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银良:知识产权法笔记.docx_第1页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笔记.docx_第2页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笔记.docx_第3页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笔记.docx_第4页
刘银良:知识产权法笔记.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商标法概述1.1商标的概念与功能商标的概念:经营者在商业活动中应用的标志,用以标识其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商标的要素:1、使用和享有权利仅限于在商品上或服务中;2、标志商品或服务来源;3、可被感知(我国当前:可视性标志);4、具有显著特征;5、组成元素:文字、图形、三维标志、色彩、非视觉元素或其组合商标的功能(TMG):1、(商标存在的前提)标识/指示/区别:基本功能,初始意义;2、(服务消费者的基础)保证:与经营者的市场信誉相当的品质,也能够保证享有相关服务;3、(服务消费者的基础)指引:帮助消费者找到他满意的商品/服务;4、(服务消费者的基础)警示:恶劣的产品;5、(商标价值的体现)财产:商标成为商誉和商誉价值的载体品牌价值,商标作为财产,商标权作为财产权的体现;6、(促进正当经营和持续发展)广告:高效的宣传载体商标的相邻标记:1、商号:一般视为与企业名称等义,企业名称中具有区别功能的部分(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商号“中石油”)。商标和商号不一致(中石油的“昆仑”石油产品):浪费成本2、商品名称:商标有专有性,商品名称没有排他性。(商品名称:两面针中药牙膏;商标:两面针)3、商业外观/商品装潢:表现上也个性的最佳载体,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4、商业标语:受到侵犯时,经营者可主张为“未注册商标”5、地理标志:可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6、科学、教育、文化领域中的特殊标志:如五环等商标制度发展简介(P158)1.2商标的种类(按标识对象划分)(尼斯协定):商品商标(34大类商品)+服务商标(11大类服务)按构成要素(物理形态):平面商标:文字、图形(易辨认、不便呼叫)、颜色(我国单一颜色不能取得商标)、组合+立体商标(孔乙己雕塑)、声音商标、气味商标按知名度划分:驰名商标、著名商标按功能划分:防御商标:在非类似的商品上注册相同商标,防止其他商品使用联合商标:在相同或相似商品上注册近似商标。防止他人注册、使用,免于被混淆或影射。受“连续三年不使用予以撤销”的限制。正商标+联合商标应一同转让。集体商标:为一个集体注册和拥有,供其成员使用的商标(如“中国邮政”)证明商标:能够证明某种特质、特征或功能的商标。(如“WOOLMARK”)1.3.商标权取得制度和商标法基本原则 商标权取得制度1、靠使用获得商标权(信誉):美国基本制度,注册只是“承认”,不“产生”权利2、使用与注册并行:(英国)保护注册商标,未注册但具有市场信誉的商标,通过反假冒诉讼保护3、自愿注册制度:(法国)不注册使用和注册使用并行,仅注册使用享有商标专权;好处:可根据经营范围、时间和商品类别选择4、全面注册/强行注册:未注册不得使用;前苏联,中国1963年实行,现已废止 我国商标法基本原则(P168)保护商标专用权 保护消费者权益 自愿注册(注册才有专用权)部分强制注册 “先申请”原则:“先使用”必要补充 审查原则:全面审查 统一注册制/一级注册制:国家商标局 分级管理: 县以上工商局负责行政管理/行政案件处理+印制管理国民待遇、优先权(在我国,临时保护也是为优先权) 防混淆:经营者、消费者反淡化:经营者、消费者制止不正当竞争:经营者、社会经济秩序2、商标权的客体和主题2.1.商标权客体的构成要件可注册性=合法性+显著性+非功能性+承载商誉合法性:由商标法规定的合法因素构成,不含商标法禁止的因素;不得侵犯他人的在先合法权利显著性/区别性:内在显著性(商标本身独创)+获得显著性(经过使用获得)臆造商标:防止演变为该类产品的通用名称,如nylon,Aspirin任意商标:本身具有通常含义,并与商品或服务毫无联系暗示商标:指示或暗示,如“飘柔”、“7-eleven”描述商标:描述商品或服务的某性质,一般只具有获得性显著性,如“五粮液”非功能性:广泛应用于排除,尤其是立体商标的排除商标要件与商标法基本原则的对应防止混淆原则显著性;反对不正当竞争原则非功能性;反淡化原则商誉2.2.可注册标志的排除1、基于公共秩序和道德伦理:国家/外国,政府、国际组织;表示控制、认证的官方标志;同“红十字”、“红新月”的名称、标志相同或者近似的/Red-Cross, Red Crescent/红晶体 Red Crystal;民族歧视;夸大宣传和欺骗;有损道德和不良影响;县以上或著名地名,作为集体商标、著名商标除外,已注册或著名可继续使用2、为保障显著性的排除:应具有标识功能(P182)3、保证非功能性的排除(不具有任何实用功能):三维标志具有技术效果或实质性价值的形状(常用于保护专利,对其他竞争者不利);合法性、显著性、非功能性;商誉承载(反淡化);经济性2.3.商标权的主体主体: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的人,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取得:原始取得方式(使用和注册);继受取得(后续方式)3、商标权的取得与终止3.1.