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元县整体规划设计_第1页
庆元县整体规划设计_第2页
庆元县整体规划设计_第3页
庆元县整体规划设计_第4页
庆元县整体规划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庆元县域总体规划(2007-2020年)文本目 录第一章 规划总则1第二章 县域发展战略1第三章 县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4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9第五章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12第六章 县域城乡基础设施规划13第七章 县域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18第八章 县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1第九章 县域旅游规划23第十章 自然与人文资源保护规划25第十一章 县域防灾减灾规划26第十二章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29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31第十四章 近期建设规划与远景展望42第十五章 规划实施措施46第十六章 附则4748第一章 规划总则第一条 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序、协调地引导庆元县城乡空间发展,合理安排城乡居民点及各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县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庆元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第二条 规划依据本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以及其它有关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进行编制。第三条 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理念。结合本地城乡居民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县域城乡空间资源,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区域整体理念。在人口分布、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到城乡统筹协调,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坚持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适当的环境容量控制下,以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与不同时期的开发规模。坚持紧凑城市、集约发展理念。有效利用城乡土地资源,充分发挥每一块土地的效用,同时合理安排城乡发展格局,协调不同用地的功能组织,做到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协调。坚持因地制宜、特色兼顾理念。通过发挥地区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不断挖掘地区人文社会特色,建设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地区格局和城乡风貌。第四条 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庆元县行政管辖范围,土地面积1897.69平方公里,含7个建制镇13个乡。第五条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分为规划近期2007-2010年和规划远期2011-2020年,2020年以后为远景展望。第二章 县域发展战略第一节 发展战略与目标第六条 发展战略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北承长三角,南接海西区,充分发挥本地生态环境优势,全面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战略,提升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城乡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力争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1)生态优先战略以“生态立县”为指导,积极发挥本地区的生态优势,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推动生态产业的进一步提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与提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宜居的生态型山水城镇。(2)工业化推进战略以“工业强县”为指导,合理、高效地利用本地各要素资源,发挥特色优势,内引外联,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做强做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使本地区的工业化能够得以顺利推进。(3)融入与接轨战略以“开放兴县”为指导,加快与海西经济区的对接,积极加强与闽北、闽东地区、金台温地区以及丽水其他县市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各地的资源和产业要素向本地区转移,力争使庆元县成为海西辐射浙江的桥头堡。重点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和物流设施建设,降低外部要素转入的成本,实现各发展要素在本地区的迅速汇聚。