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场课程设计.doc_第1页
饮用水场课程设计.doc_第2页
饮用水场课程设计.doc_第3页
饮用水场课程设计.doc_第4页
饮用水场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饮用水场课程设计一、原始资料1.最高日供水量Q=6.8104m/d 设计水量:Q= Qd 1.10 / 24 = 6.81041.1/ 24 = 3116.67 m3/h=3120 m3/h 采用两套设备,每套设计水量 Q0=0.5*Q=3120*0.5=1560 m3/h=433.33L/s1.1 城市概述1.1.1 自然条件(1)所在地区:秦皇岛(2)城市土壤种类:亚粘土,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 12.00m 。(3)冰冻线深度、海拔高度、气象资料秦皇岛最多风向及其频率(%)年最多风向及其频率(%)最大冻土深度(cm)最大积雪深度(cm)冬季夏季风向频率12月1月2月6月7月8月风向频率风向频率风向频率风向频率风向频率风向频率W16W13W10SW10S10NE8W108513地名海拔高度夏季平均气压日照百分率(%)温度(C)室外计算相对湿度(%)降水量(mm)室外风速(m/s)全年冬季年平均极端最高极端最低最热月平均最高最冷月平均最低冬季空气调节最热月平均平均年总量一日最大一小时最大冬季平均夏季平均夏季平均风速这算成距地面2米处数值秦皇岛1.1.2 水源水质(1)水温: 最高:华北 28。 最低:华北 8。(2)水质 水源水质分析资料编号项 目单位分析结果1色度度10-302嗅和味无臭味异味3pH值6.5-8.44浊度NTU10-9005CODMnmg/L0.4-3.2其他未列举的水质项目均符合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中二类标准。二、设计依据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2000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93第2章 设计水量2.1 用水量计算最高日供水量(原始资料)Qd=6.8104m/d5.1 给水处理厂规模及流程5.1.1 给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 设计水量:Q= Qd 1.10 / 24 = 6.81041.1/ 24 = 3116.67 m3/h=3120 m3/h 1、地表水常用处理工艺: (1)原水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2)原水混合过滤消毒用户 适用于原水浊度低(一般在50度以下,短时间内一般不超过100度),且水源未受污染的情况。此种情况下,滤料应采用双层或多层,并且考虑适当采用高分子混凝剂。 (3)原水预沉池或沉砂池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当原水浊度较高、含砂量较大时,宜采用此种方法,用以减少混凝剂用量而增设预沉池或沉砂池。 (4)原水生物氧化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 适用于微污染水源,采用生物氧化预处理工艺,以去除水中有机物及氨氮。 根据地表水特征可知:水源,色度较稳定,浊度能稳定在一个固定的范围内,不存在Fe、Mn过量等问题和硬度问题,所以选择常规地表水处理工艺1即可达到预期效果:原水混合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用户5.2 药剂选择及投加方式5.2.1 混凝剂 1、混凝剂的选择:选择碱式氯化铝()(10%)作为水处理用混凝剂。因为碱式氯化铝本身无害,据全国各地使用情况,净化后的生活用水一般符合国家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所以选择碱式氯化铝作为水处理混凝剂是一个较好的选择。