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用)_第1页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用)_第2页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用)_第3页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用)_第4页
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前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二二二二 2010201020102010 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 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政治生活政治生活 考点考点考点考点 一 一 一 一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 1 1 1 1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的国家性质 考点 考点 考点 考点 1 1 1 1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P5P5P5P5 2 2 2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P5P5P5 最大的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最大的特点 对占全国人口绝大 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 对极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 行专政 行专政 P5P5P5P5 四段 四段 四段 四段 3 3 3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P5 6P5 6P5 6P5 6 注意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包括主体广泛与内容广泛是易混点 注意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包括主体广泛与内容广泛是易混点 注意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包括主体广泛与内容广泛是易混点 注意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包括主体广泛与内容广泛是易混点 4 4 4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P7P7P7P7 5 5 5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P7P7P7P7 2 2 2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6 6 6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P8 10P8 10P8 10P8 10 7 7 7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P9 10P9 10P9 10P9 10 8 8 8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P10 13P10 13P10 13P10 13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 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 的原则是个难点的原则是个难点的原则是个难点的原则是个难点 P10 11P10 11P10 11P10 11 3 3 3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9 9 9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其选举方式 P16 18P16 18P16 18P16 18 101010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P18 21P18 21P18 21P18 21 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民主监督权的合 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民主监督权的合 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民主监督权的合 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民主监督权的合 法渠道是易混点 法渠道是易混点 法渠道是易混点 法渠道是易混点 2 111111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P22P22P22P22 121212 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P24 25P24 25P24 25P24 25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不是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不是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不是 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不是 一级国家政权是易错点 一级国家政权是易错点 一级国家政权是易错点 一级国家政权是易错点 131313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P27 28P27 28P27 28P27 28 141414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P29 30P29 30P29 30P29 30 二 二 二 二 我国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我国的政府我国的政府 4 4 4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151515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其中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 其中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 其中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 其中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文 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易混易错点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易混易错点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易混易错点化建设的职能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是易混易错点 P37P37P37P37 161616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作用 P38P38P38 一段 一段 一段 171717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对人民负责 其中坚持为人民服 对人民负责 其中坚持为人民服 对人民负责 其中坚持为人民服 对人民负责 其中坚持为人民服 务的务的务的务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工作态度工作态度 树立求真务实的 树立求真务实的 树立求真务实的 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工作作风工作作风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易混工作方法是易混工作方法是易混工作方法是易混 点点点点 P39 41P39 41P39 41P39 41 5 5 5 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181818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P43 44P43 44P43 44P43 44 191919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P45P45P45P45 一段一段一段一段 1 21 21 21 2 行 行 行 行 202020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P46 47P46 47P46 47P46 47 212121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我国行政监督体系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P47P47P47P47 6 6 6 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政府的权威 222222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P49P49P49P49 232323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P50 51P50 51P50 51P50 51 3 三 三 三 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7 7 7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42424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P55 56P55 56P55 56P55 56 252525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四权中的决定权与监督权是易混易错点 四权中的决定权与监督权是易混易错点 四权中的决定权与监督权是易混易错点 四权中的决定权与监督权是易混易错点 P55P55P55P55 262626 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产生 P56P56P56P56 272727 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的职责人大代表的职责 P57P57P57P57 28282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P58P58P58P5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政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政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政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 政党 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是易混易错点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是易混易错点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是易混易错点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是易混易错点 P58P58P58P58 70707070 76767676 对比 对比 对比 对比 292929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P60 61P60 61P60 61P60 61 8 8 8 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 303030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P63P63P63P63 31313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宗旨和指导思想 P63P63P63P63 67676767 323232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三个执政内容与关系是易错点 三个执政内容与关系是易错点 三个执政内容与关系是易错点 三个执政内容与关系是易错点 P64 65P64 65P64 65P64 65 333333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P69 70P69 70P69 70P69 70 9 9 9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343434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P73P73P73P73 353535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个原则是易错点 三个原则是易错点 三个原则是易错点 三个原则是易错点 P73 75P73 75P73 75P73 75 363636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P76P76P76P76 373737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P76 77P76 77P76 77P76 77 383838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P78 79P78 79P78 79P78 79 4 393939 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 P80 82P80 82P80 82P80 82 10 10 10 当代国际社会当代国际社会当代国际社会当代国际社会 404040 国际社会的成员 国际社会的成员 国际社会的成员 国际社会的成员 P89P89P89P89 414141 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 P89 90P89 90P89 90P89 90 