(4)集聚发展战略以产业集聚为先导,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推进城镇工业化和人口城镇化。近期应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进行重点建设,带动其他乡镇乃至全县的发展。(5)城乡统筹发展战略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把城镇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使整个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均得到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共同繁荣的目的。第七条 县域功能定位与形象塑造庆元县在区域中的功能定位为:我国东部沿海生态核心地区、海西生态产业建设示范区、丽水市域南部主要城镇发展区。庆元县形象定位为: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香菇第一乡、中国廊桥第一乡、中国东部沿海生态休闲度假之乡。第八条 县域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切实推进,生态环境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社会事业长足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达到或超过省市平均水平,力争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综合指数继续维持在全国首位,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的区域性生态文化旅游胜地,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表2-1 庆元县主要发展目标具体指标名称现状2010年2020年经济发展地区生产总值17.2亿元25亿元6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14.5139人均GDP约1245美元1600美元34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0.93亿元1.4亿元4.0亿元产业结构22:36:4215:44:418:40:52工业总产值18.9亿元30.5亿元90亿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10%20%40%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全国领先全国领先全国领先森林覆盖率86.0%86.1%86.3%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35%62%80%生活垃圾处理率80%90%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100%100%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平方米/人11.2平方米/人12.2平方米/人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0.3%95%100%大气中SO2年平均浓度0.02mg/m30.02mg/m30.018mg/m3人民生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0元17000元35000元农民人均收入3490元4500元25000元恩格尔指数45%40%22m225m2成年识字人口比例85%90%95%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比重3%5%10%初升高学比率80.5%85%95%平均预期寿命73岁74岁78岁千人人口拥有医生数2.22.53.0千人拥有床位数1.843.14.0农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9%15%80%城乡建设耕地保有量13674.8公顷13674.8公顷13674.8公顷基本农田面积12824.43公顷12824.43公顷12824.43公顷城镇人均道路面积13m213.5m214m2城镇人均绿化面积0.6 m25.2 m27.5 m2乡村人均绿化面积-3.0 m25.5 m2城镇自来水普及率97%99%99%乡村自来水普及率48%70%90%第二节 产业发展战略第九条 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依托本地优势条件,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园区建设,推动产业的集聚发展;对接海西经济区,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制定产业准入机制;加强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结合乡镇特色,统筹安排城乡产业发展。第十条 产业发展导向(1)以“菌、竹、蔬”三大主导产业和“果、烟、茶”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突出各乡镇优势主导产业,落实优势生态农产品区域布局,抓好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精包装,延伸农业产业链。(2)壮大工业经济实力,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形成以竹木产业、食用菌产业、铅笔制造业、绿色食品加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同时改造提升汽配和五金机械加工产业。以生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城镇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科研技术合作为手段,以政策配套为措施,提升资源型工业,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3)积极发展旅游业,形成区域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核心区,带动本地第三产业的发展。