商标注册商标注册申请文件:商标注册申请书,包括申请人和代理人信息、商标信息(商标种类和商标说明)、商品或服务类别和项目、商标图样优先权/临时保护期:六个月商标注册审查:(P188)1、 形式审查:申请人资格;文件、手续是否合格、齐备;分类;代理或送达;申请费是否缴纳2、 实质审查:合法性审查(第9、10条:不侵犯在他人在先权利,排除了某些标志的适格性);显著性审查(第11条:排除了不具显著性的标志,规定一旦获得显著性即可注册);第12条:排除立体商标相关情形(显著性和合法性);第13条:排除侵犯驰名商标的可注册性15日内复审申请;再次驳回,30日内起诉商委会被异议后30日内答辩,不答辩不影响商委会裁决,若要补充材料,应在答辩书或申请书中声明,应在3个月内提交。若异议成立,申诉过程同申请驳回的过程。商标注册证,商标注册簿,有效期10年,可续展。如有异议,经裁定异议不成立而核准注册,申请人取得商标权的时间自公告3个月期满之日起计算3.2.商标权终止注销:商标注册人主动注销;没有按期续展而被注销;因商标权主体灭失且没有继受人被注销因注册不当被撤销:(商标原本就是无效的)1、 违反公众良俗、显著性、功能原则2、 违反第13(驰名)、15(代理人注册)、16 (虚假地理标志)、31条(抢注他人一定影响的商标)的撤销:(a)申请人为商标所有人或利害关系人,向商评委申请;(b) 时间:申请撤销的时间为注册起注册5年内;恶意侵犯驰名商标不受限制3、 因商标争议的撤销;5年期限制,法律效力包括:视为自始不存在;不具追溯力;恶意赔偿原则: 因商标注册人恶意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应予赔偿因使用不当被撤销:(属于必要的行政处罚)(1)自行改变注册商标; (2)自行改变注册人名义、地址等注册事项; (3)自行转让注册商标;(4)连续3年停止使用责令整改并罚款,严重的撤销4、驰名商标和地理标志4.1.驰名商标概念:在中国为相关公众广为知晓并享有较高声誉的商标(1)与商标标示的商品或服务有关的消费者;(2)生产该商品或提供服务的其他经营者;(3)经销渠道中涉及的销售者和相关人员等驰名商标的认定:(行政认定)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司法认定:民事纠纷中的随案认定)法院(个案认定,被动保护)(1) 不事先评定, 侵权时才可申请认定;(2) 只能为个案认定, 结论不能当然地适用其他情形:并非特殊商标,每个皆可能;(3) 不能主动宣传, 否则可构成不正当竞争(1) 相关公众对商标的知晓程度;(2) 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 使用/注册历史和范围;(3) 宣传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广告促销方式、地域、媒体种类、广告投放量;(4) 作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法院判决;(5) 其他:产销量、销售收入、区域、利税(为节约诉讼成本和司法成本,部分因素满足即可认定)对驰名商标的保护:相同或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翻译未注册驰名商标,易致混淆的,不予注册并禁用不相同或不相类似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是复制、摹仿或翻译已注册驰名商标, 误导公众,致驰名商标注册人利益可能受损害,不予注册并禁用减弱商标显著性、淡化、玷污其商誉、淡化驰名商标与所有人联系联邦反淡化法模糊淡化、玷污淡化对驰名商标侵害的救济及其限制:已注册商标,违反对驰名商标保护的规定,自商标注册之日起5年内,驰名商标所有人或利害关系人可请求评审委撤销该注册商标。恶意注册不受时间限制。商标所有人认为他人将其驰名商标作为企业名称登记,可欺骗公众或对公众造成误解, 可向企业名称登记机关申请撤销企业名称登记。1、该驰名商标的显著程度;2、该驰名商标在使用被诉商标或企业名称的商品的相关公众中的知晓程度;3、使用驰名商标的商品与使用被诉商标或企业名称的商品之间的关联程度;4、其他相关因素我国驰名商标制度的异化及解决方法1、驰名商标已经成为多种主体竞相追逐的目标和竞相参与的事务(经营者、中介机构、地方政府财政支持申报),滋生了违法乱纪;2、出现“非个案认定”、滥认商标难以长时间“驰名”;急功近利的商标适得其反;3、“主动宣传”,本来是一种防御性权利4.2.地理标志(“原产地地理标志”的简称)TRIPS概念: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 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 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几个相关概念的区别泛指产品或货物的来源地,如“Made in China”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该产品的质量和特征排他性地或实质性地是由该地的地理环境所决定,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地理标志的构成:地方名(国家、省、地方、更小)商品名,也可仅有地方名,如Champagne、茅台(1) 本地区的其他人能否自由使用?(2) 能否转让或许可给其他地区的人使用?地理标志的商标法体系:商标局1、 商品非来源于地理标志标示的地区,误导公众,不予注册并禁用2、 限制(P207):在线使用或善意使用;相关规定适用之前;日常通用名称或葡萄品种惯用名称;善意注册或使用取得的商标,公开超过5年以上;在先名称权(自然人、商业名称);起源国不保护、停止保护或停止使用3、 可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证明商标注册人不能使用:许可、监督他人使用地理标志专门保护体系:地理标志产品系统: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2005)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2007)5、商标权的内容及法律保护5.1.