424242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P90P90P90P90 434343 联合国 联合国 联合国 联合国 P90P90P90 末段末段末段末段 91 91 91 444444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P94P94P94P94 454545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P94P94P94P94 464646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P95P95P95 末段末段末段末段 96 96 96 474747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P98P98P98 二段二段二段二段 四段 四段 四段 四段 484848 时代的主题 时代的主题 时代的主题 时代的主题 P98P98P98 一段 一段 一段 一段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P101 102P101 102P101 102P101 102 494949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P100P100P100P100 505050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P105P105P105 末段末段末段末段 106 106 106 515151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宗旨和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宗旨和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宗旨和立场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宗旨和立场 P106P106P106P106 525252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P106P106P106P106 535353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P107P107P107P107 545454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P109P109P109P109 111111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11 1311 1311 13 是是是是选修内容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不用掌握选修内容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不用掌握选修内容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不用掌握选修内容 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不用掌握 555555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各具特色的国家和国际组织 5 565656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 国家的本质 575757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585858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 595959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国际组织 12 12 12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 606060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P59P59P59 61616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P55P55P55 62626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P61P61P61 倒数二段 倒数二段 倒数二段 倒数二段 636363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民主集中制的特点 P59P59P59 64646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P61P61P61 一段 三段小字 一段 三段小字 一段 三段小字 一段 三段小字 656565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P61P61P61 二段 二段 二段 二段 13 13 13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 666666 联合国 联合国 联合国 联合国 P90P90P90 末段 末段 末段 末段 585858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 676767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686868 欧盟 欧盟 欧盟 欧盟 6 2010 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年广东省高考文综考纲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的说明 广东卷 命题指导思想 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实现 有助于高校科学公正地选拔人才 有助 于实施素质教育 有助于高校依法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原则 切实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改革精神 反映各学科课程标准 的整体要求 的目的 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0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科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 实验版 和本说明为依据 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规律和要求 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 试题以能力立意 将知识 能力 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 促进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实现 注重考查考生 政治 历史 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及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考查考生对政治 历史 地理学科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视运用 新材料 新情境 强调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 联系 注重时代性和实践性 引导考生培养正确的情感 态度 价值观 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 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考试目标要求和考试范围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 验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实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实验 的内容 确定文科综合科考试内容 政治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 全面 准确地从图 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并 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7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 知识库 中有关知识 基本技能的能力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 政治 文化 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应用历史的 辩证的观点和方法 分析 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 经济 文化等现象 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 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 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 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 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 方法 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 论证和探究问题 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 清晰的层次 正确的逻辑关系 表达出论证 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 考试内容 经济生活 1 货币 1 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 金属货币与纸币 2 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 结算与信用工具 外汇和汇率 2 价格 1 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供给与需求 8 影响 均衡 价格的因素 2 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 消费 1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 消费结构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 消费行为 4 生产与经济制度 1 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发展生产的意义 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9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 企业与劳动者 1 生产的微观主体 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 公司的组织形式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 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 劳动光荣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维护劳动者权益 6 投资与融资 1 商业银行 利息 利率与本金 储蓄存款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商业银行的业务 2 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10 股票 债券 商业保险 3 融资 7 个人收入的分配 1 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 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 公平的影响 提高效率 促进公平 8 国家收入的分配 1 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构成 财政收支平衡 2 财政的作用 11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财政与宏观调控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 征税与纳税 1 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的种类 税收的作用 2 依法纳税 纳税人 负税人 依法纳税 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 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市场配置资源 市场秩序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2 宏观调控 11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小康社会 经济建设的要求 2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1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跨国公司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 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 引进来 与 走出去 相结合的战略 文化生活 1 文化与生活 1 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与经济 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2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3 丰富精神世界 促进全面发展 2 文化传承与创新 1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 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4 1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 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建设和谐文化 