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门诊幼儿四肢浅静脉穿刺的护理2011-1-10 11: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静脉输液是一项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在家长的眼中,往往以此作为对一个护士好,坏的标准。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患儿的痛苦关乎2个家庭的痛苦,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所以护士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患儿的生理、里特点尽可能的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不仅是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是减少其家长们的不忍;同时也提高了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度,现将护理心得和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712月患儿输液1812人次,年龄314岁,男孩1016人次,女孩795人次。复穿11人次,拔针后发生皮下淤血221人次,无查对差错。2护理2.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操作。防止差错事故输液反应的发生据分析临床上发生的护理差错事故大都源于查对不力,所以查对制度在防范医疗事故中尤为重要。现在孩子同名同姓的多,大都又是奶奶姥姥带来的多,呼唤姓名时,一要看清男女、年龄,二要问清楚家长;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熟悉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及注意事项;配制药液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提高职业道德,强化慎独意识,防止输液反应发生。2.2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寻找榜样,强化勇敢意识小儿天生对打针敏感,加上特殊的陌生环境,更是加剧其恐惧心理而哭闹不休,甚至挣扎。对此,护士要处惊不变,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语言,温柔的触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慢慢安静下来。利用小儿喜好模仿和争强好胜的特点。可以在周围患者中给他找个好榜样,跟他差不多大的小孩最好。(1)要让他相信你技术非常好,打针不痛,所以那个小孩就没哭;(2)让他知道那个小孩没哭,真是太勇敢了!小儿这时好胜心理,可减少对疼痛的恐惧,增强勇敢意识,这时适时给予鼓励支持,明确表示其也可以做到。让其勇敢意识进一步强化。2.3利用触摸谈话的机会尽快选择好合适的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根据患儿静脉血管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穿刺技巧:小儿皮肤嫩滑易进针,现在偏胖儿多,皮下脂肪多易固定,但也就导致血管暴露不明显,加上血管细、嫩易压扁、触感不强。穿刺前了解血管的走向、深浅、粗细,避开关节、韧带、静脉瓣。小儿皮肤嫩,对锐痛较敏感。所以进针宜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小儿回血较慢,可在穿刺前,将头皮针接在5ml的无菌注射器上,注射器内先抽吸少许生理盐水,防止空气进入。边进针边会抽,见有回血再进针少许即可。夏季小儿易出汗,手小而滑,不易抓握护士可在手心垫块餐巾纸防滑。静脉不充盈的处理:在需进针的肢体由上向下按摩,使血液集中到肢体末端,非必要不要拍打,按摩也要轻柔,避免已经安静的小儿受到刺激又哭闹起来。张志贤等人介绍,扎压止血带于穿刺部位上方4cm处,然后手下垂或摆动10余次,可使血管充盈。对因冬季寒冷导致的末梢循环不良可给予局部热敷,但要提醒家长注意看护防止烫伤。2.4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小儿的各项器官发育、神经反射还未完全,对疼痛等反应迟钝,再加上年幼儿还不会说话,应加强巡视,细心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出、肿胀,对于肢体固定的患儿,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更要增加巡视次数,教会家长经常按摩手指末端,尤其是寒冬季节,更要注意末端血液循环情况,注意保暖,防止烫伤。在患儿输液过程中可给予一些儿童书籍或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转移注意力,忘记不适,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2.5掌握拔针技巧,减少疼痛和出血拔针是输液的最后一环,处理不好既增加患儿的疼痛和对输液的恐惧,还易引起皮下出血,不利于下次穿刺。采用大鱼际按压法,可增大按压面积,使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同时受压,避免皮下淤血。根据幼儿血管特点,按压时间以510分钟为宜,按压力度要适中,切记边压边揉,小儿好动,要防止血管刚凝血就用力活动血管,现在都使用输液胶贴,宜嘱咐家长不要急于撕掉,以免引起针眼处再次出血。3小结家长对子女的重视,以至于对护士的期望值也增加,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加重了护士的心理负担,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不要有畏难情绪,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同时要有穿刺成功的信念,沉着而稳定的情绪,有条不紊地进行穿刺。关键还在于工作中要善于总结经验,掌握娴熟的技能,才能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护理学论文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综述2006-5-14 17:48 【大 中 小】【我要纠错】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救病人的重要给药途径之一。