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三角形专项训练【例题精选】:例1、填空题:已知等腰,若,则。分析:解此题要先明确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长各是多少。再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性质确定第三边CA的长。解:(1)若是等腰的腰长,则就是底边长,故。(2)若为等腰的底边长,则就是腰长,故。所以CA等于25或13。若,则不可能为等腰的腰,因为12+12小于25,所以只能是底边长。所以。例2:已知:如图一个任意五角星ABCDE,求:A+B+C+D+E的度数。分析:连结AE,构造,则有C+CAD+CEB+EAD+AEB=180又因为EAD+AEB=B+D,所以A+B+C+D+E的度数可求。解:连结AEAFB=EAD+AEB,AFB=B+D(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EAD+AEB=B+D又CAD+EAD+AEB+BE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CAD+B+D+BEC+C=180即A+B+C+D+E=180例3:已知:如图,D、E是内两点。 求证:AB+ACBD+DE+EC分析:联想“点P为内一点,求证:AB+ACBP+PC”一题中加辅助线的方法,运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证明即可。证明:延长BD、DE分别交AC于F、G在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中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在中 +: 整理得:例4:已知:如图,以AC、AB为腰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EC和ABD,连结DC和BE相交于O求证BEDC分析:设BE,AC交于F。因为AFE=OFC,若AEB=ACD,即可证出BEDC就可证。证角等方法之一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分析已知条件可证,思路畅通。证明:为等腰三角形 AD=AB,DAB=90 DAEC为等腰三角形 AE=AC,CAE=90 DAC=BAE(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在DADC和DABE中 DADCDABE(SAS) DCA=BE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又OFC=AFE(对顶角相等) FOC=FAE=9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注意:对于比较复杂的证明题,要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思考。由已知得可知,由欲证看需知,不断缩短已知与未知的差距,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例5:已知:如图,DABC,ABAC、AD为角平分线,P为AD上任一点求证:ABACPBPC分析:在AB上取一点E,使AE=AC,连结PE,所以ABAC=ABAE=BE,在 DPEB中,ABACPBPE,而PE=PC可证,思路畅通。证明:在DABC中,ABAC可在AB上取一点E,使AE=ACABAE=ABAC=BEAD平分BACEAP=CAP在DAEP和DACP中DAEPDACP(SAS)PE=PC在DBPE中 BEBPPEABACPBPC注意:对于角平分线这一条件在添加辅助线时,常常采用翻折法的思想截长或补短。例6:已知:如图,DABC的两外角平分线BP与CP交于P点,连结AP求证:AP平分BAC证明:过P点作PHAB于H, 作PMBC于M 作PNAC于N 又BP平分CBH PH=PM(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CP平分BCN PM=PN(角平分线性质定理) PH=PN AP平分BAC(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注意:关于角的平分线问题,要直接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不要再去证全等三角形。例7:已知:如图,DABC中,AB=AC,在AB上取一点D,又在A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BD,连结DE交BC于Q,DFAE。求证:DQ=EQ分析:要证DQ=EQ,需证DDQFDEQC,已知DQF=EQC,但条件不够。因为AB=ACB=ACB,又因为DFAE,所以ACB=DFB,所以B=DFB,所以DB=DF。DF=CE,FDQ=CEQ也可证,即DDQFDEQC可证。证明:DFAE FDQ=CEQACB=DFB AB=AC B=ACB(等边对等角) B=DFB DB=DF(等角对等边) CE=BD CE=DF在DDFQ和DECQ中 DDFQDECQ(AAS)DQ=EQ(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例8:已知等边DABC的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O,OB和OC的垂直平分线与BC相交于E、F。求证:BE=EF=FC分析:因为GE、FH分别为OB、O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BE=OE,FC=OF,欲证BE=EF=FC,需证OE=OF=EF,只需证DOEF是等边三角形。证明:连结OE、OFDABC是等边三角形ABC=ACB=6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OBE=OCF=30EG,FH分别为OB、OC的垂直平分线EB=EO,FC=FOEOB=EBO=30 FCO=FOC=30OEF=OFE=60DOEF是等边三角形。OE=OF=EFBE=EF=FC例9:已知:如图DBCD和DBCE都是直角三角形,M,N分别分BC,DE的中点求证:MNDE分析:,由已知M是DBCD和DBCE斜边中点,连结DM=EM,可得DM=EM,即DDME是等腰三角形。