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开发与实践(讨论稿)一、项目背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形成了区域梯度推进、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办学模式多样化、规模跨越式增长、注重内涵建设、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等六个主要特征。最显著的变化是各院校普遍从关门办学到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这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需求的重要表现,也是人才市场供需相符的客观规律使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功,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给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 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2011年,我国职业教育立法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绩,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项目组,从职业教育的实践者角度,参与了职业教育法修订程序,即将送国务院相关部门审核,最后提交人大审定。本次职业教育法修订稿的起草、修改,更加突出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学校、企业、政府等相关方的权力和义务,添加了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相关条款,强化校企间的深度融通,促进职业教育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同时,各地方也积极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相关条例:如2009年,宁波市出台了国内第一部地方性校企合作条例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随后,厦门、深圳、苏州、无锡等地纷纷建议出台相关条例,从立法层面,有力地将校企合作推向深入,使校企合作相关方有法可循、有法可依。但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外部政策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之后,中国职业教育并没有能够达到人们所预期的理想状态,对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精神仍存差距,职业教育满足各界需求之间还有一定距离,究其原因,职业教育内部人才培养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1目标定位错位当前,我国职业学校长期以来受以就业为目标的思想影响,将学生的素质目标主要定位在职业技能素质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社会道德伦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情感素质等岗位软技能胜任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终身发展,它不是根据人的需要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相反,却是让人适应经济的需要,违背了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育人功能的错位。2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硬技能课程,关注学生软技能的课程偏少职业校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直接影响学生就业与可持续发展。当前,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初入岗位知识的学习,坚持“理论够用”为原则,强化专业技能的训练,这些也就是人们通常将之归类为职业教育硬技能的范畴,也是初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或本科性教育的区别之处,但是,许多职业院校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重视硬技能的同时,往往忽视了贯穿于中、高职的综合文化素质等软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使得职业教育学生毕业后实践技能够只是停留在低层次,仅仅满足于当时的岗位要求,而无法利用专业理论来进一步提高技能,创新性地开展实践活动,导致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接受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知识更新,自我技能提高的能力。3教学改革中极大地关注教师的教,学生的参与度缺失目前,职业院校能够紧扣国家政策文件,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开展各类质量工程的建设,开拓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从根源上讲,依然没有摆脱传统职业教育中教育主体的选择,侧重于教师的教,对于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活动主体的一方关注不够,使得学生在教育行动过程中没有真正的参与,难以实现教学实践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交互反应,偏离教育交互实践的本质内涵,极大地削弱了教学实践活动对学生可持续能力的培养。4职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行动显得薄弱创新教育是可持续教育的本质要义,在职业教育内部,创新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同解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指导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与应用探究过程中,着力增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创新素养。目前,职业教育的重心依然放在一味地追求学生的就业率,忽视了职业教育学生的优质就业和可持续发展的职场胜任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教育学生的职场后期竞争力,导致在职业教育学生在职场发展中乏力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选择。5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及文化氛围营造不足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普遍共识。问题在于,我们有些职业教育院校将这种普遍共识依然写在文件中,停留在口头上,没有实实在在地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没有开拓出一条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之路和运行机制,形成学校和企业两条没有相交的轨道。同时,在校企合作企业文化氛围的营造方面,注重高楼大厦而忽视企业文化与学生精神需求等紧密结合,难以帮助学生形成准确把握职场的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价值观念、科学知识、学习能力与生活方式,影响到企业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归结之,职业教育内部呈现出的种种问题皆指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或职场胜任力。