静脉穿刺(venous puncture,简称VP)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急诊、重危病人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同时也是对护士基本功的衡量和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检验。多年来,如何提高VP技术的成功率,并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一直是护理同仁研究的课题,现将VP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仅供同仁参考。1基础研究周围静脉穿刺因病人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位的选择也各不相同,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的小儿及成人常采用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以上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有资料提示,临床采用下肢静脉穿刺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故成人尤以长期卧床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老年人等,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使用下肢静脉。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VP的成功率。1.1生理性血管特点及对策1.1.1老年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机能逐渐减退,大多数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而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组织松弛2。对此类病人进行VP时,应特别注意绷紧皮肤,选择手背较直的静脉,穿刺时进针力度要稍小一些。1.1.2消瘦病人此类病人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浅,暴露充分,但血管管壁脆,易滑动,且皮肤松弛,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织,对VP的进针角度有一定影响。因此穿刺时要采用握指法3,并从血管的侧面进针,进针角度和力度不宜过大,回血后继续平行进针1mm为宜,以防刺破血管。1.1.3肥胖病人由于病人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示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些,但进针角度一般不超过40度2。1.1.4小儿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细小,固定,暴露明显,但穿刺时,往往哭闹不止、多汗、面红,因此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不易继续浅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刺破血管。穿刺时应注意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1.2病理性血管特点及对策1.2.1化疗病人化学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局部静脉也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硬化、萎缩,造成手背静脉网的破坏。因此,静脉给药时原则上选择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可能保护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否则一旦发生渗漏后果严重4。如果病人血管条件极差,应采用指间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主要静脉的破坏,也有利于静脉的恢复,但由于指间神经丰富,皮下脂肪少,穿刺时痛觉敏感,故应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5。1.2.2水肿病人由于疾病的影响,组织间隙积聚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对于此类病人的血管,可用两条止血带捆扎病人肢体,上下相距15cm,肢体远端一条最好选较宽的止血带,捆扎在病人的肘部、腕部或踝部,1min后松开下面一条,这时即可看到静脉。1.2.3创伤、失血性休克病人休克时循环血量急剧减少,外周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消失。此时要迅速纠正休克,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刺,如需多条静脉通道时,可对周围浅静脉采用热敷法(5565),使局部组织温度增高,血管扩张,恢复弹性,有利于VP成功。1.2.4慢性肝、肾功能衰竭病人此类病人血管脆性大,凝血机能差,并有不同程度的水肿。VP时应避免使用肢体内侧血管,因内侧皮肤薄,血管表浅,容易刺破或致液体外渗。1.2.5瘫痪病人宜选择患侧肢体血管,因其肢体固定易于穿刺,保留时间长,不影响健肢活动,还可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2。2术者心理状态研究VP的成功率除与操作者娴熟的技术有关外,其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也是提高VP成功率的关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证明,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VP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切增加护士心理压力的刺激都会影响VP的成功率,情绪的变化可直接影响护士的注意力、意识状态、定势状态及思维状态,导致中枢协调偏差,出现判断、感觉失误8。社会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周围人际关系、运动量、疲劳程度等等与护理人员VP的成功率也是密切相关。虽然护理人员存在情绪自控、自我调节及自身生物节律调节,但还有不同程度的副效应。有关资料表明干扰因素越大、与自己的切身利益越密切,其VP成功率呈下降的趋势越显著9。