2 混凝剂投加量的确定据原水浑浊度最高值900 mg/L以及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下表)确定设计投加量为31.0 mg/L表5-4 混凝剂投加量参考值原水浊度=1002003004006008001000混凝剂投加量(mg/L)碱式氯化铝1012.817.42326.829.532.13 混凝剂的投加方式 本设计选用计量泵投加:计量准确,可以实现自控。5.2.2 消毒剂1、 消毒剂的选择 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本设计选择液氯为消毒剂:其在国内外应用最广,除消毒外,还起氧化作用;加氯操作简单,价格低,且在管网中有持续消毒杀菌作用。(二)加氯装置加氯机 加氯机用以保证消毒安全和计量准确。加氯机台数按最大加氯量选用,至少安装2台,备用台数不少于一台。 在氯瓶与加氯机之间宜有中间氯瓶,以沉淀氯气中的杂质,万一加氯机发生事故时,中间氯瓶还可以防止水流入氯瓶。5.3 水处理构筑物的选择5.3.1 混合设施 本设计的混合设施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管式静态混合器有其独特的优点,构造简单、安装方便、无运动设备,维修费用低;混合快速均匀。又由于水厂运行稳定,并不存在“流量降低,混合效果下降”的情况,所以选用管式静态混合器5.3.2 澄清池 设计中选择机械搅拌澄清池代替絮凝沉淀设备。 因为机械澄清池有以下优点:1、 比水力澄清池更能适应流量变化处理效果较稳定;2、处理效率高,单位面积产水量大;3、适用于处理浊度低于50000度的水,而原水浊度最大为900度,大大减小了水厂面积。5.3.3 过滤 在常规水处理过程中,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粒状滤料层截留水中悬浮杂质,从而使水货的澄清的工艺过程。它是保证饮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 V型滤池采用气水反冲洗,又具又表面横向扫洗功能,冲洗效果好,节水。现在正在国内逐渐推广应用,很多大中型水厂扩建改建大部分采用此种滤池,技术也日臻成熟、完善。适应社会发展,从节水、过滤效果考虑,设计中采用V型滤池。水处理流程: 混凝剂水源一级泵房 配水井 消毒剂机械搅拌澄清池V型滤池清水池吸水井二级泵房 配水管网 用户水力计算5.4 机械搅拌澄清池 本设计按照不加斜板进行,考虑以后加斜板,计算过程中对进水、出水。集水等案2Q进行校核。机器设置两座,则 设计水量 Q0=0.5*Q=3120*0.5=1560 m3/h=0.43333m3/s5.4.1 第二絮凝室 第二絮凝室流量: = 4Q0 = 1.7333m3/s 第二絮凝室导流板截面积=0.040,流速=0.04m/s 第二絮凝室截面积:=/=1.733.3/0.04=43.333 第二絮凝室内径: = =7.44m第二絮凝室壁厚:=0.25m第二絮凝室外径为 =+2=7.44+0.50=7.94m 第一絮凝室和第二絮凝室的停留时间t1=30s 第二絮凝室高度为: =/=1.2m.5.4.2 导流室导流室内导流板截面积:=0.040 导流室面积:=43.333导流室内径: =10.52m 导流室壁厚=0.1m导流室外径: =+2=10.52+0.2=10.72m 第二絮凝室出水窗高度为: =1.29m 导流室出口流速=0.04m/s导流室出口面积为 =/=43.333 出口断面宽为=1.50m 出口垂直高度=2.12m 5.4.3 分离室 分离室流速=0.001m/s分离室面积为: =Q0/=433.33 澄清池总面积为: =+=523.58 澄清池直径为D= 25.82米5.4.4 池深 水停留时间取为T=1.5h池子有效容积: =Q0T=15601.5=2340 考虑增加4%的结构容积,则池子计算总容积: V=(1+4%)=2433.6 取池子超高=0.30m 池子直壁部分高度=1.85m 池子直壁部分容积为 =968.64 += V-=2433.6968.64=1464.96 圆台部分高度为:=3.9m;池子圆台斜边倾角为45底部直径为 =D2=18.02m 澄清池底部采用球壳式结构,球冠高度=1.15m 圆台容积: =1487.3 球冠半径: R=35.87m 球冠容积: =147.44 池子实际有效容积: V=+=968.64+1487.3+147.44=2603.38 实际总停留时间:=V/1.04=2603.38/1.04=2503.25 T=2503.251.5/1563=2.4h 池子总高度: H=7.20m5.4.5 配水三角堰 孔口直径为0.10m,每孔面积为0.007854,出水孔总数为90个;沿三角堰,每4设置一孔。 