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doc_第1页
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doc_第2页
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doc_第3页
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doc_第4页
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风4DD型内燃机车辅修工艺第一节 机体与曲轴1、技术要求1.1机体裂缝可以焊修。1.2弹性支承座间隙2-8mm。1.3机体支承与固定螺栓、垫片间隙为5mm。1.4连杆大端横动量0.25-0.5mm。1.5曲轴分解检查时应测量:1.5.1主轴颈和连杆轴颈椭圆度、锥度不大于0.15mm。1.5.2主轴承、连杆轴承油润间隙分别为:0.25-0.35mm、0.15-0.35mm。2、主要工具2.1手电、检查锤2.2 300mm螺丝刀2.314-17、17-19、22-24毫米梅花扳手、塞尺、克丝钳等。3、工艺过程:3.1 用手电筒照明,目视检查机体是否有裂纹。3.2用检点锤向螺栓紧固方向敲击,检查螺栓紧固是否良好。3.3检查弹性支承座间隙及螺栓根是否开焊。3.4用17-19mm梅花扳手打开曲轴箱检查孔盖,用手电照明目视检查。3.4.1外观检查曲轴及主轴承状态,曲轴油道工艺堵密封良好。3.4.2目视检查主轴承盖及其螺栓状态,开口销是否良好。3.4.3目视检查,连杆盖状态及其连杆螺栓状态防缓铁丝是否脱落。(用300mm螺丝刀拨动连杆大端应灵活,无卡滞现象。)3.4.4目视检查各缸套有无漏水,镜面部分有无剥离和拉伤,有漏水和严重拉伤者应分解检修或更换。检查滤网应清洁完整其安装螺栓应紧固无松动,若发现在滤网上有金属异物,应认真检查确定原因后,清除异物,在检查自由端时应注意检查泵支承箱内无异常。3.4.5检查缸套的同时,检查活塞可见部分技术状态良好,工艺堵无松动。3.5用手电照明检查机体于机座结合面应无漏泄。否则用27mm梅花扳手紧固连接螺栓。3.6更换活塞连杆组,通知机车司机启动启动滑油泵,检查各回油处应畅通。3.7检查主轴瓦有异常时:3.7.1用手锤撬棍拨出开口销,用专用套筒扳手松开主轴承螺栓紧固螺母,取下主轴承盖及主轴瓦。3.7.2检查主轴瓦工作表面,不许有剥离烧损或严重拉伤,其腐蚀面积不超过15%但不得与轴瓦边缘贯通。3.7.3检查轴瓦不符合上述要求时应更换,被换新瓦其厚度与原瓦一致。3.7.4安装主轴瓦及瓦盖,按紧固刻印标记对称均匀把紧螺母,穿好8开口销,并检查轴瓦端面不平齐度不能大于1mm。第二节 气缸套1、 技术要求1.1缸套外表腐蚀深度不能大于8mm。1.2缸套拉伤深度允许以手感不到孤立线痕存在。1.3气缸套分解时,应测量缸套椭圆度0.03-0.11mm锥度0.03-0.20mm。2、主要工具2.1 225-250mm外径千分尺2.2 100-250mm内径千分尺3、工艺过程3.1目视检查各进水支管处有无漏滑油现象,有漏油现象视其轻重酌情更换水套密封胶圈。3.2目视检查各进水支管与缸套接口处有无漏泄,有漏泄应更换进水支管密封胶圈。3.3气缸套分解时,应观察有无裂纹、沙眼、腐蚀、拉伤,严重者禁止使用。轻微拉伤或碰伤,可用油石打磨消除。第三节 气缸盖1、 技术要求1.1进气门间隙:0.2 mm。排气门间隙0.8mm。