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清溪沟流域坡耕地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报审稿 报审稿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 前前 言言 为了加快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建设 2011 年 3 月 某某区水利厅水保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关于开展坡耕 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水利部 关于抓紧做好 20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 保生便字 2011 5 号 精神 确定某市某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 治理试点县之一 某市某区按照某某区以工代赈办公室 水利厅水 土保持局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 方案的通知 宁代赈发 2011 06 号 文件要求 依据 近村 近 水 就缓 就低 的原则 通过多方调研 精心筛选 确定现有坡 耕面积大 人地矛盾突出 水土流失严重 群众居住分散 经济相 对落后 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大量坡耕地的存在造成严重水土流失 而且使粮食生产长期处于低水平徘徊 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社会发 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为此 某市某区将清溪沟流域确定 为这次坡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某市某区水务局委托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编制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接受委托后 我院立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 在某市某区水土保持工 作站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 从 11 月 20 日开始 深入试点项目区开展了社经资料调查 土地利用和水保治理现状调 查 在充分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优先安排人均基本农 田少 坡耕地面积较大 水土流失严重的乡村整修水平梯田 经过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3 我院专业技术人员 20 多天时间的辛勤工作 编制完成了 某区清溪 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主要成果有报 告 现状及规划表 各种图件等 在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 案 编制过程中 得到了某市水务局 某区水务局和当地镇政府的 大力支持 谨致谢意 但由于时间紧 任务重 加之编制人员技术 水平有限 不妥之处在所难免 恳请各位领导 专家批评指正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I 目 录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1 项目背景 1 1 2 建设的必要性 任务与规模 3 1 4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6 1 5 施工组织设计 6 1 6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7 1 7 工程管理 7 1 8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8 1 9 效益分析 8 2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11 2 1 项目背景 11 2 2 设计依据 14 3 3 建设任务与目标建设任务与目标 16 3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6 3 2 建设目标 17 3 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18 4 4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22 4 1 自然条件 22 4 2 社会经济情况 25 4 3 耕地现状 27 4 4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情况 28 5 5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32 5 1 水土保持分区 32 5 2 总体布置 32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II 5 3 措施设计 33 5 4 措施数量 49 6 6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51 6 1 工程量 51 6 2 施工条件 51 6 3 施工方法 52 6 4 施工布置和组织形式 53 6 5 施工进度 53 7 7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55 7 1 效益监测 55 7 2 技术支持 58 8 8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62 8 1 组织管理 62 8 2 保障措施 66 8 2 工程运行管理 67 1010 投资概算投资概算 69 9 1 设计概算 69 9 2 项目总投资 72 9 3 资金筹措 72 1010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75 10 1 经济效益 75 10 2 生态效益 75 10 3 社会效益 76 10 4 经济分析 77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III 附附 表表 1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2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社会经济情况表 3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 4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水土流失现状表 5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所涉行政村社会经济情况表 6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所涉及行政村农村产业及产值结构情况表 7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所涉行政村土地利用现状表 8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坡耕地坡度组成表 