淬火后硬度值约为HRC5560。三、实验设备及材料:(一)设备:SRTX-4-13型高温箱式电阴炉。XCT-101型动圈式温度指示调节仪,淬火槽,坩埚钳,HR-1540型洛氏硬度机。(二)材料: T8钢试样2510,淬火液清水或(5-10)%NaCl水溶液,木炭四、实验步骤:(一) 取退火状态下T8钢试样并在洛氏硬度机测试硬度,测三点取平均值填入本实验指导书末的表格中。(二) 将试样放入已升高到淬火温度的电炉内进行加热。1。 加热温度:T8钢为共析钢,AC1=730 t加热=AC1+(3050)=7607802。 加热时间:(包括保温时间) T总=aD 总:试样总加热时间 a:加热系数(分/毫米) D:试样有效厚度(毫米)试样为碳钢且在空气介质中加热。 a=(1.52)分/毫米试样有效厚度D=10毫米。 总=(1.52)分/毫米10毫米 =(1520)分为了避免试样在加热过程中氧化,炉内放有木炭,其原理是木炭在炉内不完全燃烧(2C+O2=2CO),使炉内形成(CO+N2)保持性气氛。(三) 正火和淬火:打开炉门用坩埚坩夹出两块试样。一块放在空气中冷却进行正火,另一块迅速投入淬火液中,直到试样冷到室温,注意操作要迅速,以防试样在打开炉门后温度降得过低。(四)测试淬火后的硬度:将试样由淬火液中取出并擦干净后于砂布上磨光,目的是除去试样表面氧化皮,以免影响硬度值的准确性。用洛氏硬度试验机测定试样洛氏硬度Rc值(测三点求平均值填入报告表内)。(五)测试正火后的硬度:将空气中冷却后的试样在砂纸上磨光后,用洛氏硬度机测定试样的洛氏硬度Rc值(亦测三点。求平均值填入报告表内)。五 注意事项:(一)、不要随意触动有关电炉及温度控制器的电源部分、以防触电或损坏设备。(二)、试样由炉内取出注意夹牢(且不要碰到炉内碳硅棒)以免烫伤和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