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柳 永 词 两 首望 海 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掌握词的文学常识。 2、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学习炼字方法 柳永( 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 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 荆湖、吴越。景佑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 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晚年 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柳永是宋代词坛上最为流行的词作家。当时有“凡有井水饮处 ,即能歌柳词”对后世词家、金元戏曲、明清小说都有重要影响。柳永的词集乐章集流传于世,存词二百余首。这些词作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写羁旅行役内容的词。柳永是第一个大量创作羁旅行役的词作家。他入仕之前,曾长期漫游;为官之后,又到过很多地方。根据地防止和他的词作,他到过的地方有,汴京,杭州、洛阳、长安他的词常借用登临水的所见所闻,淋漓尽致地表现一个落魄、不得志的文人的悲哀和感叹。如八声甘州相对于五代多些闺阁闺风的词风,这种表达怀才不遇,失意痛苦的作品可谓境界大开,将传统诗歌言志、缘情的功能移植到了词的领域,这种词作也蕴含了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打破了五代次狭小的表现空间。一类写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生活风尚。宋仁宗统治时期,号称太平盛世,城市经济更是空前繁荣,汴京、杭州、苏州等都是很繁荣的大都市。柳永是个颇具“市民意识”的作家,他热爱这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乐章集中有不少描写都市繁华的词。望海潮(东南形胜)写杭州。这是一首最早出现的,由文人创作的长调慢词,它形象地描绘出钱塘江的秀美景色和繁华富庶。 一类描写男女情爱。柳永写了不少反映秦楼楚馆生活和男女之情的词作。其中有放纵的欢娱、俗艳的调笑,也有离别的惆怅、真切的思念。这类作品鱼龙混杂,给他的声誉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尽管柳永的这类词作多为文坛上流所不齿,但其中的佳作如凤栖梧(伫倚高楼风细细)、雨霖铃(寒蝉凄切)得到他们的高度评价。柳永一生都在烟花柳巷里亲热唱和,大部分的词诞生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之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一、词的基本常识: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背景介绍 在两宋词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凡名作,往往有故事,故事包括创作过程的故事和传播过程的故事。南宋罗打经鹤林玉露里记载,望海潮词传到金邦,金主完颜亮听到之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激发了他要占领南宋的决心。一首词竟引发一场战争,这种传说可能不甚可靠,但至少说明这首词的传播之广,影响之大。刚才说的是这首词的传播中的故事,其实这首词在创作中,也含有柳永个人的目的。这首词的创作故事是,柳永不得志,到处飘泊流浪,寻找晋升的途径,希望有人能提拔他。柳永到杭州后,他的老朋友孙何正在当杭州太守,但孙何的门禁甚严,柳永是一介布衣,没办法见到孙何。柳永没有法子,只好写了这首词,请了当地的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孙何在宴会上请她唱歌,她不要唱别的,就唱这首望海潮。后来,这位歌女在孙何的宴会上,反复地唱着首词,孙何就问这首词的作者,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写的,那时柳永还没有改名。孙何就请柳永吃了一顿饭,把他打发走了,后来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掌握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 参差( )( ) 堤沙( ) 天堑 ( ) 珠玑( ) 罗绮( ) 重( )湖叠巘( ) 羌管 ( ) 钓叟 ( ) 千骑( ) 箫鼓(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东南形胜: 参差: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千骑拥高牙: 珠玑: 罗绮: 重湖叠巘清嘉: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异日图将好景: 二、检查预习1、 两位同学板书字音答案2、 一位同学口述字意答案三、感知文本1、根据注释熟读课文、感知大意(尝试以什么样的语调带着什么样的情感来读) 2、听朗读录音、揣摩诵读语调 3、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4、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哪两个词用的好?若将“卷”字改为“推”字好不好?为什么?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3、诗词中,你还喜欢哪些诗句,试举一例,说明理由。五、交流展示六、问难释疑七、拓展延伸1、杭州是美丽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举出几例吗?(说出诗句、作者、出处)2、柳永词两首欣赏: 蝶恋花(1)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2),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3)。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4), 对酒当歌(5), 强乐还无味(6)。 衣带渐宽终不悔(7), 为伊消得人憔悴。 【注释】 (1)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2)危楼:高楼。 (3)黯黯:迷蒙不明。 (4)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5)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6)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7)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八声甘州 1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2,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3,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4。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5。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6?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7。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8! 【注释】 1这是一首表现羁旅飘泊感慨的词,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怀人之情。八声甘州:简称甘州,因全词八韵,故称“八声”。