2、 工艺过程2.1用手电照明检查气缸套各工艺堵,示功阀座、进排气支管安装螺栓应无松动,各垫处无漏泄,否则应紧固。2.2检查气缸盖体无裂纹,漏水现象,否则应更换气缸盖。2.3用照明检查摇臂轴座体,摇臂、横臂、气门弹簧等。不允许有裂纹、折损。滑油管接座和调整螺母状态良好,横臂导杆不许有松动和断裂。2.4盘车使各气门处于关闭状态,用0.03mm塞尺检查横臂与同名气门之间的间隙,不得塞入,否则用24-27mm梅花扳手送下锁紧螺母(先用10mm开口扳手叉住调整螺栓头部方向),用开口扳手调整其调整螺丝,使横臂与气门杆尾端面密贴后,拧紧锁紧螺母,再用0.03毫米塞尺检查不得塞入。2.5用塞尺检查横臂与同名气门弹簧上的间隙不得小于0.5mm,各气门锁夹的下陷量不大于1mm。2.6用检点锤轻敲检查示功阀安装是否牢固,目视阀是否有漏泄。缸号曲轴转角123456780排排进进排进进排360进排进进排进排排缸号9101112131415160进排进进排进排排360排排进进排进进排用规定厚度塞尺分别在横臂顶面于压球座之间少许用力能自由抽动即可。否则用专用扳手松开摇臂调整螺丝上的锁紧螺母,然后拧动调整螺丝直至冷态间隙符合要求为止。而后拧紧锁紧螺母。再用塞尺复查一遍冷态气门间隙的正确性。3.8用14-17mm开口扳手,安装好爆发压力表(0-4Mpa),然后依次测得各缸的压缩压力应在2.2-2.4Mpa,各缸差不大于0.2Mpa(空载430转/分时测量),测得数据应记录在机统“28”上并与前几次测量压力进行比较。若压力变化大,应注意观察判明原因进行处理。第四节 增压器、中冷器1、 技术要求1.1转子横动量(止推轴轴承轴向间隙)0.10-0.30mm。2、工艺过程2.1外观检查涡壳、进气壳不许有裂纹,各油水管路无漏泄。2.2压气机出口法兰安装螺栓无松缓,结合面无漏泄。2.3增压器于中冷器连接胶管不许老化,龟裂和漏泄,卡子完整不对缝,紧固良好。帆布罩不得破损、缩颈,否则更换。2.4拆下吸风道帆布罩,拨动转子应灵活无异音,不许与壳体有碰擦和卡滞现象。否则应吊下检修,并检查其转子横动量应符合要求。2.5各支架及底座安装螺栓螺母应完整无松动。2.5.1外观检查:中冷器不许有裂纹、砂眼、安装螺栓齐全、无松动,对缝处不许有漏水、漏气,进出水管接口处不许有漏泄。支架安装牢固无裂纹,中冷器于稳压箱连接法兰安装螺栓应紧固,接口处不许有漏泄。2.5.2打开稳压箱排污阀,检查稳压箱内应无油水和杂物,否则有水应吊下中冷器检查,有滑油应吊下增压器进行检查。第五节 喷油器及喷油泵技术要求1、技术参数1.1、阀座磨深度不大于0.1mm。1.2、喷油器偶件压紧螺帽的紧固力矩为217N.M.1.3、针阀升程为(0.60.05)。1.4、检查支座表面须光滑,可磨销除去表面压痕,但其厚度不许小于16.8mm,上下表面平行度不许大于0.007mm。1.5、调压弹簧的外径允许有轻微磨痕,但允许有麻点形腐蚀或变形,自由高度为55.0+0.6-10.mm.2、技术要求2.1、解体,清洗,各零件不许有裂纹,精密偶件不许拉毛碰伤。3、密封性实验3.1、实验油为柴油与机油的混合油,其20的运动粘度=(1.013 1.059)10-5/s,实验油温为(202)。喷油器的调整压力调整至(202),喷油器的喷射压力调整至(34.4+0.5)Mpa,油压从30Mpa降到25mpa的时间须为6-30秒,针阀体密封端面和喷孔处不许滴油。4、喷射性能实验:4.1、喷射压力调至(34.40.5)Mpa,以后每分钟50-90次喷射,声音须清脆,喷射开始和终了明显,雾化良好,不许有肉眼能见到的飞溅油粒,连续不断的油柱和局部密集的油雾,以每分钟30次做慢速喷射,在连续喷油十五次以后针阀偶件有渗漏的油珠,但不许滴油。