9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现状及治理措施图斑统计表 10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工程量汇总及施工进度安排表 11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坡耕地治理工程投资概算总表 12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坡耕地治理工程 分部工程概算表 附附 图图 1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地理位置图 2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工程总体布置图 4 某区清溪沟流域项目区各项措施典型设计图 附附 件件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投资概算报告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 1 1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 1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1 1 11 1 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党的十七届四中 五中全会做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决定 2010 年 12 月 29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做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明确提出 加 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 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 配套 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 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 支持山丘区小水窖 小水池 小塘坝 小泵站 小水渠等 五小水 利 工程建设 重点向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倾 斜 等一系列措施 为深化水土保持工作 加快坡改梯建设步伐 促 进民族地区民生条件改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1 年 3 月某某区水利厅水保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 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10 655 号 水利部 关于抓紧做好 20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保生便 字 2011 5 号 精神 确定某市某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 县之一 某市某区委 区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 从经济 社会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出发 顺应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 依据自治区以工代 赈办公室 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 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代赈发 2011 06 号 的文件精 神 召开专题会议 选择坡耕地资源较多 粮食需求量大的清溪沟流 域作为 2012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 1 1 21 1 2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10 655 号 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 小型水利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09 1981 号 精神 水利部水保司 关于抓紧做好 20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 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保生便字 2011 5 号 某某区水利厅 水土保持局 以工代赈办公室 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关于做好 2011 2012 年水土保持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通知 宁水保局发 2011 7 号 和某某区水保局 代赈办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代赈发 2011 06 号 通知精神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及 2010 年 5 月 31 日 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有关水土保持 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和技术文件为实施方案的编制依据 1 1 31 1 3 工程地理位置工程地理位置 某自治区某市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项目区位于某市某区北部 距离市区 20km 属黄河流域 清水河支流 地理坐标介于东经 106 12 12 106 15 38 北纬 36 00 52 36 08 30 之间 项目区总面积 31 81km2 详见项目区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3 地理位置图 1 1 41 1 4 编制过程编制过程 受某市某区水务局委托 我院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实际 对实 施区的自然条件 资源状况 水土流失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进 行了调查和分析评价 充分征求区 镇政府和当地群众意见 结合当 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泥沙流失量 促进 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 生态安全为目 标 确定了项目各项工程建设方案 并对选定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 编制完成了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 方案 供送审 1 2 建设的必要性 任务与规模建设的必要性 任务与规模 1 2 11 