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doc_第1页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doc_第2页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doc_第3页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西爱情诗比较研究课程考察 浙江理工大学 中西爱情诗比较分析内容提要: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不论中外,有无数的著作歌颂或表达着这一主题,为我们留下了浩瀚的著作。但是,由于地域与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在爱情诗的表达上稍有不同。本文将着眼于部分中西方爱情诗歌的对照比较,通过对中西方爱情诗歌的分析,展现在不同文化境遇下诗歌所体现和代表的意识形态也各有不同关键字:中西 爱情 比较爱情,是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学作品中亘古常新的主题。诗歌,是文坛中最简明的一种文体。将爱情与诗歌融合,绽放出了文学史上一朵瑰丽的鲜花。读者喜欢看散发着纯洁气息的美好的故事,但国内外的著作虽表达着同一主题,但仍存在着许多的不同之处。中国与西方爱情诗歌,各自摇曳着独特的风姿,散发出截然不同的芬芳,闪烁着截然不同的民族色彩。从时间上看,中国爱情诗开始于诗三百篇,产生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其首篇关雎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的恋慕与追求。再如邶风静女中描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城隅幽会时的情景,并通过那姑娘“爱而不见”致使小伙子“搔首踟蹰”的细节描写,表现了他们爱情生活的甜蜜。郑风溱洧描绘的是春暧花开之时,青年男女嬉戏游乐在河边,反映出他们爱情的和谐与欢悦。诗三百不仅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而且还常有女子对男子的爱恋。如标有梅标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土,迨其吉兮!标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土,迨其今兮!标有梅,顷筐暨之。求我庶土,迨其谓之!这首诗,以梅子的黄落比喻青春消逝,年华迟暮,表达了一个姑娘渴望及时成婚的心情。同样内容的在周南 卷耳,邶风匏有苦叶等名篇中也屡屡见到。从情诗产生的早远,女子对男子的大胆爱恋这点看,西方古代希腊,罗马是无法与中国的古代相媲美的。值得遗憾的是,当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发乎情,止乎礼”的中和原则和“诗言志”传统的压制,这种女性直抒胸臆,热情奔放的倾吐和声音,就渐渐减弱了,甚至有的时期是一片沉寂,由此才带来那种中国缺乏爱情诗的解读。卫风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一方以木瓜传情,另一方以琼琚回意,朴素地写出了男女互敬的爱情。体现了人们两小无猜式、纯洁的爱情。从意象营造的角度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歌中无论是对主人公还是周围环境的刻画,都有一种朦胧感与写意性。而西方爱情诗歌则追求对主角的写实刻画和对环境的真实再现。如卫风中的静女:静女其姝,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这是一首以物传情,相互约会的爱情诗。作品并没有具体刻画她是一位如何举止优雅,言语娴淑的姑娘,而是通过“爱而不见”、“彤管有炜”等意象的刻画来加以表现。读者读到这篇作品的时候,虽然直接描写这位姑娘的词只有“姝”“娈”二字,但其赋予读者的想象空间是无穷的。每位读者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位属于自己的静女形象。从环境、“道具”的角度看,“城隅”,“彤管”这两个意象暗含着一种约会的羞涩和芳心窃许的意味。非常符合中国人隐约、含蓄的审美观。至唐宋封建社会发展到高峰时期,正统文人、士大夫在诗歌创作中吸收了诗经、乐府诗的精华,更加注重对诗歌意境的锤炼。即便是爱情诗歌,也力求做到含而不露,凄美婉约。整首诗语调轻松,感情真切。总体而言,中国古典爱情诗词与西诗在感情的表达方式上逞相逆的大趋势。含蓄与直白。后者往往是西诗的特点,且同时常以主体感发而始,虽旁借他物渲染烘托,但均旨在凸现主体,主体与物境均为显性,如彭斯的一首深受大众喜爱的作品一朵红红的玫瑰:呵,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六月里迎风初开;呵,我的爱人象支甜甜的曲子,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亲爱的,我永远爱你,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亲爱的,我永远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珍重吧,我惟一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但我定要回来,哪怕千里万里!