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doc_第1页
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doc_第2页
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doc_第3页
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doc_第4页
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 汉语言文学学年论文 题目: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专 业:汉语言文学班 级:073443姓 名:冯 静学 号:07344309指导老师:杜文曦职 务:副教授完成时间:2010年9月5日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年论文 开题报告学年论文开题报告学年论文题目: 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 学院: 长江学院 系: 文法系 专业: 对外汉语 学生姓名: 冯 静 班级 073443 学号: 07344309 指导教师: 杜文曦 1、 课题研究的意义、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一)意义:研究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老庄思想的特性和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影响,而且可以更加深入的剖析魏晋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学风貌。(二)研究动态:关于老庄思想和魏晋文学国内外研究者较多,而关于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研究者较少,通常都是将老庄思想并入玄学研究。(三)见解:老庄思想对魏晋文人和文学的影响十分大,值得单独研究。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预期的成果(一)主要内容:魏晋时期文人心态、文学特点,老庄的那些思想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二)关键性问题:研究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三)预期的成果:系统的阐述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影响3、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或论文撰写提纲(一)研究方法:调查法、归纳法、演绎法等。(二)设计方案:(1)总论:老庄思想在魏晋时期的兴起 (2)分论:a、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 b、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消极影响; c、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积极影响。 (3)总论:概括全文 4、课题研究准备情况(一)参考书目: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年版游国恩 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年版 老子 庄子 北京出版社 2007年版(二)条件:1、通过到各类图书馆查阅文献,收集有关论文写作的资料和素材;2、通过撰写读书笔记和翻译英文资料,了解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状况;3、在整理上述资料的基础上,撰写论文,完成答辩。5、学年论文总体安排和进度安排:2010年9月4日准备资料;9月6日开始初稿;9月8日评价修改;9月9日归纳总结。6、指导教师意见与建议 指导教师(签名)2010年 月 日 注:1)开题报告由学生填写,须经指导教师审批; 2)阅读文献资料摘要,要比较全面反映主题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研究动态;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年论文 摘要摘 要初创者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老庄的创造性思想和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庄的慷慨遗留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基石。道家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十分值得重视,尤其是对魏晋时期的文学。本文择取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消极影响、老庄思想对魏晋文学的积极影响。关键词:老庄;魏晋;避世;消极;自然;真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学年论文 正文初创者的思想对于后世的影响是无可估量的,老庄的创造性思想和文学成就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老庄的慷慨遗留是中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基石。老子、庄子是道家的宗师和代表。老庄作为道家的至人,给后世树立了智慧大师(老子)和艺术大师(庄子)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相思维能力,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道家主张清静无为,老子重在政治权数的无为而达到最大的作为上,而庄子则是在人生态度上的无为。总之都是寻找人最本出的善。道家的典型人物为清修隐者。本世纪三十年代,胡适在北京大学讲授中国中古思想史的讲义中,对道家的中心思想作了高度的概括,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 (1)自然变化的宇宙观, (2)善生保真的人生观, (3)放任无为的政治观。汉魏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思想开始活跃起来,道家也随之以魏晋玄学的形式重新登上历史的舞台。作为道家的另一支,道教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魏晋玄学以复活老庄思想来取代汉朝的谶纬神学。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嵇康、阮籍、向秀、郭象等。玄学家们把老子、庄子和周易并称为三玄,以他们理解的老庄思想来注释儒家的经典,形成了儒道兼综的思想格局;同时,他们用恬淡自然的人生态度去拯救被儒家名教压抑的人性,力图摆脱儒家所崇尚的繁文缛节的束缚,追求一种超脱放达的人生。可以说,道家思想从它的产生到魏晋时期,经历了无数次政治风云的变幻和许许多多的考验,表现出一种遇险不惊、临危不乱、从容处世的生活态度。一、老庄思想与魏晋玄学西汉时,汉武帝“摆黜百家、独尊儒术”,名教(所谓名教是指“因名设教的一套道德伦理和政治制度”)成为西汉巩固起统治的理论基础,但东汉末封建统治的危机和随后汉王朝的崩溃,名教也陷入了危机,对儒家经典的烦琐解释的经学也无法赢得人心。旧的价值观念和伦理观念的崩溃,时代危机越演越烈,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思想家把眼光转向老子、庄子,想继承汉初的“黄老之治”,以道家统帅儒家,于是,魏晋玄学应运而生。