商标权的内容1专用权(最基本):积极权利,用在核准使用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是权利也是义务:节约和有效利用商标资源(连续三年停止使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撤销商标)(1) 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经销的商品/服务;(2) 商品包装、容器、说明书、帐册、发票;(3) 宣传、广告、展览、陈列;(4) 被许可人依据许可合同的使用2、禁止权:禁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RTM相同或近似TM的权利商标禁止权的范围大于商标专用权的范围3、许可权:许可他人使用注册商标;签订许可合同,3月内将合同副本报送商标局备案;许可人应监督被许可人的商品或服务质量,被许可人应保障该商品或服务质量,标明产品名称和产地(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普通许可:即许可人允许被许可人在规定的地域范围内使用合同项下的注册商标。同时,许可人保留自己在该地区内使用该注册商标和再授予第三人使用该注册商标的权利。侵权时,被许可人不能起诉,只能通过许可人起诉。独家许可/排他许可:在此种情况下,除许可人给予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权利外,被许可人还可享有排除第三人使用的权利。即许可人不得把同一许可再给予任何第三人。独占许可:即在规定地域范围内,被许可人对授权使用的注册商标享有独占使用权。许可人不得再将同一商标许可给第三人,许可人自己也不得在该地域内使用该商标。侵权时,被许可人可以以“利害关系人”身份起诉。4、转让权:依法让与他人的权利转让条件:受让人应有商标注册申请人资格;向商标局提交转让注册商标申请书;联合商标一并转让;共同向商标局申请,受让人办理手续;经核准,自公告日起享有专用权限制:对可能产生误认、混淆或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申请,不予核准转让后:许可合同除特别约定的外,仍具有效力;受让人要保证质量5、续展权:期满前6月内申请;6月宽展期,期满未申请,注销6、注销权:注销或在部分指定商品上注销;效力自商标局收到注销申请之日起终止商标权的限制保护原则:反混淆、反联想、反淡化尊重表达自由:非商业;但不得不合理地损及TMG商标权穷竭:不能制止他人(包括消费者),在正当使用中利用其TM(G),以最小化其销售或使用成本,而最大化其收益再销售(汽车)、分装(香水)、使用(如炫耀)、比较广告中,“告知消费者真相”(telling the truth)穷竭的反限制:使用人(包括消费者)在使用(包括再销售)中,不能割裂、淡化或丑化TMG关联。包括:不可假冒、仿冒、反向假冒(枫叶)、反向混淆(蓝色风暴),在使用或再销售中切断TMG (单纯的消费者一般构成例外);不可模糊、丑化,淡化(驰名商标);注册域名、商号5.2.商标侵权行为及其判断商标侵权行为:第三人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也没有任何法定事由,在商业活动中使用注册人的注册商标,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简称商标侵权。商标侵权的构成要件:(重点摘录)商业活动中;使用注册商标或相似商标;没有任何商标法规定或认可的事由;侵犯了注册人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侵权行为的种类: 在相同或类似产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商标禁止权范畴,分假冒和仿冒) 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认定时不考查主观过错;但善意销售者,即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理由知道他所销售的商品属于侵犯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销售者,能证明商品属于合法取得,并能说明提供者,不承担赔偿责任) 伪造(未经许可制造)、擅自制造(超越商标权人许可权限)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违法制造的商标标识; 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反向假冒) 给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的其他行为:将注册商标用作商品名称或商品装潢;企业字号;复制、摹仿、翻译驰名商标或其主要部分;注册为域名,进行相关商品交易的电子商务;为侵权行为提供仓储、运输、邮寄、隐匿等便利条件(辅助侵权,属于间接侵权或共同侵权,需有主观过错) 平行进口,我国商标法未明确规定,但商标权人可主张其侵犯商标专用权商标侵权的判断:(基本原则:判断是否具有混淆的可能性) 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 对混淆可能性的判断仍需以商标近似为判断基础 既做整体比对,又做部分比对 考虑商标的显著性和知名度美国法院在商标侵权判断中考虑的因素(杜邦因素):商标的相似性,外观、发音、含义;商品的类似性;销售渠道的相似性;销售的相似性(冲动型还是思考性购买);商标的声誉;近似商标(使用近似商标的数目和特点);实际的混淆;同时使用;同类商品的种类;市场界面;排他权商标侵权抗辩:(商标的排他性专用权仅限于商业领域) 合理使用:允许消费者比较商品或服务的广告或促销 对驰名商标所有人或者商品或服务的确认、滑稽模仿、批评或评论 所有形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 对商标任何非商业性的使用5.3.