以“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中国廊桥之乡”、“ 中国香菇之乡”为品牌,以旅游经济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县域大景区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发生态观光、度假休闲、健身疗养、民俗文化体验等旅游产品,加快建设各旅游景点,不断完善旅游宣传、旅游交通、旅游服务等功能。(4)积极培育新型产业,发展生态型非资源型工业。紧抓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海西经济区加快形成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山海协作”等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大选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发达县市的产业对接与协作,择优引进一批环境友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非资源型产业。(5)引导部分资源开发型产业的发展。对水电业、采矿业等资源开发性产业,以引导为主,加强规划管理,确保该类产业的发展对本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达到最小。第十一条 城乡产业布局县域产业布局以“联动合作、中心集聚、沿轴开发、递度推进”为总体方针,组建由松源、黄田垟-五都、屏都组成的县域产业发展中心、由黄田、竹口组成的黄田-竹口产业集聚区,并同时促进其他乡镇产业发展步伐。联动合作:通过中心城区的建设,带动松源镇与屏都镇的有机组合,在产业发展上进行联动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形成“松源屏都”组合型中心城区和县域产业发展中心。中心集聚:积极吸引各种产业要素向组合型中心城区集聚,并对中心城区的功能进行分工与协作,松源区块定位于中心城区的商务区功能,发展商业、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等,屏都区块定位于居住与工业为主导,黄田垟五都区块定位于工业为主导的功能。沿轴开发:充分利用54省道这一发展基础较好的轴线优势,以该轴上各城镇(集镇)为依托,不断加强城镇(集镇)间联系通道的建设,形成区域内的发展主轴,重点布局竹木产业、铅笔产业等。递度推进:依托中心城区、发展主轴和县域主要开发城镇(集镇),充分利用各地山地地形,建立毛竹、经济林生产基地,开发特色产品,发展生态旅游业,形成现代化的农工贸旅组合开发的格局。表2-2 县域产业布局规划一览表序号乡镇名称产业发展区产业发展策略1松源镇县域产业发展中心重点发展竹木加工业、铅笔制造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使之成为县域产业、高新技术、商贸、旅游、信息的中心,屏都镇淤上乡四山乡2竹口镇竹口-黄田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竹木加工业、食用菌产业和少量高新技术产业等。黄田镇3安南乡发展竹木加工业、食用菌产业等。4隆宫乡发展竹木加工业、休闲旅游业等。5荷地镇发展食用菌、高山蔬菜加工业与生态旅游业等。6五大堡乡发展食用菌等资源加工业与休闲度假旅游业等。7左溪镇发展高山特色产品加工业与生态旅游业等。8贤良镇发展资源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9岭头乡发展高山蔬菜业、食用菌加工业。10举水乡发展食用菌、高山茶叶加工业与生态旅游业。11江根乡发展高山特色产品加工业与生态旅游业等。12张村乡发展资源加工业和生态旅游业。13官塘乡发展高山特色资源加工业与生态旅游业。14百山祖乡发展观光旅游业和生态度假旅游业。15合湖乡发展食用菌、高山蔬菜加工业等。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第十二条 城镇化发展战略以工业化为动力,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由“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所组成的、结构合理、等级有序、分工明确的城乡空间结构体系。以合理、有序的乡村人口转移为基础,以县域主要城乡居民点为依托,内聚外迁,积极稳妥地实施下山移民,解决山区贫穷,发展城镇,构筑有机一体的城乡空间。积极运用“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的品牌,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条件优势、经济优势和人居环境优势,构建和谐、宜居、可持续的城乡人居环境。积极加强地区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形成布点合理、城乡共享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体系。第三章 县域城乡空间布局规划第一节 县域城乡居民点规划第十三条 城乡居民点等级结构规划规划庆元县域城乡居民点为五个等级:中心城区 重点镇 一般镇 中心村 基层村。表3-1 庆元县城乡居民点等级结构规划表中心城区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城乡居民点名称松源屏都竹口镇区荷地镇区、黄田镇区、左溪镇区、安溪集镇区、百山祖乡集镇区贤良镇区、淤上乡集镇区、隆宫乡集镇区、五大堡乡集镇区、合湖乡集镇区、岭头乡集镇区、龙溪乡集镇区、江根乡集镇区、张村乡集镇区、举水乡集镇区和官塘乡集镇区、以及曹岭村、新窑村等29个120个基层村注:1. 中心城区由松源镇区与屏都镇区及其之间的带状用地所组成;2. 竹口镇区规划由竹上村、竹中村和竹下村所组成;3. 荷地镇区规划近期把际面村纳入镇区范围;4. 安溪集镇区规划由安溪村与黄竹村所组成;5. 淤上集镇区规划由淤上村与三根村所组成;6. 江根集镇区规划由江根村与坝头村所组成;第十四条 城乡空间结构规划规划形成“一主一次五点,一轴五片”的县域城乡空间结构:一主:由松源镇区和屏都镇区所组成的中心城区。一次:竹口镇区,规划为重点镇。五点:包括黄田镇、荷地镇、左溪镇的三个镇区和百山祖乡集镇区、安溪集镇区,均规划为一般镇。