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蔬菜.doc_第1页
多年生蔬菜.doc_第2页
多年生蔬菜.doc_第3页
多年生蔬菜.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多年生蔬菜多年生蔬菜指一次播种或栽植后多年收获的蔬菜作物。该类蔬菜的食用器官、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都有很大的差异。 从食用器官看:有食花器的黄花菜、朝鲜蓟、木槿;有食嫩茎的竹笋、石刁柏(芦笋);有食鳞茎的百合;有食肥大叶柄的食用大黄;有食果实的草莓、枸杞、花椒。 从生物学特性看:有喜温暖湿润的竹;有耐炎热干旱的黄花菜;有喜冷凉、耐寒冷的芦笋。 第一节 芦笋 芦笋又称石刁柏、龙须菜,属百合科宿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小亚细亚地区。芦笋传入我国栽培始于清末,到70年代才开始进行商品性生产,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 芦笋的营养丰富,药效显著,外销市场大,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研究,芦笋有很好的抗癌、治癌效果。一、生物学特性 (一)植物学性状 根的类型及特点 初生根 种子萌发时形成,纤细,寿命仅几个月。 贮藏根(肉质根) 由地下茎节上发生的条状根,直径46mm,寿命长,起着运输及贮藏养分的作用 吸收根 贮藏根上发生的纤细根,每年更新。根的发育与分布 发育次序:初生根肉质根吸收根 分布:芦笋是深根性植物。大部分根群分布于12m内,最长可达3m,根的侧向分布半径90120cm,最大可达1.51.9m,吸收能力极强。芦笋根系特征 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 地下茎的发育及特点 地下茎发生于根与茎的连接处,在土中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年生长35cm),成为极其短缩的变态茎。节间极短,各节有鳞片状的变态叶和芽。地下茎先端的芽密集成群,称为鳞芽群。这些鳞芽会萌发成地上茎,是产量构成的基本因素。 地上茎的形成 由种子萌芽或鳞芽发育产生。鳞芽萌生地上茎,在幼嫩时采收即得到产品器官芦笋,任其自然生长即成为高大的地上部植株。主茎和分枝中均含有叶绿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芦笋地上部茎、叶 分析:芦笋的嫩茎为产品器官,嫩茎产生的数量及质量取决于鳞芽的数量及发育的状况。而鳞芽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地下茎的发育状态,鳞芽发育生长,嫩茎形成,依赖于肉质根中积累的养分。但肉质根贮藏养分的多寡取决于上年地上部枝叶生长的时间及繁茂程度。 由此可见,芦笋栽培的关键在于培育繁茂的植株,创造良好的土壤及营养条件,促进根群良好的生长,积累丰富的养料,保证鳞芽健壮生长。 植株性别及其特征 芦笋为雌雄异株,株性比1。雌雄株在性状上有较大差异 雄株:植株矮,分枝多,开花早,发生茎多,幼茎单重小,但产量高 雌株:植株高大,分枝稀,开花迟,发生茎很少,幼茎粗大,总产量略低 生产上以培养雄株为多 1)产量较高 2)采收年限较长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 芦笋喜夏季温暖、冬季冷凉的气候环境 (有利于养分制造、积累)。 温度过高不宜 净同化率低,呼吸强度大,积累养分少,易发病。 无霜期短不宜 没有足够的适温期保证地上部旺盛生长 芦笋栽培对区域环境有较严格的要求芦笋不同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种子发芽适温2530 幼茎生长适温1517 茎叶生长适温27312、土壤条件 芦笋的多数器官都生长在土壤中(根、地下茎、鳞芽群)。土壤性质的优劣是决定这些器官发育状况的主要因素。 芦笋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壤土或沙质土 芦笋对土壤酸碱度极为敏感 6.57.5为宜。(注意检测) 芦笋的耐水力弱,在土壤积水或地下水位高的情况下,会因缺而妨碍根的生长,严重时会造成烂根或植株死亡。 二、栽培技术要点 (一)选用良种 芦笋优良品种应具备的特性:植株长势旺,早熟、丰产,成熟集中;抗病性强;嫩茎肥大,外形良好;顶部圆钝,鳞片紧凑,色泽纯正,纤维少,苦味小。 (二)芦笋的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生产上采用较多的方式,芦笋育苗十分重要,因为幼苗质量会对以后多年的生长产生影响,因此应确保幼苗的质量。 芦笋育苗应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种子处理 选优去劣,药剂消毒,浸种催芽(2530) 2)苗床整理 选择苗地(深、肥、松、中);苗圃整理(炕土、施肥、平整) 3)播种 播种密度(1012cm 见方);覆盖细土(厚1.5cm) 4)苗期管理 及时间苗,清除杂草,防治病虫 2、分株繁育 利用老株的分株现象,将地下茎掘起进行分割繁殖,切块必须带有鳞芽及肉质根。生产上少用。 3、组织培养 快速培育、繁殖优良雄株品种(三)整地定植 、定植时间 春播夏植、春播秋植和秋播春植都有,因地而异。 、选择地块 要求:交通方便、肥源充足、土层深厚、排灌方便、中性或微酸.