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削弱了我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影响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使得学生(家长)接受教育选择时对职业教育不积极;另外,也正因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场胜任力的问题引发一些用人单位对职业教育学生的不满意和用人态度。因此,提升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着的一个核心问题。二、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内部运行管理和外部环境支持两个方面。就外部环境而言,国家从立法层面不断完善和优化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加强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承担的责任和使命,规范校企合作的运行。本项目沿袭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构建”项目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满足各界需求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之间进行梳理,得出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核心因素,围绕着这个核心因素,本项目主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1开发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模型,解决学生了解和把握进入职业教育后应掌握基本职业能力和岗位预期;2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公共核心课程的设计,解决职业教育机构把控教育内容的设置和软技能培养方法的选择;3建立软技能训练体系和“四创中心”(创意、创新、创造、创业),解决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塑造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4建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体系,解决学生强化对自身发展能力改进和职业院校对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调整,解决社会对各职业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判。三、项目目标和成果1短期目标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开发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模型、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公共核心课程的设计、建立软技能训练体系和“四创中心”(创意、创新、创造、创业)、建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体系,共同提升两所中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2长期目标通过提炼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经验和成功举措,在中国中高职范围内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进行推广和验证,完善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为提升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作出贡献。3项目成果(1)开发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模型;(2)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公共核心课程的设计,并形成相应报告;(3)形成软技能训练体系和建立“四创中心”;(4)建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体系。四、项目策略与方法1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项目组织机构,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为主要完成单位,依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联合麦可思公司、台湾昆山科技大学,共同开发中国职业院校学生岗位能力导航系统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体系;2依托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宿工业园区的合作优势,调动两地企业的积极性,以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和苏州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为重要支撑,有效实现项目制教学改革、公共课程的设计、软技能训练体系和四创中心等分项目的推进和实施;3借助麦可思公司强大技术力量,对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进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测评,以便检测本项目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的可信度和效度。4坚持项目开发,分步试行、逐步推广的理念,通过各类平台和各种场合,将本项目成果进行推广,引发政府部门的关注,以便在全国推广。 五、项目活动和方法5.1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活动名称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活动内容1项目组召开专题研讨会6次,制订项目方案,递交福特基金会;2召开由福特基金会代表、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合作院校同行、教育研究专家、企业代表组成的项目论证会1次,完善方案;3方案通过后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召开项目说明会邀请相关学校的主要领导,有关企业代表,在宿迁召开项目说明会,介绍项目背景与主要活动,征求地方政府和合作伙伴的意见,签订合作意向书。召开项目推进座谈会与合作学校主要领导商谈项目推进具体事宜,按照项目方案制订合作学校的详细的实施计划。责 任 人单强,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项目组组长,负责构思项目总体方案并协调政府、企业各方参与研讨。参 与 人查建中、何进、苏炎坤、刘勇、孙海泉、沈士军、王应海、周琳、高建刚、高恩广、张海军、郑明富、王寿斌、徐兵、李红益、蔡晓双、陆沁、徐倩、陆伟、袁丽娟、赵一标、卢峰、王翠华、吴东照、贡亚丽、教育管理机构人员及相关专家学者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1年12月-2012年6月2011年12月,项目组研讨,起草方案初稿2012年2月,召开项目论证会。2012年6月,举行项目启动与推进会。执行地点苏州、宿迁潜在风险合作院校和合作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相关人员没有时间风险控制充分说明项目的意义,展示对参与各方的收益;事先规划,早作准备。