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1].doc_第1页
第六章_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1].doc_第2页
第六章_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1].doc_第3页
第六章_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1].doc_第4页
第六章_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温岭大棚葡萄技术体系:技术创新与技术效率一、温岭大棚葡萄的技术创新(一)抗风型葡萄大棚设施的构造与搭建温岭市地处浙江中南部,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多雨,四季分明,适宜于多种常绿和落叶果树栽培,也是落叶果树规模栽培的南缘地区,具有成熟期早的优势。近十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等果树产业发展迅速,借助良好的经济基础,针对台风影响和区域优势,大力发展设施果业,并取得显著成效。在设施果业发展的过程中,广大果农针对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些造价低、适用性强的大棚结构,并在实际生产中不断得以完善,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简单实用的抗风型连栋大棚搭建工艺。目前应用最多的设施是水泥竹木混合式连栋大棚,具有取材方便,经济适用,棚内空间大,土地利用率高和抗风性强的优点,达到了同类温室大棚的保温水平,满足了大棚果树促成生产的基本要求,提早果品成熟2030天上市,填补了市场空白,且投资成本远低于同类温室大棚,产出投入比高,经济效益良好。1、大棚结构与材料水泥竹木混合式连栋大棚以水泥柱作立杆,以竹片作拱杆,以钢索作连接;薄膜用压膜线固定;大棚两侧埋置地锚,紧固横拉的钢索。南北走向,顶高3.63.8 米,肩高1.82.0米,单栋宽6.6米,长3070 米。其结构如图6-1。图6-1 水泥竹木混合式连栋大棚的立面图(1、拱杆 ;2、拱杆支撑 ;3、平棚架; 4、柱筒;5立柱;6、钢索;7地锚)水泥竹木混合式连栋大棚棚体取材比较方便,每亩大棚需99厘米水泥柱85根、毛竹2000公斤、16号7股钢索650米、1216号铁丝100公斤、地锚18个,每亩造价70008000元(表6-1)。表6-1 水泥竹木混合式连栋大棚的成本构成(亩)材料数量单价(元)金额(元)水泥柱85支10850铁丝100公斤7700钢索650米1650毛竹2000 公斤12000地锚18只10180薄膜50公斤14700压膜线15公斤14210其他配件450人工费1700合计74402、建造流程(1)土地整理。首先要选好准备搭建大棚的园地,以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的平地为宜。每亩撒施或沟施鸡粪等有机肥15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并进行全园翻耕。按3.3米宽度作畦,每隔2畦开一条深沟作排水沟。而后根据大棚结构确定地锚、水泥立柱埋设及苗木种植的位置,并做好标签。(2)埋地锚。在大棚东西两侧每隔1.65米、南北两侧每隔3.3米埋入地锚。水泥块地锚埋入深度为1米左右,上面泥土压实。松木地锚用大锤斜向敲入土中,直至完全没入土中。地锚是大棚的主要横向受力点,是抗击台风的关键结构,埋设时要力求牢固,不得马虎。(3)埋设立柱。排水沟处用高2.7米的立柱,其它地方用高2.2高的立柱。埋入深度为40厘米,要求统一高出地面水平线1.8米。外围第2根立柱是直接连接地锚的立柱,是大棚结构的主要支撑点,埋设时在底部垫一块30厘米30厘米的水泥垫板,以防止钢索紧固时下沉。(4)拉主钢丝。立柱顶部用16号7股的钢索连接、固定,外围第2根立柱用钢丝同地锚连接,并用花蓝螺丝拉紧、固定,外围立柱和第2根立柱在顶端用毛竹柱筒支撑并固定。(5)搭平棚网架。在立柱顶部(离地1.8米处)用16号钢丝拉起平棚网架,东西向间隔50厘米左右,南北向间隔40厘米左右。为了加固棚架,一般每间隔一条钢索(约6.6米)用毛竹作横担进行东西向固定。(6)搭建拱棚。用长5米的毛竹片,进行头部两两对接并捆绑成8.4米长作为大棚拱杆。拱杆之间间距1米左右。拱杆弯成半园形用支撑连接固定,棚顶距离平棚1.8米。每根拱杆用1根1.8米长中栋直撑和2根2.2米长的斜撑支撑在棚中钢索上,斜撑和直撑之间夹角为50度左右。拱杆支撑一般以毛竹或杉木条为材料。拱杆和直撑、斜撑,支撑和钢索之间都用16号铁丝固定。