唐玄宗时为教坊大曲,后用为词调。 2潇潇:雨势急骤的样子。3霜风:指深秋的风。凄紧:寒冷劲疾。一作“凄惨”。关河:山河。4是处:到处。红:代指花。翠:代指叶。苒苒:茂盛的样子,一说义同“冉冉”,犹言“渐渐”。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衰败,消逝。5渺邈:遥远,一作“渺渺”。归思:乡思,思乡的情绪。6淹留:久留。7 顒望:凝望。顒,一作“长”。误几回句:意谓多少回错把远外驶来的船只当作爱者的归舟。8“争知我”二句:意谓怎知我正倚着栏杆也一样地愁闷难解呢!争:怎。恁:那样。 八、当堂达标熟读成诵九、自我总结雨 霖 铃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婉约词的特点。2理解词意,感受词中浓浓的别情,把握词的意境。3掌握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4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学习重点1 反复诵读,体会离别相思之苦。2 学会分析诗词的意象,解读诗词的意境。课前预习1、借助注释初读全词,读音识形。凝噎 暮霭 和i( ) 元宵 云xio( ) 那堪( ) 良chn( )好景 寥若chn( )星 2、熟读全词,这首词哪些句子写景?哪些句子抒情?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写离别之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语句,概括雨霖铃中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3、你还读过哪些表达离情别意的诗词作品?试背诵一二首。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二、感知文本1、诵读全词,注意字音、断句和语气。2、概括词的上下片内容。3、作者在本词中抒发了什么情感?从哪些词句最容易看出这种情感?四、合作探究1、引导学生赏析词句,准确把握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3)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作品中,还有哪些诗句触动着你的心弦?试简要赏析。3、下阕写的是别后愁思,这是实写还是虚写?有着怎样的艺术效果?五、交流展示六、问难释疑七、拓展延伸根据词上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个送别场景或回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惜别事件。八、当堂达标柳永词两首导学案编制人 审核人 班级: 姓名: 教师评价: 【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2、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答疑解惑。3、有能力的学生完成选做题。【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优美的意境。3、学习柳词中善于点染、铺叙、融情于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点。第一课时望海潮【知识链接】词是诗歌的一种。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故名“长短句”,又都合乐歌唱,又叫“曲子词”,还有诗余、乐府等别称。词按风格大致可分为两派,一为婉约,二为豪放。明张蜒说:“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本课两首词均属婉约派作品。 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二、解题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一、常识积累(一)注音参差( ) 堤沙( ) 珠玑( )罗绮( ) 叠巘( ) 箫鼓( )千骑 ( ) 凝噎( ) 暮霭( )(二)一次多义将 异日图将好景爷娘闻女来 出郭相扶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韩信将兵,多多益善对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无言以对对症下药夫一人奋死可以对十 十可以对百(三)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 ,盛行于 ,并在 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 ”、“ ”、“ ”、“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 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 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 (58字以内)、 (5990字) (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 、 、 、 等。(词的段落叫: 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 、 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 ,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 ”“柳七”“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开放性答案)三、拓展阅读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第二课时雨霖铃1、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怎样体现“虚实相济”的特点?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3、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5、自上片“念去去”一句之后是写对别后情形的设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述自己今后的生活情境和内心情感的?6、这首词的上、下片是怎样巧妙过渡的?7、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8、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拓展阅读(选做)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一、常识积累(二)一词多义将 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扶持 带兵的人、将领 带、带领对 面对着 回答 对待 对付(三)基础知识1、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2、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3、词的分类: 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4、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二、合作探究1、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景象?试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情?参看创新设计:环境美丽、经济繁荣、生活安定的都市生活图景。从地理位置上;从历史传统上;从自然景观上;从市井面貌上;从百姓生活上。抒发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2、这首词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参考: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巧用点染。