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詹天佑.doc_第1页
20詹天佑.doc_第2页
20詹天佑.doc_第3页
20詹天佑.doc_第4页
20詹天佑.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中华片区六年级语文教学案_20詹天佑主备学校:金山实验李斌 审核:袁其娟 课型:阅读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詹天佑一文记叙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不怕帝国主义的要挟、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难万阻,提前完成修筑任务的事迹,表现了他是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课文二、三自然段,詹天佑在帝国主义的挟、嘲笑下,毅然接受修筑任务,体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四至六自然段,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现他杰出的才干。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轻蔑”、“要挟”的意思,借助工具书理解“经纬仪”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辨析“争夺”和“争持”的细微差别,并能用这两个词语造句。3、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事迹,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4、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在语文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能深刻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交代事件的背景和进行环境的描述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从描写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的语句中,体会詹天佑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难点: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学习准备: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轻蔑”、“要挟”的意思,借助工具书理解“经纬仪”的意思。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4、学习课文13自然段,了解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争夺京张铁路修筑权的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体会他肩负的历史重担,感悟他的爱国精神。一、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a.詹天佑(1861-1919年4月24日)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他是中国首位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北京张家口)等铁路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b.修筑京张铁路的历史背景:从1895年到1899年,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攫取了近1万公里的铁路修筑权。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修到哪里,侵略的魔爪就伸到哪里。在铁路附近,帝国主义国家竞相设厂开矿,掠夺中国的资源。他们在中国投资修筑铁路,除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外,还附有种种条件,包括控制铁路和沿线地区,以及运输军队等等。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可见是其心存勃勃的野心。c.经纬仪:测量水平仪和垂直角的仪器,是常见的光学仪器。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再把这些词语抄写一遍。詹( )天佑( ) 轻蔑( ) 嘲( )笑 勘( )测 讥( )笑岔( )道 阻挠( ) 要( )挟 泥浆( ) 藐( )视 竣( )工 攀( )山越岭 悬( )崖峭壁 高山深涧( ) 3、利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要挟: 阻挠: 争持: 竣工: 4、反复认真地读课文,这篇课文的中心句是 围绕这句话,作者精心选取了以下几个典型事例,请你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以一下。 二、课堂研讨(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英雄儿女一身正气,威武不屈,他们热爱祖国,用毕生精力报效祖国。今天我们将走近深怀赤子之心的爱国人士詹天佑,去感受他赤诚的爱国之情。2、揭示课题:詹天佑 3、简介詹天佑(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认读词语:争持 阻挠要挟 嘲笑 轻藐毅然 勘测 竣工 回击 隧道 岔道 讥笑赞叹不已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攀山越岭 2. 当堂反馈预习情况。纠正正音:轻蔑(mi) 要(yo)道 要(yo)挟纠正字形:蔑不能少一点。3指名分读课文,相机纠正读音。4、再读课文。a引导学生找出概括课文内容的中心句。圈画出核心词语。b. 说说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c、图文结合,简介京张铁路。5、理清文章脉络,划分课文段落。a.教师提供小标题:接受任务、修筑铁路、提前竣工,同桌讨论划分段落。b、轻声自读课文修筑铁路(26)部分,想想这一部分有写了几件事呢?怎样分层?6、学习第一自然段,a. 齐读第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b. 轻声读读后两句,想想写了什么内容?c.出示: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指导朗读:突出、强调“第一条”、“完全”7、学习第二、三自然段,了解背景,研读体会(学习第二、三自然段)默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詹天佑修筑铁路遇到的人为困难是 环境困难是 a.帝国主义国家为什么要阻挠清政府的修筑计划?引导生关注资料链接部分。b.他们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自由读2-3自然段,读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引导生抓住“阻挠、要挟、轻蔑地说”重点理解。c.