拱杆支撑之间在棚顶下30厘米处用16号铁丝进行南北向连接,并拉紧固定到地锚;大棚南北两头的4根拱杆下的拱杆支撑用毛竹柱进行南北向连接固定,使拱棚与平棚架形成牢固的整体结构。(7)棚膜覆盖。大棚覆盖用膜一般采用0.05毫米的多功能流滴聚乙烯农用膜。选择无风或微风的晴朗天气进行顶膜覆盖。薄膜先沿棚肩(排水沟处的南北向横梁,俗称“落水栋”)拉上,慢慢展开覆盖于圆弧拱杆上,棚口两端扎绑固定在横梁上。棚间薄膜自然重叠,用压膜带在每条拱杆之间将塑膜紧压固定,边棚薄膜每隔35厘米用竹(木)夹夹住固定。在顶膜覆盖结束后进行。用2.5米宽的薄膜沿大棚外围呈立面围起,内外两侧每隔1米左右用2.5米长、直径2厘米粗的小竹竿夹起,保持裙膜前后固定并能自由上下掀起。3、配套系统(1)滴溉系统。大棚栽培需配置滴灌系统,以方便灌水施肥。目前生产中使用较多的是施肥、浇水双用滴灌系统。由水泵、过滤器、管道、阀门和滴灌带组成,一般30亩左右大棚配备一组。(2)降温系统。主要通过人工开闭裙膜通风来调节棚内温度,气温高时支起棚间薄膜(开天窗)增加通风。4月底5月初时卸除裙膜作避雨栽培。(3)排水系统。雨水由棚间薄膜间隙自然滴入棚内排水沟,并由行间排水沟汇入总排水沟排出棚外。(二)温岭大棚葡萄栽培技术与其它葡萄产区相比,温岭的葡萄普遍采用大棚栽培,以前期促成后期避雨的高效栽培模式解决了不利气候因素的制约,不但避开了台风的影响,而且比江浙其他产地提早2030 天,填补了市场空白,产品“早熟”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成为温岭市的支柱农业产业。在20余年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温岭大棚葡萄针对南方温暖多雨和沿海多台风的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以“促早、提质、避灾、增效”为生产目标的高效优质栽培技术体系。1、适宜品种沿海地区台风影响频繁,品种上应选择成熟期早、优质、稳产、不易裂果的欧美种和欧亚种,如巨峰、藤稔、夏黑、维多利亚、京亚、美人指等。2、建园选择沿海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连片平地进行建园,以围垦多年的海涂地为佳。每亩土地撒施或沟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和钙镁磷肥25公斤,全园进行土地深翻,按2.4米宽度作畦,每隔2畦开一条深沟。选择当年生优良苗木进行定植。定植时按照每亩地种植185棵的标准进行种植,株行距为1.5米2.4米。3、幼树期管理幼树第一年不需要覆膜,幼苗萌发后选留1条最旺新梢作主蔓培养,其余抹除。等主蔓长到6叶时,进行第1次追肥,每亩施含“氮”为主的复合肥3公斤,并立竹竿进行牵引,以后结合灌水每亩施复合肥5公斤,间隔1015天进行1次。等植株生长高度接近棚架时,在棚下15厘米左右位置对主蔓进行短截或摘心促发副梢,选留34根健壮副梢,等副梢生长到80厘米左右时反复摘心,使当年形成34根生长健壮的结果母枝。小苗防病以防黑痘病、霜霉病为主,晴天每隔15天左右用保护性药剂防一次,逢暴雨后用杀菌剂进行防治。4、大棚管理1月份开始盖膜保温。萌芽期以保温为主,以促进萌芽和枝梢发育,当棚内气温超过30时,及时掀起裙膜进行通风降温;下午3时后当棚温下降到25以下时,放下裙膜进行保温。开花期至幼果期棚内温度控制在2228。掀起裙膜进行通风降温时要注意先从逆风面开始,防止棚内热空气集聚造成局部树体热害。5月初外界气温稳定后可卸下全部裙膜。白天棚温超过32时,棚体过长的大棚还需间隔的撑开部分顶膜(开天窗)帮助散热,夜间关闭。果实采收后卸下顶膜。5、肥水管理覆膜后15天,每亩施复合肥10公斤,对树势弱的树体在新梢长到57叶时加施复合肥10公斤;坐果后每亩施复合肥20公斤,分二次施入;着色前每亩施硫酸钾镁肥7.510公斤;采果后每亩施1520公斤复合肥,以恢复树势。新梢发育初期结合防病叶片喷施0.1%0.2%有机液肥(竹酸双效、卢博士)12次;花前叶片喷施翠康金硼液2000倍液,果实生长期和采果后每隔1015天叶面喷施钾、锌、钙等微量元素23次。覆膜前5天应灌1次大水,萌芽后结合施肥灌中水,花前7天灌1次小水,坐果后灌1次大水,促进幼果生长。果实膨大期,可间隔710天结合施肥灌小水或中水,保持10厘米以下土层湿润。在果实软化前第二次生长高峰到来时再灌1次大水,保证果实增大。果实开始着色后控制灌水,保持土壤适当干燥,防止裂果,提高糖度。6、花果管理新梢出现花穗后到始花期进行疏花,一般1根结果枝上只留1个花穗。花序拉长后要进行花穗整理,使穗型漂亮,以提高商品性。根据具体的花穗形状进行花穗整理,一般先去掉副穗,再留1213个小穗支轴打掉花尖。座果后要进行疏果,一般1根枝条留1个果穗,40厘米以下的弱枝不留果,比较长的果穗疏掉一部分,过密的果穗在密的地方疏掉部分果粒。挂果量每亩控制在12501500公斤,巨峰葡萄每亩留果穗3200穗,每株树平均留穗量为 18个左右,每穗留果4045粒,穗重保持在0.40.5公斤;藤稔葡萄每亩留果穗2000穗左右,每株树平均留穗量为11个左右,每穗留果3540粒,穗重保持在0.75公斤左右。