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与侵权诉讼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民法通则)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民事赔偿原则法定赔偿侵权所得+损失+50万元以下法律责任行政责任责令停止侵权;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专门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RTM标识的工具;罚款: 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无法计算, 10万元以下法律责任刑事责任假冒RTM罪: 在相同商品上使用与RTM相同商标非法制造、销售RTM标识罪: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RTM标识或销售标识销售假冒RTM商品罪: 明知是假冒RTM商品而销售,情节严重/金额较大,3年以下/拘役(管制)+罚金; 特别严重/金额巨大,3-7+罚金商标侵权诉讼: 起诉人:商标注册人和利害关系人 可诉侵权行为:正在进行的和已结束的侵权,直接和间接侵权 诉讼时效:2年,自商标注册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持续侵权,超过两年仍可受理,但相关侵权损害赔偿数额仅应自起诉日向前推算两年,不应从侵权日起计算 管辖法院:各中级人民法院或特定基层法院;地域上可包括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商品储藏地、侵权商品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 诉前保全措施:证据、财产、行为的诉前保全(P229) 侵权赔偿:6.著作权概述6.1著作权的概念与发展著作权的概念狭义的著作权:创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广义的著作权:包括作品创作者所享有的著作权,以及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即邻接权著作权的特点:一束权利,包括多种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著作权的地域性介绍)版权(英美法系)1710年 英国安娜法1790年 美国联邦版权法(著作权的地域性介绍)作者权(法德法系、大陆法系)与版权制度的区别,兼重经济、精神权利版权制度的发展技术基础:古登堡 字母活字印刷术机器印刷文化基础:文艺复兴激发创作激情和作者权利意识理论基础:洛克 天赋人权 财产学说(劳动价值论)社会基础:工业产权制度发展 催生文学艺术产权制度发展的需求我国著作权制度的发展著作权保护的实践始于宋代(印刷术至宋代到达巅峰,盗版现象猖獗)6.2.著作权的取得和特点著作权自动取得原因(P240241):著作权不排他;文学、艺术作品创作具有内在唯一性作品的唯一性著作权的唯一性或称专有性著作权体系的特点(P242)1、 对客体(作品)要求简单:独创性/原创性;固定在有形载体上;可复制2、 客体种类复杂多样,为权力体系复杂性建立了基础3、 著作权体系(权利种类、性质和体系)复杂多样7著作权的客体7.1.作品的可版权性与排除作品的概念(列举式定义)著作权法第3条 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实施条例第2条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创作:直接产生文学艺术作品的智力活动 作品完成:包括全部完成和部分完成作品的可版权性(P247-249)1、 独创性:作者独立完成(独立构思和独立表达),非剽窃或抄袭2、 固定性:被固定在有形载体上3、 可复制性:在有形载体上复制(作品传播和服务社会的必要条件;作品被固定,即可被复制;复制易行,形式多样,成本低于创作成本)思想与表达思想可被表达并支撑着表达,是表达的实质内容;表达是思想的外在形式,涵盖着思想,给思想以寄托;思想与表达互为支持,共同构成作品不可版权主题的排除1、 违法作品: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 不受本法保护,主要指内容反动、淫秽、宣传封建迷信的作品2、 法律文件:社会规范性质,尽快广泛地传播,不宜限制3、 时事新闻:通过媒体传播或报道的单纯事实消息或新闻要素(mere items of press information):本身只反映客观事实,缺少独创性,不构成作品4、 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历法和公式表示规律的必要形式,或唯一表达形式,应属公有领域;通用数表和表格计算和传递信息的必要方法或形式,本身也未必有独创性 7.2.