预 算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美元1.1项目研讨会1.1.1资料印刷费 500元*6次3000362.11.1.2会场租赁费300元/场*6次1800217.261.1.3劳务费、餐费500元/场*6次3000362.1小计7800941.461.2 项目论证会01.2.1资料印刷费 30份30036.211.2.2会场租赁费2000241.41.2.3餐费50元/人*20人1000120.71.2.4住宿费220元/人*5人1100132.771.2.5专家咨询费800元/人*10人8000965.61.2.6申报资料翻译费1套100001207小计224002703.681.3 项目启动说明会01.3.1会议资料费200份2000241.41.3.2会场租赁费含现场布置5000603.51.3.3餐费、交通费600元/人*10人6000724.21.3.4住宿费200元/人*10人2000241.41.3.5媒体费用200元/人*8人1600193.12小计166002003.62合计468005648.76注:货币兑换1人民币元=0.1207欧元1欧元=8.2838人民币元5.2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模型活动名称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模型活动目的让新生知道在校需要学什么?让在校生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让毕业生知道自己的职业能力需要如何补差?让所有学生都知道企业行业有哪些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素质)?活动内容1筹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入学教育)展厅;2开发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电子查询系统。责 任 人单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项目负责人参 与 人王寿斌 赵一标 郑健 唐诚 贡亚丽 孔明 合作单位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2年3月15日-2014年2月1日执行地点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潜在风险对有些职业岗位能力的把握或认识不足风险控制1加大企业或行业调研的数量;2加大文献采集的广度和深度预 算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欧元2.1职业生涯规划展厅筹建2.1.1前期调查研究差旅、食宿等2800337.961.1.2职业生涯规划内容研究劳务费等2100253.472.1.3展厅设计设计费105001267.352.1.4展厅实施材料及工程费770009293.92.1.5其他未考虑事项3500422.45小计9590011575.132.2电子查询系统开发2.2.1脚本撰写劳务费等2800337.962.2.2查询系统开发劳务费等3500422.452.2.3设备购买材料费245002957.152.2.4设备安装工程费1400168.98小计322003886.54 合计 15461.675.3项目化课程改革活动名称项目化课程改革活动目的通过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建设与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案,将软技能培养嵌入在硬技能训练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获取知识、共享知识、总结知识与传播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活动内容1调研活动:开展岗位能力调研活动,弄清职业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形成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2理论学习与研讨:学习CDIO工作教育模式,邀请专家进行学生能力发展专题讲题,开展项目化课题改革研讨活动。3考察活动:考察国内外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上的先进经验,培养项目化课程骨干教师。4方案建设:建设嵌软技能于硬技能训练中的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案,并制订教学管理保障机制。5实验试点:在文科与工科类专业各选择1-2个试点进行实验研究,边实验、边研究、边改进,完善项目化课程改革方案。6成效评价:通过开展问卷调研、学生座谈、企业调查等形式,了解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成效,并将反馈意见用于完善改革方案。责 任 人孙海泉参 与 人孙海泉、徐兵、蔡晓双、合作单位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2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调研活动:2012年3月5日-2012年4月4日;理论学习与研讨:2012年4月5日-2012年5月4日;考察活动:2012年4月1日-2014年5月30日;方案制订:2012年6月1日-2012年7月10日实验试点:2012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成效评价:2014年2月1日-2014年2月20日执行地点学院、企业、国内外高职潜在风险试验周期较短,会导致反馈不够,学生能力提升评价不全面风险控制方案制订要精心设计并召开多方论证会,实验中要定期召开研究例会,及时改进方案,提高项目运行的科学性。预 算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欧元3.1 调研活动3.1.1 考察企业企业调研交通费活动费3500422.453.1.2 召开职业能力分析会企业专家劳务费、会务3500422.453.1.3 问卷调查材料、交通2100253.47小计 91001098.373.2 理论学习与研讨3.2.1 专家讲座专家讲课费、会务84001013.883.2.2 专题研讨会务费、专家费2100253.47小计 105001267.353.3 考察活动3.3.1 考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3家高职院校交通费、餐贴、住宿7000844.93.3.2 考察NYP、GROUP-T等国外大学交通费、餐贴、住宿210002534.73.3.3 骨干教师培训培训费350004224.5小计630007604.13.4 方案制订3.4.1 方案制订会议会务费1400168.983.4.2 方案评审会议专家评审费、会务费3500422.45小计4900591.433.5 实验试点3.5.1 班级班务活动班级活动费7000844.93.5.2 项目管理系统开发系统开发费273003295.113.5.3 项目指导指导课时费105001267.353.5.4 项目答辩与评优评审费3500422.45小计483005829.813.6 成效评价3.6.1 企业评价材料费1400168.983.6.2 项目总结会议会务费1400168.98小计2800337.96 合计 16729.025.4公共核心课程设计活动名称公共核心课程设计活动目的以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搭建公共核心课程的新框架,设计相关课程的主要教学实践模块,着重解决目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重硬轻软的问题。活动内容1软技能课程体系架构(1)企业调研。通过企业调研,把握企业所需的软技能的具体内容,作为建构课程的依据。(2)借鉴先进经验。走访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其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体系建构经验;赴港学习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学生管理;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携手共建我院软技能课程体系。(3)架构软技能课程体系,拟定软技能课程服务手册(含必修课与选修课)。2公共核心课程的开发与设计(1)学习研究国际先进的公共核心课程设计理念,与企业及同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梳理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内容,结合当下职业教育特点,构建一套公共核心课程的新框架和新体系(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与国家人保部合作,引入职业核心能力培训与认证课程。