孔口流速 =0.675m/s出水孔总面积: 1.10Q0/=0.7 5.4.6 第一絮凝室 第二絮凝室底板厚度=0.15m B1=0.8m,第一絮凝室上端直径为 =+2+2=9.84m 第一絮凝室高度为 =+=4.4m 伞形板延长线交点处直径为: =+=18.33m 泥渣回流量为=4Q0,回流速度=0.15m/s,回流缝宽度=0.2m 裙板厚度为=0.04m, 伞形板下端圆柱直径: =2(+)=17.68m 按照等腰三角形计算,伞形板下端圆柱体高度: =0.65m 伞形板离池体高度为: =()/2=0.17m 伞形板锥部高度为: =3.71m第一絮凝室体积: V1=791.47m3第二絮凝室加导流室(公式在本上):V2=312分离室:V3=1399.78=1400 各室容积之比: 第二絮凝室:第一絮凝室:分离室=:=1:2.5:4.55.4.8 进水系统 进水流速为=1.13m/s 进水管管径d=0,6987m(DN700)5.4.9 集水系统 集水槽采用辐流式集水槽和环形集水槽,设计时,辐射槽、环形槽、总出水槽之间按水面连接考虑。1 辐流式集水槽:全池共设12根辐流式集水槽,每根集水槽流量为=Q/12=0.4333/12=0.0361/s 设辐射槽宽=0.25m,槽内水流速度=0.4m/s,槽内坡降iL=0.1m,则槽内终点水深为=0.361m 槽临界水深: =0.131m 槽起点水深为: =0.2795m 设计槽内起点水深0.28m,终点水深0.36m,出水孔前水位0.05m,孔口出流跌落0.07m,槽超高0.2m,则 槽起点断面高: 0.28+0.07+0.05+0.20=0.6m 槽终点断面高: 0.36+0.07+0.05+0.20=0.68m2 环形集水槽:=Q/2=0.21665/s 取=0.6m/s,槽宽=0.5m,考虑到施工方便,槽底为平底,即iL=0.则 槽内终点水深为: =0.21665/(0.600.5)=0.72m 槽内临界水深为: = =0.268m 槽内起点水深为: = = =0.756m 设计环形槽内水深为0.80m,环形槽超高0.30m,则环形槽断面高为:0.80+0.07+0.05+0.30=1.22m.3 总出水槽取槽宽b3=0.7m,出水槽按矩形渠道计算,槽内水流速度=0.8m/s槽内坡降为0.20m,槽长6.0m槽内终点水深为h6=Q/(b3)=0.773mA=Q/=0.773/0.8=0.967 槽内起点水深: h5=h6iL+0.000836.0=0.573m5.4.10 排泥及排水的计算1 污泥浓缩室:污泥浓缩室的总容积根据经验按池总容积的1%考虑 V4=1%=1%2503.25=25.03 分设4斗,则每斗容积V斗= V4/4=6.26 2 排泥周期 本池在重力排泥时,进水悬浮物含量S1=一般1000mg/L,出水悬浮物含量S4一般10mg/L,污泥含水率P=98%,又浓缩污泥容重=1.02,所以排泥周期: =min 3排泥历时设污泥管直径DG100,其断面面积=0.007854 电磁排泥阀适用水压h4.0m 取=0.03,管长L=5m 局部阻力系数:进口 =10.5=0.5 丁字管 =10.1=0.1 出口 =10.1=0.1 45弯头 =10.5=0.5 闸阀 =0.15+4.3=4.45(闸阀、截至阀各一个) 则=6.45 流量系数:=0.33 排泥流量: =0.33=0.229/s 排泥历时:=4.08/0.229=178.16s4 放空时间 设池底中心排空管直径DG300,其断面面积=0.07069 取=0.03,管长L=15m 局部阻力系数:进口 =10.5=0.5 出口 =11=1 进口 =10.1=0.1 闸阀 =20.2=0.4 丁字管 =10.1=0.1 则=2.0流量系数:= =0.47 瞬时排水量: q= =0.470.07086=0.396/s放空时间t= 式中 =2536.43=5.34=45=14.0m 所以t=22536.43()+25.34()=1870.83+8089.57=9960.4s=2.77h5.5 V型滤池工艺设计与计算5.5.1 设计数据 计算水量 =0.4333 滤速V=11m/h 总冲洗时间12min 冲洗周期T=48h 反冲横扫强度1.8L/(s)表5-7滤池冲洗时间 