7、枝蔓管理葡萄萌芽后,能辨别芽好坏时,及时进行抹芽。抹芽时间多在新梢开始迅速生长前分批进行,首先去掉砧木上和主蔓基部萌发的芽及三生芽、双生芽中的复芽,然后抹去芽眼过密、发育不良、着生位置不当、向下芽及生长特早特旺的顶芽;见花序后,根据产量目标、果穗大小、品种确定留梢量,并分批抹除无花序的新梢和过密的新梢,一般1根结果母枝留2个结果枝。按每亩挂果12501500公斤计算,每亩留枝量巨峰一般控制在3600根左右,每株树留枝 20根左右;藤稔一般控制在3000根左右的数量进行留梢,每株树留枝16根左右。保留基部的中庸枝作更新枝,防止结果部位外移。全园见首花时进行统一摘心。一般花前留4片叶摘心,抹除花下全部副梢,花上副梢留1-2片叶摘心,以后副梢上出来的新副梢,顶部留2-3片叶连续摘心,其他留1片叶连续摘心。新梢生长到第6片叶开始,有卷须发生,应及时摘除。8、整形修剪温岭大棚葡萄采用平棚架小“X”型整形修剪,一般于自然落叶后进行,以12月份为主。冬季整形修剪的目的是控制留花量,保持树形,稳定树势,减少无效芽的萌发,调节结果与生长的平衡,使树形整齐、花芽均匀,保持旺盛的结果能力。所以葡萄冬季修剪一般以枝条均匀排布棚架空间,同时注意枝条更新为原则,要因树势强弱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剪方法,弱树要重剪,强树要轻剪。葡萄留枝量一般控制在15001800根之间,一般每株树保留优良的结果母枝810根。巨峰葡萄留46个芽进行修剪,藤稔葡萄留35个芽进行修剪。9、病虫害防治 大棚葡萄栽培过程中,在覆膜阶段因蔓、叶、果避免了雨淋,病害发生了变化。黑痘病、炭疽病基本可避免发生和危害,霜霉病也大为减轻,但是灰霉病、穗轴褐枯病会加重发病。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上以改善葡萄园的生态环境,提高通风透光度,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等保健栽培措施为基础,以消灭病原菌为重点,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采取冬季彻底清园、绒球期铲除病原菌、生长期对症喷药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1)休眠期。结合修剪,清除残叶、残果,剪除病虫枝,剥除老翅树皮。修剪后立即对树冠、地面及棚架上全面喷一次5波尔度石硫合剂以杀死越冬菌源和越冬虫源。(2)新梢生长期至花前。这段时间病害主要为霜霉病。发病前可以在三叶期用半量式波尔多液200240 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15002000倍液进行预防;发病后喷40%杜邦福星乳油60009000 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 1500 倍液防治;并喷5%噻螨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 倍液防治红蜘蛛, 喷20%杀灭菊酯乳油3000 倍液防治叶蝉。(3)开花前后。用50%扑海因悬浮液800100倍液防治灰霉病+5%百事达乳油1500倍液兼治透翅蛾。(4)座果后至硬核始期。喷40%施加乐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防治灰霉病,喷20%灭扫利20003000倍液防治红蜘蛛,诱杀或套袋防治金龟子。(5)硬核始期至成熟采果期。喷25%阿米西达悬浮液(安全间隔期3天)40005000倍液或43%好力克乳油(安全间隔期7天)2000倍液防治白腐病,常年发生严重的园块应预防2次。(6)采果揭膜后至10 月上旬。病害以防霜霉病为主。可喷广谱性保护剂防治,如等量式波尔多液200 倍液或70%安泰生600倍液进行预防13 次;发病后用6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进行防治,保护好叶片;如果秋季嫩梢嫩叶发生黑痘病,不必杀菌防治,剪除嫩梢即可;用1.8%虫螨杀星乳油1500倍液继续防治红蜘蛛等虫害。(三)促早提质高效栽培技术1、环剥技术在果实着色前用刀子在平棚附近主枝或主干上环割2 个“圆圈”,深达木质部,不伤木质部,圈与圈间隔0.81.2 厘米,掘起皮层。进行环剥后,一般可提早果实成熟期710天,并能促进葡萄果粒着色,明显改善果实品质。缺肥失管、树势衰弱的树体不宜采用。2、双顶膜覆盖技术在原来的大棚拱棚棚顶下3540厘米处再增加一道内拱杆,在2道拱杆上同时覆2道薄膜进行保温促成栽培。该技术是温岭市近两年最新试验并应用的葡萄促早栽培新技术,一般能在原有的大棚栽培基础上再提早成熟期12个星期。