又因为N是底边DE的中点,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证出MNDE。证明:连结DM,EMDBCD,DBCE是直角三角形,M是BC中点DM=EM=(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又N是DE中点 MNDE(等腰三角形底边中线,底边上高线互相重合)例10:已知:如图,DABC中,AB=AC=10,BC=16,点D在BC上,DACA于A。求:BD的长。分析:因为DABC中,AB=AC,可作AEBC于E,构造直角三角形,由已知条件,AE,CE,可求。根据勾股定理可列方程式求解。解:作AEBC于EAB=AC,BC=16BE=CE=(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中(勾股定理)设DE=x在中在中例11:已知:DABC中,ACB=90,AB=2BC,CEBA,A、E、D在一条直线上且AC=CD,求证:AD=证明:在DDCE中 CED=90 CEBA BAD=CED=90 在DABC中,ACB=90AB=2BC BAC=30 CAD=60 又AC=CD DACD是等边三角形 AD=AC在中,设,则 【专项训练】:一、填空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9cm,17cm,则第三边长为。2、DABC中,ABC=234,则A=度,B=度,C=度。3、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平分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是。4、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等于5,一边等于6,则它的周长为_。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cm,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周长的差是4cm,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等于,底边长等于。6、在DABC中,AB=AC,BD平分ABC交AC于D,DE垂直平分AB,垂足为E,则C=。7、如图,A+B+C+D+E+F=。8、DABC中,ACB=90,CDAB于D,BC=,BC=2cm,则AB=cm,AC=cm。9、DABC中,C=90,AC=4,AB=8,CD是AB边上中线,则DACD是三角形。10、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对称轴有条。二、选择题:1、以两条边长为10和3及另一条边组成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多个2、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3、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角分别相等,且有一边相等B一边相等,且这边上的高也相等C两边分别相等,且第三边上的中线也相等D两边且其中一条对应边的对角对应相等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大小无法确定5、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为2,这边的中线为1,另两边之和为,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A1BCD不能确定三、已知:如图,DABC中,AB=AC,AD=BD,AC=DC求:B的度数四、已知:中,BAC=90,AD是BC边上的高,BF平分ABC,交AD于E。求证:DAEF是等腰三角形五、已知:如图AB=CD,AC和BD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O点。求证:ABO=CDO六、已知:如图DABC中,BC边中垂线DE交BAC的平分线于D,DMAB于M,DNAC于N。求证BM=CN七、已知:如图,DABC中,ACB=90,M为AB的中点,DMAB于M,CD平分ACB,交AB于E求证:MD=AM八、已知:如图,DABC中,ACB=90,AD,BE分别是BC,AC边上中线,AD=5,BE=,求:AB的长。【答案】:一、填空题:1、大于8cm且小于26cm2、40;60;80。3、1354、16或175、腰为7cm,底为11cm或腰为,底为cm。6、727、3608、4;。9、等边。10、轴;3。二、选择题:1、C2、B3、C4、C5、B三、B为36。四、提示: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证AFE=BED,又因为BED=AEF, 所以AFE=AEF。五、提示:连结OA,OC,证DAOBDCOD六、提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祸保险理赔协议书
- 阿斯克协议书
- 代持协议书房屋
- 房扺债协议书
- 湖北省荆门市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说课稿 新人教版
- 校园节约调查与行动说课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湘科版
- 串行通信的协议书
- 跟工厂协议书
- 江门市中石油2025秋招笔试英语专练题库及答案
- 锦瑟说课稿中职基础课-基础模块 下册-高教版(2023)-(语文)-50
- 创建平安医院课件
- 2025年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基础理论知识要点
- 商场保安礼仪培训课件
- 全国2025年质量月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金税四期培训
- 现浇空心板桥梁施工方案
- 托管班安全培训课件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2 Home Sweet Home教案
- 2025年全国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网络培训示范班在线考试题库及答案
- 产品配送方案及措施
- 教学课件正文字体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