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多媒体教学让诗歌“血肉丰满”河南省济源市大峪二中 李楠楠摘要:诗歌是中华文学中的一朵奇葩,它特有的意境和含蓄,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要求诵读、背诵优秀诗文,让学生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但是它的抽象性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多媒体的使用将有利于学生感受景物,把握情感,生成意境,这样让抽象的诗歌“血肉丰满”起来。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诗歌教学;意境 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歌最根本的特性在于它的抒情性。诗人的主观情感总要借助一定的意象才能得以表达,于是就有了诗歌特有的意境和含蓄,理解了诗歌的意境就会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审美享受,但这同时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讲的多,则诗味寡淡;讲的少,学生就会迷惑。由此看来光靠常规教学的讲解,我们很难走出“过犹不及”的困境,因此借助多媒体的优势,优化教学,将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中去,无疑是挖掘诗歌意境的一种有效途径。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手段,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学科,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融声音、动画、文字、图像和录像等多种表达形式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成为一种备受广大师生欢迎的教学形式。诗歌是一种较特殊的文体,它不仅有音乐美、绘画美,在语言、意象、情感和哲理等方面还有一种特殊的“空白美”。“空白美”需要读者通过广泛的联想和想象去领悟得到,音乐美、绘画美却是传统教学中难以企及的,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把它们转换成可听可视的形式,也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一、利用图片,再现形象,品味意象 在诗歌中主观之情感和客观之物象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意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重点。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反之,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诗歌意象为突破点。课堂上如果能借助多媒体技术,调动画面,在屏幕上展现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那么将比较容易地品味诗中的意象,走入诗歌的本体。山居秋暝是王维隐居辋川时所作,作者重在表达其闲适空寂、淡泊于静的情怀。在本诗的赏析过程中对新雨之后的空山、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翠竹掩映下的河湾、莲花丛中荡漾的渔舟等意象的品读,是赏析的关键。为了调动学生的联想来品读意象,可以借助多媒体打出以下五幅画面:一、初秋的傍晚,雨过山青,空气凉爽,景色美妙,令人遐想;二、暮色苍茫,皎洁的明月升上了天空,银色的月光透过松树的虬枝翠叶,星星点点地洒落下来;三、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泻于山石之上,在月光辉映之下,宛若一条洁白的绸布闪闪发光,随风飘荡,这是多么幽美的意境啊;四、竹林里一群勤劳淳朴的山村姑娘刚洗完衣服,披着月光笑盈盈地归来了,她们正为了什么开心的事儿在竹林里嬉戏追逐着;五、密密的荷叶丛中,莲花摇动,水波荡漾,原来是顺流而下的渔舟正轻盈地穿过荷花丛。在一幅幅画面的展现,帮助再现诗人所见,增强学生感性理解,学生曾经的生活体验得以调动,生成新的意象。 二、借助声音,配乐朗诵,用心参与诗歌 每一首诗歌都有它的感情基调,或热情奔放,或忧郁感伤,或慷慨激昂,或悲痛,或愤怒等等。诗歌的感情基调是由诗歌的主题决定并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在新课开启时播放与诗歌内容及情感相应的乐曲,能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教师所设置的音乐情境中去。如学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可借助满江红来导入,悲愤的旋律把学生导入到慷慨悲壮的情思之中。再如学习李颀的古从军行,不妨用低沉的男声配以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走进了诗人的心境。用音乐和画面的美来导入学诗氛围,把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调动起来了,同时也把学生的思维导入了课堂教学正轨,更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作好准备。 背景音乐加上艺术化的朗读,把书本上无声的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符号,鲜明地表达出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思想感情,不仅能省去教师由于无法尽情表达而产生的教学困难,而且能深深地感染学生,让他们在音乐及朗诵的情感变化中掌握诗的节奏、情感脉络,为感受诗歌主题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 三、声音画面,交错使用,生成意境 音频包括课文诵读、各种解说、背景音乐等。将背景音乐和意境含蓄的图片巧妙结合,在听觉和视觉的共同激发下,学生能够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艺术天地,从而在诗的意境中体味蕴意。以鉴赏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琵琶行是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这首诗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展现出一幅幅凄冷萧瑟的画面;在双线交织的结构中刻画出一对落魄、受损害的人物形象;抒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构建出错落有致而又貌异神合的结构美,产生出动人心魄的艺术美感。如何使学生快速进入角色、体味诗歌意境这一点上,借助声音和画面无疑是一条捷径。首先让学生在委婉哀怨的排箫秋怨背景乐曲中深情地诵读,并找出具体可感的写景语句,利用多媒体打出以下画面“一轮孤月悬坠,秋风清寒,浔阳江头伫立着两个神情黯然的人,他们都不忍视对方,木然地注视着浸泡在茫茫江水中的那轮寒月。”哀伤的音乐、动情的朗诵、凄美的画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不自觉地加入到了审美活动中来。诗中写景的句子还有很多,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这些句子或景中藏情,或情景并茂,都是可以让学生发掘美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惨”“空”“绕”“寒”“黄”“苦”“江浸月”“悄无言”“秋月白”等字词,同时还可配以寒江残月的图片,让学生在声音和图片的共同作用下对诗文进行联想感悟,去感触人物在此景下的心情,引导学生探讨“月”在文人心中乃至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意蕴,让学生在审美感受中诗的意境。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感受古诗自然美古代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首古诗就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古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古诗有着浓厚的诗情画意,学习古诗不仅可以使学生受到古代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能使学生开拓美的视野,培养出学生审美的情趣和欣赏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 通过绚丽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诗境,这样既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深刻地整体感知诗文,记忆理解诗句,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的思想感情,还能使学生由表及里,因景析情,开拓诗的意境,从而准确地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多媒体走进课堂,确如:“凡有水井处,皆有柳歌声”。有人说:诗歌的最大魅力在于其含蓄朦胧,正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势必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长沙雨花区雅境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八中学、九十五中学等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
- 青川抽污水施工方案设计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北王力中学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高层过道清理方案范本
- 员工培训结交客户
- 装配生产工艺培训大纲
- 陕西省宝鸡岐山县联考2026届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6届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英语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重庆市西南大附属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python程序设计-说课
- 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 【自考复习资料】05175税收筹划(重点知识汇总)
- 肺结核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管理指南
- 大学美育(第二版) 课件 第五单元:书法艺术
- 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10+Office2016)(第3版) 课件 项目3、4 Windows10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中的资源
- 《种子包衣技术》课件
-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水文地质单元及侵蚀基准面划分的探讨
-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课件
- 海南自贸港测试题库(195道)
- 我的家乡威海荣成宣传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