作品的种类1、文字作品:小说、诗词、散文、论文等以文字形式表现的作品2、口述作品/口头作品:即兴演说、授课、法庭辩论等以口头语言形式表现的作品(不保护表演,保护表演依据的文字作品)3、音乐作品:歌曲、交响乐等能演唱或演奏的带词或不带词的作品4、戏剧作品:指话剧、歌剧、地方戏等供舞台演出的作品5、曲艺作品:相声、快书、大鼓、评书等以说唱为主要形式表演的作品6、舞蹈作品(包括哑剧):通过连续的动作、姿势、表情等表现思想情感7、杂技艺术作品:杂技、魔术、马戏等通过形体动作和技巧表现的作品8、美术作品:绘画、书法、雕塑等以线条、色彩或其他方式构成的有审美意义的平面或立体造型艺术作品9、建筑作品: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形式表现的有审美意义的作品10、摄影作品:借助器械在感光材料或其他介质上记录客观物体形象的艺术作品11、电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包括电影、电视、录像作品12、图形作品:为施工、生产绘制的工程、产品设计图;反映地理现象、说明事物原理或结构的地图、示意图等13、模型作品:为展示、试验或观测等用途,根据物体形状和结构, 按一定比例制成的立体作品14、计算机软件(P261)1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开放式条款,为适应时代发展,应由法律、法规规定,非当事人或司法机构确认8著作权的内容民法中的人身权1、 人格权:天生即有之作为人的权利, 如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2、 身份权/亲属权:基于身份关系产生的权利,如抚养权、监护权3、 特点:一般不带财产内容;人去世后即灭失,不独立存在;不可转让8.1.作者的精神权利(是精神权利而非人身权利)精神权利的特点(与人身权相比)1、 一般不带财产权性质,但也有兼具经济权利性质的权利,如发表权2、 不带经济权利性质的精神权利,保护期不受时间限制;带有经济权利性质的精神权利与经济权力的保护期相同3、 精神权利一般不可让与,但在法人作品创作和主张权利、委托作品时,自然人作者所有权利实质让与法人发表权1、定义: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发表”指首次公之于众。2、“公之于众”:指著作权人自行或经其许可将作品向不特定的人公开,但不以公众知晓为构成要件,但任意第三人应有知晓该作品的可能性;根据作品性质,制作足够数量的复制本(P265)3、著作权与作品载体的分离:(例如)私人信件从作者手中寄出后,著作权在作者,载体即信件在收信人手中署名权1、 定义: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另一种解释)指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及其复制件上标记姓名的权利,又称姓名表示权。2、 构成正权利:有权在自己的作品上署名以及决定如何署名的权力反权利(防御性权利):有禁止他人假冒自己的名字发表他人作品的权利3、 限制:署名须征得作品使用人、所有者的意愿;作品的使用方式决定其无法署名【类比: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盗用、冒用。修改权1、 定义:作者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2、 “修改”:修改或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区别“修改”与“编辑”3、 赋予修改权的目的:避免因作品被随意修改而损及作者的精神和声誉4、 限制:作品的修改涉及他人的财产权或其他权利时5、 “长线作品”的修改:出版社或版权人有权决定是否修改和由谁修改保护作品完整权1、 定义: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2、 目的:保护作者的声誉及其他精神权利免受侵害。8.2.作者的经济权利概述:著作权法赋予作者就其作品在经济上获益的权利,目的是维护作者的经济收益,激励其创作,保证著作权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复制权(最重要的一项经济权利)1、 定义: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多份的权利2、 复制形式多样(P269270)发行权1、 定义:以出售或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2、 发行权穷竭:作品原件或复制件(载体)的所有权转移,买受人或受赠人对其有处分权3、 不存在出版权,所谓的出版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目前已经不太重要)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展览权定义: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原件或复制件的权利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由原件所有人享有表演权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组成:公开表演权(现场表演)+传播表演权(机械表演)区分“表演权”和“表演者权”(获得作者许可后的邻接权P272)放映权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作品等的权利。与机械表演无本质区别。广播权形式: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网络信息传播权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在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可排除个人间的交流传播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以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一旦许可摄制权,一般连同许可作品的改编权、“表演权”、电影作品全球发行权、电影公映权等,不用另行授权改编权改变作品, 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改编”:根据原作品再创作,产生出新的再创作作品/演绎作品。