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五言诗的形成与发展吴奕博汽车系94班摘要:五言体诗歌在汉末发展成熟,逐渐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体例。它与之前的四言诗歌仅一字之差,但带来了很多深远的变革。究其原因,牵涉历史文化审美创作诸多方面;而探究其发展历程,也有助于考察这一时期中国语言、文学乃至音乐的发展历程。关键词:中国古代诗歌;五言诗;汉语;中国古代音乐;本文将讨论在汉乐府至魏晋时期成型的五言诗的渊源和发展,希望能从多方面寻求例证,共同探讨这个话题,故笔者查阅了有关汉语言发展,词汇学,语音学,古乐发展史,诗歌发展史等多方材料,希望能得出综合性的结论。虽然这些材料都对论述这个议题有所帮助,但由于所掌握的知识和材料有限,且各方材料较难相互佐证,最终呈现出的只是一个不完整的思考过程,以及其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材料的陈列。不足以为论文,但为一学习研讨的过程,头绪不整,思路未理,请老师见谅。古代诗歌,所传世的最古老作品就是诗经,它的体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五言六言句,但主体节奏依然是二字节奏。举例说明,卫风静女一篇中,全诗三小节十二句,五字句有“俟我于城隅”和“匪女之为美”,其中“于”为介词,“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构成后世五言诗的三字节奏(但后一句似乎没有必要取消独立性,也可以人为是为和曲而添加的音节,当然这个解释也不影响这句本来的二子节奏)。而汉代的乐府歌词,其来源、采写、修订、功用和诗经并无二致,但这时的诗歌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早期乐府的诗歌接近楚辞体式,西汉时期的“铙歌”十八曲,为汉初传入的北狄乐,补添歌词而成。有所思为其中一首。其中间夹诗经、楚辞,五七言,长短句等多种句式,变化很丰富。从一个侧面也可以印证这是和北狄曲而作,需要更多的变化以适应少数民族的曲风。“从今以往,勿复相思”为二字节奏,但语言感觉和诗经稍有异处;“何以问遗君,双珠戴帽簪”是典型的五言三字节奏,可以分割为“何以/问/遗君,双珠/戴帽/簪”,而诗末“秋风肃肃晨风颸,东方须臾高知之”虽为七言,但用词组织和节奏都与近体七言诗不同。两汉间的乐府诗,多见这种形式,而逐步向五言诗歌靠拢。究其原因,我个人认为与汉文化承袭楚文化而立,而在中原地区发展,逐渐吸收中原文化有密切关系。秦末汉初人物,多吴楚人士,他们对汉朝文化主流产生了很大影响,楚歌体的推广就是其中一个方面。相传为汉高祖所做大风歌就是明显的和楚歌而唱。与之相对应的,汉末直到魏晋,五言诗开始占领主导地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汉末古诗十九首和建安文学中的五言诗词。五言诗体式与四言有很大区别,但形式规整上,这一时期的五言诗与四言诗的诗经有些许相仿之处。我们姑且可以推测,这是汉朝政治中心在北方原周王畿之地,接受中原民歌风格的结果。但五言诗三字节奏的出现,最早却是在楚辞之中。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其中“长太息”“哀民生”“洞庭波”“木叶下”,都是诗经中不会出现的词组,也不会出现的三字为一组的节奏。而这些节奏,经过两汉三个世纪左右的变迁,逐步过渡到完善的五言体诗歌中:“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古诗十九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蒿里行)“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孔雀东南飞)。从上文中,我思考并列出了一下几个可能在四言向五言过渡过程中发生的变化:1、 汉语词汇和读音的发展;2、 中国音乐的发展和变迁;3、 表意的丰富和语言应用的灵活性;中国上古汉语的词汇和音韵是讨论这个问题的一个切入点。秦汉以后,汉语的书面形式已经僵化了,跟口语逐渐脱节。1这一时间也许不晚于两汉,而且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部落相互吞并联合,造成语言的大变革,并形成了统一的官方语言。论语述而中有“子所雅言,诗书执理街雅言也”证明四书五经以及诸子百家著作都已经使用了统一的官方语言来书写。1同时也说明,在此之时一定广泛存在着与“雅言”相对应的各种方言,否则确立“雅言”便无必要。