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蒸汽锅炉安全操作规程一、检查1.检查锅筒内无杂物,人孔、手孔封好。耐火砖墙及前后拱无裂缝和凹凸不平2.检查上下锅筒、水冷壁管、集箱、对流管束等受压元件表面无裂纹3.检查锅炉人孔门、看火门、防爆门开启灵活,关闭严密4.检查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温度计符合规定5.检查平台扶梯通畅,操作部位照明良好6.检查给水泵经手动盘车、单机试车,且能正常切换7.离子交换器出水水质合格,水源充足8.手动离子交换器操作方法:锅炉运行过程中,每隔1个小时要进行一次锅炉给水硬度检测。软化水取样,按照硬度检测方法进行测定,国家标准:0.03mmoL/L,若高于此数值需要将离子交换器进行再生。再生操作如下:a、反洗:打开上排空阀和下进水阀,其余阀门关闭。水的流动方向为从下向上,使树脂颗粒松动。反洗时间为50分钟至一个小时,流量控制在35m3/h。b、进盐再生:打开上排空阀和下排空阀,其余阀门关闭,排尽交换器柱体内的水。打开上排空阀和下进水阀,其余阀门关闭。打开盐水泵向交换器柱体内进盐,流量控制在35m3/h,待到盐水没过试镜停止盐泵,关闭下进水阀。开始用盐水浸泡树脂进行再生。再生时间为56小时为准。c、反洗:打开上排空阀和下排空阀,其余阀门关闭,排尽交换器柱体内的盐水。打开上排空阀和下进水阀,其余阀门关闭。水的流动方向为从下向上,反洗时间为50分钟至一个小时,流量控制在35m3/h。d、正洗:打开上进水阀和下排空阀,其余阀门关闭。水的流动方向为从上向下,反洗时间为50分钟至一个小时,可根据化验结果适当延长正洗时间,直到出水合格。 二、水压试验1.对锅炉人孔、手孔操作及更换阀门后,要及时对锅炉进行水压试验2.向锅炉内加满水后,关闭空气阀。启动实验用泵缓慢升压3.观察压力表,升压至工作压力(1.6MPa)保持20分钟无压力回降4.继续升压至实验压力(2.0MPa)保持20分钟无压力回降。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5.试验完毕将水位恢复正常,记录水压试验结果6.如果天气寒冷锅炉不继续运行,应在水压试验后打开全部排污阀将水排空。防止结冰三、煮炉1.煮炉在烘炉的最后两天进行,准备火碱100公斤,磷酸三钠75公斤(每吨炉水加火碱23公斤,加磷酸三钠34公斤)2.药品溶化成溶液从给水泵进水管段随给水加入锅炉3.煮炉第一天压力控制在0.300.50 Mpa之间,煮炉第二天压力控制在0.700.80 Mpa之间,然后升压至工作压力的75%左右,煮炉时间为23天,保持锅炉内水在急剧沸腾状态煮炉效果好4.控制炉水碱度在45毫克当/升,根据分析结果定期从锅筒和集箱放水5.煮炉结束按照正常停炉程序停炉6.煮炉完毕打开人孔、手孔查看煮炉效果,金属表面应有黑蓝色金属光泽。7.清理锅筒和集箱内的沉淀物,冲洗与药液接触过的管道、阀门,并检查有无堵塞,有堵塞及时清理。8.检查清理完毕,封闭人孔、手孔。9.重新进行水压试验,各个人孔、手孔无泄露。排污将水位降至中间水位准备点火。四、升火1.经省煤器向锅炉进水。进水速度不应太快(夏天约1小时,冬天2小时)2.向锅筒上水到水位计中间水位3.开启省煤器的循环水回路阀门4.打开水膜除尘器循环泵5.开动引风机对锅炉通风,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驱赶不安全气体6.煤燃烧着火位置距煤闸门约0.3m处开始,任何情况都不许在煤闸门下燃烧。7.升火过程燃烧室出口保持负压23水柱8.将集箱放水12次,使炉体受热均匀。待排空阀有蒸汽冒出时关闭排空阀9.锅炉汽压升到0.050.10MPa时,冲洗水位计10.锅炉第一次升压到0.050.20MPa时,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11.锅炉第一次升压到0.290.39MPa时,拧紧各接合面的螺栓12.打开蒸汽管道上的疏水阀,再将总汽阀微开一些,使蒸汽预热总导汽管13.锅炉升压至供汽压力,缓慢开大主汽阀14.注意事项:a.蒸汽管路上的阀门预热,开启过程要缓慢。待完全开启后,为防止受热膨胀后卡住,应在全开后再回关半圈。b.离子交换器长时间不用应先将处理的水先放掉一部分至澄清再注入水箱。注入锅炉的水必须经过处理合格,水压试验亦用软水。c.查看炉膛燃烧情况要戴好防护眼镜,站在炉门的侧面,防止烧烫伤。五、运行管理1.保持锅炉水位在规定水位,不允许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或高于最高水位。2.