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灾后复原二次灾害防制作业程序参考手册.doc_第1页
工厂灾后复原二次灾害防制作业程序参考手册.doc_第2页
工厂灾后复原二次灾害防制作业程序参考手册.doc_第3页
工厂灾后复原二次灾害防制作业程序参考手册.doc_第4页
工厂灾后复原二次灾害防制作业程序参考手册.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廠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參考手冊委託單位: 經濟部技術處 執行單位: 工業技術研究院 工安衛中心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九月三十日目 錄一、前言二、作業流程說明三、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四、製程及附屬設備災後復工查核表五、易燃性、毒性、過氧化物及不安定物質運作設施地震後復工查核表六、緊急聯絡電話一、前 言921集集大地震對台灣中部地區造成嚴重之傷亡,災區製造業亦蒙受鉅大之損失,亟需進行災後復原。然為避免工廠於災後復原工作期間,因安全上之疏忽而造成二次災害,特撰寫本手冊,提供工廠執行災後復原工作安全查核,確保作業人員、製程、設備及整體環境之安全。本手冊因時間急迫匆促起草,資料不全之處在所難免,期望業界於使用時,若有不適用或不近合理之處,仍需依業者本身之經驗進行最佳判斷。工研院工安衛中心亦將本諸服務業界之精神竭盡所能協助業界完成復原工作。二、作業流程說明災害事故發生期間之處理計畫包含了:緊急應變計畫(通常在災害發生後01小時)、危機管理計畫(1小時3天)、災後復原計畫(3天40週),此原則可依據災害類型及影響範圍大小做修正。緊急應變計畫是工廠及人員的最後一道災後損失控制的防線,一般又可分為火災爆炸、氣體及化學品外洩、颱風、地震、停電、人為破壞等;緊急應變計畫內容包含緊急應變職掌與組織、緊急應變程序、應變器材、支援系統、疏散、人員訓練等。危機管理計畫的執行功能則是各支援單位如採購、公關、會計、法務、行政等部門,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向股東、客戶及員工等提出說明,並儘速準備復工時所需資源,使復工作業儘早進行,減少公司損失,並維護公司形象。事業單位復原計畫是在復原工作期間,包含清除作業、廢棄物處理、設備搬入、試車等。本災害防制作業程序乃依據一般災後復原工作流程,內容涵蓋辨識工作流程中之危害(Identification),找出可接受的危害標準值(Standard),量測距可接受危害標準值的差異(Measurement),評估危害(Evaluation),修正或改善達到標準接受值(Correction),災後復原工作流程如圖1。災後復原工作中的人員、環境、物料、設備皆可能具有潛在危害,其中更以人員潛在危害防制為此程序主要考量。本作業程序內容涵蓋八個項目,分別為作業前的計畫和規劃、作業區現場勘查、作業區現場評估、現場準備、清除作業前的認知、溝通和訓練、安全防護措施、清除作業的安全、廢棄物的處理安全等。圖1 災後復原工作規劃流程三、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目的:本作業程序旨在協助工廠因災害事故導致重大損失與停工,於災後復原清除工作期間,避免化學品或氣體外洩之二次災害的發生與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定義:復原計畫:指大型災害發生後3天至40週之階段,包含現場勘查評估、清除作業、廢棄物處理、設備搬入、試車等。作 業 區:受到災害所波及到的廠區,必須進行復原工作。