可以说,魏晋玄学是先秦道家思想发展的必然。先秦时期道家对“有无”问题的探索,有“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和宇宙本体论的思想萌芽,因此,道家思想经两汉的孕育后在魏晋降生玄学是合乎思想史和自身逻辑的,而且玄学的创始人王弼也大量涉及了太玄(杨雄著)、易经及论衡(王充著)等包含道家本体论的书籍并继承了这一思想,魏晋玄学的产生是道家发展的必然。“自然”一词不见于论语、孟子,是老庄哲学特有的范畴。其所谓“自然”,不是近代所谓与人类社会相对而言的自然界,而是一种状态,即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玄学家郭象在庄子注中对老庄的自然之义有进一步的发挥。老庄认为有一个先天地万物而生的道,郭象则认为连这样一个道也不存在,之所以有万物,万物之所以如此,并不是由道产生的,也不是道使然的,是它们自然地如此。而“我”也是自己而然的,不取决于任何什么,也不依赖于任何什么,因而完全独立。只要顺应自然的状态和变化,无所待,无所使,自然而然,就可以进入自由自如的境界。“真”,也不见于论语和孟子,是道家特有的哲学范畴。老子把“真”视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庄子对“真”有一个界定:“真者,精诚之至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渔1父)这就是说:“真”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这境界是受之于天的,性分之内的,自然而然的。圣人不过是谨慎地守住这个精神境界,不受外物的干扰而已。不受礼教约束的、没有世俗伪饰的、保持其天性的人,就是“真人”。这样看来,“真”和“自然”有相通的地方,它们不仅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于道德的范畴。玄学中崇尚自然的思想,其影响所及就是进一步确立了老庄以“自然”与“真”为上的审美理想。二、老庄思想产生的消极影响老庄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汉、魏晋“黄老”并称转而为“老庄”并称,老庄之学在魏晋玄学中扮演了一种重要的角色,并且真正开始渗进中国文人的骨髓。儒家思想主张成为仁人志士,道家思想主张消极避世,这两种思想在历代文人的心中矛盾着,交织着,斗争着,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就是这种无奈的选择。社会的急剧变化,结束了汉代的政治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文人从僵化的社会秩序中解放出来,开始以进取务实的姿态,追求建功立业,拯济天下,赢的人生的不朽。汉代经明行修的选士标准,因之失去存在价值。在此过程中,文人又有感于社会的离乱,民生的凋敝,生命的短暂,兴衰荣辱的难以把握,思想更脱出汉人“天人合一”理论的规范,在奋进乐观的同时,不免对人生悲剧有更深刻的思索,老庄思想由此抬头。汉末清议之士,因批评政治招致了党锢之祸。接着魏代汉,晋谋代魏,又大肆屠杀异己人物。高压之下,文人朝不保夕。这一时期的文人,有许多都被莫名其妙地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他们中有的受到排挤、压制,有的受到迫害甚至杀头,有的生活在战乱之中,这些遭遇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对社会、对自我都无能为力,表现在这些人身上,有的是悲观绝望,而有的则是用放浪形骸的行为来发泄无望的情怀。这样,就使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悲观与放达的感情基调。纵酒佯狂,挥尘谈玄,又成为他们寄托愤懑,逃避祸端,保全性命的精神庇护所。在这种政治局面下,清议逐渐转为清谈,崇尚虚无、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了迅速的发展。到了正始年间,何晏、王弼以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并注老子,兴起了玄学,动摇了两汉以来经学独尊的地位,淡化了文人以从政为人生归宿的意识,使老庄哲学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完成了他对古代文人的思想启蒙,道家思想更加风行。这对当时的世风、作家的世界观与创作都有深刻的影响。继建安文学以后的正式文学是上述现实的产物。正始时代的代表作家是阮籍和嵇康。他们处于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中,看到司马氏利用“名教”进行黑暗残暴的统治,便大力提倡老庄思想,以老庄的“自然”与“名教”相对抗。他们的创作也与建安文学有反映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人民疾苦和追求“建功立业”的内容为揭露政治的黑暗恐怖和“忧生之嗟”所代替。积极的进取精神为否定现实、韬晦遗世的消极反抗思想所代替。作品中带有更多老庄思想的色彩。两晋是士族制度社会,士族是一个非常腐朽的阶级。他们一味追求享乐,不敢正视充满尖锐矛盾的现实,只是依靠门第,把持高官,却又要“不以物务婴心”。在这种情况下,清谈玄理的风气更为兴盛。士族阶级一方面用老庄的任诞思想支持自己不受任何约束的纵欲享乐生活:一方面又从老庄超然物外的思想中寻求苟安生活中的恬静心境;同时还以清谈高妙的玄理点缀风雅,炫耀才华,掩饰精神的空虚。在两晋玄学的发展中,由于阶级关系的复杂,代表不同阶层利益的玄学家表现了不同的政治观点。郭象发展了何晏、王弼的儒道调和思想,主张自然和名教合一说,目的在于论证士族统治的一切现行制度都是合理的,是士族阶级利益的代表。三、老庄思想产生的积极影响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我们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之中去看一看,就不会草率地使用消极、厌世等词汇了。2“自然”为老庄哲学特有范畴,指一种非人类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状态,只要顺应自然,无所待、无所使,就可进入这种境界。“真”为道的精髓、修身的极致,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魏晋的名士都注重精神世界的纯净,无视功名利禄和富贵,内心旷达,形迹放浪,这就反映了整个时代对传统礼教的挑战,对腐朽文化的不满。老庄思想就是最锐利的武器。“魏晋名士好老庄,何晏有无为论,王弼有老庄注,阮籍有达庄论,郭象有庄子注,嵇康则标榜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庄子自然纯朴的审美观,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恬淡纯朴的自然意境,它要求人们去掉人为造作,提倡回归自然,持守自身质朴的本性。在他看来,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体现着这种美的陶渊明的出现,以及嵇康、阮籍、锺嵘、刘勰、萧统等人关于“自然”和“真”的论述,对整个中国文学产生了极极深远的影响。嵇康和阮籍本身就是玄学家;陶渊明不仅是诗人也是哲人,他的思想和老庄思想有很深的关系。“少无失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写出了生活的脱俗超然,正应和了道家的艺术境界。陶渊明的作品是老庄思想渗入文学之中所结出的硕果。后人极力推崇陶渊明,并把他的自然和真视为文学的极致,证明了老庄哲学对文学产生的积极影响。逃避现实是很多名士的选择和追求,这是他们洁身自好的最好途径:追求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带着浓重的文化怀疑和避世的无奈,保持心灵纯净的愿望和回归自然的想法。既表露了自己对当权者的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