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应考虑的几个问题霍 启 光中国饲料技术网 主 编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研 究 员北京康华远景科技有限公司 首席科学顾问 应用“新版猪、鸡饲养标准”制作饲料配方应考虑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 对“新版猪、鸡饲养标准”的认识在制作饲料配方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定待配饲料的营养水平或称营养浓度,这就要求我们去查询、选定载有这类参数的资料,并熟练地掌握它,我们一般把这类资料称之为“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营养供给量”。1、术语“饲养标准”可理解为等同于“营养需要”,即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动物健康生产的最低营养需要量。“营养供给量”:如果把需要量看作是动物群体对某一营养分的平均需要量,那么供给量则是大于这种需要量的数据。它考虑了动物个体、饲料原料以及千变万化的应激源造成的影响,在营养需要的基础上,追加了大小不等的安全裕量或称保险系数。即使这种赋予保险系数的供给量(标准),亦只能是配方设计指南,应用时仍须深思熟虑。新旧饲养标准,按上述三个术语归类,我以为旧的猪、鸡饲养标准(1986版本)更接近于NRC的营养需要。在经历了近20年的历程以后,我们不仅对引用来的数据经过了大量的验证,还在动物营养、饲料科学等方面,在我国的饲养管理及饲料资源条件下,进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使新的饲养标准在许多方面更贴切中国畜牧业生产实际。新的标准在许多方面赋予营养供给量的内涵,为我们应用动物“营养需要”或称“饲养标准”于实际中提供了方便。2、关于鸡的饲养标准修订内容及其说明(摘自 文杰“鸡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1)增删内容(1)增加了黄羽肉鸡营养需要量,原标准只给出了能量、蛋白以及体重和耗料参数。(2)增加了肉用种鸡和蛋用种鸡需要量。(3)增加了蛋鸡部分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4)为便于国际交流,需要量表格部分增加了英文对照。(6)随着蛋白质氨基酸研究的不断深入,氨基酸营养的重要性日见突出。本“需要量”中删去蛋白能量比参数,代之以赖氨酸能量比参数。(7)“需要量”删去了总磷参数。2)阶段划分:(1)肉鸡:随着肉用仔鸡生产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肉鸡饲养期也逐渐由二阶段制转换为三阶段制(021日龄、2242日龄、43日龄以上)。现在生产上已经广泛采用前、中、后三期饲养模式。国内外研究表明,肉仔鸡13日龄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囊,47日龄是由卵黄囊营养转换为饲料营养的过渡期,814日龄以后营养完全来自饲料。Saleh等(1996,1997a,1997b)报道,在肉仔鸡生长的3个年龄阶段,饲喂14天幼雏日粮的鸡与饲喂21天幼雏日粮的鸡在活重和胴体性状方面无明显差异。我国在“八五”期间重点研究了02周龄肉仔鸡的营养参数,提出了肉仔鸡的营养需要量按02周龄、36周龄、7周龄以上三个阶段划分。GB-1986肉鸡饲养划分为二阶段:04周和5周以上;新标准建议划分为三阶段:03周、46周和78周以及02周、36周和78周。(2)生长蛋鸡:GB-1986鸡的饲养标准将生长蛋鸡划分为三阶段:06周、714周和1520周;新标准也建议划分为三阶段,但各阶段范围作了很大调整,即08周、818周和18周开产。18周开产也叫产蛋预备期,该阶段生长蛋鸡的营养需要量与前几个阶段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应适当提高蛋白质和钙的需要量,以增加蛋白质和钙的储备,为产蛋作准备,促进高峰期的提早或延长,而GB(1986)则未考虑蛋鸡这一营养生理特点。(3)产蛋鸡:GB-1986标准将产蛋鸡划分为三阶段:产蛋率65%、6580%和80%。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按照产蛋率划分为二阶段,即开产至产蛋率85%和产蛋率85%。(4)黄羽肉鸡:GB-1986标准将黄羽肉鸡05周、611周和22周以上,没有给出黄羽肉鸡种鸡生长期需要量。新标准根据生产实践和实用性,建议将黄羽肉鸡仔鸡分为04、58和9周以上,将黄羽肉鸡种鸡分为06、7-18、18周开产和产蛋期4个阶段。3)营养水平(1)考虑到我国的饲料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建议整体营养水平高于GB-1986,但不必追求美国NRC(1994)的高能高蛋白水平。(2)考虑到当前研究和生产实际,“需要量”中不再列“总磷”参数。当日粮中添加植酸酶时,应适当减少无机磷的添加量(减少的比例参见有关营养原理参考书)。