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沈客专加密控制点方案 精品.doc_第1页
京沈客专加密控制点方案 精品.doc_第2页
京沈客专加密控制点方案 精品.doc_第3页
京沈客专加密控制点方案 精品.doc_第4页
京沈客专加密控制点方案 精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沈铁路客专辽宁段JSLNTJ-10标项目经理部加密点控制网建网测量方案1. 工程及测量控制网概况 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为设计时速350公里的国家级客运专线电气化铁路。新建北京至沈阳铁路客运专线,线路自北京铁路枢纽星火站引出,经北京市顺义区、怀柔区、密云县和河北省承德市、辽宁省朝阳市、阜新市等,沿既有沈山铁路引入沈阳站。正线全长697公里。辽宁省境内长406.7公里,其中沈阳市87.7公里、阜新市90.6公里、锦州市18.8公里、朝阳市209.7公里。,TJ-10标段位于辽宁省黑山县与新民市交界。标段起讫桩号为DK574+414DK605+320.95,标段全长30.9km。主要工程为包含路基、桥涵、隧道、站场等工程。2.加密技术依据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XX;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XX;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XX; 新建铁路北京至沈阳客运专线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第 一 册精密工程控制测量技术总结和成果报告;京沈客专高程控制测量成果; CPI、CP平面控制网坐标成果;铁路工程卫星定位测量规范TB10054-20XX;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XX。3.加密内容及精度3.1 施工控制网加密施工控制网加密是在设计院桩点不能满足施工放样需要进行的加密,前期开工的项目附近有CPI和CPII点且不能满足放样需要再进行加密,不能直接使用设计院桩点进行放样。3.2 二等水准网加密高程控制网加密采用附合水准路线,从设计院提供的一个二等水准基点,附合到另一个设计院的二等水准基点。本次加密首先考虑具有开工条件的结构物和道路状况较好的地段,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后期依次加密。4.人员组织本次加密建网由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精测队组织,负责外业数据采集,选派具有资质的、专业测量人员,分GPS和高程测量组。测量前,对所有参加的测量人员进行了统一的岗前技术培训,配足车辆、通讯设备,统一安排食宿,其中参加加密的主要人员:人员配置序号姓 名性 别职 称职 务备 注1贾雪亮男工程师测量主任总协调2姜延峰男助理工程师测量队长外业协调3姜泽铭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4李万利男助理工程师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5刘冰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6孙立志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7沈洪阳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8赵环宇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9滕旭东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10刘坤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11郭金华男技术员测量员GPS观测、二等水准5.平面控制网加密测量方案5.1平面坐标系平面坐标系统采用国家2000椭球高斯投影工程独立坐标系统,投影变形值满足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XX)不大于10mm/km的要求。京沈客专辽宁段TJ-10标段具体投影分带及大地高设置如下:投影带起点里程终点里程中央子午线投影面大地高(m)平均高程异常值(m)第十八工程独立坐标系DK574+414.21DK605+320.95122 3000300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5.2施工控制网加密方案设计及技术要求利用GPS加密测量施工控制网时按CPII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GPS三等的技术指标要求),在对加密点进行整体平差前应先对网中联测的原CP和CP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对不满足精度要求的原CP和CP进行剔除,满足要求的全部作为起算点。如下图所示:GPS施工控制网加密外业观测要求等 级项 目二等三等静态测量卫星截止高度角()1515同时观测有效卫星数44有效时段长度(min)9060观测时段数22数据采样间隔(s)15601560接收机类型双频双频PDOP或GDOP68注:平均重复设站数1.5是指至少有50%的点设站2次。采用GPS测量方法加密时,按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XX)3.1.5条高铁三等GPS精度要求施测,GPS基线边不宜短于300m。GPS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GPS施工控制网加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等级固定误差 a(mm)比例误差系数b(mm/km)基线方位角中误差()约束点间的边长相对中误差约束平差后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三等511.71/1800001/1000005.4仪器设备序号仪器名称生产厂家仪器编号校定时间/有效期标称精度1GPS光谱EPOCH250719J54658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2GPS光谱EPOCH250729J54805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3GPS光谱EPOCH25 0719J54624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4GPS光谱EPOCH250617J48273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5GPS光谱EPOCH250617J48385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6GPSSPS882UNKNOWN 1738520XX-5-520XX-5-4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7GPS天宝503044059920XX-3-1020XX-3-09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8GPS天宝500941770920XX-3-1020XX-3-09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9GPS天宝493940237720XX-3-1020XX-3-09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10GPS天宝494740666220XX-3-1020XX-3-09平面精度:(5mm+0.5ppm*D)垂直精度:(5mm+1ppm*D)5.5外业观测注意事项开始测量前的对参加测量的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使用技术人员掌握规范各项规定、及精度指标的限差,了解现场测量组织调度程序。为保证外业数据采集质量,现场测量由一名测量队长负责组织。(1)观测前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编制观测计划。卫星可见性预报根据测区概略位置采用广播星历进行计算,内容包括可见卫星数据、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点位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2)调度员确定现场卫星观测精度是否与预报一致,特别是要注意卫星健康状况改变,如出入较大时则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观测计划。