一开篇,诗人就用了两个经典的比喻来形容心上人的美丽动人。英国最喜欢玫瑰,玫瑰象征着爱情,诗人把自己的爱人比作“六月初开的玫瑰”,“一朵红红的玫瑰”,寥寥数笔就让读者看到:娇柔的玫瑰散发着缕缕清香,殷红的花瓣、晶莹的露珠在和煦的阳光下散发着七彩的光芒。诗人用明喻来突出爱人的年轻貌美,芳香如花,使读者享受到了一种视觉的美。紧接着,诗人又把爱人比作“一支美妙的乐曲”,把读者引入了另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我”的恋人是如此美丽、端庄、善解人意,与之独处就像身处一间温平馨、舒适的小屋,品着浓烈醇香的美酒,聆听自己最喜爱的乐曲。诗的第二、三节层层递进,进一步表达诗人的炽烈爱情:诗人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用具体可感的岩石、海洋、太阳和沙漏来象征坚贞不渝的爱情,更用夸张的手法,以海枯石烂和万古不变的沙漏为比喻,歌颂爱情的坚贞。表达了诗人不仅渴求全心投入的爱,对爱情的永恒也同样充满了期待,更渴求“沙漏式”的相濡以沫的爱情。这火山爆发般、压倒一切的激情可谓发自肺腑,感人至深,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诗人简朴、纯真的爱情观在第四节到达高潮,写出了经风雨侵蚀、岁月洗礼的爱情更显坚贞和不朽。该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唤起人们追求纯真质朴的美好爱情,又给予人们强烈的艺术美享受。全诗以具体物象“玫瑰”开头,使读者感到鲜明直接;接着又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抒情,诗歌的意境由微观转向宏观,爱情主题得到深化,以千万里的远行结尾,意境由小到大,到广,到深,虽是道离别之情,但更像是爱情的誓言。诗中的语言用词很有特点,叠字复句的运用更有无限匠心。全诗有两个不同的境界:前八行是你我之间的恋爱,只牵涉两人,情调热烈而轻快;后八行则将岩石、海洋和太阳都卷了进来,爱情有了一个宇宙背景,不仅空间扩大,时间上也延长了;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两个人,这时爱情深化了,人生经验也丰富了经过这样上天入地,爱情是经受得起一切考验了。这首诗的语言不仅产生美好的意境,更是充满音乐性的语言。诗中的复叠使心中蓬勃热烈的爱如同澎湃激昂的乐曲,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真实的情感,而且会情不自禁地把其与自身爱的经历紧密相连,从而在诗人和读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理解的桥梁,产生强烈的共鸣。诗的开头多用短元音,给人一种相爱的甜蜜和轻快的节奏;而在结尾则使用大量的长元音,放慢了全诗的节奏,表达了恋人间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中西爱情诗的不同还体现在情趣上,中国爱情诗比较委婉含蓄,抒发的情感也是脉脉的温情,如诗经中的越人歌。而西方作品则习惯于直奔主题、直抒胸臆,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更加热情澎湃。另外,中国的诗歌常以自然景物起兴,多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而相比较而言西方的诗歌更加重理性、讲科学,偏爱于对哲理的追求,如普希金的小花。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土壤,不同的历史背景以及不同的爱情观和审美情趣,中西方爱情诗的风格也大相径庭。中国爱情诗的主导风格是含蓄、婉约、遮掩式的,重柔性美,在特定意象中婉转的表达情意;而西方爱情诗则表现的大胆、直率、热烈、明快显露,具有阳刚之气。在内容方面,西方爱情诗多写恋爱追求心仪之人的心情,如裴多菲的诗“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这些诗直接表达男子的女子的追求面对她们的爱。而中国诗歌中却较少这方面的作品,虽然也有关雎、静女等表达了男子对恋人的追求和等待的焦急心情,但中国爱情诗中较为有名的多是反映夫妻生活的或是悼亡诗,如苏轼的江城子等,所以西方的爱情诗多明快清朗而中国的爱情诗却多幽怨苦痛。就艺术表现形式而言,创造意象,借景抒情,注意蕴藉都是中外诗歌共有的特点。我读英国诗常常联想到中国诗;读中国诗又常常想到英国诗。这种联想反映了文化的沟通,情感的沟通。朱光潜先生在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中指“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诗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的确,西方诗宗教色彩很浓,翻开西方诗歌,我们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气息。中西爱情诗虽然在很多方面上有不同之处,但也各有千秋,是值得相互借鉴的。通过中西爱情诗的比较,我们在阅读不同国家的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