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开题报告_第1页
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开题报告_第2页
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开题报告_第3页
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开题报告_第4页
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学 生生 毕毕 业业 设设 计 论计 论 文 文 开开 题题 报报 告告 书书 课题名称课题名称 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 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 姓姓 名名 翟彬彬翟彬彬 学学 号号1002601 041002601 04 学学 院院 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 专专 业业 测绘工程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曹元志 讲师 曹元志 讲师 20142014 年年 3 3 月月 1515 日日 20142014 届学生届学生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材料材料 二 二 设计 论文 题目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 以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为例 课题的根据 1 说明本课题的理论 实际意义 2 综述国内外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1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 一般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修建在岩层 中的 称为岩石隧道 一类是修建在土层中的 称为软土隧道 在很多书籍中均或多 或少的阐述了工程施工测量 但是绝大部分均是理论力而的论述 而极为缺少实际的 现场可操作反映 正是因为不清楚隧道施工工艺的工序 相当一部分的工程测量技术 者在进入岗位后 往往会感觉到无从着手 因而在具体的操作中便出现了顾此失彼的 不良情况 甚至还导致了工程的严重浪费 所以 加强隧道工程施工测量 有着十分 重要的意义 1 由于隧道形式不同 施工方法不同 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也不同 但总的来说 施 工测量一般是包括在地面上建立平而的与高程的控制网 随着施工的进展 将地而上 的坐标 方向和高程传递到地下 在地下进行平而与高程的控制测量 再根据地下控 制点进行施工放样 指导开挖 衬砌的施工 进行这些测量工作的目的 就是在地下 标定出工程设计中心线与高程 为开挖衬砌指定方向 位置 保证在两个相向开挖而 的掘进中 施工中线及高程能够正确贯通 符合设计要求 保证开挖不超过规定的界 线 保证所有的建筑物在贯通前能正确修建 不侵入规定的界限 并能为各种变形观 测提供方便 2 隧道测量属于地下工程测量的一种 较之于常规工程测量 隧道测量施工条件差 不便于组织检核 出现误差不易发现 由于作业环境的要求 需要一些特殊的作业方 法和仪器 隧道施工测量的工作包括洞外控制测量 隧道进洞测量 隧道洞内控制测 量 隧道施工测量等几个主要步骤 其中后两个是隧道测量的主要内容 3 通常贯通是 同一隧道在不同的地点 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作面 分段掘进 然后彼此相通 在 掘进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误差 它们的误差会对隧道贯通产生竖向误差 横向 误差和纵向误差 由于高程控制误差对竖向误差影响的规律相对简单 而纵向误差并 不直接影响隧道的贯通 因此施工测量人员最为关注的是地而控制网误差对横向贯通 的影响 如果因贯通测量过程中发生误差而未能贯通或者贯通处的误差值超限 将严 重影响隧道的质量和使用 甚至导致报废 这会在经济上和时间上给国家和企业造成 不可挽回的损失 所 以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的可行性对隧道施工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 保证隧道的准 确贯通 是施工测量人员最为主要的任务 为此 设计一个可行的隧道施工测量方案 就显得尤为重要 4 2 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 隧道测量是在隧道工程设计 施工和运营管理阶段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隧道施工 测量的目的是保证隧道相向开挖时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的贯通 并使各项建筑物按规 