(3)由于日粮中CI、K、Mg元素鲜见缺乏,故在“需要量”中没有列出。实际生产中CI离子经常过量,Na-K比例失衡,从而影响机体总的离子平衡,值得注意。(4)蛋鸡营养需要是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的,轻型鸡可酌减10%(NRC,1994)。4) 鸡的营养需要 (1)蛋用鸡的营养需要根据中型体重鸡制订,轻型鸡可酌减10%;开产日龄按5%产蛋率计算。(2)生长蛋鸡体重与耗料量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蛋鸡生产性能手册制定。08周龄自由采食,9周龄开始结合光照控制进行限饲。(3)产蛋期体重与耗料量无论蛋种鸡还是商品蛋鸡,根据它们的成年体重,均分为轻型和中型两种。轻型和中型18周龄体重一般分别在1250g和1500g左右;60周龄成年体重一般分别在 1500g左右和2000g以上。轻型和中型产蛋期耗料量建议为100克/只.日和115克/只.日。(4)肉用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进口肉鸡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5)黄羽肉鸡营养需要以验证试验结果为依据,参考相应品种商品代生产性能手册制定。在品种上,增加了快大型和黄羽种用肉鸡、种用产蛋鸡标准,一个肉仔鸡标准增加成二个标准;黄羽肉鸡、有别;阶段划分上,育成期蛋鸡3个变成2个,增加了预产蛋鸡料,产蛋期3个变成2个;参数上,水平普遍提高,更贴近于生产水平日益提高的我国养鸡业实际,从ME,CP,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指标上都可以看到。新版标准似乎可理解为动物营养供给量。霍 有几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A、生长蛋鸡以褐壳蛋鸡为对象制定,轻型鸡酌减多少合适?NRV,5%?B、产蛋鸡划分为“85%上、下”两个的必要性;C、产蛋鸡料可否加上“只日,绝对需要量”;D、蛋鸡氨基酸水平是否偏高?E、可利用氨基酸是否以真可利用(或可消化)氨基酸更确切;F、2个肉仔鸡标准,其“中鸡料”营养水平似乎 “之二”应高于“之一”,大鸡料应接近,“之一、之二”不会是高低两个水平吧?3、关于猪的饲养标准 瘦肉型猪营养需要量相关参数的确定(摘自 谯仕彥“猪的饲养标准”编制说明)l 仔猪阶段划分q 阶段划分:1993年7月太原会议,许振英、杨胜教授建议,将87标准中1-5千克、5-10千克、10-20千克三阶段改为3-8千克和8-20千克q 实际生产中,猪断奶时间以4-5周龄较为普遍,广东、广西断奶早些(*原标准并不适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q 大部分研究集中于8-20千克q 本次修订将仔猪划分为3-8千克和8-20千克*断奶时间代表了养猪生产的先进性问题,断奶早,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效果。目前,美国50的养猪生产企业采取早期隔离断奶,采取早期隔离断奶的目的是隔断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此次标准的8千克断奶基本上代表着4周龄断奶。目前有些人关于饲料转化效率的算法并不正确,发达国家的饲料转化效率基本上为2.52.8。 仔猪ADG、采食量、DE、CP需要量值的确定ADG(千克)ADFI(88%,千克)DE(kcal/d)CP(%)3-8千克统计值(n=29)0.260.32326019.9确定值0.240.30335021.08-20千克统计值(n=151)0.460.77324018.0确定值0.440.74325019.0 A、 * n指统计的试验个数*我们采用广泛的资料,进行了营养需要量的确定。38千克的断奶日龄采用了29个试验,并且这29个试验,不都是营养需要的试验,还包括比较规范的饲养试验。对于试验数据的选择,我们只选择具备3个重复的试验数据。而最后的数据是专家们一起讨论确定的。l 仔猪氨基酸需要量确定q 3-8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12 ):1.40%, 最 后确定值1.42%q 8-2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27 ):1.16%, 最后确定值1.16%q 其他氨基酸:以理想蛋白质为模式计算出来的(*98年NRC的赖氨酸需要量虽然有1024个试验,但是它的其它氨基酸的确定也是以理想蛋白质为模式计算出来的)仔猪钙磷需要量的确定钙(%)总磷(%)3-8千克统计值(n=11)0.870.73拟订值0.880.748-20千克统计值(n=51)0.740.58拟订值0.740.58*n指统计的试验个数l 仔猪微量元素、维生素需要量估测q 过去20年国内仔猪微量元素、维生素研究仅见3篇报道(*虽然有中国农大、广东省农科院、东北农大等科研院所在做猪营养需要的研究)q 实际生产中,微量元素、维生素用量差别很大q 本次修订主要参考NRC(1998)和国外一些大育种公司的推荐值l 生长肥育猪的国情q 我国60多个猪品种,环境条件和饲养方式差异大(*肉脂型猪和瘦肉型猪很难确定)q 过去20年对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的专门研究很少:仅5篇文献(*国内主要集中在对仔猪营养需要的研究)q 对氨基酸平衡模式研究使用日粮不标准q 对40多个营养需要参数一一研究很困难q 如何着手?