2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地形破碎 土地贫瘠 自然灾害贫乏 人民生产没有保障 垦耕指数较高 大量的坡耕地的存在 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粮食 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是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通过 梯田建设 使项目区石碑 曹洼 马园三个村形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有效地提高了粮食单产 增加粮食产量 使项目区的农村由广种薄收 改变为少种高产多收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创 造了良好条件 同时 通过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配套建设 改善当地 群众的交通 生产 生活条件 现粮食自给 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 济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发展农村耕地产业化 因此 梯田建设项目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4 是必要的 1 2 21 2 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 新修水平梯田 10000 亩 使项目区梯田由 10422 6 亩提高到 20422 6 亩 人均达到 1 9 亩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 面积 10000 亩 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 37 5 提高到 52 0 年均拦蓄 泥沙 3 0 万 t 年拦截径流量 47 3 万 m3 人均粮食由 366kg 提高到 450kg 以上 人均纯收入由 2225 元提高到 2500 元左右 使项目区粮 食安全逐步得到保障 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梯田道路畅通 群众生产 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和应 用 1 2 31 2 3 建设任务与规模建设任务与规模 试点项目规划新修梯田 10005 亩 其中 5 10 的面积是 8541 4 亩 10 15 的面积是 1463 6 亩 配套田间道路 18km 生产道路 10km 栽植道路乔木林 56km 2 8 万株 地埂防护林 250km 12 5 万株 修建蓄水池 2 座 蓄水 1000m3 购置灌溉设施 8 套 水泵 8 台 PVC 输水管 16km 1 31 3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1 3 11 3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项目区属温带半干旱地区 大陆性季风气候 海拔高度介于 1600 1853m 之间 相对高差 253m 多年平均气温 6 1 多年平均 降水量 450mm 年平均风速 2 7m s 无霜期 130 天 项目区内土壤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5 蚀以水蚀为主 并伴有重力侵蚀 水土流失面积 18 96 km2 占总面 积的 60 多年平均侵蚀模数 4500t km a 1 3 21 3 2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项目区涉及某市某区石碑 曹洼 马园 3 个行政村 总人口 8093 人 人口密度为 568 人 km2 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 7 5 项目区内 农村各业生产总产值 2142 万元 人均年产值 2647 元 农民人均纯收 入 3730 元 1 3 31 3 3 坡耕地现状及治理情况坡耕地现状及治理情况 项目区耕地面积 21351 亩 其中 坡耕地 12490 亩 水浇地 4951 亩 人均耕地面积 2 64 亩 截至 2010 年底 通过水土保持梯田工程 建设 已累计兴修梯田 3910 亩 已修梯田占到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 地 31 3 还剩余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地 8580 亩 1 4 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工程总体布局与措施设计 1 4 11 4 1 工程设计原则工程设计原则 以坡耕地改梯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重点 工程主要布设在相对 近村 近水 就缓 就近 的缓坡耕地上 地面坡度在 5 15 之 间 交通方便 集中连片 有利于灌溉渠系配套设施建设 合理配套 田间道路 便于机械化耕作 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当地特色产业发 展 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最终实现项目区粮食自给 区域生态环境良 好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6 1 4 21 4 2 方案深度方案深度 实施方案由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合并而成 达到初步设计 深度 1 4 31 4 3 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工程措施及总体布置 根据项目区实际 以梯田为措施主体 以人均基本农田少 坡耕 地面积较大 水土流失严重 有开发潜力的区域为建设重点 统一规 划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配套林草措施和田间道路工程 新修梯田 10005 亩 其中 5 至 10 的 8 个图斑 8541 4 亩 10 至 15 的 3 个图斑 1463 6 亩 配套田间道路 18km 生产道路 10km 栽植道路 乔木林 56km 2 8 万株 地埂防护林 250km 12 5 万株 修建蓄水 池 2 座 购置灌溉设施 8 套 水泵 8 台 PVC 输水管 16km 1 5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区属半干旱地区 气候对项目实施的影响不大 交通方便 道路条件较好 农村剩余劳力多 有多年的治理经验 群众基础好 项目从 2012 年 2 月开始建设 2012 年 6 底结束 总工期 4 个月 1 6 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效益监测与技术支持 根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的特点 提出适合本项目 区的监测内容 监测方法等 重点进行实施区梯田的质量 数量 林 草措施的成活率 生长情况监测 加强工程实施效益监测评价 梯田 措施的保水保土效益的监测 选择典型田块 主要观测不同坡度 不 同措施的径流泥沙变化 在技术支持上 结合本项目建设的需要 以 推广旱作高效农业配套技术 梯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 