定精度和设计位置修建 以确保运营安全 5 为保证隧道的准确贯通 本着先整体后 碎步的原则 在隧道沿线建立精密的控制网 覆盖所有隧道 使之总体受控 以便根 据它进行隧道的洞内控制测量或中线测量 施工前尽快将对业主所交付的导线网进行 复测并加密到各作业场地 采用精密水准测量复测业主所交水准网并延伸至各作业场 地 要坚持各作业面间的联系测量 确保贯通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根据业主提供的工 程定位资料和测量标志资料 对所给导线网 水准网及其它控制点进行复测 同时测设 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桩 并将测量成果书报请监理工程师及业主审查 批准 利用业 主及工程师批准的测量成果书由处精测组以最近的导线点为基点 至少引测三个导线 点至工地附近 布设成三角形 形成闭合导线网 6 隧道施工及隧道施工测量的关键 技术指标是横向贯通误差 地面控制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及联系测量的误差是导致隧 道贯通误差的三个主要因素 为保证贯通误差小于设计值 需从贯通误差的限差出发 对各阶段的精度指标进行整体设计 给出各阶段的测量精度要求 从而既能让各阶段 的测量工作顺利进行 又能保证最终的工程质量 如果没有测量精度的整体分析 则 可能由于测量精度要求偏低造成质量事故 或是由于测量精度要求过高 使得测量工 作量大大增加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和工期的延误 因此隧道测量必须以规定的精度 认真 慎重的进行 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造成资源的浪费和返工横向贯通误差是评价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精度指标 合理分配允许贯通误差并进行相应的施测精度方 案设计是隧道工程测量工作的关键 对影响隧道贯通的不同测量阶段的精度及其对贯 通误差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 提出了基于贯通误差限差 按需分配 原则进行测量 方案设计的方法 通过必要的数值计算 为多种隧道工程的测量方案设计提供比较直 观的理论参考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 测量工作对于保证隧道施工质量以及进度都 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隧道工程由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组成 而且大型隧道工程往往 分为不同的标段 由多个施工单位在若干个工作面施工完成一个完整的 合理的测量 技术方案 是协调施工的各阶段 各单位的基本 保证 7 一套合格的隧道工程控制测量方案是保证隧道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 对满足隧道 工程施工所必须的准确定位 实时监控 进程监控和工程的顺利贯通起到了决定性的 作用 隧道控制测量的目的即是保证隧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开挖面的相向施工中 使 其中的线形符合线路平面和纵断面的设计要求 并在满足限界要求的条件下 在允许 的误差范围内 使两个相向施工的开挖面正确贯通 8 对隧道贯通 规范要求贯通精 度很高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贯通的精度 为了保证隧道在允许 精度内贯通 首先要对洞内控制测量进行设计 在未贯通前对已施测的测量成果进行 相应的精度估算 为了保证相应的控制测量精度还要采取相应的测量方案设计 9 3 国内外研究动态 数字化的隧道断面测量开始于上世纪的 80 年代初期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测 距仪 EDM 的发展 瑞士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首先研制出专门针对隧道断面测量的专用 测量仪器 AMT PROFILE2000 断面仪 由于这种仪器大大提高隧道断面测量的工效 一 经投放市场 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 10 90 年代 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又推出了更新一代的断面测量产品 AMT PROFILE3000 和 AMT PROFILE4000 型 这两种型号的产品于 90 年代中期被介绍到中国 在中国的许多重点工程中得到了应用 在指导隧道施工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如二滩水电站 小浪底水电枢纽工程 秦岭铁路隧道 陕西高速公路隧道等 其中二滩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枢纽工程由国外施工企业负责施工总承包 其在对中国 分包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等方面的许多做法给中国企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进入 