4.2、喷油器在运行中,须有回油量,但不许超过50滴/钟。5、主要工具: 工具:工艺接杆,尼龙刷,放大镜,改锥,扭力扳手等。 量具:直角尺,塞尺,百分表,外径千分尺等。材料:柴油,绸布,碳化硼研磨剂等。6、工艺过程6.1用加长的24mm叉口扳手,松开全部高压油管及喷油器压盖螺母,用拨出器从安装孔内抽出喷油器,送交专修住更换。6.2检查喷油器安装座应清洁,喷油器擦拭干净,检查密封胶圈是否绞劲,喷油器体与缸盖接触面处铜垫是否遗失。6.3用手电窥视活塞顶部可见部分应无弃物或缺陷。6.4按解体反顺序安装喷油器。6.5用手固定住调节齿杆组件,拉出拨插座,放手后,齿杆弹簧应能复位。各个检查齿条锁紧螺母无松动,栓塞套齿条固定螺钉无松动,栓塞套齿条固定螺钉无松动放缓铁丝无折断。6.6各喷油泵齿条指针不得有松动,用手推各泵齿条应灵活,在0刻线时齿条刻线偏差量不得大于0.5刻线。6.7外观检查泵下体滚轮无拉伤,剥离、轻微拉伤可用油石打磨修理,否则更换滚轮。用300mm螺丝刀,撬动各下泵下体滚轮应无抗劲。6.8外观检查喷油器及喷泵油回油管接头无漏泄。6.9用50mm六万套筒专用扳手、松下压紧螺套,取下出油阀接头取出出油阀,弹簧是否有折断或弹力减退现象。出油阀弹簧应符合技术要求否则更换。第六节 凸轮轴1、 技术要求1.1分解时:测量凸轮轴颈的椭圆度及锥度均小于0.08mm。1.2凸轮轴颈与瓦的间隙0.084-0.30mm。1.3凸轮轴轴向横动0.10-0.45mm。2、工艺过程2.1用17-19mm开口扳手打开凸轮轴盖,检查凸轮轴瓦各部状态良好,轴瓦定位螺钉作用良好,防缓铁丝无折断,凸轮各部不许有裂纹。2.2检查各油、气凸轮形面,有轻微拉伤时,可用油石轻轻打磨修理,严重拉伤,剥离应更换。2.3检查进、排气推杆,泵下体装置各滚轮应转动灵活各滚轮与凸轮形面接触良好。推杆无漏油现象。2.4盘车使滚轮与凸轮基圆接触,用300mm螺丝刀逐个撬起滚轮,检查滚轮滑块与导筒不得有卡滞现象。2.5检查凸轮轴检查孔盖不许有裂纹,密封胶圈无老化变形和折断,否则应更换。第七节 调控装置一、 工艺过程1.1外观检查供油拉杆不许弯曲变形,否则应调直,拉杆拐臂的定位销应紧固良好,连接销,开口销应完整,各滚轮转动灵活。1.2用300mm活动扳手转动伺服马达拐臂,检查供油拉杆应动作灵活,喷油泵齿条应能拉出11刻线上。但不能超过12.5刻线,否则应调整最大供油止挡或调整调速器的大拐臂角度来达到要求(一般不动)。1.3检查调速传动箱各部不许有裂纹,漏泄,用手按动紧急停车按钮应作用灵活可靠,各泵齿条应立即回零刻线或略低于零刻线,检查完毕后提起复原手柄,回复原位,并测量停车器拉杆行程不得小于13mm。1.4用万用表,在接线柱上测功调电阻阻值490.4,定修3、6、9次互换,更换下的电阻器应清洗后,检查每个电阻是否有开焊,否则应修理,测电阻值,符合要求后备用。第八节 联合调节器1、 技术要求:1.1检查套座与中间体间隙0.03-0.10mm。柱塞与滑阀的间隙0.03-0.10mm。滑阀与座套间隙0.04-0.10mm。菱形压板与转筒轴向游动量0.03-0.08mm。2、 工艺过程2.1外观检查调速器无裂纹、泄露,缓冲油杯无缺油,拉杆无抖动,柴油机无游车现象,油马达无卡滞现象。2.2检查调速器步进电机接线是否良好。最高止挡转速1000转10转/分,最低止挡转速43010转/分,步进电机的主、从动伞形齿轮啮合状态是否良好,其间隙0.03-0.06mm。2.3由430转/分升至1000转/分,14-19秒。由1000转/分降至430转/分,17-19秒。