因此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工作中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理状态,规范自己的护理行为,以保证VP的成功率。3VP技术的研究进展3.1血管准备穿刺前握拳是输液的常规方法,多年来一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类病人。但目前研究资料认为,VP时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10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利用术者左手握住病人穿刺手的手指,使病人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这样既克服了病人握拳时指掌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更易于穿刺成功3。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选择适宜的血管进行穿刺是保证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疾病因素影响及个体血管的差异,对血管条件较差的病人可将手背均匀涂擦1%的硝酸甘油后,再用湿热小毛巾置于拟输液部位约3min,这时表浅小静脉均可迅速充盈。该法是利用硝酸甘油的渗透作用,使小静脉有效扩张,血管直径及充盈度也相应增加11。3.2穿刺方法皮肤痛觉神经纤维大多数分布于表皮,其痛觉感受器呈点状分布,在手背有触点25个,痛点100个200个,所以VP时病人对疼痛非常敏感12。近年有人将手背以桡侧至尺侧三条静脉依次分为A、B、C静脉组,对其穿刺部位的疼痛进行比较,三组全部采用针头在静脉正上方斜行快速穿刺法,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三组差异有显著性。靠近尺侧的C静脉组穿刺时疼痛最轻,而靠近桡侧的A静脉组穿刺时疼痛最明显,这可能与神经分布、皮肤松弛及张力大小有关13。对于VP角度,陈翠华近期通过对438例病人VP的观察,认为VP时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约60度)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注射,这与注射时皮肤所承受的压力、皮肤血管神经分布及皮肤结构特点有关14。减轻进针疼痛的方法还可以利用针尖刃面的锐度,穿刺时斜面略向左,减少针尖对组织的切割和撕拉,以达到减轻疼痛和减少组织损伤的目的15。对于长期输液、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的病人,可充分利用四肢末梢血管,采用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其优点是回血好,滴数不受限制,不影响血流,可以弥补指掌关节向心穿刺不易固定的缺点,采用此法时必须选用手足背血管,而不应选择手指、足趾向上回血的小静脉,因此处无交通支,逆行穿刺将造成血液淤积,使穿刺失败16。3.3固定方法VP时的固定方法是整个输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固定不当可引起针头滚动、滑脱、针尖刺痛等,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为粘贴胶布的手法不当、胶布排列不规则及胶布的长、宽度不合理。根据力学、美学原理采用一侧滚动法较为规范,即先粘贴一侧皮肤,拉紧胶布至对侧皮肤,这样可使胶布处于紧张状态,保证不松动,其胶布的长宽分别为7.0cm9.0cm、0.8cm1.0cm为宜,三条胶布均应平行排列与针尖垂直,间距0.8cm1.2cm,对于消瘦病人效果更佳。妥善固定可防止针头刺穿静脉,还可阻止微生物被松动的针尖带进组织。 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 3.4拔针方法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手法不正确或压迫时间过短是造成皮下淤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皮下淤血后静脉显露不良,出血量大时血肿机化压迫血管,致使血管易与周围组织粘连,使该血管无法继续使用。因此正确拔针是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许多同仁从不同方面对拔针方法进行过研究。任莉莉19提出:拔针时应先将手指腹顺静脉走行平压在覆盖穿刺部位的小敷料上,压迫范围以皮肤和血管壁两个穿刺点为中心,而且要大于两个穿刺点,针尖拔出后立即按压穿刺部位2min5min,一般不致皮下淤血。在按压穿刺部位的同时拔出针尖则会引起局部疼痛或造成血管壁损伤。拔针时由于持针柄的方法不同,可引起不同的血管的损伤、疼痛反应及血管周围淤血等。目前认为以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上下面拔针法(简称上下法)明显优于拇指与示指持针柄的前后缘拔针法,二者差异有显著性,上下法在拔针时针柄固定,并施以相同的压力,可保持针尖在管腔内与之平行,明显减轻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切割损伤。手背静脉输液技术论文推荐阅读:手背末梢浅静脉部位和靠近掌指关节处,穿剌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易渗现象而致穿剌失败。按传统输液,让病人松拳,手指活动,血管也随之活动,若不小心针尖可剌破血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而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常用的部位。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方便护理人员操作,我们对手背静脉输液的穿刺方向、进针及固定方法做了改进,经临床试用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关键词: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一、方法1.1穿剌方向。操作者背向病人,扎止血带,让病人手指自然放置,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待干。操作者用左手横握病人手背远端及掌指关节以下部位,使患者手背或指背皮肤绷紧,左手拇指绷直血管下端,食指绷紧血管左侧皮肤,右手持针,针尖斜面朝上,沿血管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进针,(即向指尖方向进针)。穿剌时需进入针梗长度的1/3或1/2,见回血后固定。1.2进针方法。在进行手背静脉输液时,操作者确定穿刺方向,选好血管,左手固定输液手背,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缘快速刺入皮下。