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31例临床分析.doc_第1页
小儿高热惊厥31例临床分析.doc_第2页
小儿高热惊厥31例临床分析.doc_第3页
小儿高热惊厥31例临床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高热惊厥31例临床分析摘 要 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诊断、和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66例高热惊厥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常见病,少数患儿反复发作可引起脑损害,及时有效的降温是防治高热惊厥复发的关键。结论 本病防治的重点在于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适当预防性使用抗惊厥药物,降低复发率,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小儿 高热惊厥 诊断 治疗 预防 高热惊厥(FC)是非中枢神经系统急性感染导致的大脑皮质运动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而全身或局部肌肉出现暂时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其发病率高,是婴幼儿常见急症之一。大多数高热惊厥患儿预后良好,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或抢救不及时,可导致脑损害,会增加癫痫的发病率,且对患儿智力发育有影响,因此预防高热惊厥的复发至关重要。本文将我县中医院在住院病房诊治高热惊厥患儿随机抽取31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收集永善县中医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0月儿科住院病例31例1.2一般资料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入选患儿均符合高热惊厥诊断标准1。初发惊厥22例,男16例,女6例;其中5个月12个月8例,1岁3岁9例,3岁6岁9例,6岁1例。复发高热惊厥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9个月12个月3例,1岁3岁4例,3岁6岁2例,6岁5例。本组中单纯性高热惊厥12例,占85.71%,复杂性高热惊厥2例,占14.29%,其中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1例,出生史中有窒息史1例,早产儿2例。 1.3方法回顾性分析患儿FC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 2 结果 2.1病因上呼吸道感染21例(67.74%);下呼吸道感染5例(16.12%);病毒性腮腺炎2例(6.45%);疱疹性咽炎1例(3.22%);消化道感染2例(6.45%)。 2.2临床表现惊厥发作时间:本组中发热开始至惊厥发作时间39.59例(29.03%);不详2例(6.45%)。高热惊厥发作次数:24h内惊厥发作1次29例(92.54%);2次2例(6.45%)。高热惊厥持续时间:20109/L者3例(9.67)。 2.4治疗与转归缓解19例;给予吸氧、按压人中穴等刺激后缓解5例;应用止惊药缓解7例。在抗惊厥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本组病例中复发者11例,其中复发2次者3例。演变为癫痫者2例,5例复发者为有家族惊厥史、出生窒息史及早产儿的患儿。 3 讨论 高热惊厥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公认本病与遗传、年龄、发热、感染等因素有关。发病年龄多为6个月6岁的儿童,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婴幼儿期脑发育不成熟;脑组织中酶活性和神经兴奋,抑制性递质的动态平衡处于不稳定状态2。高热惊厥发作时体温升高,且处于上升期,一般38.5时出现惊厥,惊厥的发生与体温上升速度有关。体温骤升时的惊厥发作次数显著高于在发热一段时间后惊厥的发作次数3。惊厥的发生年龄恰好是小儿感染的好发年龄,可见监测体温,及时降温对于预防惊厥发作至关重要,发作时迅速解除高热及惊厥,以减少后遗症。临床上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上下呼吸道感染,也是高热惊厥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根据惊厥的发作特点,高热惊厥可分为单纯型高热惊厥和复杂型高热惊厥。临床多为单纯型,表现为全身性、阵挛性发作,发作后患儿除原发病表现外一切恢复正常,在此发病过程中,大多只有1次惊厥发作,个别有2次发作,不留任何神经系统体征,预后良好。复杂型高热惊厥临床发病率低于单纯型,其主要特征包括:1次惊厥发作持续15min以上;24h反复发作2次;局灶性发作;反复频繁的发作,累计发作次数5次以上。本组患儿48例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异常波形者9例,5例为复杂型高热惊厥,且为有惊厥和癫痫家族史、出生窒息史及早产儿的患儿,对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EEG中新出现痫性波发放,则可能提示癫痫发生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复杂型高热惊厥,遗传因素及出生史与癫痫关系密切。控制惊厥,解除高热,惊厥发作后适当预防性地使用抗惊厥药物,减少后遗症至关重要。 临床上预防惊厥的措施很多: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首次惊厥发作后继续抗惊厥,苯巴比妥为首选药。方法:安定止惊后立即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1016mg/kg,分2次肌内注射,2次间隔46h。负荷量1224h后给予维持量35mg/kgd,23次/天,直至热退。因安定静注、苯巴比妥肌内注射有可能引起呼吸抑制,应做好人工呼吸准备。口服苯巴比妥。肌内注射苯巴比妥引起疼痛,小儿常不能合作,且家长不易接受。采取苯巴比妥口服对38例FC患儿进行预防惊厥发作,并予27例作对照,受到了良好的预防效果,且口服方便易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4。方法:发热初期即给予苯巴比妥5mg/kg/次,每8小时口服1次,热退后停服。苯巴比妥除有镇静、催眠、抗惊厥作用,因其是肝药酶诱导剂,能增强解热镇痛药的作用,利于退热。而且能消除氧自由基,降低脑细胞代谢,使耗氧量减少50%,从而减轻惊厥所致脑损害。直肠注入安定5。吴南海对67例热性惊厥患儿在积极退热同时应用直肠下段注入安定(0.30.5mg/kg/次,总量10mg,婴儿2mg)进行治疗,受到了较好的疗效。安定静脉滴注引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不良反应,深部肌内注射引起局部疼痛,呼吸慢而不规则。而安直肠下段给药不存在这些问题,且黏膜吸收好,用药后24min达到有效血浓度,其吸收速率比肌内注射及口服快,不良反应少,操作简单,便于家长和医务人员掌握,若第2天仍发热,可继续此方法,维持用药至体温稳定,经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左启华主编,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14)424-425 2、李娟,黄志.热性惊厥与惊厥性脑损害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儿分册,20099,(32):366-368 3、赖延忠,张洁贞,黄佩燕.小儿高热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