(3)GPS操作人员必须听从调度员指挥,当不能按计划到达点位时,应通知调度员,由调度员根据卫星可见性预报对观测时段做出调整。(4)观测者到达测站后,应先安置好接收机使其处于静置状态。(5)天线安置采用三脚架架立,光学对中误差不大于1.0mm,仪高量取读取至mm,分别在测量前、后进行量取,两次仪高误差要求小于2mm为合格。(6)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应及时将测站名、测站号、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填入GPS观测记录表。观测过程中,观察接收信号的质量与电池余量等,遇到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由调度员决定处理方式。(7)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严禁进行以下操作:关闭接收机重新启动;进行自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按关闭和删除文件功能键等。(8)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碰动仪器或仪器受震动。注意防止行人和其它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9)观测人员要保证通信畅通,配备手机或对讲机。GPS观测时,使用对讲机应距天线10m以上。(10)观测结束后经检查所有规定项目、记录无误后方可迁站。(11)在两个观测时段之间需重新对中整平。(12)当天的观测数据及时备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5.6数据处理外业测量完成后每天进行数据下载、备份、格式转换,及解算,确定观测质量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全部完成后组成整网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处理使用TGO软件进行基线解算,使用科傻G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网平差。1、各级平面控制网同精度加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线质量检验限差表检验项目限 差 要 求X坐标分量闭合差Y坐标分量闭合差Z坐标分量闭合差环线全长闭合差独立环闭合差重复基线较差 本项目2、在基线的质量检验符合要求后,应以所有独立基线构成控制网,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的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WGS-84 的三维坐标为起算数据,进行无约束平差。三维无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各分量的改正数绝对值满足下式要求:; ; ;GPS 网三维无约束平差合格后,应引入网中联测的CP和CP点坐标进行三维约束平差。平差前应对控制点进行稳定性和兼容性分析。约束平差后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同名基线无约束平差相应改正数的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d取基线的平均边长,单位:kmCPI、CPII控制网GPS测量的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PI1.31/180000CPII1.71/1000006.高程控制网加密方案6.1高程基准根据设计文件,高程控制网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6.2加密测量方法高程加密测量使用2台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按“同一仪器、同一条路线”进行往返测量,采用附合水准线路进行加密。二等水准同精度加密测量布点要求控制网级别测量等级点间距线路水准基点测量二等2km6.3仪器设备水准测量分成两个小组,使用满足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XX规范中二等水准精度要求的电子水准仪、条码标尺进行测量,仪器设备均在检定有效期内,在使用前进行圆水准、i角度检查,确保仪器工作正常。主要仪器配置为:仪器配置表序号仪器名称生产厂家仪器编号校定时间有效期标称精度性能1DiNi 03天宝73172020XX-5-2020XX-5-190.3mm per km良好2DiNi 03天宝73146320XX-5-2020XX-5-19良好6.4任务划分第一小组承担DK574+414.21-DK592+400;第二小组承担DK592+400-DK605+320.95;6.5水准测量主要技术指标(1)二等水准测量主要精度指标及技术标准按下表执行:等级水准仪最低型号水准尺类型视距前后视距差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数字光学(下丝读数)数字二等DS1因瓦503且501.01.53.06.00.32.8且0.552次二等水准同精度加密测量精度要求(mm)水准测量等 级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M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MW限 差检测已测段高差之差往返测不符值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左右路线高差不符值二等水准1.02.0+6+4+4水准测量数据取位等 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水准0.010.10.010.010.10.1(2)二等水准测量按测段进行往返观测。测站观测顺序为: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偶数站“前后后前”。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3) 线路跨越江河、深沟时,在视线长度为100m以内时,可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直接观测,但在测站上应变换仪器高度观测两次,两次高差之差不得超过1.5mm;在视线长度大于100m时,应按跨河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量。(4)水准测量所使用的仪器及水准尺,应符合下列规定: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DS1型不应超过15。水准尺上的米间隔平均长与名义长之差,铟瓦水准尺不应超过0.15mm,对于双面水准尺不应超过0.5mm;(5)高程测量计算取位:水准测量计算取位表等级往(返)测距离总和(km)往(返)测距离中数(km)各测站高差(mm)往(返)测高差总和(mm)往(返)测高差中数(mm)高程(mm)二等0.10.10.010.010.10.16.6 外业观测注意事项(1) 测量前需对水准仪进行常规的i角检校,圆气泡检查等。(2)仪器脚架架设必须稳定牢固,在测量过程中防止仪器下沉。(3) 测量时水准尺的圆水气泡必须居中,为防止水准尺晃动。(4) 使用的尺垫必须踏实,防止在测量过程中尺垫下沉。(5) 数字水准仪对震动较敏感,测量时注意避开。(6) 测量读数时必须精确调焦,在成像清晰时进行,并按规范要求次序进行观测。(7) 每一测段结束的测站数应为偶数,往返测时需调换前后标尺。(8) 当测段较长时应设立固定转点、或以增设加密水准点作为转点。(9)在每一个测站测量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对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检查,在全部满足规范后才能进行下一站测量(10)观测前30分钟,应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下,使仪器与外界气温一致;设站时,应用测伞遮蔽阳光;使用数字水准仪前,还应进行预热,预热不少于20次单次测量。(11)水准观测应在标尺分化线成像清晰而稳定时进行。下列情况下,不应进行观测:a 日出后与日落前30min 内;b 太阳中天前后各约2h内;c 标尺分化线的影像跳动激烈时;d 气温突变时;e 风立过大而使标尺与仪器不能稳定时。6.7高程控制加密数据处理和平差根据水准点间高差较差结果,判断是否满足规范的限差要求。采用经确认稳定的水准点高程成果作为加密水准点计算的已知数据,对所有观测数据进行全网整体严密平差,得到加密高程点的高程值和精度。7. 加密控制桩选点埋石要求、埋石规格、点号编排要求 7.1加密控制桩选点埋石要求布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