2.4拆卸转筒装配(滑伐装配前需用手和螺丝刀检查转筒的轴向间隙0.03-0.08mm,并检查转筒的灵活性。然后拧下套座菱形压板两个埋头螺钉,并取出调压垫片及其转筒组装,用汽油清洗转筒组装,必要时分解检查)。2.5从滑阀装配中抽出栓塞、弹簧托盘、止推轴承,检查止推轴承是否良好,否则用尖嘴钳子取下栓塞上开口销,拧下螺母,取下塔形托盘、止推轴承、调整圈与衬套。然后将从动盘从主动盘中拨出或用螺丝刀轻轻撬出,注意不要把扭簧折断用螺丝刀松开带扭簧的压盖上螺钉,取下扭簧和压盖,用螺丝刀松开旋转套与主动齿轮连接的埋头螺丝,抽出主动齿轮、衬套、补偿弹簧,滑阀用汽油清洗检查,应符合技术要求,组装时与分解时顺序相反。2.6打开调节器放油堵,用小油盘将废油放出,然后用柴油清洗,再加入调速器机油,待用油盘全部放出后,柠好放油堵,从加油口内加入40-50C调速器机油,加到上下刻线之间为好。第九节 燃油系统1、 工艺过程1.1由机车上卸下燃油粗滤器组装,抽出滤芯,用柴油清洗粗滤器体并分解滤芯进行清洗。1.2卸下各组滤清器罩筒,取出滤清元件(滤芯)检查滤清器下体内燃油是否清洁,否则拆下滤清器体下部放油堵,将污油放出。将新的滤芯换上,按拆卸时相反顺序装好。1.3启动燃油输送泵,检查主轴密封圈是否漏泄,每分钟不超过4滴并检查联轴节、橡胶叉头状态良好,否则更换。第十节 泵支承箱1、 工艺过程1.1打开泵支承箱检查孔盖,用手从检查孔伸进握住主机油泵传动齿套,轴向传动应灵活。否则,应松开主机油泵全部安装螺栓,取下定位销,进行传动齿套同心度调整,直至其轴线传动灵活为止,再把紧安装螺栓,重绞定位销孔,配好定位销。第十一节 传动齿轮1、 技术要求1.1各齿轮掉角沿齿高不大于1/4,沿齿长不大于1/8,每齿一处,每齿轮不超过3个齿。1.2各齿轮不得有裂纹,剥离。2、工艺过程2.1目测各齿轮啮合状态。是否有裂纹、剥离、腐蚀、破损、掉角、拉伤等现象。2.2不符合技术状态者应更换齿轮处理。第十二节 油水系统及静液压系统1、 技术要求1.1风扇的叶片纵向裂纹可以焊修,横向裂纹不超过叶片宽度1/3可以焊修。1.2各叶片在轮毂上的高度差不大于1毫米。叶片与外圆单侧间隙不大于3mm。2、工艺过程2.1外观检查各管路不能有泄漏,安装牢固。各胶管不得有老化、龟裂、鼓肚。管卡应牢固。2.2外观检查各阀无漏泄,开关灵活,关闭严密。2.3打开散热器V型安装钢骨架下部检查孔盖,进入内部检查风扇状态,应符合技术要求。否则应从机车上拆下来进行修理。2.4外观检查各油缸体应无裂纹、渗油现象。散热器应无漏泄。散热器叶片倒伏面积不得大于10%。不净时应吹扫干净。2.5柴油机启动后,应检查高低温水泵漏泄。每分钟不得超过10滴,安装螺栓无松动。停机时检查漏泄每分钟不超过30滴。2.6将差示压力计的铜管用高压风吹扫并将油压继电器铜管从车上拆下进行清洗吹扫。第十三节 变速箱1、 技术要求1.1齿轮啮合间隙不大于0.7mm。1.2齿轮断面不齐度不大于2mm。2、工艺过程2.1外观检查无漏泄,用螺丝刀听内部传动齿轮和轴承无异音或振动等不良现象。各部螺栓应紧固。2.2检查变速箱油位,油位应在上、下刻线之间。2.3必要时用14-17mm开口梅花扳手打开检查孔盖。检查齿轮及轴承,不许有剥离、啃伤、断齿裂纹、烧损、过热变色、齿轮局部腐蚀等现象。第十四节 传动轴1、 技术要求1.1传动轴叉头孔轴线应和柴油机花健套叉头孔轴线在同一平面内。1.2弹性柱销联轴节、花健套法兰与叉头法兰两端面轴向间隙2-3mm。1.3传动轴两中间法兰结合面间隙不得大于0.05mm。2、工艺过程: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