(*工作不够,参考NRC)l 生长肥育猪的阶段划分q 阶段划分: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分2035、3560、6090 kg三个阶段q 国外多采用20-50、50-80、80-120kg三个阶段q 根据我国情况,仍沿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阶段划分(*最后阶段专家建议60100 kg,但因数据太少,所以放弃,国外因素很多,比如屠宰体系)l 生长肥育猪ADG、采食量、DE和CP营养需要估测q 通过 NRC(1998)模型的估测值及其验证试验总结q 过去20年67个直接相关试验的总结(*包括营养需要试验和饲养试验,有好多试验,不规范,没有猪的初始体重和结束体重)q 河南正阳种猪场、湖南正虹饲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10个规模猪场调研结果生长肥育猪ADG、采食量、DE和CP的确定ADG(克)ADFI (88%,克)DE (kcal/d)CP (%)20-35千克 统计值0.611.49321017.9 确定值0.611.43320017.835-60千克 统计值0.681.95318016.3 确定值0.691.90320016.460-90千克 统计值0.792.55316714.4 确定值 0.802.50320014.5共计:ADG、ADFI和DE, 64个统计值;CP,81个生长肥育猪钙磷需要量估测 钙(%)总磷(%)20-35千克统计值0.600.51确定值0.620.5335-60千克统计值0.530.46确定值0.550.4860-90千克统计值0.460.41拟订值0.490.43共计:2个系列试验l 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确定(*广东省畜牧所做了大量工作)q 20-35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87%, 最 后确定值0.90%q 35-6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79%, 最后确定值0.82%q 60-90千克赖氨酸需要量统计值( n=5 ):0.68%, 最后确定值0.70%q 其他氨基酸:理想蛋白质模式l 构建我国瘦肉型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思路(*引入NRC模型)q 测定我国生长猪瘦肉生长指数(Lean Growth Index) ,用NRC(1998)模型建立我国生长肥育猪赖氨酸营养需要q 在充分满足各种营养需要的情况下,测定全国各地典型品种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将瘦肉生长指数等参数输入NRC(1998)模型得到可消化赖氨酸需要的估测值q 在NRC(1998)模型估测值的基础上,分别升高和降低各营养水平,进一步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得到我国生长肥育猪的可消化赖氨酸营养需要l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赖氨酸需要量的估测无脂瘦肉日 沉积 沉 积体蛋白质日 沉 积0.12 体蛋白质 日 沉 积 量+0.036g/BW0.75表观可消化LYS.需要量总 LSY. 需要量理想蛋白质l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能量需要量的估测消化能(kcal/d)=1250+188BW- 1.4BW2+0.0044BW2性 别空 间温 度检测能量摄入是否足以维持潜在蛋白质沉积l NRC(1998)对生长肥育猪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的估测生长猪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ea+b(lnBW)+e(lnBW)2l 生长肥育猪-NRC(1998)模型营养需要决定于瘦肉生长指数(基因型)瘦肉生长指数(g/d)(最终胴体无脂瘦肉重起始胴体无脂瘦肉重)/起止天数NRC(1998)估测瘦肉生长指数的方程:1. 通过热胴体重、最后肋背脂建立方程2. 通过热胴体重、第10肋眼肌面积、第10肋背脂建立方程*方法:将瘦肉生长指数、饲养密度、环境温度这3个参数带入模型,得到某一阶段的营养需要量。l 生长肥育猪-NRC(1998)模型的特点q 可靠性强q 连续性强q 使用方便,结构清晰q 透明性高,用户容易理解q 充分考虑了生产经验数据*NRC模型使营养需要研究动态化,西方国家有一部分人在用,广东几个大的养猪场在用,使用效果还可以 ,可以建立企业的营养需要量,针对性强。我们还针对这个模型请教了国外专家,国外专家认为可用。