“点”:“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染”:自然风光之美;都市繁华之美;民生安乐之美。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托气氛的作用 (乐府民歌陌上桑、木兰辞中: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点染: 本是国画的术语。绘画时,有的地方点,有的地方染,从而绘出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借用到古典诗歌中来,指的是作者在有些地方正面点明旨意,有些地方侧面渲染。这在写景抒情诗中比较常见,一般用景物来染;用一句话,一个词来点出要抒发的感情。渲染是为了突出旨意,旨意引导渲染,相互依存,和谐统一。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其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点;其余各句均是“染”,渲染相思之情的伤悲。 3、你最欣赏词中的哪些句子?你能不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用文字将它描绘出来?(开放性答案)三、拓展阅读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忆江南2、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第二课时雨霖铃1、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明确: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2、这三句描写,除了具有上述作用外,还有别的什么作用吗?(联系琵琶行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再次描写景物,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开头三句有什么不同?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请用几个形容词加以概括。参考:开头三句写的是眼前的景物,而这三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景物。这里的一个“念”字,表明了下面的景物是想象的、虚构的,它实际上是词人内心深处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的形象化显现。词人此时的心情是惆怅、凄苦、悲凉的。3、统观全词作者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将凄凉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参考:直接抒情上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下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间接抒情(写景)相结合。情景交融。上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寒蝉 长亭 骤雨环境悲凉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惆怅伤感(融情入景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离别 清秋冷落 愁意浓浓杨柳岸 晓风残月 酒醒伤情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惨不成欢(以情带景 )虚实结合。“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写实;“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念”字告诉读者下面为想像的景物,是虚写。“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烘托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4、作业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题李世南画扇 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注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瓮:这里指水瓮。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1. 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画面大概是: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答案:1、上片写恋人离别,下片写别后心情。(2)起头“寒蝉”三句交代离别的节令(寒蝉)、时间(晚)、地点(长亭)、气候(骤雨初歇),这三句不只是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是情景,融凄苦之情人景,暗寓离别之意。“都门”二句是情事,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将人物置于矛盾这样集中的情境之中。进出“执手”一句,语言极为通俗,感情也极真挚,伤极痛绝之情态毕现。至此,写的是实景实事实情,“念去去”二句是他的内心独白,“念去去”三句读时要一字一顿,声断气不断,这二句是别后想象之景,茫茫辽远的空间充满了浓密深沉的烟霭,在半虚半实间突出了离愁的深切。下片是虚写。下片开头“多情”一句承接巧妙,是对上片的归结,写人间离别伤感是普遍现象,“更那堪”又转入现实,“冷落清秋节”既照应首三句,又以景寓情,更深地开拓了诗境。“今宵”一句是名句,词人想象今宵酒醒之后的所见之景,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凄清的画面使离人更感孤单,言外之意无穷,以别后想象之景写离愁。“此去”四句是直接抒情,问句作结,言外之意是与离人分别以后,纵有良辰好景,也引不起兴致了。下片虚写着重描绘的是词人孤单寂寞的心情,读罢回首上片,我们方能从景物中体验情思,从实境中探寻虚境。意境由实境与虚镜组合而成,实境就是具体物象以及由物象构成的艺术整体的境界,虚境就是实境中所包含的一种象征境界。词中的事、景、态都是实境,词人的情思就是虚境。我们要透过实境看虚境。5【明确】一个“念”字引出了很多的思绪:“去去”是说他将越行越远,直到楚天尽头;他感到实在难以忍受这清秋季节的远别;他更怕夜里酒醒后,看到在残月冷辉中,杨柳依依,晨风吹拂的景致,心里倍感凄凉。他愁的是这一去将连年不归;想到今后将非常孤独、寂寞,美丽风景无心观赏,相思之情无处述说,他就更加忧郁、悲伤了!6【明确】长调的过渡最不容易,既不能“全脱”,又不能,“明黏”。这首词上片的歇拍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的是半虚半实的写法,由此过渡到下片的虚写,真是既不“全脱”又不“明黏”。下片的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词家称这类句子为“换头”,意思是跟上片的起拍句字数不一样),也承接得巧妙:先宕开一笔,说离别使人伤心,自古而然,是由于多情的缘故,似乎有些自慰的意思;忽然又转到现实中来,说在这“冷落清秋节”中离别更使人难以忍受,更深地开拓了诗的境界,下面再说别后生活的设想就显得顺理成章了。8【明确】这首词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跟“寒蝉凄切”一样,也是融情入景的写法,为什么特别动人呢?第一,它把杨柳、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广幅鲜明的画面。关于杨柳和残月,温庭筠在一首送别词里曾写过:“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菩萨蛮)关于风,曹植也曾写过:“愿为西南风,长逝人君怀。”