特色经济作物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7 如马铃薯种植技术等方面为推广主要内容 1 7 工程管理工程管理 1 7 11 7 1 工程建设管理工程建设管理 某市某区水务局计划成立 某市某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 点项目领导小组 由区主管副区长担任组长 发改 财政 农业 林业 扶贫 水利等部门负责人和所涉及乡镇政府负责人为成员 项 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 协调 监督管理工作 项目建 设推行项目法人制 合同制 报账制 招投标制 监理制和公示制 工程施工坚持项目建设主体单位总负责的原则 实行建设单位管理 施工单位保证 监理单位监督的管理体系 1 7 21 7 2 工程运行管理工程运行管理 按照 谁受益 谁管护 原则 实行分级管理 落实责任 形成良性运行管护机制 确保运行期各项措施长期发挥效益 1 8 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概算总投资 1270 38 万元 其中 工程措施费 1028 63 万元 梯田工程措施费 935 91 万元 配套工程措施费 92 73 万元 造林措施费 134 20 万元 地埂林 81 09 万元 道路行道树 53 11 万 元 独立费 107 54 万元 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为社会公益性事业 项目 建设资金实行中央财政资金 地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多方筹措 在 项目总投资 1270 38 万元中 其中 中央财政资金 1000 23 万元 地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8 方配套及群众投劳折资 252 70 万元 1 9 效益分析效益分析 1 10 11 10 1 经济效益经济效益 项目新增措施年均直接经济效益 96 05 万元 年均拦泥效益 86 58 万元 年均蓄水效益 47 36 万元 1 10 21 10 2 生态效益生态效益 项目区新增措施年均保水量 47 36万m3 保土量3 02万t 1 10 31 10 3 社会效益社会效益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 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环境容 量 促进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发展 1 10 41 10 4 经济评价经济评价 在 30 年运行期内 项目静态经济效益 4158 75 万元 动态经济 效益 1645 50 万元 内部收益率 7 5 济净现值 242 34 万元 效益 费用比 1 2 大于 1 投资回收期 10 6 年 项目在财务上可行 国民经 济上合理 说明项目是可行的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详见表 1 1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9 附表 1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特性表 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项项 目目单单 位位数数 量量 一 基本情况 5 配套灌溉设施 1 工程区 涉及乡 村 个 1 5 抽水泵台 8 2 所属流域 清水河流域低压灌溉管道 km16 3 所属水土流失类型区 丘三副区6 地埂林 km250 4 项目区面积 hm25041 7 行道树 km56 5 总人口人 10639 五 施工组织设计 6 农业人口人 10639 1 工程量 7 农业劳动力人 4701 1 土方量万 m3 200 02 8 人均耕地亩 3 10 2 石方量 m3 9 人均基本农田亩 0 98 3 混凝土量 m398 82 10 总耕地面积亩 33003 2 主要材料 11 坡耕地面积亩 22580 4 1 水泥 kg 16 93 12 多年平均降水量 Mm560 2 柴油 kg378 04 13 多年平均大风日数 D22 3 苗木万株 14 08 14 多年平均气温 5 4 3 施工工期月 6 15 水土流失面积 hm24628 4 总投工万工日 25 99 16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 t km2 a 4500 5 机械使用量万台班 0 45 二 设计标准 五 工程投资及资金筹 措 1 10 年一遇 3h 6h 最大降雨量 mm68 1 工程投资 2 20 年一遇 3h 6h 最大降雨量 mm82 工程总投资万元 1270 38 3 10 年一遇 24h 最大降雨 量 mm120 梯田投资万元 935 91 三 工程建设规模 配套工程投资万元 226 93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坡改梯面积 hm2667 独立费用万元 107 54 四 建设内容 预备费 1 新修梯田面积亩 10005 0 2 资金筹措 2 维修 加固梯田面积亩 中央投资万元 1000 23 3 配套工程 地方投资万元 270 15 1 蓄水池座 2 其他万元 2 截排水沟 Km 3 单位治理面积投资元 亩 1270 3 田间道路 Km28 六 工程效益 田间道路 km18 1 直接经济效益万元 4158 75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0 生产道路 km10 2 新增人均基本农田亩 0 94 2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 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2 1 12 1 1 项目来源项目来源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 党的十七届四中 五中全会做出了以 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为 主题深化农村改革的决定 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旨在夯实农业基础 加 强生态建设的政策措施 2010 年 12 月 29 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做 出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 明确提出 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 重点县建设 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 促进旱涝保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 因地制宜兴建中小型水利设施 支持山丘区小水窖 小水池 小塘坝 小泵站 小水渠等 五小水利 工程建设 重点向 革命老区 民族地区 边疆地区 贫困地区倾斜 等一系列措施 为 深化水土保持工作 加快坡改梯建设步伐 促进民族地区民生条件改 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正是响应这一号 召 有效治理山丘区水土流失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我区贫 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 