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哲学观.doc_第1页
微积分哲学观.doc_第2页
微积分哲学观.doc_第3页
微积分哲学观.doc_第4页
微积分哲学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积分哲学观物理数学上的微积分,是分析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微分是对象按某种方式分解为微观组成单位,直至无穷小;积分是微观单位、以至于无穷小的单位按照某种方式组合成一个宏观对象。恩格斯认为:“微积分是人类精神的卓越胜利”。“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自然界对这一切想象的量都提供了样板”。美国数学家R.柯朗说:“微积分,或者数学分析,是人类思维的伟大成果之一。它深深扎根于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并且,只要人们认识自己和认识自然的努力一日不止,这种奋斗就将继续不已”。微积分深刻揭示了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同样,其基本原理也可运用于社会科学、哲学领域。微积分哲学观认为世界在不停地、连续地进行着“微积分”。 “微分”、“积分”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共同营造了这个丰富多彩、运动统一的世界。微积分哲学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一、微积分哲学观的基本观点确定的单位具有可分性,由更小的单位组成直至无限小。世界是由确定的单位以一定的方式累积形成的,任何事物及组织、活动都存在微积分效应。世界是连续的,基于此的实践也是连续的;世界是由局部组成的,基于此的实践也具有局部性;世界是运动着的,基于此的实践也是运动着的。二、微积分哲学观的扩展观点波动是事物存在的基本状态。任何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存在相互作用。事物之间存在连续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必然形成波动。所有波动都是围绕中间态的波动,波动具有惯性。当波动趋向波峰和波谷时,需要克服中间态的阻力就会越来越大,达到极限就会反向而行。这就是辩证法,以及物极必反的原理。实践的无限性及认识的无限性。宏观是由微观构成的,最微观的东西就是最宏观的东西,普遍的微观等于宏观。微观的无限性决定了宏观的无限性。世界可以无限小地进行微分,因此就会有无限多的概念和理论。世界的无限性,决定了实践的无限性,决定了认识的无限性。实践具有局部性。确定的单位总是由更小的单位组成,因此确定的单位具有局部性,在确定单位进行的微积分也具有局部性,在确定单位进行的实践也具有局部性。这决定了事物及其活动具有局部性,源于实践的认识也具有局部性。世界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整体、大小局部在运动中能够相互转化。实践是连续的,认识是离散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是对实践的阶段性、局部性总结。认识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总是在“追求”达到实践的连续性,但却永远不能最终达到实践的连续性。认识,如思想(语言)和理论(文字)是离散的,总是与世界及实践存在偏差,偏差的反映就是经济社会的波动。而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总是在不断地弥补这种偏差,在弥补这种偏差的过程中,又会或左或右、或多或少形成新的偏差。这种偏差和波动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理论与实际必然存在偏差。思想和理论永远不能完全概括实在,只能逐渐接近实在。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相对的局部,人的思想具有局部性。理论的作用是思想着的人通过对其他局部理论(认识)的学习,突破自身实践的局部限制,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达到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但理论天生具有局部性,以及人对理论认识的偏差性,使得理论对人的思想认识有局限和偏差作用。纠正理论及思想认识与实际之间这种偏差所做的努力和工作,就是创新。创新必须要真实地掌握、吃透实际情况,否则不但不能纠正偏差,反而可能扩大偏差。离真实越近,纠正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偏差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思维是理论和实践的中介。思维或心理活动能够模拟实践,介于语言文字(理论)和实践之间,是理论和实践相互转化的加工处理带,具有间断的虚拟连续性。因此,语言文字(理论、理念)永远无法完全准确描述心理活动,只能趋于接近。实践永无止境,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心理活动永无止境,语言发展创新、组合优化永无止境。心理活动是理论(文字、语言)和实践的中介。善于用语言表达心理活动的人,必然要善于观察、思考,必然要有丰富的语言库或语言储备。这就要从书本中学,从生活中学,从群众中学,从社会活动交流中学。读书永无止境,交流永无止境。思维与存在总是紧密联系着的思维活动,是高效的、有价值的思维方法。三、微积分的存在和作用范畴“微分”多存在和作用于思想和理论范畴。具体表现在:思想者(人类和动物)以现有对世界和实践的认识(概念或理论),在行为之前,形成的对行为的概念、目标、路径、方法、动作等方面的预期,并形成以组织、管理、分工合作为主要特点的社会思维活动。微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管理与领导。“积分”多存在于实践范畴。积分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思想者通过实践行为对世界的改造;二是纠正偏差。行为者对实践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到偏差,并依据偏差,修正、提升思想和理论水平,使“微分”的偏差更小化。积分有效性的重要方面:个体与组织。改造和发展世界,唯有“积分”才有效。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但只有开展有效的“微分”,“积分”才更有效率和价值。四、微积分哲学观对现实问题的解读一个农民工的困惑,读书改变了什么。10年前,陕西农民韩培印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为全村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儿子凑学费和生活费,他信心满满,坚信好日子在不远将来会到来。可现实是,当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无工作、找工作、换工作的反复中,四处奔波了几年,他却吃惊地发现,儿子的收入甚至远不如当农民工的自己。韩培印感慨,那时要是用凑学费的钱给娃买辆车,现在也发了。为什么“墨水”喝的越多,工资不一定拿的越多,读书究竟能够带来多少收益,这是个需要深入探究的问题。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很多望子成龙的家庭都有这种预期,读完书,就可以出人头地。但当实际情况与预期严重不符时,就会一百八十度转弯认为“读书无用”。泰戈尔:“我们误读了世界,反而说它欺骗了我们”。偏差到底在哪里?这种社会现象,是因为学校教育和学生个体过于注重“微分”,而不注重“积分”而造成的必然结果。只注重理论上的积累,而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理论的认识在自身的实践中得以修正和真实吸收。而社会上最需要的人才确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微分”、“积分”并重、并行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真正改变世界。书本中会出真正的人才?出空想家的居多。李开复说过:思想家思想;实干家实干。当思想家开始实干,或实干家开始思想,改变世界的事情就会发生!“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不如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进一步不如“读书行路”,进一步不如“读书行路反思总结”。读书的根本就是要把文字所表达的历史、现实、未来含义放到历史、现实、未来的实际里,在脑子里面震荡、揉和、除杂,成为自己拓展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或哲学的框架和认识。而不能像宗教经典一样,被人读来后如尚方宝剑高高供奉,视为万世不破的神灵之规,把自己的思想好不犹豫地放入他的笼子里,不敢越池一步。“微积分”高度配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