改编作者行使著作权不得损害原作者的著作权。翻译权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译者对译作享有著作权,其行使不得损害原作者的著作权。源代码与目标代码间的转换为复制,非翻译。汇编权将作品或片段通过选择、编排, 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独创性体现: A. 资料筛选:应体现汇编目的 B. 资料排列:服务目的,并有科学、经济、艺术性其他权利收回权、追续权(转卖时应付给著作权人部分报酬)、进口权开放式,允许加入新权利许可权许可他人行使全部或部分经济权利的权利转让权把全部或部分经济权利转让给他人的权利获酬权因许可或转让经济权利而获得报酬的权利9.著作权的主体和权利归属9.1.作者及著作权取得方式一般原则:著作权属于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为作者原始取得:1、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2、 由法人(或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视为作者继受取得:继受主体因民事行为依法取得著作权(可造成著作权转移的民事行为包括:继承、继受、受赠、受让、无主财产处理)问题:主体灭失,且无继受主体,著作权归国家所有。与著作权的私权属性相违背,并且涉及外国人的问题不能得到处置。(P282)外国人的著作权保护:地域原则和地域扩展原则是伯尔尼公约“来源国原则”的体现1、 国民待遇原则:根据作者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所享有的著作权,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2、 地域原则:任何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出版的,依照我国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3、 地域扩展原则:(P283)尚未与中国签订协议或共同参加有关国际条约的国家的国民,如果其作品首次在中国参加的国际条约的成员国出版,或者在成员国和非成员国同时出版(一个月内出版都视为同时出版),同样受我国著作权法保护9.2.不同作品的著作权归属演绎作品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音乐作品“8小节规则”美术作品临摹临摹种类+一些问题(详见幻灯片)合作作品(著作权归合作作者共同享有)1、 构成要件(P284):共同创作合意;共同创作行为;构成完整作品2、 合作作品可分割: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单独享有著作权,但不得侵犯合作作品的著作权(按份共有)3、 合作作品不可分割:合作作者共同享有,协商一致行使;不能协商一致,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权利,但转让权除外,所得收益应合理分配给合作作者(共同共有)电影作品电影作品的著作权由制片者享有作者(编剧、导演、摄影、词曲作者等)享有署名权、获酬权剧本、音乐等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汇编作品1、汇编作品的界定:通过汇编若干作品、作品片段或不构成作品的数据或其他材料,对其内容的选择或编排体现出独创性的作品。2、TRIPS规定的独创性体现在:对资料的选择/对资料的编排3、汇编作品著作权由汇编人享有,但汇编人行使著作权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职务作品1、 一般职务作品(一般情形下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2、 一般职务作品的法人权利:(1)优先使用权;(2)2年内有限专有使用权;(3)2年内分享许可他人使用的收益权3、 特殊职务作品:主要指满足一定条件的图形作品和计算机软件作品,即主要是利用法人的物质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承担责任的图形作品(包括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和计算机软件作品4、 特殊职务作品的权利归属:(1)作者享有署名权;(2)法人享有该著作权的其他权利,法人可予以作者奖励委托作品1、 委托作品定义:作者受他人委托,按照他人意图和合同约定创作完成的作品2、 权利归属:(1)合同约定;(2)没有约定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3)委托人有权在约定的适用范围内使用该作品,若没有约定使用范围,委托人可在委托创作的特定目的范围内免费使用该作品特殊情形的权利归属1、 作者身份不明未署名作品和署假名作品,和合作作品的任一作者身份不能确认2、 原件所有人行使著作权,署名权除外,作者身份确定后由作者或其继承人行使著作权3、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4、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5、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6、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7、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8、 合作作者之一死亡的作品:其对合作作品享有的经济权利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由其他合作作者享有9.3.