3、破眠技术在需冷温不足的条件下可采用520克/升单氰胺水剂(朵美滋) 对1015倍水涂芽,或用10%20%石灰氮处理1 年生枝芽,可打破葡萄休眠期,促其早萌芽。4、控产提质技术根据试验研究结果,亩产在1 0001 200公斤的比亩产2 0002 500公斤的成熟期提早20天左右,且果粒大,着色好,优质果率提高5个百分点,实现促早提质的生产目的。每亩产量控制指标:欧美杂交种1 250公斤,欧亚种1 000公斤。每亩大穗形(8001 000克)留穗1 600穗左右,中穗形(500600克)留穗2 000 穗左右,预备蔓700800条。二、技术效率模型构建及估计结果(一)变量选择本研究的目标是测定温岭市葡萄产业中农户种植葡萄的技术效率,选择农户种植葡萄的亩产值(Y)作为因变量,以元/亩为单位。对样本农户所种植各品种的单价和面积加权求解平均售价,由单价和亩产求解亩产值,此模型估计中既考虑了因单位亩产不同造成的数量差异,又考虑了因果品品种和品质不同引起的质量差异。在葡萄种植生产函数中投入包括物质支出和人工支出两大类。由农户葡萄种植投入要素情况统计可知,固定资产折旧因对结果影响较小、初始数据部分缺失而略去,水电费、机械费、灌溉费和检疫费等因相对于其他投入所占比例较少,多数农户选择忽略不计而略去。故本文的生产函数要素投入包括:肥料投入、农药投入、薄膜投入、租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因本文仅研究20052007年三年的技术效率变化,时间跨度较短,物价变化不大,故本文选择当年实际支出直接代入模型计算。葡萄种植的技术效率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本文将影响因素划分为以下四种:1、人力资本因素:人力资本体现在制定生产和经营管理决策时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上,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从事葡萄种植的时间都可以导致人力资本的积累。2、生产技术水平因素:技术水平是引起技术效率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用有机肥与复合肥比例、劳均肥料比例和农药喷射次数来反映农户间技术水平的差异。3、服务体系因素:外部培训和合同农业的参与可以作为人力资本的补充,会引起技术水平的差异,对技术效率也会有较大影响。4、家庭和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家庭中葡萄种植面积、葡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和所在地区差异,葡萄收入所占比重能够反映收入激励对生产的影响,而村庄所在地类型则反映了市场条件差异和政府政策对生产的影响。在生产函数和效率函数中,用于分析的主要参数见表6-2。表6-2 生产投入和技术效率影响因子项目变量名单位备注产值(Y)元/亩生产投入因子Xi肥料元/亩有机肥和复合肥农药元/亩薄膜元/亩租金元/亩劳动力元/亩雇用工和自用工时间(T)1,2,3技术进步变量影响技术效率的因子Zi农户年龄年受教育年限年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种植葡萄的时间年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种植时间的平方项验证人力资本递减的规律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1=是,0=否反映生产不确定性的影响是否参加合同农业1=是,0=否反映生产不确定性的影响葡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例%反映收入激励的影响有机肥与复合肥比例衡量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劳均肥料比例衡量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农药喷射次数次衡量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葡萄种植面积亩农户的种植规模种植面积的平方项验证农户种植规模效应递减规律村庄所在地类型1=主产区,0=其他反映市场发育程度和农户信息获得程度对生产的影响(二)模型建构综合理论分析和变量数据等的考虑,本文采用Battese & Coelli(1995)模型,建立超越对数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该模型的一般形式如下: (6.1)式中,i为观测的样本数,i=1,2,.100;t为观测年份,t=1,2,3表示从20052007年;为解释变量的系数,为待估参数;为随机误差变量,假定,并独立于;为表示技术效率损失的随机变量,假定。