冲洗强度(L/s)冲洗时间(min)第一步(气冲)153第一步(气水同时冲洗)空气154水4第一步(水冲)555.5.2 设计计算 1、池体设计 (1)滤池工作时间T T=24t24/T=240.224/48 = 240.1 = 23.9 h (式中未考虑排放滤水) (2)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T)=1560*24/(1123.9)=142.41 (3)滤池的分格 为节省占地,选双格V型滤池,池底板用混凝土,单格宽=3.5m,长 =8.18m,单格面积28.63,共分4座,左右对称布置,每座面积f=57.26,总面积230 (5)滤池高度的确定 滤池超高 =0.3m 滤池口水深 =1.5m 滤层厚度 =1.4m 滤板厚 =0.13m 滤板下布水区高度 =0.8m滤池总高度 H = + + + + =0.8+0.13+1.4+1.5+0.3 =4.13m(6) 水封井的设计 滤池采用单层加厚均粒滤料,粒径0.951.35,不均匀系数1.21.6 均粒滤料清洁滤料层的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式中: 水流通过清洁滤料层的水头损失,; 水的运动黏度, /s; 20时为0.0101/s; g重力加速度, 981/; 滤料孔隙率; 取0.5; 与滤料体积相同的球体直径,根据厂家提供数据为0.1 滤层厚度, =140 滤速,/s,v=11m/h=0.31/s; 滤料粒径球度系数,天然砂粒为0.750.8,取0.8; =1800.0101/981(10.5)/0.5(1/0.80.1)1400.31=25.14 根据经验,滤速为812m/h时,清洁滤料层的水头损失一般为3040,计算 值比经验值低,取经验值的低限30为清洁滤料层的过滤水头损失,正常过滤时通过长柄滤头的水头损失h0.22m,忽略其他水头损失,则每次反冲洗后刚开始过滤时,水头损失为H=0.3+0.22=0.52m 为保证滤池正常过滤时池内的液面高出滤料层,水封井出水堰顶标高与滤料层相同. 设计水封井平面尺寸1.5m1.5m,堰底板比滤池底板低0.3m. 水封井出水堰总高: = 0.3 + + + =0.3+0.8+0.13+1.4=2.63m 因为每座滤料过滤水量: = vf=1157.26=629.86m /h=0.175 m /s 所以水封井出水堰上水头由矩形堰的流量公式 Q=1.84bh 计算得: =/(1.84 ) =0.175/(1.843.5) =0.09m 2、反冲洗用水量的计算: 反冲洗用水流量按水洗强度最小时计算.单独水洗时反冲洗强度最大,为 5L/(s) Q =f = 557.26 =286.3L/s=0.286 m/s V型滤池反冲洗时,表面扫洗同时进行,其流量: =f=0.001857.26=0.103068 m/s (3)反冲洗配水系统的断面计算. 配水干管进口流速为1.5 m/s 左右,配水干管的截面积 =/ = 0.43333/1.5 = 0.289 配水支管流速或孔口流速取=1 m/s 则配水支管(渠)的截面积: = / =0.25/1=0.4333 此即配水方孔总面积.沿渠长方向两侧各均匀布置15个配水方孔.共30个,孔中心 间距0.5m,每个孔口面积: = 0.4333/30=0.0144 3、反冲洗用气量的计算: 反冲洗用气流量按气冲强度最大时的空气流量计算.这时气冲的强度为 15 L/(s) =f=1557.26=858.9L/s=0.8589/s (1)配气系统的断面计算. 配水干管(渠)进口流速应为5m/s左右,则配水干管的截面积 = / = 0.8589/ 5 = 0.172 反冲洗配气支管流速或孔口流速为10m/s,配气支管的截面积: = / = 0.8589/10 = 0.08589 每个布气小孔面积: = / 30 = 0.08589/30 = 2.863*10-3 孔口直径: = (4/) =0.06m 每孔配气量: = /30=0.8589/30=0.02863m/s 对气水分配渠断面面积要求的最不利条件发生在气水同时反冲洗时,亦即气水同时反冲洗时要求气水分配渠断面面积最大。因此,气水分配渠的断面设计按气水同时反冲洗的情况设计,气水同时反冲洗时反冲洗水的流量: = f=457.26=229.04 L/s 气水同时反冲洗时反冲洗用空气的流量: = f = 1557.26 = 858.9 L/s 则气水分配干管的断面积: =/+/=0.2291 / 1.5 + 0.8589 / 5= 0.3245 4、滤池管渠的布置 (1)反冲洗管渠. 