为减轻静脉穿刺时疼痛,陈翠华1的研究显示与皮肤成60角时进针速度快、痛苦小。若静脉较细,进针速度不宜过快,以免穿透静脉。1.3固定方法。采用二条胶带固定法。此方向适用成人手背输液。第一条胶带盖住针柄起固定作用,第二条胶带(带止血棉)遮盖针眼及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向上弯曲)。若是行指背静脉逆行穿剌,第二条胶带则连同相邻侧的手指一同环绕固定,勿360环绕,以免阻碍指端循环致坏死。二、结果采用手背远端逆行静脉穿剌,穿剌成功率高,输液过程中输液通畅,无静脉炎、针头脱出、局部肿胀、渗出、疼痛等异常情况发生。穿剌成功后输液成功率较高,尤其适用于肥胖、老年、慢性病人输液,效果满意。三、讨论3.1手背静脉解剖学特点。手背静脉由指背向两侧上升的指背静脉彼此吻合形成,并在手背中部相互连接组成手背静脉网。有深浅两套静脉系统,二者借交通支相互连接2。由于手背静脉由指背静脉的三级静脉弓向上延伸而来,其外径大于1.5mm,普通输液针头外径为0.60.7mm,逆行穿剌时,不会造成输液不畅3;再之正常人中心静脉压812cmH2O,输液压差为80cmH2O4。借助压力差,逆行穿剌液体可顺利回流。3.2肥胖病人血管特点。肥胖者手部皮下脂肪较厚,使血管深在,皮肤松驰,掌背静脉等显露有时不明显,可用食指触摸,多数会感知血管走行方向及深浅情况。3.3老年病人血管特点。老年人机体衰老,多有不同程度的脉管硬化,血管壁中层变质和钙化,导致管壁增厚、变硬、脆性增加、皮肤松驰、血管易滑动不易固定、回血缓慢等特点。静脉的反复穿剌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加之药物的剌激,不但延长了受损静脉的修复周期,也易形成静脉炎、血栓、静脉窦等。造成有效穿剌部位减少。公务员之家: 手背末梢浅静脉部位和靠近掌指关节处,穿剌时由于进针部位短,静脉血管表浅、细小、弯曲,且进针后不易固定,常出现易渗现象而致穿剌失败。按传统输液,让病人松拳,手指活动,血管也随之活动,若不小心针尖可剌破血管壁;进针时用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见回血后再换成持针柄前后缘继续进针,使操作过程延长,增加病人的痛感;原先的固定方法虽牢固,但拨针时胶布难揭开,给操作带来不便。而采用改进后的逆行穿剌、进针及固定,消除了上述不良后果。使得在原有的穿剌基础上可选择的范围增大。当针头沿血流方向作逆行穿剌后回血速度快,进针部位长且易固定不易渗漏,且流速不受影响,保证了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也方便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痛苦。经实践证明,此方法切实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陈翠华.静脉穿刺进针角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6):356.2聂褚发,严振国.临床应用表面解剖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15.3朱志宏,杨丽.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1):45.4叶任高.内科学第五版M.广州: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静脉输液护理体会 关键词 静脉输液 护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重要的治疗方法和急救措施,是医院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通过及时准确的静脉输液来为患者抢救生命,减轻痛苦,同时,做为一名合格的护士还必须尽量减少静脉输液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麻烦。因此静脉输液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利益及护理工作的质量。通过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及观察,我总结出如下的静脉护理体会。 1 静脉输液前的心理护理 良好的心理素质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同时,鼓励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数患者对打都有畏惧感,害怕疼,害怕一针打不上等等,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给予鼓励,应把自己的自信通过语言的方式传递给患者。血管越是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越要认真,避免盲目进针,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会给患者造成不安心理。护士可以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 2 静脉的选择 2.1 尽量选择较远端的静脉,特别是病程长的患者。 2.2 选择上肢静脉,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 2.3 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 2.4 在抢救时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疗效更直接更迅速。 3 排气的方法 大多数一次性输液器末端都有一个海绵过滤器,临床常遇到其内易遗留少量空气,静点时偶有少许气泡输入血管。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在排气时将过滤器针头方向向上,一边排气一边用手指弹过滤器,这样,其内遗留的空气便会顺利从针头排出。 4 止血带的系法 系止血带并非越紧越好,有些静脉较充盈,过紧会使静脉活动度增大,加大进针难度,并且止血带过紧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精神紧张。因此系止血带要根据实际情况,使静脉刚好充盈为宜。 5 穿刺的方法 5.1 穿刺前传统方法是嘱患者握紧拳头,但实际操作时,握紧拳头反而会使血管看不清,并给患者带来紧张。应嘱患者握放松样的空拳较好。 5.2 穿刺前拉紧皮肤的传统方法是护士左手大拇指延血管向下拉紧皮肤,实际情况是,穿刺后左手松开后,易改变针尖位置,时而出现慢渗等针尖损伤血管壁的现象。实践证明,护士左手大拇指刚好按住血管,拉住皮肤为宜。 5.3 护士手握针柄的最好方法是右手大拇指和中指固定上下两边,食指固定针柄上面,这样三点固定一个平面比较稳固。 5.4 传统的进针角度是20度,实际操作时因皮肤结构较致密且神经末梢丰富,针头在皮肤内穿行面积较大,使患者较痛和疼痛时间较长。