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1.doc_第1页
201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1.doc_第2页
201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1.doc_第3页
201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1.doc_第4页
2010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 w w k s 5 u c o m 2010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届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质量检测试题 化化 学学 试试 题 题 A 第 卷 单项选择第 卷 单项选择 共共 5050 分 分 一 单项选择 共一 单项选择 共 20 分 分 1 CCTV 10 的 走近科学 栏目披露一 大仙 的行骗伎俩 其用嘴通过竹筒向 一小布包吹气 一段时间后布包冒烟继而燃烧 大仙 立即判断该屋内有鬼 请利用化学知识判断小布包中装有的物质可能是 A Ca OH 2 B Na2O2 C Fe2O3 D Mg 2 甲型 H1N1流感可防 可控 不可怕 通常人们在疫区四处喷洒石灰 根据有 关化学知识判断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 可以使病毒蛋白质变性 病 毒失去生理活性 B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溶液的 pH 不变 C 饱和石灰水中加入生石灰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 溶液中溶解的氢氧化钙的 量不变 D 给饱和石灰水升温 c Ca2 降低 3 在由水电离出的 1 10 12mol L 1的溶液中 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 Ba2 NO3 Cl B Cl SO42 Na K C SO42 NO3 Fe2 Mg2 D Na K ClO I 4 甲 乙为短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组成的单质 丙 丁为氧化物 它们存在如下 转化关系 满足条件的甲和乙为 A 铝和铁 B 氯气和碘C 碳和硅 D 镁和碳 5 设 NA为阿佛加德罗常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 标准状况下 22 4LCO2和 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NA B 0 1mol Fe 在 0 1mol C12中充分燃烧 转移的电子数为 0 3NA C 2mol SO2和 1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加热 V2O5催化 充分反应后 容器内 分子总数为 2NA D 将 0 1mol Cl2与足量 NaOH 溶液在常温下充分反应 转移的电子数为 0 1NA 甲 丁 丙 乙 6 H2CO3和 H2S 在 25 时的电离常数如下 电离常数Ki1Ki2 来源 K H2CO3 来源 高 考资源网 ZXXK 4 2 10 75 6 10 11 H2S 5 7 10 81 2 10 15 则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A NaHCO3 NaHS Na2CO3 H2S B H2S Na2CO3 NaHS NaHCO3 C Na2S H2O CO2 Na2CO3 H2S D H2S NaHCO3 NaHS H2CO3 7 著名化学家徐光宪获得2008 年度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以表彰他在 稀土串级萃取理论方面作出的贡献 稀土铈 Ce 元素主要存在于独居石中 金属铈在空气中易氧化变暗 受热时燃烧 遇水很快反应 已知 铈常见 的化合价为 3 和 4 氧化性 Ce4 Fe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解熔融 Ce02制 Ce 铈在阳极获得 B 铈溶于氢碘酸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e 4HI CeI4 2H2 C 用 Ce S04 2溶液滴定硫酸亚铁溶液 其离子方程式为 Ce4 2Fe2 Ce3 2Fe3 D 四种稳定的核素 13658Ce 13858Ce 14058Ce 14258Ce 它们互称为同位 素 8 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A 若采用装置 精炼铜 则 d 为粗铜 c 为精铜 电解质溶液为 CuSO4溶液 B 装置 可用于收集 H2 NH3 CO2 Cl2 HCl NO 等气体 C 装置 中 X 若为苯 可用于吸收氨气或氯化氢 并防止倒吸 D 装置 可用于干燥 收集氨气 并吸收多余的氨气 水 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 许多分子及分 子碎片如 C60 N5 H3 O4等已相继被发现 下列有关这些物质的说法中 正确 的是 A N5 离子中含有 36 个电子 B C60的摩尔质量为 720g C H2和 H3属于同素异形体 D O2和 O4属于同位素 10 一种常用的泡沫灭火器构造如下图 内筒 a 是玻璃瓶 外筒 b 是钢瓶 平时泡 沫灭火器内筒外筒盛有液态试剂 当遇火警时 将灭火器取下倒置 内外筒液体 试剂立即混合产生 大量 CO2泡沫灭火 从液态试剂在灭火器中长久放置和快速灭火两个角度分析 盛放药品正确的是 A a 中盛饱和 Na2CO3溶液 b 中盛 Al2 SO4 3溶液 B a 中盛饱和 NaHCO3溶液 b 中盛 Al2 SO4 3溶液 C a 中盛 Al2 SO4 3溶液 b 中盛饱和 Na2CO3溶液 D a 中盛 Al2 SO4 3溶液 b 中盛饱和 NaHCO3溶液 二 单项选择 共二 单项选择 共 30 分 分 11 下列化学原理的应用 主要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的是 热纯碱溶液洗涤油渍的能力强 误将钡盐 BaCl2 Ba NO3 2等 当作食 盐食用时 常用 0 5 的 Na2SO4溶液解毒 溶洞 珊瑚的形成 碳酸钡 不 能做 钡餐 而硫酸钡则能 泡沫灭火器灭火的原理 A B C D 12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A 在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后出现发黑现象 