:表示葡萄产出,用亩产值表示(元/亩);=F:表示肥料投入(元/亩);=D:表示农药投入(元/亩);=M:表示薄膜投入(元/亩);=R:表示土地租金投入(元/亩);=L:表示劳动力投入(元/亩);=T:时间变量,2005,2006,2007年分别等于1,2,3。因此模型的具体形式为: (6.2)技术效率(TE)采用以下公式计算: (6.3) (6.4) (6.5)和为待估计参数,对估计值的统计检验可以反映出农户间技术效率的变异是否具有统计显著性。当意味着,样本中不存在着非效率状态,即可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OLS)。反之,样本中就一定存在技术非效率,使用最大似然法。当且趋于1时,就需要进一步分析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技术效率的充分发挥。技术效率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考虑到资料的可得性和葡萄生产的特点,本文采用的技术效率影响因素模型为: (6.6)为效率损失指数,其中=AGE:表示农户年龄(年);=EDU:表示受教育年限(年);=TIME:表示种植葡萄年限(年);=:表示种植时间的平方;=TRAIN:表示是否接受过技术培训,1表示接受过,0代表无;=CONT:表示是否参加合同农业,1表示参加,0代表无;=INC:表示葡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FP:表示有机肥与复合肥的比例;=WF:表示劳均肥料比例;=NP:表示农药喷射次数(次);=ACRE:表示葡萄种植面积(亩);=:表示葡萄种植面积的平方;=VILL:表示村庄所在地类型的虚拟变量,1代表主产区,0代表其他;=T:表示时间趋势变量,T=1,2,3。因此,技术效率影响函数最终设定为: (6.7)以上两个公式的未知参数由最大似然法估计出来,将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值代入(6.3),就可以得到技术效率的估计。(三)模型估计结果和假设检验本研究采用的软件是Frontier4.1,下面将对包含技术效率损失函数的模型(BC(1995)进行估计。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和效率损失函数(6.2-6.7)的参数估计结果见表6-3,上半部分表示生产函数的估计结果,下半部分表示效率函数的估计结果。从表中看出,LR单边误差值为175.7597能够通过检验,方差参数和2的t值分别为5.6138和11.7250,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表明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来度量效率是合适的。此时=0.7392,说明实际产出和边界产出之间的差距73.92%是由技术效率损失造成的。表6-3 SFA模型(6.2-6.7)估计结果项目解释变量 参数参数估计值标准差T检验值前沿生产函数常数02.23230.46474.8042*LnF11.51492.03080.7459LnD2-10.41532.3186-4.4920*LnM37.25072.19983.2960*LnR4-9.62621.2297-7.8279*LnL513.00491.255610.3577*T6-0.20060.2818-0.71171/2(LnF)270.63480.18783.3796*1/2(LnD)28-0.11230.1440-0.78011/2(LnM)29-2.32680.8376-2.7780*1/2(LnR)210-0.32900.6143-0.53561/2(LnL)211-1.33800.3893-3.4366*1/2T2120.05330.06390.8343lnFlnD13-0.04150.1501-0.2762lnFlnM140.17650.35970.4908lnFlnR150.66490.25662.5914*lnFlnL16-0.21470.2073-1.0354TlnF170.12760.05842.1856*lnDlnM18-1.45180.3461-4.1944*lnDlnR190.09720.17130.5672lnDlnL20-0.12980.1556-0.8342TlnD21-0.20370.0570-3.5720*lnMlnR220.76180.52871.4409*lnMlnL230.45310.50700.8935TlnM240.07750.11660.6644lnRlnL25-0.31190.2560-1.2187TlnR26-0.17150.0866-1.9799*TlnL270.11010.07151.5401*效率函数常数项02.29