除 污 區:在作業區使用過後之清除工具、個人防護具等,必須經過除污區除污之過程才可攜出廠外。支 援 區:協助復原工作進行,處理行政等後勤支援事務之區域。 聲 明:本作業程序之使用範圍適用災後事業復原計畫中之現場勘查評估、清除作業、廢棄物處理等作業,不包含設備搬入及試車作業。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大綱 1.作業前的計畫和規劃2.作業區現場勘查3.作業區現場評估4.現場準備5.清除作業的認知、溝通和訓練6.安全防護措施7.清除作業的安全8.廢棄物的處理安全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1.作業前的計畫和規劃1.1訂定清除目的與目標1.2建立作業的組織架構1.3訂定作業時間表1.4尋找所需資源、承包商、器材和經費1.5評估危害背景資料1.6訂定復原計畫書2.作業區現場勘查2.1確認危害背景資料所存在的危害物危害物分佈狀況各個房間方向位置進出入通道風向及風速2.2確定危害物進入人體之途徑2.3確認可能遭遇到的危險與障礙2.4分配人員作業時的工作內容和訂定作業程序2.5決定作業時的後勤支援,例如消防車、救護車、器具維修工作、空氣呼吸器的供給、個人防護具、作業時的器材等2.6依據現場勘查結果修改計畫書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3.作業區現場評估3.1環境監測(O2、CO、CO2、可燃性氣體、有毒氣體、現場溫度等)3.2建築物結構安全3.3化學性、物理性及其它危害3.4復原工作展開4.現場準備4.1作業區水電供應及照明設備的準備控制化學品洩漏及圍堵設備的準備空調及通風設備的準備通訊聯絡及監視系統的準備滅火器及個人防護具的準備區域劃分並對高危險區域做隔離的準備作業動線與緊急疏散路線標示的準備4.2除污區確定除污地點,應設置在上風處、排水不污染水源處、靠近供水及其他必要設施、緊急救護單位能快速到達的地方確定除污站數量、所須工具、防護器具及適當除污方法4.3支援區規劃置放工具區域各類器材盤點與補充對接觸化學物質或特殊作業人員進行特殊健康檢查救護人員預備確定救護站、沖淋設備位置且須標示清楚監工與其他管理行政事務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5.清除作業前的認知、溝通和訓練5.1執行承攬商管理5.2清除作業程序的溝通5.3指揮系統的確認與溝通建立通訊系統、廣播警報通報系統、信號和手勢以方便作業建立夥伴制度,避免單獨作業5.4工作許可的簽發作業,含:動火作業吊裝作業高架作業密閉空間作業危險管路拆除作業夜間作業大型車輛進出5.5設備檢查5.6洩漏控制對洩漏區域進行通風換氣安全許可下,移開所有易燃物安全許可下,設法阻止或防止洩漏以不會和外洩物反應之泥土、沙、吸收劑或其他惰性物質來圍堵外洩物將外洩物導入洩漏槽中避免外洩物進入下水道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5.7作業人員的教育訓練危害通識及防護具使用訓練滅火器使用與滅火劑性能認知消防水帶滅火訓練5.8緊急應變措施的溝通設置緊急應變中心緊急應變組織與職掌緊急應變處理程序緊急事故通報流程緊急疏散5.9安全機械的使用禁止利用非防爆型吸塵器吸入撒出之鋸屑或可燃性與易燃性物質5.10分區、分層拆除清理,在拆除上層設備時,下層須舖設防火毯且撒水避免火花掉落引火5.11可燃性物質須先拆除,且當日拆除之廢棄物,應當日清運完畢塑膠材質管路禁止用乙炔火焰切割方式施工拆卸可燃性物質須先以水噴灑,隔絕任何潛在悶燒之機會,並於施工完畢進行巡檢5.12每日進場前會議當日施工內容、進度追蹤檢討施工缺失其他注意事項交代5.13作業前/後必須徹底檢查作業環境及使用器具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5.14作業現場每日安全檢點5.15每日工作記錄應保留6.