(七哀)这样一幅凄清的画面会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并渴望再次团聚,言外之意无穷。第二,这幅画面又是出现在一个特定时刻里“酒醒”之后。离人饮酒,为的是消愁,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更何况是在“酒醒”之后!李清照念奴娇云:“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闲滋味”其实正是愁滋味。试想,柳永此时不过是他离开心爱的人的第二天早晨,“执手相看泪眼”的图景依然鲜明地留在心上,面对着眼前的凄清景象,而前路是“千里烟波”,他还要继续前行,离自己心爱的人更远,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啊!【补】柳永词两首导学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一、文学常识1.文体知识: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等。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风格是典雅委婉、曲尽情态;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分两段,称双调;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段的词学术语为“片”或“阕”。“片”即“遍”,指乐曲奏过一遍。“阕”原是乐终的意思。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词虽分片,仍属一首。故上、下片的关系,须有分有合,有断有续,有承有起,句式也有同有异,而于过片(或换头)处尤见作者的匠心和功力。 词有词牌。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失意无聊,流连坊曲,乐工歌妓每得新腔,必求柳永作词,始行于世,甚至传入禁中。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填词去。”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改名后,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终于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永目睹都市繁华,熟悉偎红倚翠生活,颇多描绘太平、歌功颂德之作,但因长期接触下层,身世穷愁,饱尝羁旅况味,身世之叹与对现实的不满亦每融入词中,故作品也有一定现实意义。精通音律,善以口语、俗语入词,且工于铺叙,通过大量制作慢词而推动了词的发展,影响广泛,甚至在西夏亦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是宋词的第一位变革者。他的创作广泛地反映了社会人生。除了男女恋情,还有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在艺术形式上,柳永采用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体制,对宋词的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二、解题1.望海潮:望海潮词调,首见于柳永集中。词咏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调名当是以钱塘作为观潮胜地取意。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说金主亮受一词的影响而发动南侵,原不足信;但于此可以说明这首词描绘之工,流传之广,艺术感染力甚强。2.雨霖铃:唐玄宗时教坊大曲名,后用为词调。霖,一作“淋”。王灼碧难漫志卷五雨霖铃条:“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词谱卷三十一:“宋词盖借旧曲名,另依新声也。调见柳永乐章集,属双调。”此词写别情,为柳永的名作之一,乃别京都恋人之词,当是出为屯田员外郎时所作。第二部分:讲解赏析 一、作品讲解1. 望海潮(1)整体上:词咏钱塘之繁华,极尽渲染之能事。(2)上阕写杭州都会的繁荣、钱江潮的壮观以及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杭州是江苏、浙江一带的都会,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写的是“都会”。绿柳含烟,画桥流水,门上悬着挡风的竹帘,窗上挂着翠绿的帷幕,还有那高高低低的亭台楼阁,这里大约住着十万户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侧重于刻画“形胜”。古木参天的绿树环绕着江堤,汹涌的波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奔腾不息的钱塘江绵延无边,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市场上的店铺里陈列着珍贵的珠宝玉器,家家户户摆满了绫罗绸缎,一家比一家富贵豪华。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3)下阕写西湖的风光景物以及权贵们的排场风度: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景色宜人,非常清秀美丽。三秋时节桂花飘香,映日荷花绵延十里,芬芳馥郁,令人陶醉。“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写的是下层人民。和风丽日笛声悠扬,明月照耀下的湖面采菱的歌声不绝于耳。垂钓的老翁,采莲的少女,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写的是州郡长官。大队的人马簇拥着高大的仪仗旗帜下的长官,人们乘着酒兴倾听湖上的箫鼓之声,一面吟诗作赋,一面观赏着湖光山色。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希望日后把这如诗如画美景描绘下来,待其回到京城后,向同僚们把这里的繁华景象夸耀一番。2.雨霖铃(1)整体上:这首词写离情。(2)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 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技术许可合同范本下载
- 第12课 心平气和待分歧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心理健康五年级下册教科版
- 部编统编一下语文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公开课教案(2025-2026学年)
- 公平达成合同
- 耐火材料合同
- 一次性付清房款合同
- 二手车购买合同
- 2018春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0章同步说课稿:5.10.2水中的藻类植物
- 2025年深圳民间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有关委托理财的合同
- 2025年教师职称-上海-上海教师职称(基础知识、综合素质、高中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
- 汽轮机原理课件
- 2025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家基本公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试题及答案
- 回款考核管理办法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
- 2025年新兼职安全员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规培述职报告
- DB42∕T 1902-2022 中小学生营养配餐指南
- 养老现状课件
- 脑梗塞言语不利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