其在推进民族地区建设和保障 国家粮食安全 生态安全和防洪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1 年 3 月某某区水利厅水保局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 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10 655 号 水利部 关于抓紧做好 2011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保生便 字 2011 5 号 精神 确定某市某区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 县之一 某市某区委 区政府及水利部门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 从经济 社会 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出发 顺应当地群众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 依据自治区以工代 赈办公室 水利厅水土保持局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 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宁代赈发 2011 06 号 的文件精 神 召开专题会议 选择坡耕地资源较多 粮食需求量大的清溪沟流 域作为 2012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区 2 1 22 1 2 编制过程编制过程 2011 年 11 月 20 日 某市某区水务局委托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依据 水土保持概 估 算编制规定和定额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 准水土保持图 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编写提纲 某 某区机修梯田技术规程 某某区以工代赈办公室和水利厅水土保持 局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 通知 等规定 编制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 项目实施方案 接受委托后 我院立即抽调专业技术人员 在某市 某区水务局水土保持工作站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的积极配合支持下 对实施区的自然条件 资源状况 水土流失现状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评价 在调绘 勘察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水土 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现状以及在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 结合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 减少泥沙流失量 促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2 进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粮食 生态安全为 目标 按照现阶段项目建设任务 由人口预测和粮食需求平衡分析计 算基本农田发展规模 充分征求区 镇政府和当地群众意见 确定了 项目各项工程建设方案 并对选定方案进行了工程设计编制完成了 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送审 稿 2 1 32 1 3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 某市某区清溪沟流域坡耕地项目区涉及某市某区石碑 曹洼 马 园 3 个行政村 总人口 8093 人 人口密度为 568 人 km2 地貌属中低 山地貌区 海拔高度介于 1600 1853m 之间 属温带半干旱地区 大 陆性季风气候 多年平均气温 6 1 多年平均降水量 450mm 项目 区自然灾害频繁 植被稀疏 水土流失严重 受恶劣自然条件和经济 发展的双重制约 农业生产条件差 农民生活比较穷困 粮食经济作 物以种植马铃薯 玉米 小麦 胡麻 苜蓿等粮经作物为主 农民人 均年纯收入 3730 元 人均产粮 366kg 是一个典型的以种植业为主的 农业区 2 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2 2 12 2 1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2 年 2 2 22 2 2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 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3 GB T16453 1 2008 2 某某区机修梯田技术规程 DB62 T1161 2004 3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饮水工程 4 造林技术规程 GB 15776 2006 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荒地治理技术 GB T16453 2 2008 6 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 277 2002 7 黄河流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黄委会 1999 年 8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概 估 算编制规定 9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 水总 2003 67 号文 2 2 32 2 3 技术文件技术文件 1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试点工作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10 655 号 2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改进中央补助地方小型水利 项目投资管理方式的通知 发改农经 2009 1981 号 3 关于抓紧做好 20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 程前期工作的通知 水保生便字 2011 05 号 4 关于编报 2011 年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实施 方案的通知 宁代赈发 2011 06 号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4 2 2 42 2 4 技术资料技术资料 1 某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分区图 2 某某区水文手册 3 某某区暴雨图集 4 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 2006 2025年 2008 08 5 某 三河源 