实践表明,穿刺皮肤以4045角度快速进针为宜,减少针头在皮肤内的穿行面积及时间,使患者减轻疼痛感和减少疼痛时间。 5.5 进针的力量应根据患者皮肤薄厚而定,如患者的皮肤较薄,进针力量就应小些,否则易直接刺入血管或刺穿血管。 6 固定针头 现在临床上多用一次性胶布固定针头。较好的贴胶布顺序是,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再用带无菌棉垫的胶布帖住针眼,第三条用来固定较细软的滴管部分,并将其绕向其他方向,以免患者简单活动使针头直接拉出。如果穿刺部位较突起,针尖易帖于血管壁,影响滴速,这时根据情况在针柄下垫一小块棉球即可。 7 输液中的热敷 有些患者静点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时,会有痛、胀等不良感觉。热敷是临床常用方法。因为温热刺激能降低痛觉神经的兴奋性,缓解静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加速组织胺等致痛物质的运出,从而缓解了患者的痛、胀等不良感觉。热敷的温度在6070为宜。热敷位置应在针眼上方二寸以外较好,离针眼太近会使血管针眼膨胀,出现慢渗或拔针后渗血出现青紫 8 拔针 拔针时揭掉胶布的顺序是:先揭掉贴在细软滴管上的一条,再揭掉固定针柄的一条,此时应尽量减少针柄的晃动,以免损伤血管。然后再用左手大拇指轻按针眼上的胶布及静脉针眼位置,右手快速将针拔掉。此时左手大拇指切忌过大用力按针眼,否则易使患者感觉很痛,并易损伤血管。拔掉针后,护士应继续按3分钟左右,如过短或只按皮肤针眼,静脉上的针眼易渗血,出现皮下血肿、青紫。 当然以上所述,只是相对于一般患者而言,特殊患者例外。 浅谈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发布时间:2011-05-13 来源:应届毕业生求职网【论文关键词】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对策【论文摘要】目的: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920例患者进行。结果: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7%,与患者的生理,疾病和因素以及护士的心理因素和穿刺技能有关。结论: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应从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及加强技术训练入手,同时要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基础、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穿刺又是静脉输液中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如何克服静脉穿刺困难的各种因素,提高静脉穿刺一针成功率,减少重复穿刺,减轻患者的痛苦,赢得患者的信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保证。我们通过对920例患者静脉输液体会进行,探讨提高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 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8年10月随机在本院静脉输液的患者920例。其中,男502例,女418例,年龄351岁。 2方法 2.1 消毒罐1套、止血带、一次性输器、3L医用胶贴。遵医嘱配置液体。 2.2操作 根据患者年龄和静脉条件选择静脉按操作规程穿刺。 2.3穿刺成功判断标准 针头一次性进入血管,回血好,穿刺部位无肿胀、渗液,液体滴注通畅为穿刺成功,否则为失败。 3结果 经,完全符合一次穿刺成功标准的有890例,成功率为97%,一次穿刺失败的为30例,失败率为3%,其中,患者因素致穿刺失败的为23例,因护士因素致一次穿刺失败的为7例。 4穿刺失败主要原因分析 4.1患者因素 4.1.1 生理因素幼儿血管细,较滑不易穿刺。老年患者的血管随年龄递增而呈进行性硬化加重。血管弹性降低,表现为血管硬、脆、滑,增加了静脉穿刺的难度。体质肥胖的患者血管深浅不易掌握,看不清,摸不着,穿刺难度较高。所以有技术而无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难一针见血。 4.1.2 疾病因素发热,腹泻,脱水,导致末梢循环较差,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困难。水肿患者因无法感觉静脉的深浅度,易穿刺失败。 4.1.3 心理因素有些患者表现出紧张恐惧,总是不停地问:“你能不能一针见血,一定要一针成功呀!”当血管难找时,更是表现出对护士不耐烦不信任:“血管都找不到,叫技术好的过来。”护士静脉穿刺都是在家属的直视监督下进行的,有的军队老干部家属说:“在过去,他枪林弹雨都不怕,但现在就怕你手里这枚小小的钢针,你可一定要一针见血呀!”或说:“他的血管不好,很难找,你行吗?”还有的家属喜欢选护士,孰不知被选护士或听到此话的护士进行穿刺时心理压力有多大,就怕一针不见血。 4.2护士因素 4.2.1 技术因素一些年资低的护士由于缺乏经验,对血管不了解,穿刺水平欠缺,操作不熟练,容易穿刺失败。即使穿刺成功,也由于选择部位或固定不当,导致重复穿刺。 4.2.2 心理因素 护士特殊职业因素特殊的工作对象:护士工作在病人群体中,病人的不良情绪及病情的突变,都会引起护士情绪的变化。特殊的工作性质: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休息,病人的病情复杂,使护士常处于应急的状态下,这可使护士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因素 1操作方法提高浅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 -中医论文1.1扎两根止血带法马俊英报道,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上(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经6000多例儿童的临床实践,一针见血率达99%,认为扎两根止血带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张清智等用于脑血栓致偏瘫、结核性脑膜炎后遗症致肢体麻木等不能配合握拳患者的静脉抽血,一针成功率达98%,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经1260例的临床应用,认为效果好。侯艳等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1.