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B 浓硝酸在光照下颜色变黄 说明浓硝酸不稳定 C 常温下 浓硝酸可以用铝贮存 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D CuSO4 H2S CuS H2SO4能进行 说明硫化铜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13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 A 浓 稀 HNO3分别与 Cu 反应比较浓 稀 HNO3的氧化性 强弱 B 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铜 C 把铜和银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验证铜比银活泼 D 用等浓度的盐酸 碳酸氢钠两溶液混合 反应 比较盐酸 碳酸的稳定性强 弱 14 根据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原子半径 10 10 m 0 661 361 231 100 991 540 701 18 2 1 5 7 1 5 3最高或最低化合 价 2 3 1 3 A 元素 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B 元素 位于第二周期 族 C 元素 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D 元素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碱性最强 15 某同学按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 A B 为两种常见金属 它们的硫酸盐 可溶于水 当 K 闭合时 在交换膜处 SO42 一从右向左移动 下列分析错误 的是 A 金属活动性 A 强于 B B B 的电极反应 B 2e 一 B2 C x 电极上有 H2 产生 发生还原反应 D 反应初期 x 电极周围出现白色沉淀 不久沉淀溶解 16 将由 NaOH 三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中 充 2 BaCl 24 3 Al SO 分溶解 向混合物液中滴加 1mol L 1的稀硫酸 加入稀硫酸的体积与生成沉 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判断不正确的是 A AB 段发生反应的的离子方程式为 22 442 222BaOHHSOBaSOH O B BC 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 HOHH O C D 点表示的沉淀的化学式为 3 Al OH 4 BaSO D E 点表示的溶液呈中性 17 25 时 下列各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pH 2的醋酸溶液与pH 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 c Na c CH3COO c H c OH B 常温下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钠与盐酸两溶液混合 c Na c CH3COOH c CH3COO c H c OH C 向NH4HSO4溶液中滴加等物质的量的NaOH c Na c SO42 c NH4 c H c OH D pH相同的CH3COONa溶液 C6H5ONa溶液 Na2CO3溶液 NaOH溶液 元 素 编 号 元 素 性 质 c CH3COONa c Na2CO3 c C6H5ONa c NaOH 1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0 1 mol LC6H5ONa 溶液中 c Na c C6H5O c H c OH B 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 恢复至原温度 pH 和 Kw均减小 C pH 5 的 CH3COOH 溶液和 PH 5 的 NH4Cl 溶液中 c H 不相等 D 在 Na2S 溶液中加入 AgCl 固体 溶液中 c S2 下降 19 三国时代 诸葛亮领兵南征孟获 遇到了 哑泉 士兵饮后致哑 腹痛 甚至死亡 又有一 安乐泉 饮后可解 哑泉 之毒 1995 年 10 月国内某报 刊报道 经科研人员研究 哑泉 水中溶有 CuSO4 安乐泉 水质偏碱性 有关说法符合题意的 哑泉 之毒是由于水中的 Cu2 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哑泉 之毒是由于水中的 SO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哑泉 之毒是由于水中的 Cu2 水解显酸性使人体中的蛋白质变性 安乐泉 能解 哑泉 之毒的离子方程式为 Cu2 2OH Cu OH 2 A B C D 均不正确 20 在 25mL 0 1mol L Na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 2mol L CH3COOH 溶液 曲线如图 所示 下列有关离子浓度关系的比较 正确的是 A 在 A B 间任一点 溶液中一定都有 c Na c CH3COO c OH c H B 在 D 点 c CH3COO c CH3COOH 2 c Na C 在 C 点 c CH3COO c Na c OH c H D 在 B 点 a 12 5 且有 c Na c CH3COO c OH c H 第 卷第 卷 共 共 5050 分 分 21 5 分 某同学想通过比较两种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来验证硫与碳的非金 属性的强弱 他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 1 仪器 a 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A 稀硫酸 B 亚硫酸 C 氢硫酸 D 盐酸 2 仪器 b 的名称是 应盛放下列药品中的 A 碳酸钙B 硫酸钠 C 氯化钠D 碳酸钠 3 如果观察到 C 中的现象为 即可证明硫与碳的 非金属性的强弱 22 11 分 胆矾是一种常见的化合物 工业上它也是一种制取其它含铜化合物的原料 现有废铜 主要杂质为 Fe 来制备胆矾 有人设计了如下流程 pH 值控制可参考下列数据 物 质开始沉淀时的 pH 值完全沉淀时的 pH 值 氢氧化铁2 73 7 氢氧化亚铁7 69 6 氢氧化铜5 26 4 请根据上述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 