l 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研究试验设计q 北京、广州、哈尔滨、武汉、重庆5地区进行q 北京:长大北京黑;广州:杜大长;哈尔滨:长白哈白;武汉:杜长大;重庆:长白荣昌q 统一的玉米豆粕20-35、35-60、60-90千克三阶段日粮,统一营养指标,统一预混料q 以NRC(1998)推荐量配制日粮,公母分开饲喂q 试验规模:54-60头,公母各6个重复,20、35、60、90千克时各屠宰6头(*耗资七、八十万)q 背膘厚度、眼肌面积、无脂瘦肉l 我国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测定结果q 北京:长大北京黑,262克/天q 广州:杜大长,292克/天q 武汉:杜长大,282克/天q 哈尔滨:长白 哈白,231克/天q 重庆:长白荣昌,218克/天q NRC(1998)对美国生长肥育猪测定结果为325克/天(*比中国的要高)q 建立用体重和瘦肉生长指数估测赖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Lys=0.036/kgBW0.75+0.12FFLR/2.25l 我国生长肥育猪瘦肉生长指数测定结果q 建立了用体重和瘦肉生长指数估测赖氨酸需要量的回归方程:Lys=0.036/kgBW0.75+0.12FFLR/2.25q 建立了能量采食量与体重的回归方程q 建立了采食量的与体重的回归方程l 试验得到的蛋白质沉积曲线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Daily Protein Accretion, g/d.20 40 60 80 100 120 Body Weight, kg.Protein Accretion Rate vs Body WeightChangping - Mixed Sex Groupl 试验得到的赖氨酸需要量曲线l 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的验证试验研究q 试验地点:与瘦肉生长指数相同q 试验动物:试验猪分2035 kg、3560 kg、6090 kg三阶段饲养,饲养密度:1.00 m2左右q 试验日粮:生长肥育猪三阶段饲养过程中分别设计3种能量水平:12.97 MJ/kg、13.60 MJ/kg、14.23 MJ/kg(*在原有基础上,能量水平如果上下变动10%,差别太大,所以通过其它途径确定了3个能量水平)q 以生长指数试验估测的粗蛋白、赖氨酸水平及其它营养素需要量为基础,上下变动10%q 每个处理设6-12个重复,3-6圈去势公猪,3-6圈母猪l 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验证结果q 2035、3560、6090 kg三个阶段,生长肥育猪不同营养水平日粮其日增重、日采食饲料量、饲料转化率均差异不显著,高营养水平组生产性能有优于低营养水平组的趋势q 通过NRC(1998)模型估测的营养需要基本反应了我国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水平l 生长肥育猪营养需要量估测q 将上述瘦肉生长指数、试验中记录的饲养密度和温度代入NRC(1998)模型,得到中国生长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q 验证试验q NRC(1998)模型估测的可消化赖氨酸营养需要基本反应了我国生长肥育猪赖氨酸营养需要水平l 生长肥育猪微量元素、维生素营养需要估测q 通过 NRC(1998)模型的估测值及其验证试验结果q 过去20年试验研究很少q 参考了NRC(1998)推荐量l 妊娠母猪营养需要估测q 国内母猪营养研究资料较少,营养需要仅见朱锡明的有关材料q 标准制定困难q 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法国建议量q 本版妊娠前期分3个体重,妊娠后期分4个体重(*争议最大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妊娠前期和妊娠后期不一样,争论了大概一年半时间)q 维持代谢能=0.4435 BW0.75(*能量需要、氨基酸需要等是根据体重和NRC公式计算出来的)l 泌乳母猪营养需要估测q 国内可参考的数据太少q 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PIC、美国Kansas、美国Nebraska种公猪营养需要建议量q 能量需要(MJ/d)=维持需要+泌乳需要= 0.4435 BW0.75 +4.92 日窝增重(g)-90 窝仔数 /0.72/ 1000 4.184q 泌乳赖氨酸需要量(g/d)=每日窝增重(kg) 0.022-6.39,其它氨基酸按理想蛋白质计算q 按2个体重,每个体重3个仔猪生长速度给出泌乳母猪需要*采食量是泌乳母猪营养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美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估算泌乳需要应该采食3400卡的能量饲料7.1公斤,而实际统计结果只有6.2公斤,冬季有6.8公斤,而夏季最低为4.2公斤,所以营养需要的制定应当考虑实际情况。