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补“生存”这一课.doc_第1页
重补“生存”这一课.doc_第2页
重补“生存”这一课.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补“生存”这一课 在92年那次“中日联合夏令营”中,中国孩子在吃苦能力与生存能力方面所表现出的与日本孩子的差距,着实令国人反思了好一阵子。那一次,我们蓦然发现,小八路、儿童团的影子尚在我们脑子里记忆犹新,而似乎是转眼之间,我们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戴地主帽的小少爷? 而几乎又是转眼之间,还没等我们把那件事思考明白,转岗、下岗的问题又摆到了我们成年人的面前。而我们又有多少能力去迎接它呢? “生存”,与人类共存亡的话题,不得不令我们再度审视。 求生本是生物的本能。而几十年来,我们已经把我们的社会摆弄得越来越方便于我们生存。能乘车就不去步行,能坐飞机就不坐火车,电视购物让你足不出户,订购机票只须拨个电话。我们尽量留在我们生长的城市,还要尽量找个舒适的工作。生病有公费医疗,住房靠福利分配。我们不求大富大贵,一切国家给安排得细致周到。我们用最便捷的方式去达到最终的目的,还要不断的扩充岗位养活更多的人。我们不再需要冒险、吃苦,甚至不再需要毅力。你说,让我们去参加那个夏令营,我们会比中国孩子的表现好多少呢? 社会把我们给惯坏了,我们把孩子给惯坏了。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合理的制度不会长久,不合理的社会总要改革。精减机构,企业解散,我们面临转岗、下岗;知识更新,我们面临学习、提高。以前是社会养活我们,现在我们需要自己养活自己。面对生存,让我们掂量掂量,我们到底有多少生存的能力? 我们需要重补“生存”这一课! 福建初中二年级学生章志阳在身受重伤的情况下,独自困在原始森林中100个小时的报道告诉我们,人总是有生存的本能。在这里,我们要谈的不是这种“求生”的本能,而是在社会环境中“谋生”的能力。 生存的能力有两个方面,即心理的与技能的。不要小看了心理,是它给人以力量。华东交大学生赵树强在极度贫困,学费筹措毫无着落的情况下,选择了骑单车从南昌到北京的长途跋涉,挑战生命的极限。他说:这件事情如果成功了,我不相信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会把我难住。的确,有了这种生存经历和心理意志,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由此我想到温州人。正所谓本地人下岗,外乡人赚钱,温州人的生存能力让全国人民刮目相看,他们当初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现在“成功”是温州人的骄傲。他们的顽强进取演绎着生存与竞争的神话。 而有的人宁愿下岗也不去做清洁工,宁愿待业也不去端盘子,说是面子上过不去。建立在这么脆弱的心理承受力上的生存压力将重于泰山。他需要绝境,“置于死地而后生”,那将使他分得清“面子”与“生存” 哪一样更重要。 自由市场上有一位身手麻利的中年妇女,她曾经是一位官太太,因其夫获罪入狱,她与孩子顿时失去了依靠。孩子品学兼优,正在求学。经过痛苦的煎熬,为了生存,她终于迈出了光明的一步。在某种意义上讲,生存就是换一种活法。 而这一换,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技能。 长期以来,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着自己份内的事,摔不碎的铁饭碗让我们不曾想过失去它将会怎样。现在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放弃现在的工作,我们还会做什么? 我想,不必真的等到那一天,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就背负起生存可能带来的压力,为自己充电,加油。俗话说的好,“艺不压身”,在凭本事吃饭的时代里,这句话是最实在的座右铭。 历史的路走得曲曲弯弯,因为我们常常走极端。在艰苦的岁月里我们不忘艰苦,在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只享安逸。所以,下雨了,没带雨具的学生等在教室里;衣服脏了,他们的思维是衣橱里还有干净的。我们合家大小都是这种思维方式,所以问题就变成了我们全民族的问题。在这方面我们要向精明的日本人学习。他们不仅自己时常做一做“苦行僧”,还不忘让孩子从小就吃点苦。落雪季节,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裸露着小腿,冻得直流鼻涕,这使他们一生都不畏寒冷。一位中学生要去滑雪,他独自把笨重的滑雪用具拖向车站,而他家的车就闲在旁边,他的父母干着各自的活儿,只是意味深长的对他说:“孩子,祝你一切顺利。”一位中国朋友看不下去,要上前帮忙,他的父母阻止道:“自己的事让他自己做。如果这点困难都战胜不了,遇到更大的困难怎么办?”这时,我们也许会对那个夏令营的情形有所感悟。 艰苦朴素,吃一点苦,遭遇困难,战胜困难,必要的挫折教育是人类学习生存的重要课程,不仅仅是孩子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已经有开明的家长行动了,一位教师让他两岁半的儿子拿着10元钱独自去小区内的商店买一板“娃哈哈”,自己则远远的跟着。虽然有一点缩手缩脚,但起点是难能可贵的。其实,“人之初”都是无畏的,我1岁10个月的女儿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来帮你!”这本是我最经常对她说的一句话,她往往立刻用原话拒绝我,意思是“我能行!”她还非常乐意干活儿,扫地、端碗、洗袜子,无所不能。为什么两岁的孩子是勇敢的、勤劳的,到了10岁就成了懦弱的、懒惰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