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误区解析.doc_第1页
进口葡萄酒误区解析.doc_第2页
进口葡萄酒误区解析.doc_第3页
进口葡萄酒误区解析.doc_第4页
进口葡萄酒误区解析.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进口酒业几大误区近年来,数以万计的葡萄品牌涌进中国大陆市场,使葡萄酒行业呈现百家争鸣的繁荣之象。然而,由于国内葡萄酒代理商、经销商及其产品良莠不齐,使得该行业在无限风光的背后深藏隐患例如商家哄抬售价、非法造假、以次充好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破坏了企业自身的形象,更是扰乱了行业竞争秩序。为进一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侵权酒类产品违法犯罪行为,规范酒类产品市场秩序,维护广大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2012年起,国家质检总局、公安部等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以打击假冒白酒、葡萄酒为重点的酒类产品打假专项集中行动。作为中国最大的进口葡萄酒经营者之一的富隆酒业,拥护政府和行业协会的相关政策,和媒体并肩,助力引导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责无旁贷。鉴于目前有部分媒体,由于对葡萄酒行业欠缺了解,刊登出某些有违专业性的报道,富隆酒业根据行业经验,在本文给予更正指引。一、鉴假篇如何辨别真假的进口葡萄酒,是消费者和媒体高度关注的话题,但是在被争相转载的所谓的“鉴假妙招“中,又存在着以讹传讹的误区:误区一:不开瓶辨别葡萄酒真伪看一看礼盒包装:原装葡萄酒进口时都是按箱的,没有任何礼盒类包装,国内市面上纸盒、木盒包装都是国内销售商为适应中国国情定做的。正确的说法: 葡萄酒进口商在进口原装葡萄酒时,也有可能同时进口原装的木质或纸质的礼盒包装。消费者购买进口葡萄酒时看到的礼盒包装,有可能是国外酒庄原有的礼盒,也有可能是国内销售商的本土制作。 国内的知名进口商大多会进口原装的酒庄礼盒,礼盒上会印刻国外酒庄的标志。如国际著名的香槟品牌黑桃A(Armand de Brignac),在中国市面上便流通其自身的的木质礼盒。如下图: 因此,凭借有无礼盒包装来判断是否真正的进口葡萄酒,是毫无依据的。误区二:看计量单位:原装进口的葡萄酒在酒标上的容量都是标75cl而不是750ml,“cl”为分升,如果标的是“ml”毫升,则为进口罐装酒或假冒的进口红酒正确的说法:“CL”厘升,以及“ML”毫升,都是允许出现在进口葡萄酒酒标上或酒瓶上的计量单位。75CL=750ml,是最常见的普通支装葡萄酒的容量。选用CL或者ML为计量单位来标志容量,国外生产商有各自的习惯和意愿。绝对不能以酒标上的cl和ml计量单位作为判断依据。如意大利新派酒王西施佳雅(Sassicaia),其外文标签就采用了ML(毫升)为计量单位,如下图: 而由武当王家族(Chteau Mouton Rothschild)和罗伯特蒙大维酒庄(Robert Mondavi Winery)在美国纳帕谷的合作品牌作品一号(Opus One),其标签则同时标志了75Cl和750ml。如下图:因此,所谓的“如果标的是ml毫升,则为进口罐装酒或假冒的进口红酒。”的说法,是毫无依据的。误区三:看瓶身数字:原装进口葡萄酒的瓶底或瓶身下端有凹凸的英文和数字表明容量和酒瓶直径等。如果没有,则为假的进口酒。正确的说法: 不是所有的原装进口葡萄酒的瓶底或瓶身都会有凹凸的外文和数字。视乎生产者或装瓶者自身的需要而定。凹凸的字样,一般是由国外的瓶子供应商打上去的,再出售给国外的酒商或生产商进行葡萄酒的装瓶。因此不能以是否有凹凸字样作为判断是否真假葡萄酒的标准。误区四:看条码开头:原装进口葡萄酒的背面都会有国际条形码,条形码的第一个数字代表不同的国家。如美国是0,法国是3,中国是6,智利是7,西班牙是8,澳大利亚是9。