一轴:由南至北依次由黄田镇区、竹口镇区、中心城区、淤上集镇区、安溪集镇区和隆宫集镇区所组成的城镇与产业发展轴。五片:包括县域产业发展核心片区、西北竹木产业发展片区、西南工业边贸发展片区、百山祖生态发展片区和东部生态建设片区。第十五条 县域主要居民点职能定位表3-2 庆元县主要城乡居民点职能结构规划表名称所属片区城(集)镇职能中心城区县域产业发展核心片区浙闽边界地区的重要生态工贸城市、县域社会经济与城镇建设发展中心、区域商贸服务中心、工业发展中心淤上集镇区郊区型集镇四山集镇区农副产品加工基层村竹口镇区西北竹木产业发展片区县域西北部的发展极、工贸型城镇黄田镇区以竹木加工为主导的西北集镇安溪集镇区西南工业边贸发展片区县域西南部的发展极、以边贸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隆宫集镇区县域西部山区的竹木加工型集镇百山祖集镇区百山祖生态发展片区百山祖生态旅游开发据点集镇合湖集镇区县域东北山区的农林加工型集镇荷地镇区东部生态建设片区县域东部山区的高山型农业加工与商贸城镇左溪镇区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商贸城镇贤良镇区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商贸城镇举水乡集镇区县南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旅游集镇五大堡集镇区农副产品加工集镇岭头集镇区庆元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龙溪集镇区县南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旅游集镇江根集镇区县域东部重要的高山型农业加工和边贸集镇张村集镇区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官塘集镇区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第二节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第十六条 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全县户籍人口预测到2010年20.0万人、2020年为20.4万人;常住人口2010年20.3万人,2020年22.4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预测到2010年50,2020年70。第十七条 分乡镇人口预测表3-3 各乡镇人口与城镇(集镇)人口预测(万人)乡镇域常住人口预测城镇(集镇)区城镇(集镇)常住人口预测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松源镇与屏都镇10.814.0松源-屏都中心城区8.313.3竹口镇1.11.2竹口镇区0.51.0荷地镇0.80.8荷地镇区0.450.8黄田镇1.31.2黄田镇区0.30.6左溪镇0.50.5左溪镇区0.130.16贤良镇0.30.25贤良镇区0.060.06五大堡乡0.70.4五大堡集镇0.040.04岭头乡0.60.3岭头集镇0.130.15举水乡0.350.3举水集镇0.150.2安南乡0.70.8安溪集镇0.20.6隆宫乡0.60.5隆宫集镇0.220.3百山祖乡0.220.2百山祖集镇0.040.06淤上乡0.80.8淤上集镇0.20.3江根乡0.40.45江根集镇0.120.2合湖乡0.30.25合湖集镇0.120.14官塘乡0.20.15官塘集镇0.090.1四山乡0.10.1四山集镇0.030.03张村乡0.40.3张村集镇0.060.08龙溪乡0.20.15龙溪集镇0.090.1第三节 片区发展规划第十八条 片区空间布局规划(1)县域产业发展核心片区:包括松源镇、屏都镇、淤上乡和四山乡。规划形成“一极集中”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中心城区为一发展极,建设淤上村等4个中心村和24个基层村,其余村庄可考虑通过整体迁移和逐步引导下山移民的方式实行村庄整合。(2)西北竹木产业发展片区:包括竹口镇与黄田镇。规划形成以竹口镇区(含上竹、中竹、下竹三村)为片区主中心,黄田镇区(含大坑、西边两村)为片区次中心,沿54省道南北向发展的空间发展格局,包括中心镇竹口镇区、一般镇黄田镇区、8个中心村和12个基层村。(3)西南工业边贸发展片区:包括隆宫乡与安南乡。规划以安溪集镇区为片区主中心,隆宫集镇区为片区次中心,形成“一主一次”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包括一般镇安溪集镇区、隆宫村等3个中心村和12个基层村。(4)百山祖生态发展片区:包括百山祖乡与合湖乡。规划以百山祖集镇区为片区主中心,合湖集镇区为片区次中心,形成“一主一次”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包括一般镇百山祖集镇区、中心村合湖村和9个基层村。(5)东部生态建设片区:包括荷地镇、左溪镇、贤良镇、五大堡乡、岭头乡、张村乡、官塘乡、江根乡、举水乡、龙溪乡。规划形成以荷地镇区、左溪镇区为片区主中心、其它各乡镇政府所在地为片区次中心的、“二主八次”的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包括荷地镇区和左溪镇区2个一般镇、岭头村等13个中心村和63个基层村。第十九条 片区发展策略(1)县域产业发展核心片区:从区域整体出发,实行重点开发,通过工业园区的建设,壮大原有大中型企业规模,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吸引外地企业的进入,创设台商创业科技园、台资工业园,改善产业行业结构和提升产业水平,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使该片区成为县域产业、技术、旅游、商贸、信息交流的中心。(2)西北竹木产业发展片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现状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加强黄田-竹口产业集聚区建设,创设台商创业科技园、台资工业园,大力开发竹木加工业。对城镇规划范围之外的土地,近期应进行有效控制,为今后的重点开发做好前期准备。