气水分配渠. 气水分配渠起端宽0.25m,高取1.4m,末端宽取0.25m,高取1.0m,则起端截面积0.35,末端截面积0.25,两侧沿程各布置15个配水小孔和15个布水方孔,孔间距0.6m,共30个配气小孔和30个配水方孔,气水分配渠末端所需最小截面积0.28/30=0.0093末端截面积0.25,满足要求. 排水集水槽: 排水集水槽顶端高出滤料层顶面0.5m,则排水集水槽高: = + + + 0.51.5 =0.8+0.13+1.4+0.51.4 =1.43m 式中 、同前池体造型设计部分滤池高度确定的内容,1.5m 为气水分配渠起端高度. 排水集水槽末端高: = + + + 0.51.0= 0.8 + 0.13 + 1.4 + 0.51.0=1.83m 式中 、同前池体造型设计部分滤池高度确定的内容,1.0m 为气水分配渠末端高度. 底坡I=(1.831.43)/L=0.4/8.18=0.049 排水集水槽排水能力校核. 由矩形断面暗沟(非满流n=0.013).计算公式校核集水槽排水能力. 设集水槽超高0.3m.则槽内水位高=1.13米,槽宽, =0.45m. 湿周X=b+2h=0.25+21.13=2.51m 水流断面: = bh=0.251.13=0.283 水力半径:R=/X=0.283/2.51=0.1127m 水流速度:v=/n=/0.013=3.97m/s 过流能力 =v=0.2833.97=1.124 / s 实际过水量: =+=0.25+0.0882=0.3382 / s过流能力=1.124 / s (2)进水管渠. 进水总渠. 滤池分为独立的两组,每组进水总渠过水流量按强制过滤流量设计,流速 取1.0m/s,则强制过滤流量: =1.73332/2=0.86666/ s 进水总渠水流端面积=/v=0.867/1.0=0.867 取进水总渠宽0.63m,水面高0.63m 每座滤池的进水孔: 孔口两侧水位差取0.1m,则孔口总面积 = /()=0.77 中间面积按表面扫水量设计. = ( /A总 )=0.77(0.08589/0.867)=0.0762 孔口宽=0.4m.高=0.2m 两侧孔口设闸门.采用橡胶囊充气阀,每个侧孔面孔; =( )/2=(0.770.0762)/2=0.3469 孔口宽0.68m,高=0.2m 每座滤池内设的宽顶堰. 为了保证进水稳定性,进水总渠引来的浑水经过宽顶堰进入每座滤池内的配水渠,在经滤池内的配水渠分配到两侧的V形槽,宽顶堰宽4m,宽顶堰与进水渠平行设置,与进水总渠侧壁相距 0.5m, /(1.84 )0.386/(1.844) 0.14m 每座滤池的配水渠; 进入每座滤池的混水经过宽顶堰溢流进配水渠,由配水渠两侧的进水孔进入滤池内的V形槽。 滤池配水渠宽0.5m。渠高1.0m。6m。 当渠内水深=0.75m时,流速(进来的浑水由分配渠中段向渠两侧进水孔流出,每侧流量为/ 2) /()0.86666/(20.50.75)1.155m/s 满足滤池进水管渠流速0.81.2m/s 配水渠的水力半径: =0.50.75/(0.520.75)=0.1875m = 渠内水面降落量 =0.003896/2=0.0116m 因为配水渠最高水位: =0.75+0.0116=0.762m渠高1m 所以配水渠的过水能力满足要求. (3)V形槽的设计: V形槽槽底设表扫水出水孔直径取=0.02m,间隔0.15m.每槽共计54个,则单侧V形槽表扫水出水孔出水总面积=(0.02/4)54=0.02 表扫水出水孔低于排水集水槽堰顶 0.15m,即 V 形槽槽底的高度低于集水槽堰顶 0.15m; 表面扫洗时V形槽内水位高出滤池反冲洗时滤面= =0.529m = 0.051m V形槽倾角45度,垂直高度1m,壁厚0.05m.反冲洗时V形槽顶高出V形槽内液面的高度为: 10.15 =10.150.0510.529=0.27m 5.6 清水池工艺设计与计算5.6.1 平面尺寸计算:清水池容积W=W1+W2+W3 调节容积() 水厂冲洗滤池和沉淀池排泥等生产用水(),=(5%10%),取5%.