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doc_第1页
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doc_第2页
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doc_第3页
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doc_第4页
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牧草与饲料201l,5(4):2527JournalofForage&Feed文章编号:JN00183(2011)04002503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徐安凯,孙神龙(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吉林公主岭136100;2.吉林吉农草业科技发展公司,吉林公主岭136100)摘要:通过多处苜蓿早春冻害的现场考察,发现早春气温先暖后冷的倒春寒是引起苜蓿冻害的主要原因.苜蓿冻害与品种,生态环境和管理利用等因素有关.提出了预防苜蓿早春冻害的主要措施:选择抗寒高产优质品种,选择适宜的土壤,封冻前灌溉和霜前1个月停止刈割.关键词:苜蓿;冻害;冻害率;越冬率中图分类号:$541.08文献标识码:B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通常简称苜蓿,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和栽培历史悠久的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苜蓿草产品市场的需求,苜蓿草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但在东北地区西部,苜蓿早春冻害(春冻)时有发生,尤其是每年的3,4月份气温剧烈变化(又称倒春寒)或寒流的侵袭,苜蓿春冻有时会造成大面积死亡.2001年呼伦贝尔曾有4000hm的3年生苜蓿因春冻未返青.2002年吉林省双辽市,长岭县曾有2000多hmz苜蓿返青后遇春冻而死亡.据吉林省白城市气象站23年的气象记录分析,4月上中旬地面最低温度在一10T以下的概率为22%,说明该地区发生倒春寒的机率还是较高的.为此研究苜蓿早春冻害发生的规律及其预防措施是完全必要的.1苜蓿春冻现场考察所谓苜蓿春冻是指苜蓿根颈萌动后又遇低温造成根颈部(地表下12em)细胞脱水而腐烂的现象.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倒春寒年份,即在3月中下旬气候升高达1O以上,而在4月上中旬遇寒潮降至零度以下,剧烈的昼夜温差变化,是造成苜蓿春冻的根本原因.以2002年双辽市14月各旬最高最低气温变化为例.表1双辽市2002年14月各旬最高最低气温1月2月3月4月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上旬中旬下旬收稿日期:2011-0503作者简介:徐安凯(1959一),男,博士.吉林省农科院研究员,畜牧科学分院院长,学科专家,吉农草业科技发展公司董事长,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饲料生产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草原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主要从事盐碱地改良,牧草育种及园林绿化等方面研究与开发.先后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O多项,发表论文7O多篇,主编碱茅等专着.在国内草业学界有一定影响,为省内知名草业专家,享受闰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在日平均气温3时,苜蓿的根颈芽即开始萌动,抗寒力下降,当气温达到10o(二以上,即开始返青生长.从表1看出,2月中下旬最高气温已达10.4以上,而最低气温为一13一18.8,昼夜温差达26.2一一29.2.3月中下旬昼夜温差达26.2cjC一32.0qC.4月上中旬达32.9一38.0.通过在双辽市服先镇的现场考察,苜蓿品种为美国CW系列,播种当年生长良好,3月下旬返青,4月下旬株高已达58cm,开始陆续死亡.根颈在地表下12em部位变为黄褐色而后逐渐溃820OOOO2682l3909O22213640l02213O22矗123325l122O2336l12482m一74l73123392O2322O4472922392O5622高低差最最温牧草与饲料第5卷烂,而34CITI以下根部正常.2苜蓿春冻与品种及环境因素分析2.1苜蓿品种间冻害差异明显双辽市服先镇CW系列品种因春冻而几乎全部死亡,而相邻地块的公农1号苜蓿150hm,冻害率仅为4.8%.双辽市畜牧局2001年引入4个国外品种(CW200,CW300Amerecds401,阿尔冈金)当年生长正常,2002年5月10日调查,除阿尔冈金有个别植株返青外,其他3个品种全部死亡,而同一地块的公农1号(30hm.)冻害率仅为4.0%.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科学分院在公主岭牧草试验区2001年播种36个国外苜蓿品种,5个内品种,2002年4月末越冬率调查结果(表2).表2苜蓿品种越冬调查以上资料表明,苜蓿不同品种的抗寒力及抵御春冻能力有显着差异.2.2阳坡与阴坡,砂土与粘土对苜蓿春冻影响明显在吉林省西部地区多处考查发现,不同地理位置和土壤质地对苜蓿春冻有明显影响.位于阳坡和砂质土壤的苜蓿,冻害率达60%一90%,而位于阴坡和粘土地的苜蓿冻害率为20%30%.通过地表及010em土层温度测定,阳坡及砂土地温明显高于阴坡和粘土,地温高苜蓿返青较早,遇早春冻害的概率就高,而阴坡和粘土地温升高慢,苜蓿返青较晚,躲过了低温冻害的机会就多一些,所以冻害率较轻.2.3土壤水分含量高低对苜蓿春冻差异明显吉林省长岭县良种繁育场在2001年土壤封冻前对部分苜蓿地(2年生)进行了漫灌,2002年春,灌水地段苜蓿返青良好,越冬率达95%,而未灌水地段越冬率仅为35%.白城牧场位于白城西部的北大岗上,地势高燥,土壤干旱,栗钙土,2年生苜蓿草地,在3月末因灌渠跑水,而灌溉(漫灌)了少部分苜蓿草地,4月末发现,灌溉地段苜蓿返青良好,越冬率达89%,而末灌水地段,越冬率仅为45%50%.