21 世纪以后 随着全自动全站仪技术的发展 使得以全站仪为基础的隧道断 面测量成为可能 一种全新的 LEICA TMS 隧道测量系统应运而生 LEICA TMS 隧道测 量系统是安伯格测量技术公司与徕卡测量系统股份公司强强联合的结晶 它吸取了前 六代隧道断面测量的精髓 并赋予全新的设计理念 以智能化的应用软件配合 LEICA TPS1100 1200 系列的通用全站仪 实现一机多用 能同时完成隧道断面测量和施工放 样测量等多种测量任务 以高速相位式扫描为基础的隧道测量技术 TMS TunnelScan 每秒测的点云数量超过 50 万个 能够快速获得衬砌表面影像与其扫描点 三维坐标 通过软件处理可获得真三维影像 已经在瑞士 德国应用于隧道测量和竣 工验收测量 11 目前 GPS 技术在工程测量中作用愈发突出 常规测量控制网在地形地势条件恶劣 时布设比较困难 通过采用 GPS 测量技术 有效解决施工过程中各种难题 保证隧道 高精度贯通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利 GPS 测量技术在我国杭州湾跨海大桥中的应用 也是用 GPS 技术布设首级控制网 可以满足后续隧道工程各节点施工的需要 例如 在我国晋南的云台山隧道全长 8km 施测的 GPS 控制网同地面控制网的坐标较差小于 1Omm 此外 日本山梨大隧道 35km 英吉利海峡大隧道均施测了 GPS 控制网 12 隧 道施工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掘进机法 掘进机法是挖掘隧道 巷道及其它地下空间的一种方法 简称 TBM tunnel boring manchine 法 是用特制的大型切削设备 将岩石剪切挤压破碎 然后 通过配套的运输设备将碎石运出 分为全断面掘进机的开挖施工 独臂钻的开 挖施工 天井钻的开挖施工 带盾构的 TBM 掘进法 隧洞掘进机开挖比钻爆法掘进速 度快 用工少 施工安全 开挖面平整 造价低 但机体庞大 运输不便 只能适用 于长洞的开挖 并且本机直径不能调整 对地质条件及岩性变化的适应性差 使用有 局限性 13 2 盾构法 指的是利用盾构进行隧道开挖 衬砌等作业的施工方法 盾构机在 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 其推进方向的测量必须精度高并且有效 可靠 盾构机从一个 车站 始发井 精确安装后 按设计的线路方向和纵坡掘进 再从另一个车站 接收井 中推出 其贯通误差就是盾构机掘进刀盘中心与预留洞中心的偏差值 按照 城市轨 道交通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应小于 50mm 否则盾构机就不能从接收井洞口推出 随 着盾构在国内外隧道工程大量使用 盾构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盾构的自动化 系统化 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4 如果采用盾构机掘进 因盾构机的钻头架是专门根据隧道断 面而设计的 可以保证隧道断面在掘进时一次成形 混凝土预制衬砌块的组装一般与 掘进同步或交替进行 所以不需要测量人员放样断面 当采用盾构法或自动顶管法施 工时 可以使用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配合光电跟踪靶 指示掘进方向 光电跟踪 靶安装在掘进机器上 激光指向仪或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工作点上并调整好视准轴的方 向和坡度 其发射的激光束照射在光电跟踪靶上 当掘进方向发生偏差时 安装在掘进 机上的光电跟踪靶输出偏差信号给掘进机 掘进机通过液压控制系统自动纠偏 使掘 进机沿着激光束指引的方向和坡度正确掘进 3 矿山法 钻爆法 其施工方法是按分部顺序采取分割式一块一块的开挖 并要求边挖边撑以求安全 随着喷锚支护的出现 使分部数目得以减少 并进而发展 成新奥法 15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岩中的地下工程 并采用传统钻爆法或臂式掘进 机开挖 盾构法隧道施工经常会遇到上软下硬不均匀地层 此时倘若隧道下穿既有线或建筑物 不具备开舱换刀条件 将会导致盾构机无法正常掘进 在深圳地铁 5 号线盾构区间上 软下硬地层中 局部改用矿山法开挖 初期支护后由盾构机拼装管片通过的施工方法 其经验可供地铁隧道施工参考 4 明挖法 指的是先将隧道部位的岩 土 体全部挖除 然后修建洞身 洞门 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明挖法具有施工简单 快捷 经济 安全的优点 城市地下 隧道式工程发展初期都把它作为首选的开挖技术 16 其缺点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 5 盖挖法 当地下工程明做时需要穿越公路 建筑等障碍物而采取的新型工程 施工方法 盖挖法是由地面向下开挖至一定深度后 将顶部封闭 其余的下部工程在 封闭的顶盖下进行施工 主体结构可以顺作 也可以逆作 在城市繁忙地带修建地铁 车站时 往往占用道路 影响交通当地铁车站设在主干道上 而交通不能中断 且需 要确保一定交通流量要求时 可选用盖挖法 17 6 浅埋暗挖法 