虽然基本不同于现在各地方言格局,但“十里不同音”在当时也可初见端倪。诗经时代,国风多出于王畿千里之内,形式和语言上稍有出入但差别不大;而镇守社稷的几个诸侯国只有秦、齐在内,其中秦地处周朝祖先故地,是周室正统与戎狄文化的融合,接近中原文化;齐国对文化发展非常重视,曾建稷下学宫,广招诸子,文化上受中原正统影响深厚。诗经呈现出的统一体式和风格,大概和以上所述有很大关系,这也正是不曾进入诗经体系的楚辞和燕乐仍保留自身特色的原因。从词汇上来看,上古汉语多单字词语。最早确立的有关自然现象、自然物、方位、亲族等词均为单字。诗经中所罗列的意向,基本都是单字名次和单字形容词组成的词组,如“彤管”“硕鼠”“美人”等,而后世诗歌中“玳瑁光”“园中葵”等,就因词汇的发展出现了三字节奏。另外,诗经中较少在一句中使用一个以上的意象,究其原因,大概是如果将两意象都用形容词修饰,在用动词进行连缀,四个字显然不够用了,而单独列述一个意象,四字又嫌多,故经常在诗经中出现填补空白的语气词和叠字货复踏,如“逃之夭夭”“硕鼠硕鼠”“嘘嗟鸠兮”。比较少见的两个意象在一句中,如“白露为霜”,“霜”字就无法得到修饰。而后世五言诗中,常见这类诗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仅多一字,由于意象的丰满,便增添了很多的感受。再说古代音乐,由于年代久远,失传先秦两汉音乐材料少之又少,只能进行模糊推测,或从近古(唐宋)材料推想当时音乐。我们对两汉至魏晋的音乐只有如下的基本了解:1、 乐器主要有钟、磬、琴、瑟、笛、笙,所谓八音“金、石、土、革、丝、木、瓠、竹”就是在这时期形成的。前四种为打击乐器,后四种包括吹管和拨弦。拉线乐器(如胡琴)还没有传入,铜管器(如唢呐)也没有出现,琵琶在这一时期传入(先秦时称为阮咸)并迅速流传推广;2、 这一时期“三份损益”发一发展完备,这一方法是中国“五音”的根本来源。与此同时,含变徵(4、5度间半音)和变宫(7、8度间半音),这都可以被归为“雅乐”一类。汉以后,所谓“新音阶”产生,这个音阶接近现代自然七省音阶2;3、 古代拍得单位较大。一拍约相当于现在的8/4拍,其速度基本脚现代同拍名乐曲的一半。举例说明,郭沫若先生考证诗经和古代四拍曲,其一个四字句的节奏基本上等同由于现代乐谱4/4拍乐谱的两个小节。综上所述,我们古代音乐在这一时期有这么几个特点:乐曲缓慢悠扬,不急促,音域不会太广,节奏感不会太强,也不会有很多婉转的调式(乐器决定)。对于歌曲填词,由于古曲难存,考察唐代填写的诗经歌词,如鹿鸣一曲,基本一字一音,按现代五线谱填写,3/4拍,一句中,前三字一字一拍占一小节,最后一字为两拍加一符点。如果以现代C调为宫,使用的是宫、商、角、徵、变徵、羽、变宫、清宫,为古宫调。(中国古代音乐史p352)。古谱中一字多一音,但为追求变化也会出现一字两音。五言歌词对于乐曲来讲,会更好的丰富其曲调。这与其三字节奏本身的韵律感密不可分。四字句的二字节奏比较适合四平八稳的调式,而且不适宜用一字两音;五言三字节奏很大程度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行为学导盲犬面试题库
- 课件与人工智能结合案例
- 课件《牙齿的秘密》
- 2025年慈善募捐专员笔试模拟题
- 2025年心理矫治岗位笔试模拟试卷
- 2025年AR技术中级工程师模拟题集锦
- 2025年乡村振兴专干招聘考试重点题库解析
- 2025年社保待遇核算竞聘面试模拟题
- 2025年高级营养师职业能力水平考核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有机合成工中级面试常见答案
-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英语卷
- 物流行业固废处理方案
- 申请报建户外货梯的申请书
- DB S63-0011-2021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黑果枸杞中花青素含量的测定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读书分享
- 康复科讲课课件
- 《蒙牛乳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化研究》
-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措施手册
- 电力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
- 2025年软件资格考试信息处理技术员(初级)(基础知识、应用技术)合卷试卷及解答参考
- 2023-2024学年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