、整地施肥 深耕30cm以上,然后按东西走向,行距1.51.7米挖定植沟(沟深30cm,上宽40cm,底宽23cm)。沟内施入大量基肥,与土拌匀。然后盖土,土面距地表16cm,然后按30cm左右株距,在沟内做馒头状的土堆。 4、 栽植 随取随栽,取苗少伤根,分级栽植,深度1215cm为宜。要求栽植苗健壮,肉质根10条以上。地下茎摆放应顺沟成一直线,便于后期管理(培土、施肥),栽后浇清水定根。 5、分期覆土 定植时轻覆土3cm左右,幼苗成活后每隔半月覆土一次,直至沟满。芦笋开沟定植 (四)管理 定植后两年内的管理 以培育旺盛株丛为主,清除田间杂草,保证肥料供应,防治病虫害。从第三年开始收获,收获期不超过周为宜,仍应以培育株丛为主。 盛产期芦笋的管理 冬季深沟排水,清园松土,避免积水造成烂根死蔸,感染病虫。行间松土9-12cm,行内松土3-6cm,减少病虫,疏松土壤,便于垒厢。 春季垒厢 要求:土壤细碎、内松外紧、厢面平整、松紧一致、高25cm 。垒厢前可开沟施肥。 采收停止后,立即敞厢,除草、施肥。植株进入旺盛生长是施肥的关键时期,应适时重施。 (五)采收 、收获的开始年份 定植后的第三年开始少量收获 、采收期的长短 每年嫩笋的收获期:收获的第一年周,第二年周,第三年周,第四年周,以后每年均为周,收获期过长,贮藏根残留的养分太少,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必将影响下一年的产量 、芦笋采收芦笋产品分白芦笋和绿芦笋 绿芦笋采收 不用培土,幼茎高2227cm,顶部鳞芽未散开前,齐地割取。 白芦笋采收 当土面出现细小裂痕,表明幼茎即将破出,已达到采收长度,应即刻收获 采收时注意 不要伤及地下茎,采收后立即补洞,恢复垄面原貌。 第二节 金针菜 金针菜亦称黄花菜、萱草,古称忘忧,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金针菜以含苞欲放的新鲜花蕾或加工后的干品供食用。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较高。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能养血平肝,安神明目、利尿消肿。可治头晕、耳鸣、咽痛、吐血、心悸、腰痛、乳痈等疾患。现代研究发现,金针菜还含有丰富的卵磷脂,对增加和改善大脑机能方面有重要作用,对注意力不集中、精力涣散、记忆力减退等有一定辅助疗效。一、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 1、根 根系发达,根群多数分布在3070cm土层内。根从短缩的根状茎的茎节上发生,先形成块状和长条状肉质根,后从条状肉质根上发生纤细根。 2、茎叶 植株抽出花薹前只有短缩的根状茎,其上萌芽发叶。叶对生,叶鞘抱合 成扁阔的假茎。叶片狭长成丛,叶色深绿。 3、花、果实、种子 花薹从叶丛中抽出,聚伞花序,一个花薹可着生2070个花蕾。(二)生长发育周期 1、苗期 从幼叶出土到花薹显露。此期约需120d。 2、抽薹期 从花薹显露到开始采摘花蕾,约需30d。 3、结蕾期 从开始采收到采收结束,需4060d。 4、休眠越冬期 霜降后,地上部受冻枯死,以短缩茎在土壤中越冬。(三)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黄花菜喜温暖且适应性强。地上部不耐寒,遇霜即枯萎,而地下部能耐22的低温,叶丛生长适宜温度为1420,抽薹开花需要2025的较高温度。黄花菜耐旱力较强。蕾期若遇阴雨,容易落蕾。黄花菜喜光,但对光照强度适应范围较广。黄花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 二、栽培技术 (一)繁殖方法 1、分株繁殖 分株繁殖为金针菜的主要繁殖形式。选择生长势、花蕾性状、抗病性均较优良的株丛,在花蕾采收后挖取1/41/3的分蘖为种苗。 2、种子繁殖 盛花期选择优良株丛,每个花薹上留56朵粗壮的花蕾,其余采摘。待种子充分成熟采收,晒干待来年春播。 (二)整地栽植 1、整地 黄花菜栽植后要连续生长10余年以上,栽植前应深耕50cm左右,结合深翻,每667m2施腐熟优质农家肥5000kg,普钙50kg。做畦的形式因地而异。从花蕾采收后到翌年春发芽前均可栽植。 2、处理种苗 首先将短缩茎下层的黑蒂掰掉,剪去肉质根上膨大的纺缍根,清除腐朽肉质根,剪至57cm。苗叶剪留67cm。放入千分之一的50%甲基托布津水溶液中浸泡10分钟,捞出晾干后待植。 3、适时定植 金针菜除盛苗期和采摘期外,其它时间均可定植,以春秋栽植为宜。 4、合理密植 为充分利用空间,便于采摘和管理,金针菜宜采用宽窄行丛植,宽行75cm,窄行60cm,丛距3645cm,每丛3片。 5、适当深栽 金针菜的根群从短缩茎周围生出,发根部位逐年上移,适栽深度为1015cm (三)田间管理 1、中耕培土 金针菜是肉质根,肥沃疏松的土壤环境条件,才有利于根群的生长发育。黄花菜生长期长,易滋生杂草,采摘期经常践踏,土壤易板结,应勤中耕,促根发棵。一般于春苗萌发前先施肥再行中耕,株间宜浅,行间宜深。以后要经常浅耕,除草松土,直到封垄为止。因条状根上移,一般栽后23年开始,每年应培土护根。 2、重视追肥 金针菜要求施足冬肥,早施苗肥,重施苔肥,补施蕾肥。 苗肥 苗肥应在春季开始萌芽时追施 苔肥 抽苔期是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的重要时期,花苔开始抽出时应重施肥。 蕾肥 开始采摘710天左右追施。防止脱肥早衰,提高成蕾率,延长采摘期,增加产量。 3、适时灌水 抽苔期和蕾期对水分敏感,经常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