浅埋暗挖法是在距离地表较近的地下进行各种类型地下洞室暗 挖施工的一种方法 继 1984 年王梦恕院士在军都山隧道黄土段试验成功的基础上 又 于 1986 年在具有开拓性 风险性 复杂性的北京复兴门地铁折返线工程中应用 在拆 迁少 不扰民 不破坏环境下获得成功 同时 结合中国特点及水文地质系统 创造 了小导管超前支护技术 8 字型网构钢拱架设计 制造技术 正台阶环形开挖留核心土 施工技术和变位进行反分析计算的方法 提出了 管超前 严注浆 短进尺 强支护 早封闭 勤量测 18 字方针 突出时空效应对防塌的重要作用 提出在软弱地层快速 施工的理念 由此形成了浅埋暗挖法 创立了适用于软弱地层地下工程设计 施工方 法 18 7 沉埋管段法 简称沉管法 即按照隧道的设计形状和尺寸 先在隧址以外的 干坞中或船台上预制隧道管段 并在两端用临时隔墙封闭 然后栖装好拖运 定位 沉放等设备 将其拖运至隧址位置 一个接一个的沉放到江河中预先浚挖好的沟槽中 并在水下将其相互连接起来 然后充填基础和回填砂石将管段埋入原河床中 使这些 管段组合体成为连接水下两端和陆上交通的隧道型交通运输载体 19 8 围堰明挖法 指的是先将隧道部位的岩 土 体全部挖除 然后修建洞身 洞 门 再进行回填的施工方法 这是一种较为简易的工法 主要用于水深不大或有枯水 期的水底隧道 20 其中 矿山法和掘进机法适用于山岭隧道 明挖法 盖挖法 浅埋暗挖法和盾构 法 适用于浅埋及软土隧道 沉埋管段法 围堰明挖法和盾构法适用于水底隧道 4 本人见解 隧道工程测量是在隧道工程的规划 勘测设计 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 进行的测量 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及相关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位置正 确 从而要求 规划阶段 提供隧道选线用的地形图和地质填图所需的测绘资料 勘 测设计阶段 在隧道沿线布测测图控制网 测绘带状地形图 实地进行隧道的洞口点 中线控制桩和中线转折点的测设 绘制隧道线路平面图 纵断面图 洞身工程地质横 断面图 正洞口和辅助洞口的纵断面图等工程设计图 施工建造阶段 根据隧道施工 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 首先根据隧道线路的形状和主洞口 辅助洞 口 转折点的位置进行洞外施工控制网和洞口控制网的布设及施测 再进行中线进洞 关系的计算及测量 随隧道向前延伸而阶段性地将洞内基本控制网向前延伸 并不断 进行施工控制导线的布测和中线的施工放样 指导并保证不同工作面之间以预定的精 度贯通 贯通后进行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和线路中线的调整 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纵 横断面测量和相关建筑物的放样 以及进行竣工测量 在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 定期进行地表 隧道洞身各部位及其相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隧道工程测量主要包括地面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 竖井联系测量和隧道竣工 测量 其中 地面控制测量包括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通常 平面控制测量 有直接定线法 导线测量法 三角网法 GPS 法等方法 隧道施工测量包括隧道掘进的 方向 里程和高程测设 洞内施工导线和水准测量 盾构施工测量 其中隧道掘进的 方向 里程和高程测设主要包括掘进方向测设数据计算 洞口掘进方向标定 洞内中 线和腰线的测设和掘进方向指示 洞内施工导线和水准测量包括洞内导线测量和洞内 水准测量 课题的主要内容 1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工程概况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位于张家界慈利县庄塔镇东南10km处 该隧道为一引水隧道 主要功能是将庄塔镇上游一河流水引入庄塔水库 隧道设计全长4191 219m 进口段为 一直线长2146 617m 里程桩号从k0 000到k2 146 617 设计坡度为i1 5 中间部分 为一圆曲线 R 200m T 27 099m L 53 870m E 1 828 出口段也是直线长1990 732m 里程桩号从k2 200 487到k4 191 219 设计坡度为i2 2 036 施工单位是湖南大宇水 利水电有限公司 施工时间从2007年6月至2010年12月 工期为3年半 2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2 1 洞外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 93 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应该布设 E 级 GPS 网 布网原则 根据 GBT18314 200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中 6 7 进行布 网 其中 G001 