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技术2.doc_第1页
栽培技术2.doc_第2页
栽培技术2.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栽培技术.txt3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4苦忆旧伤泪自落,欣望梦愿笑开颜。5懦弱的人害怕孤独,理智的人懂得享受孤独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的滕州市,马铃薯栽培面积达2万多hm2,占滕州市蔬菜种植面积的40%。近年来,我市示范推广了马铃薯秋延迟栽培技术,并以其产量高、商品性好的特点,成为滕州市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秋延迟马铃薯栽培就是在秋马铃薯栽培的基础上,在早霜来临前,利用拱棚设施条件,适时扣棚,并采取综合配套栽培技术,避免早霜对马铃薯茎叶的伤害,适当延长马铃薯茎叶功能期,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膨大期,延迟收获,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一般延迟收获1020天,667m2增产马铃薯5001000kg,增加效益1000元左右,经济效益可观。其主要栽培技术有以下几点:一、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为满足秋延迟马铃薯对土壤养分的要求,以利于块茎的膨大,前茬作物收获后,要深耕土壤20cm以上,并细耙2遍,做到地面平整,上虚下实。同时结合整地,667m2施土杂肥30005000kg或腐熟干鸡粪10001500kg,硫酸钾三元复合肥(N15%:P15%:K15%)100150kg;分2次施入,一半于耕前撒施,一半在播种时条施在播种沟一旁或隔穴施于播种沟内。为增加土壤中钾的供应量,可在复合肥中添加10%的硫酸钾。二、选用良种,种子处理 秋延迟马铃薯生长期长,选用中晚熟品种增产潜力大,如鲁引1号、津引薯8号等。由于秋马铃薯催芽期及苗期常处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生晚疫病、早疫病等病害,造成秋马铃薯烂床及田间出苗不整齐,为防病害,保证苗全苗齐,必须搞好种薯的处理。1.种薯分级 催芽前按大(单薯重100g以上)、中(单薯重50100g)、小(单薯重2550g)进行种薯分级,选中、小薯作种,尤以整小薯最好。2.种薯消毒 选用64%杀毒矾或50%多菌灵500600倍液浸种1520min;也可在播种后,用上述药液喷洒播种沟,或用药土比为1:40的比例混合后每667m2撒施5kg于播种沟内。3.浸种处理 因春棚种薯收获过晚或使用春露地种薯,至秋播时贮藏期不足4个月以上,或因其它原因播种时种薯还未完全通过休眠;为防止播种后出苗少而晚,植株生长势弱,可对尚未通过休眠的种薯进行赤霉素处理,即催芽前将整薯用510mg/kg赤霉素水溶液,切块用0.51mg/kg赤霉素水溶液,浸种510min,浸种后稍晾,即可堆积催芽。4.适时催芽 播前1020天,采取直接堆积法或砂培层积法进行催芽。直接堆积是将浸种后的种薯稍晾后直接堆积在通风阴凉避雨处,每堆种薯约30kg,薯块上面盖23cm厚的湿润细土,再盖草苫保湿。710天检查薯堆,见芽长达23cm时扒开薯堆,拣出种薯,让芽见光绿化锻炼12天即可播种。砂培层积就是一层湿砂一层种薯,一般23层,其它方法同直接堆积法。三、适时播种,合理密植选择适宜播期,并在适期内适当早播,是秋延迟马铃薯高产的前提条件。试验表明,马铃薯地上茎生长适温1318,幼苗生长适温1521。根据多年实践,本地区秋延迟马铃薯在“立秋”至“处暑”(8月515日)播种较适宜,比秋马铃薯提早7天左右。播种时,一要避开雨天;二要浅播,播深在5cm以内,防止播种过深遇秋涝或阴天造成烂种烂芽;三要播后用玉米秸秆或遮阳网地面覆盖,以降低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据试验,8月5日播种,平均667m2产薯2287.1kg,比晚播15天的增产443kg,增产17%。秋延迟马铃薯栽培通过适当延迟收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马铃薯的生产能力,但单株生产能力远未达到春播水平,通过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单产。一般667m2种植50006000株为宜,若达7000株,虽然产量较高,但薯块商品性变劣,且用种量太大。在具体种植上,应根据品种、土壤、肥料投入,播期延迟时间长短,生产用途等因素综合考虑。原则上晚熟品种宜稀,早熟品种宜密;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播宜稀,晚播宜密;延迟时间长,以食用薯为主宜稀,延迟时间短,以种用薯为主宜密。四、加强田间管理,防治病虫害1.查苗补种 马铃薯播种出苗后及时查苗。对烂种程度大,缺苗达50%以上的地块应重新挑选种苗整地播种;对缺苗较少的地块,采取带绿叶的大芽补种,直接挖穴定植,也可在大田中选健壮苗从种块基部掰下进行苗栽。2.及时划锄,培土扶垄 一般浇水及阴雨过后应及时划锄,疏松土壤,同时在马铃薯出苗后,多次培土扶垄。生长后期,对漏出地面的薯块及土壤裂缝要及时培土,防止薯块变绿。3.防治病虫害 秋延迟马铃薯极易遭受早疫病、晚疫病、茶黄螨、小菜蛾等病虫为害,应及时防治。早疫病的防治,一般在马铃薯出苗后结合小菜蛾及茶黄螨的防治用加大生M45的杀菌剂进行常规喷杀;防治晚疫病可在扣棚前用70%代森锰锌或64%杀毒矾5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茶黄螨和小菜蛾一般在始发期用海正灭虫灵或扫螨净,加甲氰菊酯或氯氰菊酯等喷洒马铃薯顶芽、侧芽及幼嫩部分,连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防止虫害的扩展蔓延。五、延迟扣棚,适时收获1.棚体 采用竹片或小竹竿作拱,一般选用长4m的竹片,拱4垄马铃薯,小竹杆可采取小头对接的方法,不须设立柱。扎棚要在10月20日前后,即早霜来临前完成。2.扣棚 在白天气温低于15,夜间温度低于7时加盖棚膜。我市早霜来临时间一般在10月20日以后,因此10月20日以前,准备好各种棚材,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扣膜。3.棚内温湿度管理 白天棚内保持2025,夜间1015,无论天气如何,白天都应通风。当棚外白天温度20以上,夜间气温10以上时,要全天揭膜,即白天不盖,晚上也不盖;当棚外白天温度15以上,夜间气温7以上,全天通风,即白天通风,晚上也通风;当棚外白天温度低于15,夜间气温低于7,白天通风口要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顺序适当通风,夜间小通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