180.33366.8692*AGE1-0.00160.0021-0.7683EDU2-0.01510.0083-1.8320*TIME3-0.02720.0106-2.5732*TIME240.00070.00041.5530*TRAIN5-0.14180.0341-4.1594*CONT6-0.13290.0350-3.7919*INC70.00200.00092.2332*FP8-0.00750.0047-1.6102*WF9-1.59770.1983-8.0580*NP100.03010.00525.7609*ACRE11-0.00710.0021-3.4076*ACRE2120.00010.00004.3084*VILL130.04510.03891.1602T14-0.09710.0399-2.4342*20.04190.003611.7250*0.73920.07825.6138*极大似然值58.3479LR单边检验误差175.7597注:*、*、*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相应的假设检验。三、技术效率与影响因素分析(一)投入产出分析由于超对数模型反映了要素间复杂的替代与补充关系,因此无法对模型中的估计参数符号和大小直接进行比较。这种情况下,投入产出弹性可以较好的反映投入产出关系。各要素的投入产出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计算结果见表6-4:表6-4 各要素投入产出弹性系数年份2005年0.144477-0.186110.15878-0.267520.506584-0.085182006年0.161436-0.233040.13328-0.198380.2933280.0040332007年0.193352-0.296860.06544-0.171270.048290.092645平均0.1664212-0.238670.119167-0.212390.2827340.003833注:表中值为各农户投入产出弹性的算术平均结果各要素投入产出弹性都不大,且弹性系数之和小于1,表明葡萄生产的规模报酬在20052007年间递减。肥料、薄膜和劳动力的投入产出弹性为正,说明增加这些要素投入有助于产出增长。劳动力投入对产出所产生的贡献大于肥料、薄膜投入的贡献,这符合葡萄产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性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肥料的投入产出弹性呈现递增趋势,劳动力和薄膜的投入产出弹性明显递减,说明依靠增加薄膜、劳动力投入来提高葡萄产出越来越困难,薄膜对葡萄提早上市的作用有限,肥料对劳动力又有相当程度的替代作用,尤其是有机肥的使用对增加产量和改善果品品质有积极作用。农药和租金的投入产出弹性为负,增加这些投入反而会带来产出的减少,因此不应该继续增加这些投入。随着消费者质量安全意识的提高,栽培技术的普及,农药使用量减少是必然趋势;由于当地土地资源的限制,葡萄种植密集区竞争的加剧,单纯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产出已经不太可能,“走出去”成为葡萄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二)技术效率分析1、技术效率的变化趋势表6-5是所有样本在20052007年内技术效率的统计描述。结果显示,调查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从最小值0.21变化到最大值0.96,技术效率差异明显。三年总的平均技术效率是 0.605765,说明温岭市葡萄产业目前的技术效率水平总体上偏低。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和不变的投入,消除技术效率的损失,产出还有39.4235%的提高空间,因此提高生产的技术效率将可能显著的增加农户收入。从变化趋势看,100个农户的平均技术效率从2005年的0.5987增长到2007年的0.6128,集中于0.50.75之间,呈稳定上升趋势。虽然时间变量T的系数在估计结果中显示为负,即随着时间的推移,产出是逐渐减少的,技术进步不明显,但技术效率却呈现相反的趋势。