安全防護措施6.1個人防護具的確認評估背景資料以決定須保護程度,如不了解作業環境或初勘,應使用A級防護具,且至少須二人以上同時進入確定防護具氣密程度確定防護具可使用之時間長短6.2通風系統的確認確認原有通風設備加裝抽風機、抽風管及氣體處理設備6.3加強消防防護定期檢查消防設備及其滅火能力使用適當之消防設備動火完畢時須對週遭環境撒水,避免再度發火之可能6.4現場管制管制區範圍界定人員進出管制非作業人員禁止進入管制區,並須標示清楚現場物品攜出管制6.5定時進行作業區環境監測6.6電氣設備的安全確認所有受損害區電源應關閉須清楚標示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為防止人員感電,須架設安全柵或絕緣覆蓋物高電壓使用場所須使用接地棒電氣機房作業人員應配帶絕緣手套、穿絕緣鞋,非機房作業人員不得進入電線穿越走道或潮濕地須架高電路之增設或拆除須經現場監工核准,並嚴格檢查其電流及電壓6.7高架作業的安全確認須戴安全帽、穿安全鞋且配帶工具腰帶及安全帶金屬梯子不可靠近電氣設備,以防止感電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貧血、平衡機能失常等人員不得從事高架工作7.清除作業的安全7.1清除作業基本程序的遵守,其基本程序如下:清洗設備和作業環境回收可再使用之資源和設備搬離廢棄物收集清除作業後所殘存的廢水7.2清除作業須注意之安全事項清除前須先關閉所有設備閥件並確定阻斷危害物來源後,將設備內殘存之酸、鹼、溶劑、氣體等移至適當空桶、空鋼瓶內或適當排放後才可進行設備及管線內殘留化學品或氣體之清除清除時應採用不生火花及防靜電或防爆的器具拆除管線時,須排除管線內壓力及殘存物,並檢測管線內少量無法徹底清除之化學品之pH值 災後復原二次災害防制作業程序 對於結構物及設備之清洗,只准許使用水或水溶性清潔劑和吸收劑清理8.廢棄物的處理安全8.1廢棄物暫存地點的決定與評估,並標示清楚廢棄物丟棄地點須有滅火設備具有危害性之廢棄物有滲漏之虞,在丟棄地點應舖設防水或不透水布8.2應避免不相容物接觸,廢棄物須分類存放8.3廢棄物包裝須考量與廢棄物之相容性、材質、大小,並進行內容物標示、拍照等8.4廢棄物數量清點、編號與建檔8.5廢棄物運送及處理方式大型廢棄物進行吊掛作業時,須扣好防滑舌片並禁止作業人員進入大型廢棄物容器下方運送易燃或可燃性廢棄物須有合適之防火保護措施並確實綁緊,確定外部火源不會引燃廢棄物或散落後再接觸火源致使燃燒在運送過程中禁止燃燒廢棄物廢棄物運送時,應減少粉塵飛散,必要時可採濕潤方式 開啟或關閉廢棄物車輛尾門時,作業人員應站立於側面安全位置正在燃燒的廢棄物灰燼不能傾倒到廢棄物儲存地點8.6必要時廢棄物須進行樣品分析並記錄之 四、製程及附屬設備災後復工查核表一、塔槽類 1.1本體及附屬配管 1.1.1本體外部損傷、變形1.1.2本體內部損傷、變形 1.2夾層、噴嘴、附屬物 1.2.1外部損傷、變形1.2.2內部損傷、變形 1.3襯料、塗層 1.3.1損傷、變形、破裂、膨脹、剝落 1.4腳架、支撐架、地腳螺栓 1.4.1損傷、變形、螺栓及螺帽鬆脫 1.5凸緣、蓋板 1.5.1凸緣接合處、蓋板旋入部位損傷、變形、洩漏、鬆動、磨耗、墊圈脫落、螺栓磨損 1.6閥、旋塞 1.6.1損傷、破裂、洩漏、閥桿彎曲 1.7接地 1.7.1損傷、變形、螺栓及螺帽鬆脫 1.8地基 1.8.1不等量沈陷 二、熱交換器類 2.1本體、附屬配管 2.1.1本體外部損傷、變形2.1.2本體內部損傷、變形 2.2噴嘴、附屬物 2.2.1外部損傷、變形2.2.2內部損傷、變形 2.3腳架、支撐架、地腳螺栓 2.3.1損傷、變形、螺栓及螺帽鬆脫 2.4管、管板、阻流板、檔固定桿、緩衝檔板、擴管部 2.4.1損傷、破裂、變形、洩漏 2.5浮頭蓋、分離凸緣、螺栓及螺帽 2.5.1損傷、變形、洩漏 2.6凸緣、蓋板 