鉴于种种问题,最后还是参考了NRC。l 种公猪能量需要估测依据q 种公猪日能量需要量=维持需要+蛋白质沉积需要+脂肪沉积需要+配种需要+产精需要q 维持能量需要=0.795 BW0.665q 蛋白质沉积需要=(日蛋白增重 0.0238)/0.74 1.04q 配种需要= 0.018 BW0.75 1.04q 产精需要=0.26/0.6 1.04q 国内可参考的数据太少在中国猪饲养标准(1987)的基础上,主要参考了NRC(1998)、日本、PIC、美国Kansas、美国Nebraska种公猪营养需要建议量在品种上,肉脂型猪按瘦肉率给出三个标准;阶段划分上,中猪由一个标准增加为二个标准;瘦肉型生长肥育猪的营养水平,总体上高于1986年版本,近于NRC(10版);20kg猪之能量浓度(NRC的95%)比较贴近我国饲料资源。新版标准似乎可理解为中国化的NRC。霍 有几点建议:A、 对瘦肉型和三个肉脂型标准的适用对象同其杂交组合的潜在关系加以说明;B、 有几处可写的更确切;“矿物质/维生素需要量包括原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量”,包括微量元素和各种维生素吗?是否缺乏可行性?“妊娠后期指妊娠后4周”,是妊娠第28天前吗?如果是妊娠第86天后的4周,应写成妊娠最后4周;“Nonphytate p ”似译成“非植酸磷”更当,第8页之后又译成“有效率”不当;“磷利用率”这个术语本身就不确切,把利用不同方法判断不同磷源生物学效价的测试结果放在同一列是不合适的。4、日粮蛋白质水平4.1配制低蛋白质的基本原则4.1.1 低蛋白质日粮的赖氨酸水平必须和高蛋白日粮的赖氨酸水平一致。据Kerr等(1995):小猪日粮,蛋白降低4%(19%15%),赖氨酸1.04%0.75%,日增重420g370g,饲料转化率0.550.48;中猪,蛋白降低4%(16%14%),赖氨酸0.82%0.53%,日增重770g650g,饲料转化率0.400.36;大猪,蛋白降低4%(14%11%),赖氨酸0.82%0.53%,日增重870g780g,饲料转化率0.320.27。倘降低蛋白水平而赖氨酸水平不变,其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同高蛋白日粮相比,都没有差异。低蛋白日粮添加工业氨基酸对生长肥育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原 料小 猪中 猪大 猪HPLP+AALPHPLP+AALPHPLP+AALP玉米68.2577.7278.3176.4085.8886.4882.1289.1889.63脱壳豆粕28.7818.5618.5621.0410.8110.8115.748.118.11磷酸氢钙1.271.381.380.730.890.89石粉0.980.930.930.840.780.780.860.820.82药物预混料维生素预混料微量元素预混料0.350.350.350.350.350.350.350.350.35L-赖氨酸盐酸盐0.370.370.28DL-色氨酸0.060.060.04L-苏氨酸3成分,%(计算值)粗蛋白质191515161212141111赖氨酸1.041.040.750.820.820.530.670.670.45色氨酸0苏氨酸0.770.770.610.650.650.490.570.570.45生产性能指标日增重,g/只420420370780770b650c850b870b780c日耗料量,g/只7207507701860bc1960b1820c274027702820增重/饲料消耗0.58b0.55b0.48c0.42b0.40b0.36c0.31b0.32b0.27c*B.J.Kerr等(1995)4.1.2 其它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的比例要达到理想蛋白的标准。 所谓理想蛋白质,实质上是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最佳平衡,或称最佳配比。4.1.3 单体氨基酸的供给是配制低蛋白质日粮的物资基础。 低蛋白日粮与高蛋白日粮相比,前者的限制氨基酸种类和限制程度较大。日粮限制性氨基酸的满足程度制约低蛋白日粮蛋白质水平降低的程度。低蛋白质日粮的配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单体氨基酸的供给和价格的可接受性。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满足需要以后,第二或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很可能受工业氨基酸供给或成本限制而无法满足动物对这种氨基酸的需要,此时,应以这种氨基酸的水平为基准,确定其它必需氨基酸在日粮中的水平。4.1.4杂粕型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应以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猪)或氨基酸真消化率(鸡)进行校正。现有的猪、鸡必需氨基酸需要量及理想蛋白质推荐值多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总氨基酸为指标测得的。