保持锅炉压力于正常汽压,以锅炉压力高低偏差不大于0.05MPa.锅炉工作压力为准,在汽压表上用红线标明。3.每班至少进行下列工作:(1)冲洗玻璃水位计2次,方法如下:a、打开放水旋塞冲洗汽连管,水连管和玻璃板b、关闭汽旋塞,冲洗水连管;c、打开汽旋塞,关闭水旋塞,冲洗汽连管;d、关闭放水旋塞,慢慢打开水旋塞,检查水位上升情况。水位应有微微波动 4.水位计玻璃板保持清洁,水位计阀门隔一定时间应拆卸检修一次5.检查锅筒、集箱、省煤器等排污阀和疏水阀的严密性。6.据锅炉水质,所有排污阀排污2至3次。7.每小时操作炉排落灰装置清除风室落灰1次,操作炉膛落灰装置1次8.每10天校对汽压表一次。压力表弯管中介质的工作温度不应超过80C ,不能将蒸汽直接通入表内,应在连接弯管中存满冷凝水后再使用。9.每隔一小时对锅炉本体、电气设备、给水泵、各种阀门、各类仪表及附属设备等进行巡回检查,巡回检查路线:三大安全附件炉排和减速机构锅炉本体出渣机省煤器水膜除尘器引风机鼓风机管道阀门分汽缸给水泵。10.每半个月进行安全阀手动放汽放水试验。11.排污注意事项:a.定期排污,应在低负荷、高压力时进行,且应在短时间内完成。b.排污时不能进行其他操作,若必须进行其他操作,应先停止排污。c.排污时应进水到高水位。每次排污降低锅筒内水位2550毫米为准。d.排污之前先到排污井旁是否有人员,排污时落实监护人。e.排污操作程序如下:完全开启慢排阀门,然后微开快排阀门以预热排污管道,再开大快排阀门(这时排污管道内应无冲击声,如有冲击声应关小快排阀门至冲击声消失为止,然后再缓慢开大)来控制排污量。关闭程序与上述相反。关闭慢排阀门后应再打开快排阀门将两个阀门之间压力卸掉,再关闭快排阀们。f.如排污阀开的较小时,排水不流出(排污管是冷的),说明有堵塞,应将排污阀关闭,查明及消除堵塞后,再进行排污。g.排污完毕检查排污阀密封性。六、正常停炉1.停止燃料供应,根据炉排上燃烧情况相应的减慢炉排速度及降低通风量。2.随锅炉负荷逐渐降低,必须减少锅炉给水,维持锅筒内正常水位。3.锅炉停止供汽后,根据锅筒压力逐渐关闭锅炉主汽阀。4.锅炉与主汽管管道切断后,汽压继续上升,立即向锅筒进水并进行少量的排污5.正常停炉注意事项:(1)在正常停炉后的46小时内,紧闭炉门,以免锅炉急冷却;可稍进一些空气冷却炉排。(2)6小时后,打开烟道门慢慢加强通风,上水、换水一次;这时可考虑将炉排上煤走空。(3)610小时后,锅炉再放水一次;可启动引风机,加强锅炉换水次数;(4)停炉1824小时后,炉水温度不超过70时,将炉水全部放出。6.在锅炉压力未减至表大气压时,应随时对锅炉及辅机继续加以监视。七、紧急停炉1.锅炉运行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炉:(1)锅炉水位低于水位计最低可见边缘,经“叫水”操作仍不见水位。(2)不断加大给水及采取其他措施,但水位仍继续下降。(3)锅炉水位超过最高可见水位(满水)标志,经放水仍不能见到水位标志。叫水操作:先开启水位表放水旋塞,再关闭汽连管旋塞,然后缓慢关闭放水旋塞,观察水位表内是否有水位出现。此时,水位表的上部没有压力,只要水位不低于水连管孔,借助锅筒内的汽压就能将水位表内的水位升高,以至能够看到,表明是轻微缺水。通过“叫水”,判断为轻微缺水时,可以减弱燃烧,降低负荷,缓慢上水,恢复正常水位后,可启动燃烧设备逐渐升温、升压投入运行。通过“叫水”,判断为严重缺水时,必须紧急停炉,严禁盲目向锅炉给水。决不允许有侥幸心理,企图掩盖造成锅炉缺水的责任而盲目给水。这种错误的做法酿成大祸,扩大事故,甚至造成锅炉爆炸而炉毁人亡。(4)给水泵全部失效或给水系统故障,不能向锅炉进水。(5)水位计或安全阀全部失效,看不到水位与压力。(6)锅炉受压元件损坏且危及运行人员安全。(7)燃烧设备损坏、炉墙倒塌、锅炉构架被烧红、发生大面积爆管等严重威胁锅炉安全运行。(8)其他异常情况危及锅炉运行。(9)发生事故要及时、详细讲事故情况通知负责人及车间领导。2.紧急停炉操作程序:(1)关闭燃烧供给,停止链条炉排运动,停止送风,并减弱引风。(2)熄灭炉膛内的明火,可用沙土或湿煤覆盖,禁止用水浇入炉膛。(3)炉火熄灭后,停止引风机,将炉门和烟道门打开,自然通风冷却炉膛。(4)将锅炉与总汽管隔断。(5)在紧急停炉时如无缺水或满水现象时,可向锅炉给水和进行排污,以降低锅炉内压力。(6)若锅炉系严重缺水事故,切忌严禁向锅炉给水。八、处理锅炉事故(1)发生水位计玻璃板泄露时,应用石棉被盖住泄漏部位,并迅速关闭水位计旋塞等待维修(2)锅炉一旦发生事故,司炉人员一定要保持镇静,不要惊慌失措。迅速判断事故原因和处理办法,及时引导疏散人员。重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