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年论文题 目 冰心超人中“爱的再发掘” 学 生 马月茹(学号:2008011792)指导教师 于茀 教授年 级 2008级专 业 汉语言文学系 别 中文系学 院 文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3月论文提要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超人是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主要写了主人公何彬在爱的感召下重新发掘起埋藏心底的爱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文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冰心超人中“爱的再发掘”马月茹摘要:冰心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超人是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主要写了主人公何彬在爱的感召下重新发掘起埋藏心底的爱的过程,这实质上是冰心“爱的哲学”的文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问题小说爱的再发掘爱的哲学冰心虽以散文和诗歌最为闻名,但她早期却是一位有突出成绩的小说家。冰心起初写的大多是“问题小说”,刻画年轻一代在痛苦的过渡时期中所面临的问题,在留美期间写了好几篇小说去阐扬她的爱的哲学,【1】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超人、遗书、悟、去国、秋风秋景愁煞人等小说。近代中国国家落后、社会动荡,救国救民的任务总是落在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身上。冰心是被“五四”惊雷“震”上文坛的作家,她创作的最初动机就是社会关注。【2】所以在问题小说中,冰心的社会关注着眼点必然是当时的社会问题:例如青年的苦闷彷徨,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等等。冰心在关注的同时也试图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寻求的结果就是她的人生哲学即“爱的哲学”,而小说名篇超人则是冰心“爱的哲学”的理论实践。超人全篇就是一次爱的再发掘。一、 理想与现实矛盾下爱的被覆压。鲁迅在超人发表十四周年之后,在评论中国二十年代小说时,曾经这样地讲到当时的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在北京这地方,北京虽然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但自从支持着新青年和新潮的人们,风流云散以来,1920年至1922年这三年间,倒显着寂寞荒凉的古战场的情景。”“觉醒起来的知识青年的心情,是大抵热烈,然而悲凉的,即使寻到一点光明,径一周三,却是分明的看见了周围的无涯际的黑暗”。【3】结合时代背景,在当时的中国,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政治文化经济各方面的侵略,加之内部军阀横行,盗贼分起,生活真“急如束湿”一般。冥冥中若果有一位造物者,我们除怨恨之外,绝不能说出感谢二字;对人类除诅咒之外,也决不能说出爱怜二字。这时候我们“外表的人格”是闭着口,淌着汗,佝偻着背,在生活重担下挣扎,我们“精神的人格” 却早变成一只被饥饿烙疯了的野兽。【4】在那一段时期里,五四运动虽然推翻了陈旧的孔子思想,却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实质性的精神寄托,青年人本是对自己和祖国的将来充满信心,但却又渐渐发现了时代和社会的弊端,这使得中国青年知识分子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出现了巨大反差,“不能升天,不甘入地”、“悬在天上人间的中段”,人们陷入了空前的迷茫当中。而尼采“超人”思想的流入,让以何彬为代表的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从此有了生存下去的信仰。在“超人”思想的“武装”下,他们用“世界是虚空的,人生是无意识的”、“爱和怜悯都是恶”进行自我慰藉。何彬就是以这种信仰麻痹自己,作为支持自己前行的助力。尼采的消极成分深深毒害了何彬:他冷漠淡然地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爱与人交际,认为人人都是逢场作戏,人与人没有真感情而言。因此小说开头第一句便说到:“何彬是一个冷心肠的青年”。但在这里,我们必须认清,何彬心中其实是有爱的: “凡是具有高纯的德性,与超绝思想的青年,由环境上的冷漠,与患难上的逼迫,因之逃世绝俗,以度其无聊的岁月,甚至冷视一切,所谓几乎渗透一切的心思,遂将对于人及自然的热烈的的同情心,与爱,都藏了起来。”【5】何彬的爱,只不过被迫在残酷的形势面前被深深覆压到了内心深处,在理想与现实的不调和的矛盾下,他只能选择封闭自己的爱与向往,才能使自己“无爱则刚”,冷漠对万物,同时也接受外界的漠然。然而何彬的爱在一定的契机下是可以被发掘和发现的。