培育文明风尚 3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5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生活与哲学 1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 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 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16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 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 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 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 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7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7 实践 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 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 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3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18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 辩证的否定观 19 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 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4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 人生价值 20 价值和价值观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时事政治 1 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 2009 年 4 月至 2010 年 3 月 2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考试形式 闭卷 笔答 满分为 300 分 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试卷结构 题型题号考查内容题量题分备注 1 11 题地理11 题44 分 12 23 题历史12 题48 分 选 择 题24 35 题政治12 题48 分 都是四选一的单项选择题 每题 4 分 共 35 题 满分 140 分 36 37 题政治2 题52 分 38 39 题历史2 题52 分 非 选 择 题 40 41 题地理2 题56 分 共 6 题 满分 160 分 全卷共 41 题 地理 历史 政治各 100 分 满分 300 分 21 内容比例 学科内容占满分值比例备注 经济生活约 27 政治生活约 27 文化生活约 18 政治 生活与哲学约 28 时事政治的内容在相 关试题中体现 古代约 23 近代约 39 历史 现代约 38 自然地理约 32 地理人文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 约 68 试题难度 试卷包括容易题 中等难度题和难题 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题型示例 一 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图 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 A B C 21 图 7 人民币元 100 美元 表明 A 点到 B 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B 点到 C 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 A 点到 B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B 点到 C 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 A B C D 答案 D 22 村头路口夜晚常有行人跌倒 村民张三在此安装路灯 并向路人收取电费却遭遇多数人拒绝 张 三因收费不能弥补成本只好拆掉路灯 村委会从村财政出资安装该路灯和承担电费 照明恢复正常 22 这表明 市场难以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 市场是一只 看得见的手 调节人 财 物的配置 路灯是公共物品 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 作为资源配置的手段 计划调节比市场调节更有效 A B C D 答案 B 23 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 你对国家的热爱更高于你对职业和薪水的追求 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这是某媒体对姚明回国参加奥运会的 高度评价 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高度评价 姚明的行为体现了我国公民 A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积极履行公民义务 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B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一致的原则 C 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坚持享受权利与履行义务对等的原则 D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 把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 答案 答案 A 题干最后指向问表明 说明 意味着 揭示了 启示 反映了 体现了 告诉我们 应题干最后指向问表明 说明 意味着 揭示了 启示 反映了 体现了 告诉我们 应 该 等 属于事理题 该 等 属于事理题 遇遇 反映了反映了 指向 凡是直接反映题干所述现象及书中的原理 指向 凡是直接反映题干所述现象及书中的原理 观点 如果是组合题 只要符合题意的选项都要 遇观点 如果是组合题 只要符合题意的选项都要 遇 揭示了揭示了 一般选择反映本质的选项 一般选择反映本质的选项 总之 注意总之 注意一条原则 如果是书上有的原理 观点又扣题的题肢 先当选 如果是不定向一条原则 如果是书上有的原理 观点又扣题的题肢 先当选 如果是不定向 选择题或多选题 注意将虽然不是课本知识点 如直接反映题干观点的选项也要选 选择题或多选题 注意将虽然不是课本知识点 如直接反映题干观点的选项也要选 24 某区通过居民直选 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 产生新一届居委会 这反映了 某区通过居民直选 户代表选举和居民代表选举 产生新一届居委会 这反映了 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 参与民主管理居民通过选举基层政府 参与民主管理 居委会干部居民选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居委会干部居民选 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居委会选举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本居住地区全体居民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举居委会 A B C D 答案 答案 C 25 表 表 2 是某县政府在是某县政府在 2002 年和年和 2007 年召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年召开县长办公会的主要内容及次数统计 表表 2 时间时间会议总数会议总数会议主要内容及次数会议主要内容及次数 2002 年年20 次次 研究招商引资问题研究招商引资问题 14 次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 次次 研究提供就业信息和改善就业环境问题研究提供就业信息和改善就业环境问题 2 次次 集体学习集体学习 2 次次 2007 年年20 次次 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研究土地利用及征地补偿问题 3 次次 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研究社会治安管理问题 2 次次 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础设置建设问题研究公路改造和基础设置建设问题 2 次次 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汇集和传播经济信息 3 次次 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研究低保和环保问题 6 次次 23 集体学习集体学习 4 次次 如果仅从会议内容和次数来判断该县政府的行为 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如果仅从会议内容和次数来判断该县政府的行为 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A 政府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 政府依然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 B 文化职能得到了显著增强 文化职能得到了显著增强 C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 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得到了强化 D 政府职能的种类明显增加 政府职能的种类明显增加 答案 答案 C 26 格萨尔王传 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 西藏自治区政府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 面的抢救和整理 这说明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B C D 答案 A 27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广州方言 埋单 打包 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 且发展出其本义以外 的涵义 这表明 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 A B C D 答案 A 28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 甲说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乙说 方生方死 方死方生 丙说 飞鸟之景未 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 辩证法 相对主义 形而上学 B 二元论 形而上学 辩证法 C 辩证法 相对主义 两点论 D 辩证法 形而上学 相对主义 答案 A 29 我们要坚强 不要哭 要保持清醒 保持体力 四川某中学生在地震废墟下鼓励同学们坚持待援 最终他和同学们一起配合救援人员得以脱险 这体现了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 面对灾害人们应该相互合作 团结互助可以战胜自然 团结互助可以减少损害 A B C D 答案 D 30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和 中也者 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 这说明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 B 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 C 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 D 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 B 二 非选择题 31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 30 年来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 认真对待 着力解决农业 农村 农民问题 党全 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 尊重农民首创精神 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 废除人民公社 确定以家庭承包 经营为基础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全面放开农产品市场 取消农业税 对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24 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 粮食生产不断跃上新台阶 农产品 供应日益丰富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十三亿人口吃饭问题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小城镇蓬勃发展 农村市场兴旺繁荣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 亿万农民工 成为产业工人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极大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 极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社会生产力 极大 改善了广大农民物质文化生活 据统计 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在 1978 年约有 2 5 亿 到 2007 年末 减少为 1479 万 农民人均收入由 134 元增加到 4140 元 实际增长 6 