(3)西南工业边贸发展片区:在加强毛竹林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毛竹加工业,发展山区特色产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毛竹林观光休闲旅游业。依托安溪集镇,积极开展边际贸易,扩大与周边地区之间的联系。(4)百山祖生态发展片区:在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实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业及与旅游业相联系的特色手工业。适当发展该片区的香菇产业,做好用材林的培育和废弃木料的处理。(5)东部生态建设片区:加强对片区各乡镇的高山特色产品的扶持,强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加快经济效益高、普及快的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不断促进食用菌标准化生产,优化食用菌结构,同时加快锥栗园区的建设,促进农业的多种经营。做好生态公益林的保护与建设,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积极开发山区观光与休闲度假旅游业。第四节 城乡居民点规划引导第二十条 县域主要城乡居民点规划引导表3-4 庆元县主要城乡居民点规划建设要点表名称远期规划人口(万人)远期用地规模(平方公里)布局要点中心城区13.313.22形成“一轴、两心、三区”的规划结构。“一轴”:在“丽龙庆”高速公路联络线南侧,以松源溪为轴线,以南北山体作为背景,自东向西(自松源至屏都),形成富有特色的生态景观轴。“两心”:分别为松源综合服务主中心(全县的行政、经济社会等服务中心)和屏都生活、生产服务次中心。“三区”:松源综合区,以生活居住和中心服务为主;五都工业区,近期是庆元城市的特色工业区,远期是庆元城市的生态工业区;屏都综合区,以生活居住和工业生产为主。竹口镇镇区1.01.0城镇用地近期以竹下工业区和瓦窑山为主,远期向过境公路54省道东侧发展,形成依山傍水,向南北两翼发展的带状布局结构,并积极创造条件使之成为未来县域的重点开发区域之一。规划镇区以竹中、竹下两条横街为核心,形成由公共服务设施、商贸设施所组成的城镇综合中心。附近建设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社区,逐步扩大城镇规模。荷地镇镇区0.800.72加强对旧城区的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善城镇居住环境。新的居住区布置在村头片,工业用地沿交通沿线布置。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开发应处理好城镇建设与山区土地保护之间的关系。黄田镇区0.600.54规划集镇用地发展方向为以现状大坑、西边两村为基础,建设用地逐步沿公路西侧向南北两边拓展。左溪镇区0.150.12对沿溪两岸的建筑逐步实行改造,城镇建设主要沿左溪发展居住用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镇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安溪集镇区0.600.60集镇用地整体向东向南发展,工业用地向南向西南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工业小区,生活区向东扩展。百山祖集镇区0.060.05对集镇的现状住宅用地进行整治和改造,充分利用集镇周围空闲用地,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高其水准,工业用地原则上仅安排具有一定旅游价值的、无污染的手工业。第五节 村庄发展布局规划第二十一条 中心村规划全县共规划29个中心村,远期人口规模2.10万人。表3-5 中心村规划一览表乡镇村庄现状现状远期职能定位名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规划人口松源镇下坞616576650郊区型集镇底村636631650郊区型集镇竹口镇新窑162910161000以边界贸易为中心的县域西部集镇黄坛1087727700生态农居聚集点上垟639541600生态农居聚集点黄田镇双沈1016904900生态农居聚集点姚村1070850750生态农居聚集点陈边946866700生态农居聚集点中济681631600生态农居聚集点曹岭891619600以边界贸易为中心的县域西北部集镇荷地镇杨桥642370500生态农居聚集点左溪镇青竹1143788610生态农居聚集点贤良镇贤良721650600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商贸城镇淤上乡蒲谭10649891030生态农居聚集点淤上1153906900郊区型集镇安南乡安隆1007909700生态农居聚集点隆宫乡隆宫197918851500县域西部山区的竹木加工型集镇中村773708600主要农居聚集点五大堡乡五大堡435289300农副产品加工集镇竹山133410931000生态农居聚集点杨楼795633600生态农居聚集点举水乡月山村166511441100县南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旅游集镇落岭1041689600生态农居聚集点岭头乡岭头752472600庆元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龙溪乡西溪1072708700县南部山区的农业加工与旅游集镇张村乡张村684378300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江根乡江根1271851800县域东部重要的高山型农业加工和边贸集镇合湖乡合湖1128820800县域东北山区的农林加工型集镇官塘乡官塘907682600县东部山区的农业加工型集镇合计29个290562267520990注:淤上村与山根村组合发展,江根村与坝头村组合发展。第二十二条 基层村规划全县共选定120个基层村,规划远期人口规模3.91万人,平均规模325人。