那么究竟什么才能再次发掘出何彬心底深藏的爱呢?如何彬所说:母亲的爱可以使我止水似的感情,重要荡漾起来。二、主人公何彬心中爱的再发掘的实现。 作者是如何实现对何彬的爱的再发掘的呢?我认为,爱的再发掘经历了一个这样的过程:爱的被覆压信仰危机爱的再体验爱的再发掘的实现。而在这一过程中母爱起了重要的调剂作用。 主人公何彬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极力压抑自己的感情,心中曾经有过的爱而因此覆压在心灵深处,而促使这种形势得以转变的契机,始于禄儿深夜痛苦的呻吟声,文章中禄儿的声音先入为主,在沉寂的深夜里颤动,搅得何彬一夜睡不着。幼年的往事历历涌上心头:“慈爱的母亲,天上的繁星,院子里的花。”他想起了母亲,母爱的种种在他心头泛滥。他记得,儿时的自己也曾深深的被爱包围,特别是情意浓浓的母爱,曾是他躲避风雨的荫护。他想起了母子的心心相印,惺惺相惜,形影相牵。他发现原来自己不是孤单的,至少有母爱为自己保驾护航,撑起爱的风帆;原来世界并不是冷漠的,至少也有母亲的爱会时刻配在自己身边,“我们只是互相牵连,永远不互相遗弃”。然而何彬的脑子累极了,极力地想摈绝这些思想,因为在他的主流意识里,与其相互牵连,不如相互遗弃,这泛滥的母爱种种与他坚守的主流思想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何彬出现了信仰危机。此时他极其恐惧,他怕发现自己长期以来坚守的主流思想是错误的,是不堪一击的。他怕唯一支撑他生存的信仰被否定。但是,心中泛滥的思路又一再向他的信仰发起进攻,以至于他“听了三夜的呻吟,看了三夜的月,想了三夜的往事”,以至于信仰危机颠倒了他眠食的次序,是何彬处于矛盾和茫然之中。 禄儿的出现开始了何彬爱的再体验。为了拒绝深夜的呻吟,拒绝母亲,也就是抵抗自己的信仰危机,何彬出钱给禄儿治病,何彬本不是处于爱和怜悯,然而充满童真的禄儿却对何彬的行为充满感激,几次来扣他的门,欲亲口道谢。随着呻吟声的终止,表面上看何彬的信仰危机似乎已经平复,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禄儿黑胖的脸的出现起了重要的转折作用。禄儿欢天喜地的帮何彬买绳子一事,何彬表面并不理会,但却让何彬感受到了久未体验到的人间之爱,何彬心中爱的芽条已经慢慢复苏,这次来自禄儿的爱的体验已经初步感化了他。而后,他梦见了母亲,在梦中,他重温了母爱,这种潜于梦中的母爱的再体验又更加动摇了他的超人哲学。直至禄儿的话:“先生有母亲么?她一定是爱先生的。这样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了所以先生必要收母亲的朋友的儿子的东西”,何彬认识到,原来人与人总是相互联系着的,不论是我和母亲,抑或是我和禄儿,乃至我和天地万物!禄儿充满童心的信仰最终摧毁了何彬扭曲的信仰,爱的再体验成功的改造了何彬。 这样,何彬经历了信仰危机,也经历了爱特别是母爱的再体验,何彬被覆压的爱在这样一种契机作用下,终于被发掘了出来。正如王统照先生所写:“但偶触到深重的感触,便可重行将他的爱与同情的心火燃烧起,遂可一变其冷如冰石的面目,与蔑视世界一切的举动。”【6】三、爱的再发掘的实质。 超人这种文学追求恰恰暗合了五四时期所特有的社会审美范式,即“追求哲理色彩,通常只问病根,不开药方,有些作家试图找寻答案,以爱和美来弥合缺陷,净化人生”。【7】但冰心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又有所进步:虽然冰心早期的问题小说并没有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答案。但是在之后的作品中,她都竭力寻找这种答案,而她所找到的答案就是“用爱来拯救人类”,即“爱的哲学”。超人实质上就是通过爱的再发掘来传达冰心“爱的哲学”。 超人中爱的再发掘实质上是冰心“爱的哲学”的集中体现。纵观全文,“爱的再发掘”就是作家冰心以“冷漠”起笔,以“呻吟声”作为小说角色间的最初联系,再缓缓注入一些温和的人间之爱,从而实现爱的再次体验、引起爱的被重视,最后否定超人哲学的过程。作者以爱为故事发展的主要枢纽,正是冰心“爱的哲学”的一次实践,告诉人们人间有爱,“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们要用爱来拯救社会。四、爱的再发掘的现实意义。 评价冰心小说的成就,就要大胆肯定她“问题小说”中所表现出的正确、进步的思想肯定她关注现实、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心,肯定她“爱”的思想在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上的积极意义。【8】那么对于超人中爱的再发掘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以母爱为介道出了人与人“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人生真谛禄儿出于对何彬的感激之情,联想到慈母的爱,得出了“我的母亲和先生的母亲是好朋友”的结论。何彬由此而幡然悔悟,并以禄儿的结论为前提,得出“世界上的母亲和母亲都是好朋友,世界上的儿子和儿子也都是好朋友,都是互相牵连,不是互相遗弃的”这个结论。禄儿和何彬的结论,共同的大前提都是不证自明的母爱。这个共同的大前提,使禄儿和何彬这两个相互隔膜的人心灵沟通,成为朋友。