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1页
子宫内膜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2页
子宫内膜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3页
子宫内膜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子宫内膜癌80例临床病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8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62例,是最常见的亚型,绝经前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病理类型及肌层浸润深度、受体分布方面有统计学差异,且受体水平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临床病理分析 对象与方法 我院近2年收治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均经病理确诊,其中子宫内膜样腺62癌,浆液性腺癌7例,黏液性腺癌8例,透明细胞腺癌2例,未分化癌1例,年龄3667岁,平均51岁。5例未婚,合并原发不孕者7例,继发不孕者4例,无并发症者3例。合并高血压者2例,合并糖尿病者5例。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阴道流血、月经失调为主,其他症状有阴道流液、下腹痛等。 分期标准1:接受手术治疗者,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1988年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分期,未行手术治疗者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1971年制定的临床分期标准分期。 方法:25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39例行(次)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4例手术患者中41例辅以放、化疗。16例未行手术,给予孕激素等保守治疗。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病理特征的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见表1、2。表1 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与组织学分级(略)注:P=0.034表2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略) 讨 论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多见于绝经后妇女的妇科恶性肿瘤。就诊时的平均年龄约55岁,75%发生在绝经后妇女,3%的病例发生在40岁。研究表明,年龄是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2。一般认为,年龄越大,预后越差。本研究中发现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型)相比绝经后患者(型)有较低的肌层浸润、较高的细胞分化和较高的受体阳性率, 型子宫内膜癌组织学类型通常为子宫内膜样腺癌,与高雌激素刺激有关,故这类子宫内膜癌大多为早期病变预后较好;而型子宫内膜癌肿瘤分化差,组织学分类通常为非子宫内膜样癌,这类肿瘤大多数以转移为主要表现,并且容易复发。肿瘤分型:子宫内膜样腺癌:约占总型的80%,本资料占77.5%。浆液性腺癌:具有明显的乳头状结构,大部分有明显的血管浸润并穿透深部子宫肌层。透明细胞腺癌:类似于发生在阴道、宫颈和卵巢的透明细胞腺癌的表现,占子宫内膜癌3%6%。黏液性腺癌:类似于发生在宫颈内膜的黏液性肿瘤,占1%9%。未分化癌:发生率2%。子宫内膜样腺癌及其亚型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伴有高分化鳞状改变以及黏液性腺癌具有相对较好的预后,浆液性癌、透明细胞腺癌、纯粹的鳞状细胞癌和未分化癌预后较差。 本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水平在绝经前后患者中存在统计学差异,间接提示其与肿瘤恶性程度呈负相关,恶性程度越高,ER及PR就越少,甚至呈阴性。ER、PR的测定也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可作为客观的预后指标之一,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此与文献报道一致3。【参考文献】 1段涛,丰有吉,主译.NOVAK妇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5-807.2王美清,张庆慧.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5(1):261-265.3厉建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