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1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2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3页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师教学视频录像+最优秀的作文范文+公开课(优质课)教案课件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一、课题:别了,不列颠尼亚 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一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弄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四、教学重点:1、欣赏文学作品语言,品味文中蕴含的丰富感情 2、学习特写的表达技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审美情趣 五、教学难点:弄清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的有机融合 六、教学方法:讲解、品读、感悟七、教学课型:精讲课 八、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问答环节。(问同学们香港回归的时间)同学们,你们知道香港回归是什么时候吗?不错是1997年7月1日,这一天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同时也是世界的一件大事。下面请同学们欣赏几幅图片,一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2、 欣赏有关香港回归的图片。我们从刚才所看到的照片中可以感受到交接仪式现场的庄严,还有人们欢庆回归的激动,但是我们这一则新闻别了,不列颠尼亚却没有报道这些,它选取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文章,重新感受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二)、了解时代背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把香港岛和九龙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有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界“新界”九十九年,从而侵占整个香港地区。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关注下,156年之后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世,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三)、了解这则新闻的结构这篇特写性消息按导语和主体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降落,接载英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 第二部分(至结束段)集中描写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及有关背景资料。(四)、理解该新闻的标题1、从修辞上看,用了拟人手法,这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自豪感2、从语法上看,用了倒装手法,强调了谓语“别了”。3、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4、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5、“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五)、理解这则新闻现实场景描写与历史回顾有机结合的写法明确:文章按照时间的顺序把现实场面连接起来。作者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巧妙地编织了与香港回归相对应的一些历史背景。每一则背景材料的引入都对应于一个现实场景,它们靠现实场景串在一起,并与之融为一体,使得背景材料看上去并不是杂乱无章的,同时背景材料的引入也使得现实的场景有深刻的历史内涵。(六)、品位该新闻的语言这篇别具特色的报道体现出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驾驭文字的能力。在有关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可以说英方撤离报道的难度最大,既不能只写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情况;既不能对英方讽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统治结束的象征意义。这篇文章语言庄重,却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义,非常耐人寻味。1、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邻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英国米字旗的降下象征着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象征英国统治的“不列颠尼亚”号,与象征香港回归祖国的特别行政区区旗,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含蓄地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而喜悦的心情。2、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自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可以说在中国香港的土地上,英殖民统治的太阳落了所以把英国的告别仪式称为“日落仪式”。3、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这既是现实的场景,也是一句概括性很强的话,把香港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凝聚其中,暗含着历史和现实的对比,既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又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自信、自豪、欢乐、振奋的感情。(七)、拓展延伸,畅所欲言1、我们学习这则新闻的意义何在?(所得所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香港回归为我们完成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为澳门回归提供了好的借鉴/落后就要挨打,我们收回香港,我们国力增强了/华夏子孙盼望祖国的大统一,希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家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学子,应该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为祖国的更美好的明天努力。2、中国为什么会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改革开放使国力增强和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用九、板书设计时间 事件 背景材料下午4点30分 港督旗帜降落下午4点40分 港督离开港督府 关于港督历史的背景材料下午6点15分 举行“告别仪式”晚上7时45分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英国殖民者踏上香港的首次升旗子夜时分 中英交接仪式0时40分 查尔斯王子与彭定康离开香港 计算英国统治香港的时间十、教学后记1997年7月1日,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谛听从东方响起的庄严的钟声,它响彻寰宇,向五湖四海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雪白年耻辱,长民族志气,振国家声威的喜庆时刻,历史已经铭记这一刻,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也将铭记这一刻。所以在上这一课的时候,我激情澎湃,在我的感染下,学生也非常激动,整个课堂都非常地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 创设情境,让课堂充满活力。情境教学是利用移情作用,强化儿童身临其境的主观感受,让学生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情操,在审美活动中以美育情,陶冶爱美的情趣。在此过程中,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感受,激起了对学习活动的热情,不由自主地把情感移入学习情境中,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比如说在导入的时候,我灵活使用了教具。我让同学们欣赏有关香港回归的图片,图片为同学们创设了情境,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当时激动人心的场面,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当时的气氛。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2、 重视朗读。在传播媒体多样化的现代信息社会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字类朗读显得尤为重要、尤为珍贵,它不仅有助于理解文义、培养语感,更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情感体验和审美愉悦。对于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非常重要,对于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和情商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节课我非常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朗读含义深刻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段落,使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之美,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核。3、 努力渗透语文课堂的人文性,达到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新课标阐明,作为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形成健全的人格。“人文”一词有两个词素构成,一是“人”;二是“文”。“人”既是个体性的人,又是文化中的人。语文教学如果抽掉人的内涵,只训练语言文字的形式,就会使语文教学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显而易见,语文课程既包括语言知识的传授与语言能力的培养,又包括人文精神的弘扬。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寓教于文,在理解感悟语言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真正让语文教学进入一种新的境界。我这一节课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问学生学习这则新闻有什么意义,就是为了使学生体会文章的主题,让学生明白到香港的回归说明中国的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可以在自己的国土上行使主权,中国人民扬眉吐气了。没有情感,就谈不上人文熏陶,只有通过情感,通过长期的积淀和浸染,才能培养起学生的人文素养,达到提升德育,健全人格的目的。这一节课收到的效果非常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