A 物质可选用 填字母 a 稀 H2SO4 b 浓 H2SO4 c 浓 FeCl3溶液 d 浓 HNO3 2 I 中加 H2O2的目的 3 II 中加 Cu2 OH 2CO3的目的是 其优点是 4 III 加热煮沸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 V 中加 H2SO4调节 pH 1 是为了 6 V 到 VI 的操作是 7 某工程师认为上述流程中所加的 A 物质并不理想 需作改进 其理由是 如何改进 23 6 分 2009 年 3 月底至 4 月中旬 墨西哥 美国等多国接连暴发甲型 H1N1 型流感疫 情 防控专家表示 含氯消毒剂和过氧化物消毒剂可防甲型 H1N1流感 1 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 化学式可表示为 Na2CO3 3H2O2 它具有 Na2CO3 和 H2O2的双重性质 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 失效 其中过碳 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的是 A MnO2 B KMnO4 4 溶液 C 稀盐酸 D Na2SO3 溶液 2 二氧化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第四代高效 无毒的广谱消毒剂 它可由 KClO3 在 H2SO4存在下与 Na2SO3 反应制得 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不必配平 3 漂白剂亚氯酸钠 NaClO2 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 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 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HClO2 ClO2 H Cl H2O 未配平 当 1 mol HClO2 发生分 解反应时 转移的电子个数是 24 12 分 粗盐提纯的研究 有关资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粗盐的提纯和检验进行研究 并提出一些新的方案 已知该粗盐 样品中主要含有不溶性杂质 Mg2 Ca2 等 忽略 SO42 的存在 该小组设计流程如下 设计除杂过程 1 操作 中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操作 的名称为 2 混合液 A 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检验除杂效果 3 为检验溶液 B 中 Mg2 Ca2 是否除尽 通常分别取少量溶液 B 于两支试管中 进行 如下实验 步骤一 检验 Mg2 是否除尽 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 溶液 填 化学式 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步骤二 检验 Ca2 是否除尽 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某溶液 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效果最好的是 填字母 A Na2CO3 B Na2SO3 C Na2C2O4 获取纯净食盐 4 对溶液 B 加热并不断滴加 6 mol L 1的盐酸溶液 同时用 pH 试纸检测溶液 直至 pH 2 时停止加盐酸 得到溶液 C 该操作的目的是 5 将溶液 C 倒入 填仪器名称 中 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直 到 时 填现象 停止加热 问题讨论 6 在除杂过程中 向粗盐悬浊液中加混合液 A 该操作中控制溶液 pH 12 可确保 Mg2 除 尽 根据提供的数据计算 溶液 B 中 Mg2 物质的量浓度将被控制在 以下 化学式CaCO3CaSO3CaC2O4Mg OH 2 Ksp 4 96 10 94 96 10 92 34 10 95 61 10 12 粗盐 3 0 g悬浊液溶液 B 加适量的水 操作 操作 混合液 A 25 8 分 已知 A B C D 分别代表中学化学常见物质 或微粒 其中 A B 均为两种元 素组的化合物 或微粒 相互转化关系如下 有关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 若 A B 两化合物相互反应得到气体单质 C 和化合 物 D 则化学方程式为 只写一个 2 若 A B 两化合物相互反应生成非金属固体单质 C 和化合物 D 且 A 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于 B 则 A B 的化学式为 A B 3 若 A 为 5 个原子构成的微粒 且 A B 均为 10 电子微粒 含适量 A B 微粒的溶液在加 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气体 C 和化合物 D 含 A B 微粒的溶液转化为 C D 的离子方程式为 26 10 分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一定浓度 Na2CO3溶液滴入 CuSO4溶液中得到蓝色沉淀 甲同学认为两者反应生成只有 CuCO3一种沉淀 乙同学认为这两者相互促进水解反应 生成 Cu OH 2一种沉淀 丙同学认为生成 CuCO3和 Cu OH 2两种沉淀 查阅资料知 CuCO3和 Cu OH 2均不带结晶 水 按照乙同学得理解 Na2CO3溶液和 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在探究沉淀物成分前 须将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并净化 具体操作为 过滤 洗涤 干燥 请用下图所示装置 选择必要的试剂 定性探究生成物的成分 1 各装置连接顺序为 2 装置 C 中装有试剂的名称是 3 能证明生成物中有 CuCO3的实验现象是 若 CuCO3和 Cu OH 2两者都有 可通过下列所示装置进行定量分析来测定其组成 1 装置 C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实验开始时和实验结束时都 要通入过量的空气其作用分别是 2 若沉淀样品的质量为 m 克 装置 B 质量增加了 n 克 则沉淀中 CuCO3的质量分数为 A B C D 答案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CCDDBDDCD 题号11121314151617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