著作权保护期:50年内未发表不再保护1、精神权利(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保护期不受限制2、一般作品(公民作品、一般职务作品):作者有生之年50年3、特殊作品(法人作品、特殊职务作品、电影作品、摄影作品、匿名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10邻接权10.1邻接权概述1、概念:指与作者的著作权相邻接的权利,基于对作品的传播。2、狭义邻接权:表演者权、录音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广义邻接权:上述三种+录像制作者权3、我国: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表演者权、录音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4、邻接权的主体:传播作品的自然人或法人(或其他组织) 表演者:一般只有自然人才能作为表演者;我国“自然人表演者”+“法人表演者”(P294) 录音录像制作者:指首次制作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5、邻接权的客体:作品的表演、录音录像、广播和出版物6、作品传播的意义,构成邻接权存在和保护的价值 意义:表演使作品更广泛的形式和更丰富的意义为公众所理解;录音、录像、广播和出版物则提供多形态的作品复制件,满足公众多方面需求7、邻接权国际保护的发展(P295)10.2.我国的邻接权保护体系1、表演者权:(1)综述:表演他人作品,应取得(原作品和演绎作品)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有演出组织者,由其取得许可、支付报酬(2)精神权利:表明表演者身份;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不受时间限制。(3)经济权利:(我国P298)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区别:表演权属于著作权人,表演者权的主体是表演人2、录音录像制作者权:(1)综述:录音录像制作者是指录音、录像制品的首次制作人录音录像制品仅指原始录制品(母带);录音制品, 指任何对表演的声音和其他声音的录制品;录像制品,指电影作品以外的任何有伴音或者无伴音的连续相关形象、图像的录制品(2)义务:取得著作权人(原作者、演绎作者)许可,并支付报酬;取得表演者许可,并支付报酬(3)权利: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保护期50年。3、广播电视组织者权:(1)义务:播放他人未发表作品,应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播放他人已发表的作品,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2)权利:有权禁止或许可,转播(无线转播+有线转播)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在音像载体上录制广播、电视;复制音像载体。保护期: 50年(节目首次播放后第50年)。4、出版者的版式设计权:(1)版式设计:版式设计:版心、用字、行距、排版、页饰等(2)权利:许可或禁止他人使用图书、期刊版式设计(3)保护期10年,截止使用该版式设计的图书、期刊首次出版后第10年年底11、著作权的限制11.1.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一般限制:基于IPR基本特性的限制,如地域性、时间性(保护期、诉讼时效)、权利穷竭(发行权)2、伯尔尼公约中的合理使用(P302303)+伯尔尼公约规定的合理使用三要素(P303)3、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在这些情形下,使用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P304306)(1)为个人目的的使用(2)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说明问题的引用(3)为报道时事新闻的使用(4)为传播时效性文章的使用(5)为传播公开讲演的使用(6)为教学、科研的使用(7)为执行公务的使用(8)为馆藏的使用(9)为免费表演的使用(10)对室外艺术作品的使用(11)为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12)为改成盲文的使用注:未发表的作品一般不在合理使用之列11.2.