2.6.1損傷、變形、洩漏、鬆脫 2.7閥、旋塞 2.7.1損傷、破裂、閥桿彎曲、洩漏 2.8接地 2.8.1損傷、變形、螺栓及螺帽鬆脫 三、加熱爐 3.1本體、附屬配管 3.1.1外部損傷、變形 3.2燃燒器燃燒器環 3.2.1外部損傷、變形3.2.2內部損傷、變形 3.3爐膛 3.3.1內部損傷、變形 3.4管架、托架、管板 3.4.1破裂變形、燒損3.4.2管架及托架脫落 3.5爐內耐火材料 3.5.1損傷、變形 3.6風門、軸承、滑輪、鋼纜 3.6.1損傷、變形 3.7凸緣、蓋板 3.7.1損傷、破裂3.7.2洩漏、鬆脫3.7.3墊圈脫落 3.8閥及施塞 3.8.1損傷、破裂 3.9接地 3.9.1損傷、變形、螺栓及螺帽鬆脫 四、氣冷式冷卻器 4.1葉片軸 4.1.1損傷、破裂、彎曲、葉片鬆動或脫落 4.2散熱管 4.2.1損傷、洩漏 4.3集管 4.3.1損傷、洩漏 五、水冷式冷卻器 5.1水槽、蛇形管、管、支撐架、螺栓及螺帽 5.1.1損傷、破裂5.1.2支架變形5.1.3螺管及直管彎曲、洩漏5.1.4螺栓或螺帽鬆脫 六、攪拌裝置 6.1性能 6.1.1主軸回轉數及轉動馬達電流值正確 6.1.2軸封處無洩漏 6.1.3軸封處無異常聲音、異常振動或異常積熱 6.1.4潤滑油狀態良好,無異物混入或顯著變色或污染 6.2拆解後檢查 6.2.1軸及葉片損傷、破裂、彎曲6.2.2葉片脫落6.2.3軸封處顯著損傷、破裂 七、往復式壓縮機 7.1性能 7.1.1回轉數及吸入、排出流體狀態正確 7.1.2馬達電流值正確 7.1.3本體無顯著洩漏 7.1.4壓縮機或電動馬達無異常聲音和振動 7.1.5軸承無異常積熱 7.1.6潤滑油狀態良好 7.2拆解後檢查 7.2.1曲軸箱應無顯著損傷、磨耗或污染、破裂 7.2.2軸承部應無顯著損傷、破裂 7.2.3閥應無顯著損傷、變形、破裂或洩漏 7.2.4汽缸應無顯著損傷、變形、破裂 7.2.5活塞應無顯著損傷、變形、破裂 八、離心式壓 8.1性能 8.1.1回轉數及吸入、排出流體特性正確8.1.2馬達電流值正確8.1.3本體無顯著洩漏8.1.4渦輪機或電動馬達無異常聲音和振動8.1.5軸承部無異常積熱8.1.6潤滑油狀態良好 8.2拆解後檢查 8.2.1曲軸箱無顯著損傷、破裂8.2.2葉輪無顯著損傷、破裂8.2.3軸承部無顯著損傷、破裂 九、往復式泵 同往復式壓縮機 十、離心式泵 同離心式壓縮機 十一、鼓風機 11.1性能 11.1.1回轉機及吸入口、排出口流體狀態正常11.1.2馬達電流值正確11.1.3本體無顯著洩漏11.1.4鼓風機或馬達無異常聲音或振動11.1.5軸承部無異常積熱11.1.6潤滑油狀態良好 11.2拆解後檢查 11.2.1曲軸箱無顯著損傷、破裂11.2.2葉輪無顯著損傷、破裂11.2.3軸承部無顯著損傷、破裂 五、易燃性、毒性、過氧化物及不安定物質運作設施地震後復工查核表一、儲槽區1.1 槽體外觀(含基礎及可撓管)、緊急關斷閥與進出料管線完整性1.2 儲槽區管線(含穿越防液堤)完整性1.3 防液堤結構完整性與外洩防制對策1.4 槽體槽底洩漏監測:土壤及地下水環境污染事件防制對策1.5 地震後槽體與管線監測:後續傾斜與洩漏事件防制對策1.6 常壓與高壓儲槽與管線意外洩漏後果評估二、消防系統2.1 槽體消防泡沫箱(含立管)與灑水配管(含灑水頭)完整性2.2 廠內與儲槽區消防(含穿越防液堤)管線完整性2.3 消防泵浦與泡沫原液槽(含原液存量)完整性2.4 Remote Control及開放閥完整性2.5 消防水池及消防砲塔完整性三、緊急應變查詢方式3.1 MSDS、HAZMAT、北美應變指南與危險物品防救等應變資料3.2 24小時緊急應變諮詢:葉德惠:B.B.Call 0948-327346, 大哥大 0930-919506陳范倫:B.B.Call 0948-3273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