如果不符合以上规律,则为假的进口酒。 正确的说法:根据国际编码组织管理准则,商品条形码最好以所在销售国的条形码为主,但同时也允许以原生产国条形码为产品条形码。我国商品条码管理办法也规定:“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和相关合法资质证明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服务提供者,可以申请注册厂商识别代码。”依照本条的规定,在中国境内具有合法资质的外国企业,同样可以在中国申请以690-695为开头的厂商识别代码。因此,商品条形码并不代表产品的原产地,只代表管理商品条码的国家或地区的编码组织,也就是说以“690-695”开头的条码只是某商品的生产商(或经销商)在中国内陆地区申请的厂商识别代码。以美国雪碧为例,若需在中国销售,其条形码可以由美国总公司在美国境内申请,也可以由中国的代理商在中国申请。如果是美国总公司申请的,其前缀码则是00-09,若为中国大陆的代理申请,则其前缀码为690-695。与此同时,在国内生产的商品,也可以使用境外注册的商品条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在国内生产的商品使用境外注册的商品条码时,生产者应当提供该商品条码的注册证明、授权委托书等相关证明,并到所在地的编码分支机构备案,由编码分支机构将备案材料报送编码中心。” 所以,商品条码并不能直接说明该商品是国内产品还是进口产品。请参考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出示的以下证明:误区五:假的葡萄酒上有不明悬浮物,酒质变坏时颜色会有浑浊感。可以取一张干净的白色餐巾纸铺在桌面上,把酒瓶晃动几下,然后把酒倒少许在纸面上。如果酒的红颜色不能均匀地分布在纸面上,或者纸面上出现了沉淀物,它就是色素葡萄酒。 正确的说法:葡萄酒中如出现沉淀物,会使酒液变得浑浊。然而出现沉淀物并不代表就是色素葡萄酒。沉淀物有几种:一是酒石酸,成因是装瓶之后储存温度过低或者温度波动大造成的,它一般集中在木塞底部,对酒质没有任何影响。世界上有些白葡萄酒酒生产商甚至为了营造“星星一样晶亮”的葡萄酒,故意降低装瓶后的储藏温度来形成酒石酸。下图为酒石酸。 二是酒渣,酒渣是葡萄酒酿造过程如发酵、橡木桶陈年和瓶中陈年过程中,自然形成的物质,它是由来自于葡萄果实中的单宁和天然色素经过降解造成的。葡萄酒在熟化的过程中,酚类物质形成酒渣,会沉淀在瓶底(酒瓶直立时会聚集在进口葡萄酒瓶凹槽处)。酒渣是抗氧化物,对于葡萄酒的进一步发展陈年,起到圆润口感的作用。如果酒液中出现酒渣,可能说明是一瓶经过陈年的葡萄酒,也有可能是没有经过人工过滤的年轻葡萄酒。总而言之酒渣是自然形成的过程,对人体没有任何坏处。专业人士会在饮用前用醒酒器过渣,以便澄清酒液。根据法国侍酒师协会的标准,为葡萄酒进行换瓶的时候会使用蜡烛,以观测酒渣在酒瓶中的流动情况。如果将酒液倒在纸面上出现了沉淀物,是正常的陈年葡萄酒或者没有经过人工过滤的葡萄酒,必然出现的现象。丝毫不能说明其是色素葡萄酒。不能把酒渣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当葡萄酒中出现云雾状絮状的物质时,那就要小心酒质有问题了。 以上信息来自于国外著名葡萄酒专业网站:葡萄酒博士(www.theWineD)。 误区六:酒中如闻到二氧化硫的等味道,则为假的进口葡萄酒。 正确的说法:世界上不存在不添加二氧化硫的葡萄酒。在全球范围内,二氧化硫是法律允许而且实际上必须参与葡萄酒酿造过程的化合物。它可以起到杀菌消毒、抗氧化的作用,便于葡萄酒更好地保存。它的标准上限视乎各国法律而定,从300ml/L到400ml/L不等。它装瓶后很有可能挥发掉一部分。有些有支气管炎或者哮喘病患者,可能会对酒中的二氧化硫的味道非常敏感。因此,闻到二氧化硫的气息,或许只需要摇晃杯中酒液一段时间,就可以让其挥发掉。总结:可见以上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鉴假宝典”不成立,如果消费者照搬照抄,只能错失诸多好酒。