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姚学娜等经过4年的实践,探索出两种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为1209例血管弹性较好的患者行静脉穿刺8984次;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为247例细小血管和血管弹性较差的患者行静脉穿刺2634次,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傅军报道的手捏输液器下段法,如头皮针在血管内,可见明显回血,反之,无回血。避免了头皮针进了血管无回血,回退针时有回血的现象。吴军玲、常宇峰等7采用了增大输液管道负压穿刺法,使回血迅速易见。方法为:按常规输液排气后夹紧调节器,将调节器下部的输液管前端返折,并挤去前端液体0.2ml或0.6ml,固定好返折处,穿刺针刺入皮下后,松开返折处,按常规法穿刺血管,一旦刺入血管,可见快速回血。前者将该法与常规输液法进行对照,选择年龄超过60岁,且血管脆性大、细小血管、脱水、休克患者500例,小儿患者500例,结果成功率分别为:增大负压法98%和100%,常规法92%和96%,后者选择46例休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结果常规法成功16例,30例采用增大负压法,成功28例,失败2例。认为增大输液管道的负压,使管道内压力明显低于静脉压力,当穿刺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即迅速流入针管内,穿刺易成功。1.3局部血管扩张法1.3.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李波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36例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程丰徽等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应用32例次,其中18例次为50岁以上行化学治疗3个疗程的肿瘤患者,8例次为5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6例次为39岁以上其他疾病患者,成功率分别为100%、62.5%、100%。均未发生不良影响及后果,但婴幼儿、青光眼、心血管患者、高热抽搐、烦躁者慎用。冯敏等研究探讨出用2%山莨菪碱,擦拭局部皮肤4下,对血管弹性差,脆性大,血管细,看不清,穿刺有困难患者,作了50例次应用,一次性成功38例,亦无不良反应产生。1.3.2热敷法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暴露。张秀兰等选用热敷局部穿刺法与常规穿刺法对515例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穿刺成功率热敷法高于常规法。陈英等对指趾静脉穿刺、戴文燕对小儿腹泻导致循环差,静脉塌陷,难以穿刺的患者,均主张配合热敷法,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1.4进针角度的选择教科书中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为20角,而任永峰等主张45角或接近45角进针;李冰等对老年浅小静脉穿刺,主张35角进针;陈英等对指(趾)背侧静脉穿刺,主张1015角进针;刘芳莉对老年血管壁厚、硬、易滚动患者,主张超过40角进针;戴文燕对小儿头皮静脉、手背及足背浅静脉、指(趾)间静脉,主张1045角进针,肘静脉、大隐、小隐静脉,主张2030角进针。均达到了容易进针,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1.5非握拳穿刺法常规法在行静脉穿刺时,嘱患者握拳,成功后才松拳。而在行手背静脉穿刺时,万淑芝等17主张被穿刺手自然放置,护士用左手将患者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状手,这样可充分显露手背各部位血管,提高穿刺成功率,经万余例的实践,成功率达98%以上。王润兰等主张患者紧握拳,数秒钟再让其半握拳(拳心呈空虚状态),亦有主张反复握拳、松拳认为握拳时,手背皮肤高度紧张,压迫血管致管腔变瘪,进针后易穿透血管,采取反复握拳、松拳,能使指间肌肉收缩,促进血液向心回流,手背静脉充盈明显,穿刺时,患者手自然下垂、弯曲。樊小平吕炳华等采用握指法,即操作者左手握紧被穿刺手的4个或5个手指,使其手向掌面弯曲成弧形。经百余例实践效果满意。与握拳法对比,分别穿刺12080人次,结果握指法一次穿刺成功11234人次,成功率93.0%,而握拳法一次穿刺成功10026人次,成功率83.0%。1.6手指推、压法汪丽华等用大拇指轻按欲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推行35cm,嘱患者用其对侧拇指按压固定静脉后,再用拇指在被固定静脉远心端(离穿刺点35cm)向近心端推行,以达到静脉充盈的目的,穿刺后即松开。该法与压脉带固定法比较,效果优于压脉带固定法。对静脉容易滑动的老年患者,作静脉抽血时,国外学者主张操作者用左手拇指压住距进针处0.30.6cm的皮肤,针尖穿透皮肤和进入血管一气呵成。1.7仪器显示穿刺法赵永胜等报道,冷光乳腺检查仪通过光束的透射,将皮下静脉的分布与走行清晰地显示出来,尤其是肉眼看不到、手摸不清的静脉,临床用于小儿静脉穿刺100例,穿刺1102次,一次成功1081次,成功率为98.1%。俞文敏等成功研制出手背浅静脉显示仪,它能清晰显示静脉的数量与形态,特别适用于手背脂肪厚的女性和儿童,临床应用150例,成功率100%。1.8穿破后的补救方法吴云霞对静脉穿刺时扎穿血管后,主张采用指压扎穿部位法止血进行补救,即扎穿血管后,针头缓慢往外撤,当有回血停止,立即指压扎穿部位,同时松开止血带,用1条胶布固定针柄。先以指重压1s左右,然后打开输液调节器,手指轻按以液体能缓慢通过为准,观察1min左右无外渗可停止按压,胶布固定针头,调整滴数。报道了100例扎穿者,成功补救90例,成功率达90%。认为此法特别适用于婴幼儿、老年人和不易寻找血管的患者。孔力等对此方法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即扎穿血管后,针头外撤有回血后,不应停止,还应将针头再前行少许,使针头超过扎穿部位,可避免渗漏。此补充得到王海平的赞同,并强调了在作静脉穿刺时,输液针头应留1/4长度的针梗在皮肤外,才能实现穿破血管后加以补救。1.9其他方法马晓军等对老年或长期经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施行手术用粗针头(1216号)作静脉穿刺时,采用了针头进入皮肤后,针口斜面向下压血管,刺入血管后,再将针口斜面转向上方固定的新方法,选择38例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实践(先行常规法穿刺,失败后再用新方法),常规法只成功5例,新方法成功30例,失败3例。