它分为六个模块:职业社会能力(含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职业方法能力(含自我学习、信息处理、数字应用)。(3)基层管理实务课程开发。(含项目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4)职业英语课程改革。拟定全套课改方案,制定教学六大件。(5)核心人文课程改革。根据教育部规定继续开设思政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程,但在新的课程体系中需进行整合,以避免内容的重复,在教学方法中完善原有的递进式课前十分钟实践教学模式。责 任 人徐倩参 与 人陆沁、卢锋、彭湘宁、朱敏、刘学勇、合作单位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执行地点苏州、台湾、香港、日照潜在风险体系搭建贪大求全,可操作性差,实施效果不明显风险控制突出核心课程的核心模块,精心设计教学和实践内容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欧元4.1软技能课程体系架构4.1.1 企业调研食宿费、交通费、礼品费、调研材料印制费7000844.94.1.2 学习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构建食宿费、交通费、资料费140001689.84.1.3 参加香港全人教育培训食宿费、交通费、资料费210002534.74.1.4 与台湾昆山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对口交流 食宿费、交通费、礼品费、沟通联系费140001689.84.1.15 拟定软技能课程服务手册课程开发劳务费,材料印制费7000844.9小计 630007604.14.2 公共核心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4.2.1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开发培训师、鉴定师培训费,学生培训测评费,课程开发劳务费210002534.74.2.2 基层管理实务课程开发课程开发劳务费,师资培训费7000844.94.2.3 职业英语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劳务费,师资培训费140001689.84.2.4 核心人文课程改革课程开发劳务费,师资培训费7000844.9小计 490005914.3 合计 13518.45.5软技能训练体系活动名称软技能训练体系活动目的通过建立学生软技能训练体系,帮助学生提升职业能力的同时,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活动内容1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在线测评系统根据企业及社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设立评价指标,同时赋予相应的目标分值,在学生在校完成相关目标时,在线系统会给出对应的提升分值,动态反馈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提升过程,实现目标驱动,改变学生被动说教的现状,帮助学生认识职业能力,并达到学生自主提升职业能力的效果。2完成学生心理测评软件及拓展训练设施建设 随着90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这一类学生中心理问题日益成为影响学生职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心理测量软件的构建,帮助学生有效解决心理问题是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学生职业能力中团队合作,有效沟通,领导力的提升在日常学生社团活动中虽然能够得到训练,但通过拓展训练更具有针对性,便于在不同的训练情境中得到相应能力的提升。责 任 人陆伟参 与 人卢峰、吴东照、叶红萍、程文文、石柳松、王成、合作单位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2年3月2013年2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在线测评系统的建立及学生拓展训练设施的建立2013年3月2014年2月,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在线测评系统的抽样效度测试及心理测试网站的建立执行地点学院潜在风险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的正确性及有效性风险控制通过企业员工职业能力需求调查,确定评价指标,跟踪学生发展等手段,验证评价指标的正确性。预 算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欧元5.1学生职业能力在线测评系统5.1.1 学生职业能力的企业调研交通费:100元*30人次,餐费:20元*30人次;3500422.455.1.2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构建劳务费3500422.455.1.3在线测评系统开发电脑:2台*10000元;开发人力成本:200元*40天。280003379.6小计 350004224.55.2心理测评软件 005.2.1心理测评指标构建交通费、餐费、劳务费、材料费7000844.95.2.2 软件开发软件开发设计费280003379.6小计350004224.55.3拓展训练设施005.3.1拓展训练设施器材费350004224.5小计 350004224.5 合计 12673.55.6四创中心建设活动名称四创(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中心建设活动目的1训练学生的综合专业技能;2提升学生的专业方法能力。活动内容1开发四创特色课程或专题讲座,包括:创意思考类艺术与创作、创意的发想与实践、科学与创意等;创新与创业类创新与商品化、科技管理、创业财务实务、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等;发明与知识产权类发明与专利检索、创意与专利等。2制定并实施四创实训方案,受训学生48人,分成12个小组,大一:个人/创意,大二:团队/创新,大三:事业/创业。3四创中心工作平台建设:12台电脑,机械、电子类相关软件,12套工具类仪器设备,成果布展平台。4举办四创观摩活动:创意竞赛答辩;创新、创造成果发表;5六位教师接受跨专业培训(内训);6引进一套DFM(可制造性设计)系统,完成师资培训3人;7提供6种产品案例,由相关专业的6组学生(共24人)分别完成一种产品的DFM,最终由行业专家作出量化评价;8每组学生至少完成一种产品的设计和制造,完成一种创业企划设计;9补助或奖励四创成果。责 任 人王应海参 与 人李红益、袁丽娟、合作单位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周期:2012年3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执行地点学院CDIO工程中心和Gameboy工作室潜在风险1产品案例缺乏典型性;2四创成果不明显。风险控制走访企业,通过校企合作获得产品案例。