表6-5 样本平均技术效率统计描述表2005年2006年2007年NValid100100100Missing000Mean.5987.6058.6128Std. Error of Mean.01288.01272.01257Std. Deviation.12877.12724.12569Range.75.75.74Minimum.21.21.22Maximum.96.96.96Percentiles25.5173.5256.533850.5951.6025.609975.6719.6783.6846数据来源:模型计算结果整理所得2、技术效率的频数分布表6-6 样本技术效率的频率分布技术效率2005年2006年2007年平均累计百分比0.311111%0.30.443234%0.40.516161515.6719.67%0.50.631282929.3349%0.60.73033333281%0.70.811101110.6791.67%0.80.95776.3398%0.9122221均值以上4949494949%均值以下5151515151%样本数100100100100100%数据来源:模型计算结果整理所得从频率分布表可知,所调查的样本农户技术效率分布较集中,约有80.33%的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在0.5以上,但达到0.8以上的仅占8.33%,低于0.5的农户也占到19.67%。在观察期内,所有样本的频率分布变化不大,在0.50.7的技术效率范围内,略有提高。标准差的逐年减小也说明各农户间的技术效率差异逐渐变小,技术效率分布趋于更加平衡。但20052007年处于平均值以上及以下的农户分布基本上是稳定的,并没有出现效率较低的农户改善速度较快的现象。从农户所在地区类型和种植规模来看技术效率分布(见表6-7),主产区农户平均生产效率高于非主产区,主产区技术普及率高,农户间技术效率的差异较小。对于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平均技术效率有明显差异,由表中看出,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加,农户葡萄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也在提高。2030亩的农户,平均技术效率达到63.48%;30亩以上的农户,平均技术效率达到67.87%,技术效率最高值96%也是此规模出现。此外,从不同规模农户技术效率的标准差值可以发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技术效率变异程度呈现“倒U”型特征,2030亩之间的变异程度仅为0.11500,但小于10亩和超过30亩的种植规模变异程度加大,说明规模越小或越大对技术水平和市场信息的要求越高,农户间的收入差距越能凸显。表6-7 2007年样本农户生产技术效率比较ValidMeanStd. DeviationMinimumMaximum地区类型主产区68.6137.12270.22.96非主产区32.6109.13382.40.96种植规模30亩17.6787.14466.49.96数据来源:模型计算结果整理所得(三)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效率损失函数中,温岭市葡萄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60.58%,效率损失达到39.42%,继续提高的潜力很大。在影响技术效率的解释变量中,种植年限(TIME)、接受技术培训(TRAIN)、参加合同农业(CONT)、劳均肥料比例(WF)、农药喷射次数(NP)、种植面积(ACRE)、种植面积的平方(ACRE2)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受教育程度(EDU)和葡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INC)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种植年限的平方(TIME2)和有机肥与复合肥的比例(FP)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同时,常数项的t检验也达到1%的显著水平,可见本文所列因素可以解释样本农户葡萄生产的技术效率差异的原因。年龄(AGE)和村庄所在地(VILL)这两个解释变量对于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估计结果显示,农户年龄对于技术效率没有显著影响,这主要是葡萄种植专注于技术,尤其是大棚栽培技术的推广,其他农业方面的经验或社会经验基本不起作用。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也不是造成技术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由于不同于正规教育,接受专门针对葡萄种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可以提高农户掌握、应用与改良技术的能力,对技术效率产生显著的积极作用。此外,农户从事葡萄种植的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