G002 E005 E006 E007 E008 是张家界市澧水水利水电勘测研究院 交付的 D 级 GPS 点 增设 进口 出口 交点 三个 E 级 GPS 点 使用的仪器 中海达新 V9 GNSS RTK 系统 其静态 快速静态精度 平面为 2 5 1 10 6D mm 高程为 5 1 10 6D mm 观测方式 该网共 9 个点 采用 5 台套接收机同步观测 观测时段为 3 每个观测 时段时长为 110min 分别在早上 下午 晚上进行 控制网精度 所布控制网应该满足 E 级 GPS 控制网的精度及施工精度的要求 相 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水平分量应小于 20mm 垂直分量应小于 40mm 相邻间平均距离应 大于 3km 21 E 级 GPS 网图如下所示 2 2 洞外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多面函数拟合法进行 GPS 高程拟合 布网原则 本隧道的洞外高程控制点基本沿洞外 GPS 点的位置布设 使用仪器 与洞外平面控制相同 观测方式 与洞外平面控制同步进行 控制网精度 控制网的精度需达到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 中误差应小于 5mm 全长中误差应小于 10mm 22 网图与洞外平面控制网图相同 3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洞内控制测量 3 1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根据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 93 布设二级导线 布网原则 本隧道的洞内控制点 分别在左右洞的进出口投点 做为隧道洞内控 制的起点 并沿隧道中心布设 每 30 150m 布设一个 埋点的规格严格的要求埋设 使用的仪器 科维全站仪 TKS 302R 其中测角精度为 2 秒 测距精度为 3 2ppm 观测方式 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 每边长往返测距四次 导线精度 要满足二级导线要求 测角中误差应该小于8 测距中误差应小于 15mm 测距相对中误差应小于1 14000 方位角闭合差应该小于 16 n 导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小于1 10000 23 洞内平面导线设计图如下所示 进口至曲中 曲中至出口 3 2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三角高程代替四等水准测量 布设原则 本隧道的洞内高程控制点基本沿洞内导线点的位置布设 使用仪器 科维全站仪 TKS 302R 观测方式 采用垂直角中丝观测法观测 4 个测回 每边长往返测距 8 次 导线精度 所测数据需经平差处理 每公里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应小于5mm 全长 中误差应小于10mm 24 洞内水准路线设计图及各中桩标高如下所示 4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洞内施工测量 要对隧道走向和高程进行控制 需对洞内施工控制点加密 布设原则 施工用临时控制点每50 70m 埋设1个 并在两侧边墙上画出准确对应 里程 临时高程点每50 70m 设置1 对 在两侧边墙下部埋设短锚杆头 使用仪器 科维全站仪TKS 302R 观测方式 施工用临时控制点由最近的导线点按极坐标法测设 临时高程点 从 最近的高程控制点往返测设 每次高程放样观测次序为 后视高程点 1 前视 复视高 程点 2 以检查可能的错误和点位碰动 5 张家界庄塔引水隧道贯通误差预计与分析 5 1 洞外 GPS 测量横向贯通误差估算 GPS 控制测量误差引起的隧道横向贯通中误差计算公式如下 22 222 coscos CCJJ CJ mLmL mmM 式中 后两项也可由下式算得 L m 2 2 G 洞外定向 m 式中 进 出口 GPS 控制点的 Y 坐标误差 J m C m 进 出口 GPS 控制点至贯通点的长度 J L C L 进 出口 GPS 联系边的方位角中误差 J m C m 进 出口 GPS 控制点至贯通点连线与贯通点线路切线的夹角 GPS 方向误差对贯通误差的影响 洞外定向 m GPS 测量定向联系边方向误差 为隧道设计时的先验值 G m 206265 L 相向开挖隧道计算设计长度 考虑到洞外 GPS 控制点位 引测边 布设离洞口 有一定距离的因素 取隧道线路长度加 1km 5 2 洞外高程贯通误差估算 5 2 1 GPS 高程拟合成果外部检核 首先对 D 级 GPS 网中的所有点联测四等水准或三角高程 选用其中部分点作为 GPS 高程拟合的起算点 其它没有参与 GPS 高程拟合计算的 E 级 GPS 点作为外部检核点 对 GPS 高程拟合结果进行外部检核 并与水准成果进行比较 再根据 D 级 GPS 网高程 拟合函数内插得到检核点的高程异常值 通过公式 h H 求得检核点正常高 h 插 然后按照 5 2 2 进行 GPS 高程拟合精度等级评定 5 2 2 GPS 高程拟合精度等级评定 假定四等水准测量值 h 水是真值 通过 5 2 1 外部检核方案 对所得到的 GPS 高 程拟合结果进行精度评定 1 比较外部检核点正常高较差值vh A 各检核点 