表3-6 基层村规划表乡镇基层村现状现状远期乡镇基层村现状现状远期名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规划人口名称户籍人口常住人口规划人口松源镇上庄983823650淤上乡吾田头439364300西演130130200外童819657550半岱358355300石坝720613500喜鹊549536450涂坑新村874706600下滩432403300局下498341300大坑320280200长砻634519400坑西107810081000隆宫乡莲湖505485300屏都镇坑里343259250张地653613400白岭头576416300黄坑509487300官山头561451300小关520504300熏坑480402300桃园675570400坪垟462451300里地669649500垟背523455300安南乡黄竹743618400蔡段456417350畲头260238200竹口镇平岭岗365303200上余680489300崔家田490382350吾际下642491300大泽586410350东村540423300岩后379329200陈村638413250蔡双397390200五大堡乡西川829409300黄田镇朱黄1156818600东山363253250上济650570500后广561508400桐山637552400蒙淤406220200垟垄580502300东坑356325300李村570494500西坑335288250葛田480420400梧桐洋290222200下济517427350黄石490357300荷地镇杨郎坑554276200高大309202200际面561344250西洋244210200洋边270178160举水乡照田501241200苏湖1044783700杉坑507301200底墅1012759750庄徐469290200黄沙760570500地虎坑259189200大岩705529500岭头乡八炉852412350黄洋722542500南峰402282200马家地308306300杨家庄803532450杨冯源300281250下庄528340300左溪镇竹坪1334929900小际头527371360岱根501366300大际头551273220田坑402346300东溪341261200湖边300180200岗后洋182110150印浆393303200龙洋324266200石柱306178200龙溪乡后洋坑818426350鱼先248151200鱼川558260200黄岗332204200冯家山536257200发竹417265200张村乡田头656394300贤良镇库源516330220东川940696630新村674417400吴坑574314280黄圩850660580南阳925560500石川899574500库山267204150四山乡三溪256156150金丝岱314187200班岱后339162150岙头394251200砻头447302250江根乡青田650351300九际295224200箬坑581379350百山祖乡桥陌477407300洋头506327300斋郎743553450后洋499301200龙岩616496400合湖乡三堆895690500黄皮328176160兰泥690532400官塘乡横坑355270200黄土垟527384300荷洋260200150久住垟615459350白柘洋396297200黄水528419300合计120648984813039110第二十三条 特色村规划规划大济村、龙岩村等九个行政村作为庆元县的旅游特色村。除此之外,一些景点相对较为单一同时又较为邻近的村庄可以组合成一个旅游开发群体,形成网络式的旅游开发体系。规划提出松源镇的大济村、举水乡的月山村作为庆元县的历史文化名村,在村镇建设中应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加强对历史遗址、历史建筑的保护。表3-7 庆元县旅游特色村规划一览表村庄名称所属乡镇依托的旅游资源备注大济村松源镇大济古村落基层村,历史文化名村龙岩村百山祖乡吴三公相关遗址、龙岩古村落等基层村斋郎村百山祖乡斋郎古村落、革命历史遗址、斋郎瀑布等基层村坪垟村屏都镇巾子峰景区基层村竹坪村左溪镇双苗尖景区基层村车根村百山祖乡百山祖景区中心村月山村举水乡古廊桥、古村落等中心村,历史文化名村江根村江根乡双苗尖景区中心村隆宫村隆宫乡生态竹林中心村第六节 与周边县市的协调发展第二十四条 与周边县市的协调发展策略(1)作为上游地区的责任:庆元县担负着向下游地区输送清洁水源的重要任务,因此,与周边地区协调的首要工作是做好本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保证下游能够始终享受到清洁的水源。(2)与龙泉市的协调发展:一是丽龙高速庆元延伸段的建设协调工作,加快高速公路的建设进程;二是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协调,在竹木产业、五金汽配上发挥集团优势,积极引导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三是协调旅游业的开发,凤阳山百山祖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整体,可以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和组织旅游线路;四是县市交界处城镇、村镇的协调发展,龙泉市小梅镇和黄田镇曹岭村相互依靠,应积极加强相互之间的规划合作,组成一个共生发展的城镇与村庄格局。(3)与景宁县的协调发展:加快庆景青公路建设,尽早打通庆元由西往东直至温州市、温台沿海地区的快速通道,同时也加强景宁县与西部县市的联系;加强产业发展的合作,如香菇产业、竹木产业两地都有着较大的相似性,通过技术、商贸的合作,不断壮大两地的产业发展;以交通优化为先导,积极加强旅游业的合作,合理组织旅游线路;加强两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协调。(4)与寿宁、政和、松溪的协调发展:积极依托海西经济区发展契机,突破省界限制,加强与邻省县市的交流。加快建设通往这些县市的公路网络,如近期通往松溪县的高速公路、远期通往政和县的高速公路和通往寿宁县55省道的改造与升级;积极加强产业交流、形成以庆元县为中心的浙闽边界经济区商贸中心和产业中心;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地方文化的合作,积极发展地区旅游业。