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传统设计风格.doc_第1页
东西方传统设计风格.doc_第2页
东西方传统设计风格.doc_第3页
东西方传统设计风格.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设计风格与流派课程指导老师:盛忠谊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姓名:陈明梅学号:M11055108066 专业:2011届MFA环境艺术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水傣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也就是俗称“竹楼”。 特点是歇山式的屋顶,正脊很短,屋顶很大,坡度非常陡,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偏厦”,看上去很象重檐顶形式。傣族干栏民居的构架非常简単,在平地上接塔出一亇稳定的架子,底层悬空二层做出居室型,然后在顶部辅草就可以了。这种形式是因地取材便利快捷,占地面积少居住面积大,有防潮通风等特点很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干栏式建筑的结构干栏(也作干阑)是历史极为久远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由原始人类的巢居逐步演变而成的。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干栏是一种把居住层地板用支柱架离地面的建筑,以避虫蛇猛兽,并有利于防潮及通风,适用于温暖潮湿的地域。(如图) 云南省剑川剑湖海尾河旁的海门口遗址的复原的干栏建筑(距今7000多年干栏式建筑群 (距今3000多年) 干栏在中国古时候的长江以南地区曾广泛采用,后来逐渐减少,现在只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今仍以干栏为主要住房的,有傣族的竹楼、壮族的麻栏、侗族的木干栏、黎族的船形屋、水族的木楼等。其中傣族的竹楼是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每家有篱笆围成的小院,种有芭蕉等热带植物,极富生趣。壮族的麻栏吸收了较多的汉族建筑手法,木材用量增加。侗族的木干栏建造工艺较高,尤其是村寨中的鼓楼及风雨桥,显示出惊人的木工技巧。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