而仅有的、以可消化氨基酸为指标的需要量推荐值有待进一步研究推敲。为此,以总氨基酸为指标配制日粮时,建议,对豆粕以外的杂饼(粕)的氨基酸含量,以其氨基酸真消化率进行豆粕当量值校正,其校正方法如下:棉粕氨基酸含量的豆粕当量值校正CPLysMetCysThrTrpValIle氨基酸的回肠真消化率(%)豆粕4491928288918892棉粕4365747774737773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0.710.800.940.840.800.880.79棉粕的氨基酸含量(%)未校正1.970.580.681.250.511.911.29经校正,*1.410.470.641.050.411.671.02 *,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值校正系数=棉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豆粕的氨基酸回肠真消化率。 *,棉粕的氨基酸经校正值=棉粕的未校正氨基酸含量棉粕氨基酸的豆粕当量校正系数。4.2. 猪低蛋白日粮仔猪对饲料粗蛋白质水平不敏感,在满足猪对赖氨酸的需要,且保持必需氨基酸平衡的原则下,其生产水平不会受到影响。降低日粮的粗蛋白质水平不影响仔猪的生产性能的实例*体重阶段(kg)粗蛋白质水平低蛋白组补充的氨基酸文献来源对照组低蛋白组51522.119.0Lys,Met,Thr,TrpClinq-Mars等(1988)52021.017.0Lys,Met,ThrHansen等(1983)82119.015.0Lys,Thr,TrpKerr等(1985)142821.818.3Lys,Met,Thr,TrpJin等(1988a)122722.416.9Lys,Met,Thr,Trp,Ile,LeuLe Bellego和Noblet(2002) *乔岩瑞(2003)由上表可见,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的幅度和添加到饲料中的氨基酸种类有一定的关系。低蛋白日粮中缺乏的氨基酸比高蛋白日粮多。高蛋白仔猪料普遍缺乏赖氨酸,低蛋白日粮敞尚须补充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不足;极端低蛋白日粮,须进一步补充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在Le Bellego和Noblet的试验中,粗蛋白质水平由22.4%降到16.9%,即降低5.5%、未见对增重造成不利的影响。添加各种氨基酸的低蛋白日粮对猪生长的影响*处 理 组一二三效 果蛋白水平(%,生长期/肥育期)18/1615/1312/10赖氨酸,%0.94/0.860.94/0.860.94/0.86苏氨酸/赖氨酸(%)716060含硫氨基酸/赖氨酸(%)636060色氨酸/赖氨酸(%)231919采食量(生长期+肥育期),g/d202319892017NS氮保留,生长期,g/d.kg0.74NS氮保留,肥育期,g/d.kg0.751.081.100.94NS增重,g/d845840820NS*,Kies等(1992),生长期26-60kg,肥育期60-95kg,根据体重而调节采食量。 由上表可见,中、大猪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最多降低6%,在保证氨基酸供给的情况下,采食量和日增重均不受影响。猪低蛋白日粮的成功,显示猪理想蛋白质模型的日臻完善,已达到了可以实际应用的程度。通常认为,按照理想蛋白质的概念,必需氨基酸的总量要达到总氮的45%以上,赖氨酸在粗蛋白中的比例应在6.5%以上。然而,由下表可见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在总氮中的比例以及非必需氨基酸的供给,似乎与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无关。看来,降低粗蛋白质同时,通过增加工业氨基酸达到提高必需氨基酸在日粮总氮中的比例,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日粮中的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项 目日 粮 粗 蛋 白 质(%)生 长 期育 肥 期20.115.617.513.3小麦32.7438.4635.541.43玉米34.9640.8037.943.21豆粕26.5513.5520.788.15麦麸2.502.502.502.50L-赖氨酸盐酸盐0.430.41L-蛋氨酸0.100.07L-苏氨酸0.170.15L-色氨酸0.040.04L-异亮氨酸0.030.04L-缬氨酸0.080.07维生素和矿物质3.253.853.203.95可消化赖氨酸(%,日粮)0.870.860.710.69总赖氨酸(%,日粮)1.020.970.840.79氮含量(g/kg日粮)日粮32.024.427.820.6必需氨基酸14.5非必需氨基酸17.513.215.511.4氮/总氮(%)必需氨基酸45464445非必需氨基酸55545655 *,Le Bellego等,(2001)4.3、肉鸡低蛋白日粮成功的肉鸡低蛋白日粮和猪日粮一样,其赖氨酸水平和其它必需氨基酸水平应满足需要,即不低于高蛋白日粮的必需氨基酸水平。