第四章 城乡建设用地控制第二十五条 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规划城镇(集镇)用地规模如下:表4-1 各乡镇城镇(集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规划人口(万人)规划用地指标(平方米/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公顷)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2010年2020年中心城区8.3013.3096.8299.40803.61322.00竹口镇区0.501.0011010055.0100.0荷地镇区0.450.80859038.372.0黄田镇区0.300.60959028.554.0左溪镇区0.100.1580808.012.0百山祖集镇区0.040.0685853.45.1安溪集镇0.200.6011010022.060.0隆宫集镇区0.220.30858018.724.0淤上集镇区0.200.30858017.024.0四山集镇区0.030.0385802.552.4五大堡集镇区0.030.0375752.32.3岭头集镇区0.130.15908011.712.0举水集镇区0.150.20758011.316.0龙溪集镇区0.090.1075806.88.0贤良镇区0.100.1085808.58.0张村集镇区0.060.0880804.86.4江根集镇区0.120.20858010.216.0官塘集镇区0.090.1085807.78.0合湖集镇区0.120.14958011.411.22010年和2020年庆元县城镇建设用地的总规模分别为1089.5公顷和1839.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2005-2010年为495.76公顷,2011-2020年为750.4公顷。表4-2 城镇用地需求量预测值(单位:万人,公顷,平方米/人)规划期城镇人口用地规模人均用地面积新增用地所需耕地2006-2010年9.92959.1096.68365.362242011-2020年15.721625.0099.40665.9394合计/1031.26618规划在中心城区周边预留发展备用地,这一用地作为弹性增长空间的用地。远期发展备用地为1514.9公顷,分别位于竹口镇、屏都镇和淤上乡。对丽龙庆高速公路庆元段两侧规划的非建设用地进行控制,为远景使其成为庆元县新的城市增长空间做好准备。第二十六条 农村建设用地需求量规划期间全县需农居点周转用地140公顷,其中耕地为30公顷。规划近期、远期需用地分别为40公顷和100公顷,占用耕地分别为8公顷和22公顷。到2010年,全县的农村居民点面积力争控制在1260公顷以下,2020年控制在750公顷。第二十七条 交通建设用地需求量规划交通用地总量预计将达到1455公顷,在规划期内新增交通用地996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面积270公顷。近期规划需用地386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面积120公顷;远期规划610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面积150公顷。第二十八条 其他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控制在目前的水准之下。同时工业用地实行工业园区制,限制工业企业在园区以外的地区建设厂区。水利设施用地:规划新建水利设施总用地为307.5公顷,其中占用耕地62.5公顷。近期2010年之前用地247.5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47.5公顷;远期规划(2011年-2020年)用地60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15公顷。旅游发展用地:规划期内旅游建设需用地168.8公顷,占用耕地为4.0公顷。近期145.0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2.0公顷:远期23.8公顷,其中需占用耕地2.0公顷。第二十九条 低丘缓坡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全县农业开发适宜性宜耕、宜耕宜园与宜园中选取宜耕低丘缓坡4169.9公顷用于耕地开发,其中耕地313.8公顷,园地912.7公顷,林地903.7公顷,未利用地2029.5公顷,其他土地10.1公顷。在建设开发适宜性一等、二等与三等中选取宜建低丘缓坡2272.7公顷用于建设用地开发,其中耕地744.2公顷,园地541.8公顷,林地763.7公顷,未利用地223.0公顷。全县51091.4公顷低丘缓坡资源中,除去上述已作为开发项目的低丘缓坡土地之外,其余的低丘缓坡资源规划不予进行另外的开发,而保持现状利用方式。第三十条 建设用地总量控制规划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612.51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2491公顷。表4-3 建设用地控制规模(单位:公顷)2010年2020年2005-2020年变化值城乡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959.101625.001031.26农村居民点1260750.0-637.17独立工矿1161160小计2335.102491.00394.09特殊用地174.24198.04168.8交通用地815.381425.38996水利设施用地438.14498.09307.45合计3762.864612.511866.34表4-4 庆元县“两规”人口与用地规模衔接表人口情况(万人)现状(2005)近期(2010)远期(2020)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常住人口(总人口)18.319.218.320.319.520.322.421.122.4城镇中心城区5.314.25.318.36.88.313.31013.3建制镇1.130.51.131.621.21.622.4222.42城镇小计6.444.76.449.9289.9215.721215.72乡村农居点11.8614.511.8610.412.310.46.68106.68独立工矿区城市化水平35.2%24.5%35.2%50.0%41.0%50.0%70.0%56.9%70.0%用地规模(公顷,人均平方米)现状(2005)近期(2010)远期(2020)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县市域总规土地总规衔接后数值县市域总面积189769.16 189769.16 189769.16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镇中心城区(人均)473.30 302.20 4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