出示“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这两句中的“争夺”能否换成“争抢”,为什么?“争持”能否换成“争执”。为什么?d.指名几位学生交流读了这两节的感受。e.这两个自然段写了詹天佑是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重重阻挠、要挟嘲讽下接受了任务,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F.詹天佑在主持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仅仅遇到这些困难吗?请看老师补充介绍的资料。 出示:慈禧太后为修颐和园每年不惜数千万金,但不愿为修路出钱。正当进入第二段工程时,汇丰银行又故意刁难,拖付工钱,造成误工。帝国主义乘机欺凌,他们派人打扮成猎人的模样,在詹天佑修铁路的地段巡视,以便随时看中国人出洋相。铁路要经过皇室亲戚的坟地,他们率众闹事,要求改道。詹天佑忍辱负重,花费许多时间跟权贵周旋,终于让铁路从墓墙外通过。和詹天佑一起修筑铁路的好友,有的坠落深涧不幸牺牲、有的中途逃跑;最让詹天佑感到痛心的是女婿遭绑架,心爱的女儿不幸身亡通过这段补充资料的介绍,你有什么想法和感受?重点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把他接受任务的困难写得如此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f.齐读第二、三自然段。三、当堂训练1、听写本课生词。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恶( w)劣 塞(si si)外 阻挠( ro no) 藐( mio mo)视 狂风怒号( ho ho ) 交通要(yo yo)道 铁路干(gn gn)线3、选词填空。 竣工 完工 这个报刊亭不到两天就( )了。 邮电大楼只用半年时间就( )了。 阻止 阻挠 由于有人从中百般( ),原先的一系列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小强要独自去海边游泳,老师( )了他。 争夺 争持 这次拔河比赛非常激烈,大家都想( )冠军。 同学们谁也不肯让谁,事情( )了好久得不到解决。 周密 精密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 )的安排。 科学家经过( )的测量、计算、分析,终于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四、巩固练习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勉励( ) 嘲笑( ) 勘测( ) 藐视( )尝试( ) 出世( ) 轻蔑( ) 赞叹( ) 要挟( ) 勉励( ) 2、詹天佑修筑铁路遇到的人为困难是 环境困难是 3、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要挟”的意思是“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对方的弱点”是指 ,“答应自己的要求”是指 。在帝国主义国家的阻挠、要挟、嘲笑下,詹天佑接受了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说明詹天佑 。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通过了解詹天佑勘测线路,凭借朗读,感受他工作严谨、不畏艰险、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品质。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理解两种开凿隧道方法的好处以及“人”字形线路设计的妙处,在语文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同时能深刻体会詹天佑的创新精神。 学习过程:温故导学1、认真读第四自然段,这段主要写 ,这段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是 ,请写下你的体会 。2、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因为居庸关 ,他采用的方法是 。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因为八达岭 ,他采用的方法是 。这种巧妙的施工设计体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课文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另一项设计是 。课堂研讨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用心品读文字,完成问题。(根据提示,老师相信你一定有所收获。)1.划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一句不但是中心句,还是 在文中起 作用。 2.“周密”是“ ”的意思。“精密”是“ ”的意思。3.要想了解一个人,必须“听其言(语言)、观其行(动作)、悟其思(心理活动)”。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课文是通过这几个方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的:这是 描写,表现了詹天佑 。 我是抓住 几个词语来体会到的。这是 描写,表现了詹天佑 。 我是抓住 几个词语来体会到的。这是 描写,表现了詹天佑 。我是抓住 几个词语来体会到的。“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是 描写,作用是 。4、通过以上内容的自学,我知道课文通过 ,抓住人物的 、 、 表现詹天佑是 的人。5、试着有感情的朗读第四自然段。6、师生交流,教师总结。三、学习课文5自然段 自学、填空:詹天佑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根据它( )的特点,采用了( )法;而八达岭隧道( ),则采用了( )法。你能用示意图表示出来吗?他能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的隧道开凿法,你体会到詹天佑是 人的人。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四、学习课文6自然段第三课时学习过程:一、温故导学将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你们国家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爱国的诗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宋】陆游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王昌龄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国】 曹植6、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唐】 戴叔伦二、课堂研讨1、复习导入:2、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精神。a、学习第三段出示: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这件事”是指什么事?这件事是对帝国主义哪些言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