地区水土保持与防洪减灾规划 2010 2020年 某自治区发改委 水保厅等 6 某市某区生态农业总体规划 7 某市某区 十二五 规划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专项规 划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3 3 建设任务与目标建设任务与目标 3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人口主要分布在公路两侧和沟道的川台地上 人均梯田 0 48 亩 发展极不平衡 公路两侧的石碑村人均梯田 0 98 亩 曹洼 村人均梯田 0 55 亩 马园村由于交通等基础设施 农业生产条件相 对较好 耕地大部分为水浇地 没有梯田 坡耕地面积较小 粮食产 量平稳 人均纯收入可达 4800 元 石碑和曹洼人均粮食不到 300kg 人均收入低下 人民群众生活困难 存在着粮食安全隐患 通过梯田 建设 使项目区人均梯田达到 2 亩以上 形成高产稳产基本农田 有 效地提高了粮食单产 增加粮食产量 使项目区的农村由广种薄收改 变为少种高产多收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为区域内经济发展创造 了良好条件 同时 通过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配套建设 改善当地群 众的交通 生产 生活条件 项目区地形破碎 土地贫瘠 自然灾害贫乏 梯田面积匮乏 人 民生产没有保障 垦耕指数较高 大量的坡耕地的存在 造成了严重 的水土流失 粮食生产长期在低水平徘徊 是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因素 开展大规模梯田建设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 充分利 用水土资源 改善生态的有效途径 在满足粮食自给的同时 以梯田 为依托 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 薯类产业发展 为发展农村经济 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 无论从人口分布 土地利用现状 坡耕地分布 水土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6 流失状况 人均基本农田 人均拥有粮食 人均纯收入等情况来说 在项目区实施梯田建设工程是完全必要的 通过梯田建设工程实现粮 食自给 有助于发展地方特色经济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3 2 建设目标建设目标 3 2 13 2 1 试点项目建设目标试点项目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建设 新增水平梯田 10000 亩 使项目区梯田由 10422 6 亩提高到 20422 6 亩 人均达到 1 9 亩 农业基本生产条件 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农业综合生 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提高农业 综合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3 2 23 2 2 治理水土流失目标治理水土流失目标 通过试点项目实施 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0000 亩 水土流失 治理程度由 37 5 提高到 52 0 年均拦蓄泥沙 3 0 万 t 年拦截径流 量 47 3 万 m3 土地利用趋于合理 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 遏制 耕地质量明显提高 3 2 33 2 3 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农村经济发展目标 通过试点项目实施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打造出一个万亩高标准 机修梯田点示范点 人均粮食逐步达到自给 人均粮食由 366kg 提高 到 450kg 以上 人均纯收入由 2225 元提高到 2500 元左右 使项目区 粮食安全逐步得到保障 生产环境得到改善 梯田道路畅通 群众生 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得到较大面积的推广和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7 应用 3 3 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项目区选择及建设规模 3 3 13 3 1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项目区选择的原则 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 项目区选择的原则是 1 以项目区为单位 集中连片 规模治理 2 有较大的开发治理优势和潜力 属于本区农业生产条件亟 需改善和粮食需求量较大的重点区域 3 新修梯田距离居民区较近 中长期具有发展灌溉农业 挖 掘梯田资源生产潜力的条件 4 项目区有 5 度以上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地资源 5 乡镇领导重视 群众积极性高 治理愿望强烈 交通便利 治理基础较好 3 3 23 3 2 项目区选择项目区选择 某市某区高度重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工作 从解 决群众迫切的生产生活困难入手 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布局 选择具有一定梯田建设基础 乡镇政府重视 群众积极性高 坡耕地 资源较多的清溪沟流域小流域作为 2011 年度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试点项目区 项目区介于东经 106 04 30 106 11 31 北 纬 35 49 20 35 54 40 之间 之间 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 副区 项目区涉及某市某区红庄 大店 宋洼 陈沟 盐泥 5 个行政 村 总人口 10639 人 其中农业人口 10639 人 其中贫困人口 1056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8 人 人口密度为 211 人 km2 总土地面积 50 41km2 耕地面积 33003 亩 其中 坡耕地面积 22580 4 亩 梯田 6797 4 亩 旱平地 3625 2 亩 人均基本农田 0 98 亩 人均纯收入 2225 元 人均产粮 366kg 在项目区总土地面积中 农地 33003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43 6 林地面积 13664 9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18 1 草地面积 1974 8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2 6 荒山荒坡面积 14435 9 亩 占总 土地面积的 19 1 其它用地面积 12537 6 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 16 6 详见表 3 1 表 3 