3 倍 材料二 表 3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构成统计 年份 家庭人均纯收入 1978 年 100 食品支出 交通通讯 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 务支出 1985268 957 791 83 9 1990311 258 801 445 37 1995383 658 622 587 81 2000483 449 135 5811 18 2005624 545 489 5911 58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6 1 根据表 3 描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指出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途径是大力发展农业 根据经济生活知识 提出发展农业的有效经济措 施 3 结合材料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 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从党的宗旨出发解决农民脱贫致富问题的 4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 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改革发展中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利益 为最高价值标准 参考答案 1 从长期趋势看 食品支出比重下降 交通通讯支出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比重上升 这说明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生存资料消费的比重下降 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提高 说 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改善 消费质量提高 2 稳定与完善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经济政策 发展农业科学技术 增加农业投入 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 发展特色农业 生态农业 旅游观光农业 国家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等 3 中国共产党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出发 关注 三农 问题 制定了农村改革发展战略 通 过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多项措施 调动农民积极性 发展农业生产 推动农民脱贫致富 通过 加大农业投入等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让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这个两个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 理内在统一的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体现了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与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 一致性 党通过农村经营制度 分配制度 税收制度等改革 调整了生产关系 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 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使人民群众分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 践行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的标准 32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菲律宾马克坦约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 有一座纪念亭 亭中立有一块有石座铜碑 碑的正面 25 有这样的文字 费尔南多 麦哲伦 1521 年 4 月 27 日 费尔南多 麦哲伦死于此地 他在与马克坦岛 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 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 维多利亚号 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 于 1521 年 5 月 1 日升机驱离宿务港 并于 1522 年 9 约 6 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 第一次环球航海就 这样完成了 这块碑的背面 则刻着另一段文字 拉普拉普 1521 年 4 月 27 日 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央这里 打走了西班牙入侵者 杀死了他们的首领 费尔南多 麦哲伦 由此 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 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1 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 其依据有何不同 这种评价差异反映 了价值间判断的什么特点 2 从这座奇特的纪念碑 说明文化遗址保护的文化意义 参考答案 1 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 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的环球航海 对人类文明做出 了贡献 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 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 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价值评价往往因人而异 人民的社会地位不同 需要不同 价值判断也就不同 会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作 出不同或截然相反的判断 价值判断的这个特点并不否定价值判断的客观依据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 文化遗址是一个国家和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 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 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展示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文化遗址对于 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的价值 33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村有 30 亩河滩地 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 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 农户 获得每亩 100 元补偿款 养蟹人每年净收益 8 万元 合同到期后 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 但 农户无养蟹技术 好处无从实现 经村委会调解 并劝说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 元 养蟹人之所 以让步续约 是因为若不承包 收益为零 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 3000 元 一年后 农户获得更多的 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 收入增加 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 经营成本下降 且蟹的消费量上升 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 1000 元 材料二 表 4 2003 年 2007 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指标 2003 年2007 年年均增长速度 GDP13 58 万亿元25 73 万亿元10 8 财政收入2 17 万亿元5 13 万亿元22 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72 元13786 元9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622 元4140 元6 8 材料三 我国政府 2008 年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 民生的分量越来越重 例如 在 4 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中 2800 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 400 亿元用于医疗卫生 文化教育事业 发展 3700 亿元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1 结合材料一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2 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3 根据以上材料 从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角度为扩大内需提出建议 参考答案 26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一方面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养蟹 人收益的增加 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 元 另一方面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农 户获得了 100 元的再补偿 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 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 蟹的消费扩大也 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 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 二者又存在矛盾 这 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 2 材料 2 中的各项经济指标都有增长 但城镇居民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 GDP 增速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 扩大内需的措施包括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 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协调区域发展 34 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与城市相比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 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 就业压力大 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 江 苏 海南等地曾在 20 世纪末先后制定了 村官 行动计划 2008 年以来 党和政府把 村官 工作提到战 略高度 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 村官 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 以使大学生村官 下得去 待得住 干 得好 流得动 材料二 到目前为止 全国已有 7 8 万名 村官 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 大学一毕业 小杨打破传统观 念 只身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 任职期间 在村党委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 她 走访农户 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 传授农业科技知识 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 她刻苦 学习雕刻知识 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 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 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 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 短短两年 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 因 此 村官 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 小杨自己也认为党 村官 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1 村官 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2 结合材料二 运用 实现人生的价值 的有关知识 说明 村官 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 示 材料三 村官 工作的实施对我国广大农村村民自治的基层民主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