因为湿润土壤,土层升温慢,而干燥土壤升温快,苜蓿返青早,故受冻害的机会就大.2.4苜蓿利用不当(刈割过晚)也会引起春冻死亡通榆县边昭镇太平庄村,苜蓿播种当年生长繁茂,株高达90em,鲜草产量达1.6万kg/hm.从8月中旬每天刈割饲喂马牛,一直到10月初从未问断,第2年春季仅有少部分(8月中下旬刈割)返青,绝大多数死亡,而地头地边车辆轧倒未刈割的地段返青良好.3预防苜蓿春冻措施的探讨多年的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证明,预防苜蓿春冻的主要措施应以选择抗寒品种为主,辅以科学栽培和利用措施.3.1选择抗寒高产优良品种东北地区西部气候干旱,年降水量350450nllFl,冬季很少积雪,有十年九旱之说,所以选择苜蓿抗寒高产品种尤为重要,推介以下品种供选择.3.1.1公农1号和公农2号苜蓿这2个苜蓿品种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已有90多年(1921年引入)的栽培历史,经过长期的风土驯化,自然淘汰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品种.自世纪50年代开始,三北地区的10多个省(区)都曾引种试种,反映良好;并经全国苜蓿品种区域试验,公农1号苜蓿在各试验区越冬率均达90%以上.赵宇光(1986)报道:植物抗寒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而且受苜蓿体内可溶性糖浓度的影响,12月1日公农1号可溶性糖含量为20.61%,黄花苜蓿为23.47%,准格尔苜蓿为19.46%.苜蓿根内还原性糖秋季含量最高,上述3个品种依次为:4.89%,2.34%和2.99%,公农1号苜蓿地上部和根部可溶性糖含量均较高.此外,公农1号根颈入土较深,吴义顺(1985年)报道,公农1号苜蓿播第4期徐安凯等:苜蓿早春冻害(春冻)及其预防措施的探讨27种当年根颈人土达8cm,以后逐年下延,可达l0cm左右.根颈人土深,越冬芽萌发较晚,躲过了气温变化剧烈时期,而免受冻害.3.1.2肇东苜蓿该品种是20世纪30年代从外地引入肇东种马场,在黑龙江省种植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无雪或少雪的半干旱地区一33低温下可安全越冬.在有雪覆盖的大,小兴安岭高寒地区一45低温下也可安全越冬,抵御春冻能力也较强.3.1.3尤牧801,尤牧803苜蓿尤牧801苜蓿是以野生二倍体扁蓿豆作母本,四倍体肇东苜蓿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尤牧803是以肇东苜蓿作母本,野生扁蓿豆作父本杂交育成,都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其抗寒力与肇东苜蓿近似,且产草量略高于肇东苜蓿.3.1.4草原1号,草原2号苜蓿这2个苜蓿品种,均以野生黄花苜蓿为母本,前者以准格尔紫花苜蓿为父本,后者以准格尔,武功,府谷,亚洲和苏联1号5个紫花苜蓿为父本杂交育成,都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在极端最低气温一43地区能安全越冬,越冬率在90%以上.以上7个苜蓿品种,在东北地区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未发生过大面积春冻死亡现象,特别是公农1,2号和肇东苜蓿栽培历史均在80年以上,是值得信赖的抗寒高产优质品种.3.2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与地形地势苜蓿适于土层深厚,土质较肥沃和排水良好的黑钙土,草甸土和沙壤土种植,不适于沙土,酸性和强碱性土壤.喜生长在平川地或地势较低平的地段,不宜在高岗,山坡或起伏较大的丘陵地段种植.苜蓿是深根系牧草,不适宜在土层浅薄或土层下有淀积层(硬板层)的地段种植.3.3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苜蓿封冻前灌溉是防春冻的有效措施土壤水分充足,不仅满足苜蓿生理的需要,而且土壤湿润,地温升高较慢,延缓苜蓿根颈芽萌动和返青的时间,能有效躲避早春气温剧烈变化而造成苜蓿的冻害,待气温稳定升高后,充足的土壤水分,更有利于苜蓿的返青和生长发育.3.4霜前1个月停止苜蓿刈割,使苜蓿再生草贮备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抗寒力研究表明,苜蓿植株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较高时,抵御寒冷能力增强,可有效预防春冻的发生,这在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有记载,也是科学利用苜蓿的重要措施.参考文献:1徐安凯,等.公农1号苜蓿抗寒与高产性能及其机理探讨【JI.牧草与饲料,2008(3):1416.2耿华珠,等.中国苜蓿In.北京:中国农业出版丰_卜,1995:54.3】陈自胜.双辽市紫花苜蓿越冬返青情况的调查J研究报告,2002(5):1213.4】孙启忠,等.苜蓿越冬性研究A.第2届中国苜蓿大会论文集C1.北京:中国草学会,2003:5.(上接第19页)型叶片数越高,多复叶类型的复叶则由高向低逐减少至3复叶为零,反之3复叶叶片着生多的分枝,多复叶叶片在分枝上逐步减少,一般5复叶以上复叶为零,可见这是多复叶叶片类型多少在分枝着生表型遗传的基本趋势.(2)通径系数是表示相关变量问因果关系一种统计量,在生物遗传选择中研究亲属相关,剖析相关直,间接作用的有力工具,本例通过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的综合分析,与分枝多叶节数相关性强的性状主要是分枝节数,4复叶节数,5复叶节数和6复叶以上节数,而各分析的结果一致,可初步判定这些性状是分枝多复叶节着生的主要影响性状.(3)综合分析多元决定系数d=O.9887,并通过回归方程与通径系数显着性检验,达到极显着水平(P<O.01),表明决定系数可靠性强,也看出影响分枝多复叶节的因变量的主要性状已包括在其中,因此注意分枝节数,4复叶节,5复叶节和6复叶以上节的数量多少和着生分布对考察多叶节分枝性状是有意义的.参考文献:1洪绂曾.苜蓿科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8.2刘琼琼,等.不同多叶型单株扦插后生物学性状的比较.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