Kidd等的试验(2002),使小、中、大鸡之粗蛋白质水平分别降低了1.46%、0.66%和1.28%。Fancher等(1989),使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了1.8%,即引起体重降低,尽管日粮氨基酸水平补充到高蛋白日粮水平。刁其玉等(2000),使1435日龄的肉中鸡日粮粗蛋白质水平4%,对体增重无明显影响,当降低6%时,显著地影响了生长。 Deschepper等(1995),在3-6周龄肉仔鸡日粮,除了补加必需氨基酸,还添加了谷氨酰胺(作为非必需氨基酸源),结果,日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了7%,生长未见受阻。看来,低蛋白日粮,不仅要考虑必需氨基酸的平衡,同时必须考虑非必需氨基酸的总量。 迄今为止,肉鸡不同于猪,即使其日粮粗蛋白质水平,有时降低2%-3%亦难以成功。看来,肉鸡的理想蛋白质模型尚未成熟,其非必需氨基酸的需要亦有待进一步研究。4.4、产蛋鸡低蛋白日粮低蛋白日粮添加氨基酸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蛋白质水平(%)产蛋率(%)蛋重(g/枚)产 蛋 重(g/只,日)饲料采食量(g/只,日)料蛋比(g/g)22-34周龄1884.5a52.1a44.0a100.5a2.29b1471.5c49.2d35.2d97.8bc2.78a14+Met81.8b50.2c41.1c97.1bc2.37b14+Met+Lys81.5b50.9bc41.5bc96.5c2.32b14+Met+Lys+Trp+Ile82.0ab51.4ab42.2bc97.1c2.30b15+ Met+Lys82.6ab51.6ab42.6b98.8b2.32b34-50周龄16.580.0a57.4a45.9a106a2.31c1363.9c52.6c33.6d96.7c2.88a13+ Met76.8ab55.5b42.6c101.0bc2.37bc13+ Met+Lys76.7ab56.1ab43.0bc101.8ab2.36bc13+Met+Lys+Trp+Ile78.5a56.7ab44.5ab101.0bc2.27c14+Met+Lys74.1a57.0a45.0a102.5ab2.28c50-66周龄1571.7a62.4a44.7a115.7a2.59c1261.3b57.5d35.3b115.3a3.28a12+Met63.5b59.2c37.6bc112.3a3.01abc12+ Met+Lys66.1ab60.5bc40.0b114.4a2.87bc13+Met+Lys+Trp+Ile66.4ab61.4ab40.8ab113.7a2.80c13+ Met+Lys65.1ab60.8b39.6bc112.6a2.84bc*、摘自Kavous Keshavrz(1992),商品白来航鸡;玉米-豆粕型日粮。由上表数据可见:采食低蛋白日粮的产蛋鸡生产性能,随限制性氨基酸品种补充数增加而增加;产蛋率80%以上时,低蛋白日粮即使补充氨基酸亦不能达到常规蛋白水平时的生产性能;日粮粗蛋白质水平在补充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前提下,有可能降低2-3%,降低3-4%是很困难的。第二个问题 动物的采食量1、采食量是确定配合饲料营养水平的基础动物具“为能而食”的本能,根据饲料能量浓度可调节其饲料采食量,这种能力受消化道容积的限制。动物对不同能量浓度日粮有不同的采食量,总的趋势是随日粮能量浓度的提高而降低,降低而提高,以维持相对稳定的能量绝对进食量。这样,一定采食量就决定了能量以外其它营养成分的进食量,所以,在进行配方设计时,首先要确定能量浓度,然后才能确定其它营养成分的水平,日采食量高时,各种营养物质浓度低些,日采食量低时,营养物质浓度高些,总体上讲,这是勿容置疑的,举例如下表。产蛋率8590%的褐壳产蛋鸡非植酸磷需要量日粮NPP,mg/只,日(相当NRC)2542周龄,110g,日粮/只,日4258周龄,138g,日粮/只,日日粮NPP(%)添加DCP(16.5%)(kg/T)日粮NPP(%)添加DCP(16.5%)(kg/T)165(60)过低20231(85)适宜73.0275(100)0.2308(110)0.2374(135)0.3413.30.279.1440(160)过高0.4017.00.3212.0A ME,2.7Mcal/kg,玉米-豆粕型日粮、海兰褐B 低磷日粮(165mg/只、日,NRC的60%),产蛋率(%),产蛋量(g/只,日),采食量(g/只,日),破软蛋率(%),明显较低;C 高磷日粮(440mg/只、日,NRC的160%),影响蛋壳质量,其影响程度小于低磷日粮;D日粮NPP (mg/只、日)水平低于NRC,15%,高于NRC,35%不影响产蛋性能。2、影响饲料采食量的因素l 动物因素(遗传、生理、健康等);l 日粮因素(适口性、能量浓度、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和平衡,脂肪、纤维物质、矿物质和维生素、添加剂);l 环境因素(环境温度等);l 饲养管理(饮水、饲料形态、饲喂方式等)。