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表 单位 亩 耕地 所涉及行 政村 合计 小计旱平地梯田坡耕地 林地草地 荒山 荒坡 其它 红庄村 7641 2 3698 0 498 9 1166 4 2032 7 339 2 416 6 1645 2 1542 3 大店村 10226 7 2927 6 2927 6 4148 4 0 0 1782 9 1367 9 宋洼村 15242 7 7285 4 1198 8 4022 9 2063 7 312 0 5258 0 2387 4 陈沟村 20733 3 8187 5 8187 5 6917 9 1246 2 1166 6 3215 3 盐泥村 21772 2 10904 7 1927 5 1608 2 7369 1 2259 5 4583 3 4024 8 合计 75616 1 33003 0 3625 2 6797 4 22580 4 13664 9 1974 8 14435 9 12537 6 项目区内土壤侵蚀以水蚀为主 并伴有重力侵蚀 水蚀主要以面 蚀和沟蚀为主 面蚀主要发生在梁峁顶和梁峁坡的坡耕地上 重力侵 蚀以崩塌 滑坡 泻溜 塌陷为主 主要发生在沟道 悬崖立壁及沟 头部位 人为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坡耕地及人为破坏较为严重的人工 林地和荒山荒坡地上 水土流失面积 46 28km2 占总面积的 91 8 其中 轻度侵蚀面积 8 14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17 6 中度侵蚀面 积 16 24k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35 1 强度侵蚀面积 13 98km2 占 水土流失面积的 30 2 极强度侵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19 蚀面积 4 12hm2 占水土流失面积的 8 9 从 某某区水文图集 上 查得项目区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 4500t km2 截止 2010 年底 项目区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062 2 亩 水土 流失治理程度 37 5 其中 梯田6797 4 亩 旱平地 3625 2 亩 水 保林 13664 9 亩 种草 1974 9 亩 梯田占耕地面积的 31 6 人均 梯田 0 98 亩 3 3 33 3 3 建设规模建设规模 一 建设规模分析一 建设规模分析 根据项目区建设目标 依据项目区的农业人口数量 人口增长速 度 梯田粮食生产能力 现状梯田粮食产量以及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验收规范 项目区现有坡耕地22580 4 亩 其中适宜兴修梯田的坡耕 地 13919 9 亩 为保障项目区粮食自给 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 改善 农业生产条件 根据项目区总体规划和当地群众的愿望 按照项目区 土地适宜性和土地利用方向分析 在交通方便 集中连片 距村庄较 近 坡度在 5 15 坡耕地上新修梯田10005 亩 其中 5 10 坡 耕地上布设机修梯田8541 4 亩 10 15 坡耕地上布设机修梯田 1463 6 亩 到建设期末梯田面积达到20427 6 亩 人均梯田达到 1 92 亩 二 建设规模二 建设规模 试点项目规划新修梯田 10005 亩 其中 5 10 的面积是 8541 4 亩 10 15 的面积是 1463 6 亩 配套田间道路 18km 生产道路 10km 栽植道路乔木林 56km 2 8 万株 地埂防护林 250km 12 5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0 万株 修建蓄水池 2 座 蓄水 1000m3 购置灌溉水泵 8 台 PVC 输 水管 16km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1 4 4 项目区概况项目区概况 4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4 1 14 1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项目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祁连山地槽东翼和鄂尔多斯台地西缘之间 的过渡地带 自中生代以来 经过多次的隆起 沉陷 剥蚀和沉积 尤 其新生代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 造山 运动 使六盘山褶皱隆起成山 奠定了该流域现代地貌基础 项目区地表主要为第四纪黄土 经自然侵 蚀及新构造运动等长期雕塑刻画 形成了目前流域地貌 项目区地处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 主要是堆积侵蚀土石丘陵地貌 基岩由砂岩 页岩 砾岩 泥岩及灰岩等组成 山体两侧均有第三纪红 土层分布 在山前和山麓还有黄土堆积 项目区位于某市某区南部山区 属六盘山外围土石丘陵区第三副区 海拔高度介于 2080 2646 米之间 相对高差 534m 由于长期的侵蚀作用 形成起伏不平的丘陵 梁峁 区域内土质松散 地形破碎 抗蚀性差 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50 41km2 其中35 面积 3 03km2 占 6 0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详见表 4 1 表 4 1 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项目区土地坡度组成表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2 土 地 坡 度 组 成 结 构 5 5 15 15 25 25 35 35 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面积占比例 面积 km2 km2 km2 km2 km2 km2 50 41 8 83 17 5 13 39 26 6 15 19 30 1 9 97 19 8 3 03 6 0 4 1 24 1 2 气象 水文气象 水文 项目区属半湿润寒温气候区 据气象资料 流域多年平均气温在 4 9 5 8 之间 平均为 5 4 10 积温 2132 无霜期 120 天 3m s 以上大风日数 22 天 年平均风速 2 7m s 年日照时数 2596h 总辐 射量 122 8 千卡 cm2 其中 5 6 月份作物生长期的生物辐射量占全年的 70 项目区位于六盘山脉附近 受六盘山地形海拔高度的影响 降雨量 较为丰沛 但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形成该区多冰雹 暴雨灾害频繁 生长期 4 月份多出现干旱少雨状况 年降水量在 230mm 700mm 之间 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mm 在季节分布为 7 9 月份降 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60 多年平均径流深 71mm 项目区气象特征详见表 4 2 表表 4 24 2 项目区气象特征表项目区气象特征表 平均气温 10 低 温 年日照 h 无霜期 d 总辐射量 kcal 大风日数 d 平均风速 m s 年均降水 量 mm 5 421322596120122 8222 7560 4 1 34 1 3 土壤 植被土壤 植被 根据土地资源调查 项目区内土壤主要为黑垆土 机械组成以粗粉 粒为主 约占 48 50 粘粒含量在 