那普通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真假葡萄酒呢?以广东为例,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广东省酒协会长朱思旭,曾经为我们提供这样的办法:首先,消费者买酒时,要在正规的商店购买,出售者必须拥有酒类批发许可证、酒类零售许可证。如果零售商家连经营权或者资质都没有的,那么其商业行为首先就是不合法的、不专业的。所以,首先要到正规的商场、或者较有保障的零售店面去购买。其次,消费这购买葡萄酒的时候,要看包装和印刷。如果出现酒标重影不清晰、瓶身造型粗糙、锡箔帽粗制滥造,则肯定是问题葡萄酒。真正的进口葡萄酒,瓶身必须是线条流畅,酒标的印刷是精美清晰无重影的,锡箔帽凹凸有致。而且进口葡萄酒必须有中文背标,如果没有,则走私或造假成分颇大,来历不明朗。不买为宜。再次,以广东为例,广东省酒协的稽查人员接受过国内外的酒厂感官方面培训。洋酒也好,国内的名优酒也好,消费者可以将没有开瓶的葡萄酒送到广东省酒协的稽查人员处,以寻求鉴别真伪的协助,消费者会获得书面证明。第四、万一开了瓶感觉味道不对劲,广东省酒类检验监测中心,是经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认可的中心,其出具报告,得到国外43个国家的认可。消费者可以把疑似假酒的葡萄酒送到该处检验。专业的人员使用仪器可以鉴别出真伪。 除了朱副局长提供的方法之外,消费者掌握更多的葡萄酒知识,有利于我们更精确地辨别出真假葡萄酒。如:了解到葡萄酒随着陈年发展颜色的变化。如果10年以上的进口葡萄酒,颜色依然紫红色,则造假成分颇大;了解葡萄酒的陈年要求,如2012年春季已经在中国买到了2011年的瓶装拉菲,则必定为造假。了解到各个产区的经典香气和口感,有助于我们在品尝假酒的时候马上觉悟。富隆酒业的总裁沈宇辉先生说:“当消费越了解进口葡萄酒,这个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就越得到缓解,消费者本身就越不容易受到欺瞒。因此,通过富隆葡萄酒文化中心等专业教育机构,习得葡萄酒的知识,对提高消费者自身鉴假能力也大有裨益。” 二、营利篇 对于消费者而言,能否买到物有所值的进口葡萄酒,是颇为关心的问题。某些媒体刊登的“进口酒业暴利惊人”的不实报道,动摇了消费者对进口葡萄酒的信心,也对行业信誉造成了影响。误区: 据上半年某报刊登:进口红酒暴利惊人零售价是口岸价的37倍。 正确的说法是: 该报道以浙江口岸为背景,称以750毫升一瓶计算,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元。继而通过数据计算,称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7.5倍,零售均价是批发均价的1.8倍。从而得出进口红酒暴利惊人之说。但是据广东省酒协会长朱思旭称:该报道有失偏颇。首先,去年全国进口葡萄酒进口均价5.5美元,浙江进口2.19美元,低于全国均价,所以以浙江口岸为案例,没有全国代表性。其次,文中的口岸价未计如48.2%的进口综合关税。再次,纵向比较口岸价和零售价应为同一产品。如国产餐酒与进口庄园酒没有可比性。不同等级的进口葡萄酒也没有可比性。进口葡萄酒的最终售价中还包括了保税仓仓储、增值税、卫生检疫、中文标签的申请和粘贴、运输、推广成本及各级经销利润等费用。 消费者可以了解进口葡萄酒的成本构成,来判断一瓶进口葡萄酒是否有哄抬价格的嫌疑。据英国葡萄酒与烈酒协会(Wine&Spirit Education Trust)的教材提供以下指标作为参考:一、产品成本(一)原材料成本:葡萄田的劳动力需求大小、葡萄田种植设备的成本、种植经济环境、葡萄精选程度、产量和葡萄的供求变化(二)酿酒成本:酿酒设备的价格、橡木桶的运用程度和陈年的时间长短。二、包装、运输和销售成本包装价格、运输价格、运输量、仓储成本和销售环境附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