李冰等报道,有关穿刺成功的因素中,强调了操作者的心理因素自我控制能力,只有控制调好自己的情绪,取得患者的信任与合作,才能有效地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2结束语综上所述,对接受浅静脉穿刺,尤其是采用常规穿刺方法成功率较低的患者,同道们能根据穿刺的部位、静脉的条件及特点、个体的差异等,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方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这些有效的方法,如能有机的结合应用,效果会更佳。对一次性输液器管腔细,内径小,内压大,而影响穿刺成功率的缺点,应足以引起生产厂家的重视改进。手背浅静脉显示仪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在仪器的功能上继续研究探讨,使其适用的部位、范围更广泛,并通过热效应以达到血管充盈扩张的目的。【摘要】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笔者借鉴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技巧方法,通过自身临床经验的积累,总结出在静脉输液操作包括配药、排气、选血管、拔针与按压等环节中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过程中最常见的给药途径及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总结了静脉输液的一些技巧。 1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 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 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以造成针头阻塞。 2药物配伍禁忌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未知有配伍禁忌存在的中药制剂和抗生素之间,须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在输液接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主张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化学有害物质进入人体1。同时应安慰病人,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3排气 排气时把茂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茂菲氏滴管满1/3时,右手食指和中指将茂菲氏滴管上端的输液管反折,同时迅速将茂菲氏滴管倒转回来,并轻轻挤压茂菲氏滴管,液体顺利通过茂菲氏滴管与下段输液导管交界处,避免形成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13滴时,将调节器关闭,排气成功。这样既省时间,又不浪费药液。 4选血管 4.1年老体弱患者手足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的患者,手足静脉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大,穿刺困难。因此,首先让患者手臂下垂扎止血带,这样手背浅静脉充盈度最佳2。穿刺前应仔细了解血管的特点,看清走向,摸清深浅和粗细。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不用握拳,自然放松,操作者左手拇指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着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布固定。 4.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一般小儿头皮输液采用向心端穿刺,如长期输液使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甚至组织坏死。因此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可采用逆行输液法,不会出现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5更换液体 更换液体或加入其他药物时,应先将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架上,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溢出,从而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效果。掌握更换液体的技巧,可避免造成药液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体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6拔针与按压 最佳拔针时间是在茂菲氏滴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时先分离胶布,用“3指按压法”效果最佳3。可避免疼痛和淤血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护患关系,突出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具体做法:用左手无名指指腹在穿刺点上方2.5cm处绷紧皮肤,中指紧贴无名指,指腹轻触穿刺上方皮肤,食指贴中指微抬高于穿刺点无菌敷贴上,右手持针柄抬高1015,迅速拔出针头,在针头离开皮肤时,左手食指按压无菌敷贴皮肤穿刺点,无名指、中指指腹沿血管按压血管穿刺点。临床中还常用一种“平行棉签按压法”,其具体方法同上。由于进针角度与针梗走行方向不同,针尖刺入血管针眼要比皮肤肉眼所见针眼高0.21.5cm,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的按压。患者平卧时屈肘90举手,按压3min4。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23min,最佳按压时间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当针眼完全凝血后,应告知患者勿急于用力活动血管,以免引起血管处针眼出血,出现皮下血肿。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掌握些输液的技巧,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参考文献】1 张金花,金钰梅.