GPS 高程内插值 h 插与其二等水准联测值 h 水间正常高较差值 vh vh 的最大值应满足以下关系 h 插 h 水 2 40 mm vh B 检核点的均方差值 中误差 m 应满足以下关系 vh m 20 mm 2 比较外部检核点间内插值高差与四等水准联测值高差间的较差vh 相邻检核点 GPS 高程内插值两两比较得到高差 DH 插 与其四等水准高差 DH 水应 满足以下关系 四等水准 D Dh 插 Dh 水 20 mm vh k 为检核点间基线长度 单位 km 3 比较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各相邻检核点高差较差 D可看作是符合水准路线的闭合差 按其可计算出每公 vh 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Mw 其中 N 为高差个数 F 为比较高差的检核点间距离单位 Km 每公里四等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10mm 5 3 洞内平面贯通误差估算 隧道内贯通误差估算 暂按等边直伸导线估算 5 3 1 洞内导线测角引起的贯通误差 12 1 6 1 2 2 2 2 2 2 2 nnnS m R m m xq 式中 直伸导线终点由测角中误差引起的横向点位误差 q m 测角中误差 m 206265 导线点至导线终点的距离 2 x R 每条导线边距离 S 导线点数 n SL 5 3 2 洞内导线测边引起的贯通误差 隧道投入使用的仪器为科维全站仪 测角精度为 2 秒 测距精度为 3 2ppm 则 22 出进 mmml 隧道内导线测角 测距对贯通精度的总影响值为 22 洞内测边洞内测角内 mmM 5 4 洞内高程贯通误差估算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误差产生的高程贯通中误差按下式计算 LmM h 式中 每千米水准测量高差中数的偶然中误差 mm m L 洞内高程路线长度 km 5 5 洞内外综合贯通误差分析 隧道洞外平面控制横向贯通中误差 M 外 洞内平面控制横向贯通中误差 M 内 洞 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 洞外高程控制横向贯通中误差 洞内高 22 内外 MMM 外h M 程控制横向贯通中误差 洞内外综合贯通中误差 内h M 22 内外hhh MMM 6 结论 综合横向贯通中误差与高程综合贯通中误差均满足规范对隧道贯通误差的规定 测量实施方案可行 研究方法 1 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与隧道施工测量相关的硕博论文 期刊和相关书籍 36 篇 详见参考文献 2 实证研究法 利用了中海达新 V9 GNSS RTK 系统测定洞外平面控制网各网点的坐标 利用科维 全站仪 TKS 302R 测定洞内控制网各点坐标和对施工控制网进行加密 3 经验总结法 通过查阅了与隧道施工测量相关资料 总结出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实际意义及 国内外研究动态 4 数学方法 利用科傻 GPS 软件对 E 级 GPS 网进行坐标解算和拟合高程 利用平差易对三角高 程测量代替四等水准进行平差计算 根据已知圆曲线要素 进出口和交点坐标 桩号 推算逐桩坐标 根据设计坡度和进出口高程推算逐桩的高程 5 思维方法 通过对引水隧道贯通误差预计与分析 得出张家界庄塔隧道工程测量实施方案可 行的结论 6 系统科学方法 根据 GB50026 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T12898 200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 T17942 200 国家三角测量规范 GBT18314 200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 SL52 93 测量学以及控制测量学等相关知识 设计 测量实施方案 完成期限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序号毕业论文各阶段内容起止日期 1收集资料 分析整理资料2014 年 2 月 12 日 3 月 8 日 2初步方案的设计 开题 2014 年 3 月 9 日 3 月 17 日 3方案设计调整 交第一稿 2014 年 3 月 18 日 5 月 1 日 4方案修改 完善 交第二稿 2014 年 5 月 2 日 5 月 14 日 5论文修改交定稿 交第三稿 2014 年 5 月 15 日 5 月 27 日 6论文装订 准备答辩2014 年 5 月 28 日 6 月 2 日 主要参考资料 1 徐英杰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之我见 J 科技向导 2013 21 354 2 孙国隆 张立民 隧道工程施工各环节测量新理念 J 吉林交通科技 2007 109 3 51 53 3 李琛 隧道测量技术与测量的优化方案 J 技术与市场 2013 20 8 133 4 钟发牯 彭武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方案设计 J 江西测绘 2012 91 1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