预 算资金使用内容具体事项人民币欧元6.1四创中心建设6.1.1成果布展展柜、橱窗、环境布置105001267.356.1.2硬件设备电脑、仪器504006083.286.1.3软件系统DFM系统210002534.7小计 819009885.336.2四创实训006.2.1特色课程开发差旅(调研)、办公用品等84001013.886.2.2产品案例原辅材料420005069.46.2.3专家评审评审费2100253.476.2.4补助或奖励四创成果补助或奖励金4200506.94小计567006843.69 合计16729.02六、项目领导及参与者顾 问:査建中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产学合作教席主持人比利时Group T 鲁汶工程大学董事、客座教授组 长:单 强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参 与 人:苏炎坤 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校长刘 勇:宿迁职业教育中心校校长孙海泉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沈士军 宿迁职业教育中心校副校长王应海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助理周 琳 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资深人事经理高建刚 苏州工业园区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恩广:宿迁职业教育中心校教务处处长张海军:宿迁职业教育中心校就业处处长郑明富:宿迁职业教育中心校学工处处长王寿斌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主任徐 兵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部主任李红益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研发部主任蔡晓双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精密工程系主任陆 沁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徐 倩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部主任陆 伟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主任袁丽娟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部主任赵一标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项目研发部主任助理卢 峰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王翠华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辅导员吴东照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秘 书: 贡亚丽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合作单位:台湾昆山科技大学 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七、项目成功的指标和监管措施1项目成功指标本项目的成功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取得的成果和长期可能获得的成果。(1) 短期成功指标n开发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导航系统;n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和公共核心课程的设计,并形成相应报告;n形成软技能训练体系和建立“四创中心”;n建立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体系。n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能力相比09年麦可思报告中的数据相应得到5%的提升(2)长期成功指标通过提炼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和宿迁应用职业技术学校在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经验和成功举措,在中国中高职范围内寻求新的合作伙伴进行推广和验证,完善职业院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途径,为提升中国职业教育质量作出贡献。2监管措施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我们导入ISO9000体系,使用项目管理软件,成立项目监管小组,实施严格的过程控制。在项目实施进程中,除了向福特基金会递交项目进展报告和项目成果报告之外,我们保持与新闻媒体、政府的及时沟通,接受外部监督,根据反馈意见,持续改进。监管措施,实行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相结合,采取网站、媒体、总结报告、专家现场考察等方法,对项目进展进行监控。监控指标,主要是项目是否按计划实施,短期成果是否实现。3推广和沟通策略为了促进本项目成果更广泛的社会认可,并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我们将采取以下宣传和沟通策略:在项目获得批准后,举行项目启动仪式,向媒体及时通报信息。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利用各种途径将项目进展和阶段性成果及时传播、发布出去:出版项目通讯,及时向社会发布项目进展信息和成果。在学院的MOODLE平台,设置专题讨论区,引发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成果传播出去。建立项目的专题网站,同时在学院网站首页上开设FORD子栏目,进行链接,以增加项目专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在中国教育报等国家权威媒体上定期发表文章,或在专业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发布中期研究成果。利用中国高职高专联席会年会、国家示范高职年度大会等各种机会,推广福特基金的理念。利用与兄弟院校的交流,推广项目有关成果。在项目完成时,召开项目结题和成果发布会,将邀请全国职业教育专家、同行兄弟院校及及新闻媒体参加。4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八、拨款时间申请金额:¥;80760.37;九、 申请单位材料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英文简称IVT)是为配合中新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外资企业,于1997年1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一所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十二年来,学院通过积极借鉴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职教经验,形成了以股份制办学、校企合作、国际化为特色的办学风格。学院现有专业36个,各类在校生6663人,教职员工291人。学院采取股份制办学,由法人股东(上海翔宇教育集团、苏州光华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苏州沸点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苏州市教育局、苏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和自然人股东(学院管理层)共同出资建设,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根据学院的发展需要,股东会邀请了包括国内外著名高校,以及德国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BOSCH)、荷兰威特立创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VDL)、芬兰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NOKIA)、韩国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SAMSUNG-SESS)等16家著名跨国公司组成学院董事会,为学院发展提供实训设备、技术支持、师资培训、信息分享等方面的强大支撑。学院坚持“用明天的科技,培训今天的学员,为未来服务”的办学宗旨,恪守“好学、敬业、德高、技强”的校训,发扬“IVT的活力来自我们的创造力”的校风,遵循“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学生的需求,我们的追求”的办学理念,依据区域产业结构建设重点专业,形成了符合区域产业结构的电子信息和机械制造两大类生产性的实训平台,通过强化内涵建设,走校企共成长之路,打造优质就业工程,已为苏州工业园区输送了25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和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