应用全程质量控制方法减少输液管内药物配伍方法.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5.2 张秀娟.采取不同姿势扎止血带对浅静脉充盈度的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02,10(18):44.3 牛艳霞,何柯.静脉输液拔针3种按压方法效果比较.现代护理,2006,12(12):2916.4 李宝军,关小宏.静脉输液拔针部位出血瘀斑的预防.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19):1783【关键词】 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应用于静脉输液,注射和静脉采血。静脉输液和注射均是迅速而有效的给药方法,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笔者通过临床护理实践,对减轻静脉穿刺疼痛这个问题总结出一些经验。1 无痛性静脉穿刺由于穿刺时要刺破皮肤和血管,故穿刺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所谓“无痛性”穿刺并非一点也不痛,而是尽量减轻或避免疼痛而采取的相应措施。1.1 心理护理如果患者过分紧张会致血管痉挛,穿刺时容易失败或产生的疼痛感觉比实际程度要深些。因此,静脉穿刺前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让患者身心放松,使其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然后向患者讲明进针时应如何配合的问题,与患者多交谈,分散其注意力,在其思想放松后迅速进针。1.2 针头与皮肤保持适宜的角度迅速而轻巧的进针选择相对弹性好,走向较直的血管,扎好止血带并常规消毒注射部位皮肤,选择好合适的进针部位,操作者左手大拇指绷紧皮肤,其余四指握住患者拳头,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进针时针柄与皮肤成3045角(视血管粗细而定)刺破皮肤和上层血管壁后快速平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然后按常规固定好针柄。2 无痛原理2.1 进针角度大在临床操作中,静脉穿刺实际上共有两个针眼1,一个是皮肤的针眼,一个是穿破血管壁的针眼,笔者采用角度大是使用了几何学中的垂直距离小于斜面距离的原理,也就是缩短两个针眼之间的距离,距离缩短了,按同样的进针速度的话,针尖穿过两个眼的时间差就减小了,那么病人疼痛感觉的分辨率就降低了,从而减轻了疼痛。2.2 速度快 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速度和时间是成反比的,进针时的速度越快,完成这项操作所用的时间就越短,时间短了也就减轻了痛觉。3 讨论对于一个临床护士来讲,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笔者因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无痛”穿刺法,取得了多数住院患者的信任和认可,同时,也提高了科室的满意度,为科室赢得了荣誉。【参考文献】 1 崔同云.介绍一种静脉穿刺拔针的方法.临床护理杂志,2006,5(3):55. 转载请注明出自中国护士网 详细出处参考: /hulilunwen/2010-04-14/2178.html浅谈静脉穿刺采血失败的原因及对策2011-8-5 15:0 【大 中 小】【我要纠错】【关键词】血液 磁极化疗法血液磁极化疗法这一新技术是通过采血、处理血、回输血三个步骤完成,静脉血经过充氧、充磁、补磁,然后回输到患者体内,对高血压、高黏血症等60多种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采血是本疗法的重要环节,穿刺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时间和这一疗法的推广应用。因此,总结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对提高服务质量是非常有意义的。1临床资料近几年来,治疗患者数千人次,临床资料比较完整的有217人次,其中男102例,女115例,年龄最小的15岁,最大78岁;高血压患者84例,高血脂患者16例,糖尿病患者9例,银屑病患者26例,其他皮肤病患者82例;在治疗采血过程中穿刺失败的有17人次,采血成功率达92.2%.2失败原因及对策2.1患者肥胖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通常不隆出皮肤,但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向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26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诗言志单元高考对接说课稿 语文版必修4
- 保险面试题目(3篇)
- Unit 3 My weekend plan PartB(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7.2.1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法 说课稿-2025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 2025年春季方剂学君臣佐使同步试题解析汇编卷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 第四章 机械能和能源 第7节 功率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2
- 《国开学习指南》形考任务1-5标准答案
- 跨部门协作流程化处理工具
- 3 化工装置安全检修的注意事项
- 2025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生物押题卷含解析及点睛
- 2025消防宣传月专题培训
- 水冷无功补偿安置施工方案
- 村报账员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烟叶种植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招聘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电气控制柜制作工艺与技术标准
- AI在港口和船舶制造业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分析
- 肝动脉灌注化疗持续动脉给药及管路护理专家共识
- 机械设备租赁结算单范本
- 小篆峄山碑教学课件
- 疫苗管理冷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