安全贮水量,体积估计为800W=9.82%+5%+800=1.08776104m/d清水池设两座,每座有效容积=5440 设水深5米,则每座清水池面积为f = / H = 1088 取BL = 2545 = 1125 取超高0.5m则清水池净高为5.0+0.5 = 5.5 m尺寸BLH=25m45m(5.0+0.5)m=6187(超高0.5m)5.6.2 管道计算: 1、清水池的进水管(4条,2条/座): = 清水池进水管管径(m); v 进水管管内流速(m/s),一般采用0.71.0m/s); 设计中取v=1.0m/s则=0.74m设计中取进水管管径为DN800,进水管内实际流速为0.87m/s2、清水池的出水管: 由于用户用水量的变化,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最大流量设计: = 式中最大流量(/s) K时变化系数,一般1.32.5,本设计中取2 Q设计水量() 则=5700/h=1.58/s出水管管径: 式中出水管管径(m) 出水管管内流速(m/s),一般为0.71.0m/s,(本设计中取0.9)所以=0.75m本设计中取出水管管径DN800,出水管内实际流速0.786m/s 3、清水池的溢流管: 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的直径相同,取为DN800。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管上不阀门。出口设置网罩,防止虫类进入池内。4、清水池的排水管: 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需要放空,因此应设置排水管。排水管的管径按2.5h放空时间计算。排水管内流速按1.2m/s估计,则排水管管径为 = 式中排水管管径(m) t放空时间(h),本设计中取t=2h 排水管内水流速度(m/s) 所以=0.80m(取DN800)5.6.3 清水池的布置:1、导流墙: 在清水池内设置导流墙以防止池内出现死角,保证氯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小于30min。每座清水池内导流墙设置两条,间距8.3m,将清水池分成3格。在导流墙底部每隔1.0m设置0.1m0.1m的过水方孔,使清水池清洗时,排水方便。2、检修孔:在清水池顶部设置圆形检查孔两个,直径为1200mm。3、通气管:为了使清水池内空气流通,保证水质新鲜,在清水池顶部设置通气孔,通气孔共设置12个,每格设4个,通气管的管径为200mm,通气管伸出地面的高度高低错落,便于空气流通。4、 覆土厚度:在清水池顶部覆盖1.0m厚的覆土,并加以绿化,美化环境。5.9 加药间和加氯间工艺设计与计算5.9.1 加药间 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68000 /d=2833 /h; 混凝剂为碱式氯化铝PAC(10%); 混凝剂最大投加量u=30mg/L(solid); 药剂原液浓度b=10%需要稀释成5%的浓度方可使用;每日混凝剂有原液池向溶液池抽取次数n=21、溶液池 容积= = = =20.38 溶液池设置两座,每座容积均为=10.2。形状采用矩形,尺寸为BLH=2.02.5(3.0+0.3) =16.5 其中0.3m为超高。2、原液池 设计储存量按30天考虑,则原液池容积为=30d=30d=505.785 原液池设置两座,每座容积253 形状为矩形:BLH=5.510.0(5.0+0.3)=291.5其中0.3m为超高。3、投药管 投药管流量q= = =0.47L/s=1698L/h 查得投药管管径Dg20,相应流速为1.5m/s 溶液池底部设管径Dg=100mm的排渣管一根4、投药计量设备 采用计量泵投加:计量泵型号JZ-320/25,选用四台,三用一备。加药间平面尺寸 BL =5m4m5.9.2 加氯间 1、 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68000 /d=2833 /h; 预氯化最大投加量=1.5mg/L 清水池最大投加量=1.0mg/L2、设计计算 预加氯量 =0.001Q=0.0011.52833=4.25kg/h 清水池加氯量 = 0.001Q =0.0011.02833=2.833kg/h 为保证氯消毒时的安全和计量准确,采用加氯机投氯,并设置校核加氯量的计量设备。加氯机型号LS80-3转子真空加氯机,总共5台,3用2备。 3、液氯仓库 仓库储备量按15d最大用量计算,则储备量M=24(4.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