这其中,对于特定动物、在特定饲养管理条件下,最大影响因素除了日粮能量浓度以外,就是环境温度,尤其是高温、高温应激使动物体内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糖原和脂肪加速分解,血糖浓度提高,从而降低采食量,这是动物本身特具的一种避免产热量增加的保护反应,环境温度达到一定高度以后,这种根据日粮能量浓度调节饲料采食量,维持一个稳定的可利用能量绝对进食量的能力就会变得很低。3、环境温度与能量平衡3.1 等热区及适宜环境温度在某一环境温度下,动物依靠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稳定,无须动用化学调节机能的环境温度即为等热区,此时,代谢水平最低(下图)。不同动物的等热区不同,奶牛9-16,绵羊10-20,猪17-22,鸡10-23。临界温度,即等热区下限,环境温度低于这个下限,依靠化学调节维持体温,代谢率升高,据报导,环境温度在临界温度以下,每下降1,代谢率可提高2-5%。过高温度,亦称上限临界温度,等热区的上限,超此,动物加强汗腺活动,促进皮肤血液循环,试图加强散热这一生理活动,同样要调动化学调节作用,结果,代谢率提高,并进一步加剧体热蓄积,体温上升,采食量降低,最终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或生产水平降低。在生产条件下,要将环境温度精确控制在等热区范围内,绝非易事。在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对动物生存和生产不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温度范围,称适宜环境温度(下表)。据测定在18-21范围内,每上升或下降1,生长鸡和产蛋鸡采食量相应降低或增加1.6%-1.8%。环境温度与家畜代谢产热体温的关系生产中较为可行的温度范围3.2环境温度与采食量上图为鸡的产蛋潜力模式图,假定能量平衡点为图中虚线“O”,此时鸡只进食代谢能不仅可供产蛋率90%的生产需要,还有多余能量用于体沉积;环境温度28时,摄入量不足以满足90%产蛋率的生产需要,或产蛋下降,或动用体贮;温度进一步33,将出现能量的负平衡状态。“代谢能进食量(Kcal)同环境温度”呈线性关系(ME,Kcal/只,日W0.75(1731.95T)+5.5W+2.07EE),上图为体重1.5kg的产蛋鸡,日产蛋量50g,日增重2g时的环境温度同代谢能的线性关系。3.3动物对饲料采食量的调节能力日粮能量水平对产蛋鸡代谢能进食量的影响环境温度1830日粮代谢能(Kcal /kg)每日饲料(g)每日能量(Kcal)每日饲料(g)每日能量(Kcal)(100) 2860(100)127(100) 363(100) 107(100) 306(106) 3060(93) 118(99) 360(97) 104(105) 320(114) 3250(88) 112(100) 364(95) 102(108) 330(121) 3450(83) 106(101) 365(94) 101(114) 350日粮能量浓度、环境温度、对轻型产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ME,Mcal/kg,日粮总产蛋数(个)给饲量(g/只,日)ME摄入量(Kcal/只,日)试验全程(336天)2.33(68)216137(159)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房地产项目室内外装饰设计施工监理合同
- 2025年中小企业融资连带担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图书馆图书采购与可持续发展合同
- 2025年风力发电场电线电缆配套供应协议
- 2025版历史遗迹拆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同范本
- 2025年度高新技术项目融资服务合同范本二
- 2025年度塑料包装袋环保回收利用采购合同
- 2025版新型节能电器贴牌生产销售合同
- 2025年二层商铺楼房租赁合同及商业地产市场调研与分析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健身房室内涂料施工协议
- 高产小麦品种介绍
- HemiView森林冠层图像分析系统
- 创新方法教程题库题库(449道)
- 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
-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2022-2023学年小升初数学自主招生备考卷含答案
-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方案
- D500-D505 2016年合订本防雷与接地图集
- 北邮社电机拖动与调速技术教学包课后题解
- 学校门卫岗位职责及管理制度
- JJG 1105-2015氨气检测仪
- GB/T 17421.7-2016机床检验通则第7部分:回转轴线的几何精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