【9】是的,人与人之间本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不主动给自己与外界设立屏障,天下间的人们就都是朋友,人们完全可以以一个敞开的心扉去感知社会,接纳社会,从而实现自己为社会所融入;本着善意的原则去交往,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人”就不再是一个完全孤立的个体,而是成了一个有一个外向结构关系的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因而社会才名之为社会。而当我们抓住这个关节点的外向关系时,也就远离了尼采的超人哲学,而走上了相溶祥和的人生之路。这就是人与人互相牵连而不遗弃的人生真谛。同时我们知道,冰心通过描写她的“幼稚的欢乐和天真的眼泪”,尽情歌颂祖国、母爱、童真和大自然,尤其是母爱。【10】她幻想把“母爱”作为改造世界的原动力,用爱来感化世人。在本小说中,冰心也正是借禄儿之口,以母爱为中介和纽带,道出了牵连而不遗弃的人生真谛。这是这次爱的再发掘的最基本的现实意义,解决了人们对于人生问题的疑问与质疑。(二)给五四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一剂良方本文的构思与当时的社会思潮、社会现实密切相关。“五四”退潮后,幻灭悲哀、空虚愁苦一度笼罩着青年们。在时代的苦闷中,泰戈尔“爱的哲学”适时地与冰心等青年发出了心灵上的共鸣。冰心说:“什么是自由?自由就是我和宇宙万物应对周旋之间的大调和(见遥寄印度诗人泰戈尔);真理是什么?是一个爱字;什么事服务?服务就是去爱人,就是人类彼此相爱。”【11】总其所有,爱是一切,爱是一种协调、一种解决方式!那么爱的再发掘就必然治愈也只能由爱来治疗人们的时代病。 何彬实际上是一位小资产阶级时代病的患者,是一个五四退潮后的悲观颓废者,但是作者以爱唤醒爱,创造了“悔罪的泪光,半弦的月光,灿烂的星光”的美好境界,正医好了何彬“冷心肠”的时代病。何彬如此,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皆是如此,爱的再发掘给他们一剂良方,医治他们这些时代患儿。(三)作为问题小说,“爱的再发掘”又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冰心的创作活动是由“五四”刺激起,而创作题材是从现实出发的。所以人生观,妇女解放,父与子的冲突,这些题材才会涌入她的作品中,才会有问题小说。然而她不愿停留在她最初所留意的“问题”里,现实太丑恶了,她的中庸主义只能给问题以抽象的解答,她逃入了理想,逃到母亲的怀里。她在温暖的家里感受到了爱,而在社会的现实里感受到了憎,她企图用爱来温暖世界。【12】因此,冰心的创作转入“文学为人生、忧国忧民、爱国、反对人世间一切的不公”。【13】解决社会问题,是冰心问题小说的初衷,更是它的意义所在。超人的目标指向,不只在人生、在治人心灵上的病患,更在于社会问题的解决。作者将何彬心中的爱发掘给人看,把爱的再发掘的全过程展开给人看,就在于:作者要让人们知道,社会的症结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因而说,“爱的再发掘”具有解决社会问题的功能。通过此文,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以及我们相应的方法论。这是“爱的再发掘”的更高层的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美国夏志清 林耀福 译 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友联出版有限公司1978年7月初版。【2】 李玲 冰心小说探索 原载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3】 鲁迅 小说二集.序。 【4】苏雪林 冰心及其等小说 选自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 台湾纯文学出版社 【5】【6】剑三(王统照) 论冰心的与 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服务绿化合同范本
- 物业临时委托合同范本
- 绿植盆栽购买合同范本
- 物业车棚维护合同范本
- 物业签订外包合同范本
- 盒饭合同范本模板模板
- 直播品牌合作合同范本
- 演员跟公司的合同范本
- 盖板加工承揽合同协议
- 社区团购签约合同范本
- 质量管理与思政
- 2025年度哈尔滨“丁香人才周”(春季)民兵教练员补充招聘20人笔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足疗服务篇培训
- (人教版205新教材)英语三年级上册核心基础知识清单年
- 代谢综合征麻醉管理要点
- 2025年教师资格考试《学科教学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吧消防演练方案及流程
- 2025年秋青岛版(五四学制)(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智慧广场-简单的周期问题(一)》教案
- 观赏鱼买卖合同(标准版)
- 2025年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高校毕业生笔试题库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