著作权的法定许可1、为义务教育的法定许可(P307):幻灯片+防止注册学生以外的人获得该作品;应按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2、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P307):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规定支付报酬;引用时一般注明原报刊的出处3、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P308):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支付报酬(使用之日起2个月内);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如果要复制(翻录)或以其他形式直接利用原录音制品(及表演),应征得原录音制品制作者和表演者许可4、广播组织播放的法定许可(P308):幻灯片43页+使用未发表的作品应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5、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限制(P309)(1)合法终端用户的权利(2)研究学习例外: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规定(3)基于表达方式有限的侵权例外11、著作权的限制11.1.著作权的合理使用1、一般限制:基于IPR基本特性的限制,如地域性、时间性(保护期、诉讼时效)、权利穷竭(发行权)2、伯尔尼公约中的合理使用(P302303)+伯尔尼公约规定的合理使用三要素(P303)3、我国合理使用制度:在这些情形下,使用者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称,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法享有的其他权利(P304306)(1)为个人目的的使用(2)为介绍、评论作品或说明问题的引用(3)为报道时事新闻的使用(4)为传播时效性文章的使用(5)为传播公开讲演的使用(6)为教学、科研的使用(7)为执行公务的使用(8)为馆藏的使用(9)为免费表演的使用(10)对室外艺术作品的使用(11)为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12)为改成盲文的使用注:未发表的作品一般不在合理使用之列11.2.著作权的法定许可1、为义务教育的法定许可(P307):幻灯片+防止注册学生以外的人获得该作品;应按规定支付报酬,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2、报刊转载的法定许可(P307):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按规定支付报酬;引用时一般注明原报刊的出处3、制作录音制品的法定许可(P308):录音制作者使用他人已合法录制为录音制品的音乐作品制作录音制品,可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支付报酬(使用之日起2个月内);著作权人声明不许使用的不得使用;如果要复制(翻录)或以其他形式直接利用原录音制品(及表演),应征得原录音制品制作者和表演者许可4、广播组织播放的法定许可(P308):幻灯片43页+使用未发表的作品应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并支付报酬5、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限制(P309)(1)合法终端用户的权利(2)研究学习例外:针对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规定(3)基于表达方式有限的侵权例外12著作权管理和行政保护12.1.著作权合同1概述:(1)一般标的只涉及经济权利,但执行时可能涉及精神权利(2)格式合同,作者、表演者处于弱势地位(3)著作权合同也受到规范一般民事合同的法律管辖2、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1)除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外,使用他人作品应签订许可使用合同; 如果是专有使用权,应书面形式;但报刊社刊登作品者除外(2)合同内容(以下仅包含框架性要求):权利种类;是否专有使用权;许可实行的地域、时间范围;付酬标准和办法;违约责任;其他内容(3)合同中的标的仅涉及部分权力的使用,但权利并没有转移(4)除非明确约定, 被许可人不可再许可第三人(5)可备案3、著作权转让合同(1)转让仅限财产权;应书面合同(2)合同内容:作品名称;转让的权利种类、地域范围;转让价金;交付转让价金的日期和方式;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内容(3)针对未来作品的未来版权4、其他形式的著作权合同(P314)(1)出版合同(2)摄制电影合同(3)著作权人向报、刊社投稿,发出15日内未收到报社刊登通知,或发出30日内未收到期刊社刊登通知,可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刊社投稿.有特殊约定的除外。(4)著作权的其他使用:质押、信托、继受12.2.著作权集体管理1、集体管理制度产生原因:著作权体系复杂多样,涉及多种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自身已无法全面完全保护自己的权利2、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非营利性组织,接受著作权信托;以自己的名义为著作权人主张权利;可作为当事人参加仲裁和诉讼3、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P316)(1)接受权利人授权,为其管理著作权或邻接权(2)许可使用者使用权利人的作品或录音录像制品(3)向使用者收取许可使用费(4)向权利人转付使用费(5)参加诉讼或仲裁12.3.著作权行政保护和相关事务管理1、著作权行政保护(P318)(1)我国特色;国家版权局主管全国著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