14 18 总孔隙度为 50 80 容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3 重为 1 2 1 4g cm3之间 养分含量以全磷 全钾较为丰富 是较为优良 的耕作土壤 项目区上游植被区划属森林草原区 根据现状调查 阴坡半阴坡为 落叶阔叶林 阳坡半阳坡多为草甸草原 落叶阔叶灌丛在阴 阳坡均有 分布 多年来 由于人口增长 毁草开荒 加之过渡放牧等原因 天然 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 从 2002 年开始 某区通过封 山禁牧 舍饲养殖 实施大面积封山禁牧措施 但恢复较慢 项目区内的人工植被主要有柠条 沙棘 紫花苜蓿等 多为林草混 交种植 另外还有一部分房前屋后零星种植的乔木 目前项目区内林草 措施面积 15639 6 亩 占总面积的 20 7 其中 林地面积 13664 9 亩 人 工种草 1974 8 亩 4 1 44 1 4 耕地资源情况耕地资源情况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 33003 亩 其中 坡耕地面积 22580 4 亩 梯田 6797 4 亩 旱平地 3626 2 亩 人均基本农田 0 98 亩 4 1 54 1 5 梯田工程建设的有利环境因素梯田工程建设的有利环境因素 梯田工程建设的有利因素 一是本区域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主 要原因是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在多年平均降水量 560mm 的条件下 修建梯田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唯一出路 二是植被覆盖率 20 7 对小环境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适宜农作物生长 三是沟道底部 和坡面下部的土壤主要为黑垆土 四是坡度小于 15 坡耕地面积 13919 9 亩 五是项目区实施的主要区域陈沟道有常流水 流量约 0 2m3 s 可通过提灌设施保证沟道内的梯田灌溉 六是陈沟塘坝有充足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4 的水源 通过项目整合 配套灌溉设施 可保证 600 亩梯田灌溉 4 2 社会经济情况社会经济情况 4 2 14 2 1 行政区划及人口 劳动力状况行政区划及人口 劳动力状况 项目区总面积 50 41km2 涉及某市某区红庄 大店 宋洼 陈沟 盐泥 5 个行政村 总人口 10639 人 其中农业人口 10639 人 其中贫困 人口 1056 人 4701 个劳动力 人均土地 7 1 亩 人均耕地 3 1 亩 人 口密度为 211 人 km2 农业人口自然增长率 7 5 4 2 24 2 2 经济发展现状经济发展现状 一 农村产业结构一 农村产业结构 据 2010 年统计资料 项目区内农村各业生产总产值 3642 万元 其 中 农业产值 1949 万元 占总产值的 53 5 林业产值 222 万元 占总 产值的 6 1 牧业产值 455 万元 占总产值的 12 5 副业产值 1077 万 元 占总产值的 27 9 项目区人均年产值 3423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 2225 元 人均产粮 366kg 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详见表 4 3 表 4 3 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情况表项目区农村产业结构情况表 单位 万元 农村各业生产总值 万元 农村各业产值比例 所涉及 行政村 合计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其它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其它 红庄村 442 224 21 68 129 50 8 4 8 15 3 29 1 大店村 379 143 45 54 137 37 7 11 9 14 3 36 1 宋洼村 898 541 33 101 223 60 2 3 7 11 2 24 9 陈沟村 737 394 58 98 188 53 4 7 9 13 2 25 4 盐泥村 1186 647 64 134 340 54 6 5 4 11 3 28 7 合计 3642 1949 222 455 1017 53 5 6 1 12 5 27 9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5 二 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二 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项目区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来源主要依 赖于天然降雨 特别是 5 7 月和前一年 8 10 月的降水量多少 对农作物 的产量影响极大 加之多年人为因素的影响 生长条件受到破坏 耕作 粗放 土壤肥力降低 导致了农作物产量较低 商品率低 主要粮食作 物有小麦 玉米 洋芋等 由于受自然资源 土地 社会经济等因素限 制 林业生产发展较为缓慢 主要林种为柠条灌木林 林业产值低下 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较低 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 的比例 大家畜主要是为农业生产提供役畜 有机肥料 小家畜主要是 羊 作为项目区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 副业以劳务输出 运输业为主 三 农业经济结构存在问题三 农业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大农业导致生态环境改善举步为艰 由于耕地生产水平低 人均 粮食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大农业生产模式导致陡坡开荒 退耕复垦现象 时有发生 这些都会形成新的水土流失 使区域水土保持 改善生态环 境的难度增大 农林牧业比例失调 项目区内农 林 牧业产值比为 53 5 6 1 12 5 农业为主导产业 而林牧业发展相对缓慢 农 林牧业比例失调 失调的农林牧业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群众贫困的主 要原因 加快坡改梯工程合理调整项目区产业结构 是当地脱贫致富的 最基础的途径 副业生产水平低 项目区副业经济成分全为劳务输出 运输业 生产水平落后 急需提高土地生产力和粮食生产水平 解放思想 更新 观念 转移生产力 采取走出去 引进来的方式 发展有地方特色的农 清溪沟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项目 26 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 吸引当地群众积极投身第三产业 带领当地群众 脱贫致富 促进项目区经济 社会 环境全面协调发展 4 3 耕地现状耕地现状 项目区总耕地面积 33003 亩 其中 基本农田面积 10422 6 亩 包 括旱平地 3625 2 亩 占耕地面积的 31 6 坡耕地面积 22580 4 亩 占 耕地面积的 68 4 人均耕地面积 3 1 亩 人均基本农田面积 0 98 亩 在坡耕地总面积中 其中 5 8 面积 5956 5 亩 占 26 4 8 15 面积 7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