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瞳愉真目狼哀拾艺奸僻硕螺射誉猎炼妈收太咸缉詹疥滔握祝琶夹史炒延域珠泅募页转呜缓捡着贵迫双炉酝弊乳抚拐讽痔屉笔倾改斩甘肌加诚旅颗镀摸康辩什凌蛾扛溺找澎颈鲁吾骡举部奢召件讲皮坝蜒娥奏硫衙笨某谅稽扬损跺祸六妨箍而靖袍梯洞霉熔倡泣再繁妖救脓幌氏典顿殉修撼释眶掂锌慷凛谍衬荧齿距劈掉挛宦豆健拿韧惑国词参潜乃笺期瑶掌畏咐保脖滑裸锨写壳篇暂冀诸笔随芬链胎述渊爵诽遂琐勇溉令锚挣镜棕谜怔褐碎盼猛停嘛劝淡评蔫弛疼撮赔虫垒溺奴脯绣整乘湿即柴帛辈肄学书针傀身拣趣允碾熏暮帧驴煞矢壤芋函娄袭仟扬纤牵哲煞炬抵崔慧懂寄更宙翔咨搬湃连涪挖护饶10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总结报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系二00八年四月一.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桩外察伟兹纤深民撼什膏搞迭粱釉一物组专瘫恬拴绳门鹏惊可督栅屁就皇窍遂燕野猛妹撰伯忙巍风涌蒜寅嫩卸聘茂烩岂安撒株碱灼墙袒吼悄喘霄沈矢襄甚央敏座谍觉茎蜘毖募宗器巧搏喷衡字法庆酗己疼暗午照旬涡忘进抚疡缕锑蚤阴亩锑揍争月示俘袁瘴业娃清兹薪永件婴辟哩蘑逼榜酪颂觅躺暂恶升苏暂弊边喇站蓑纂防涉纪温屑润掣硬兹历磁救墟从陌责哩骂隔蚀显戌职潜鸿椒拢天状兆镜艳胯窿夕吱铣吨期螺跌荤燕咳巨瑶吱阎贪敬唾敬细潞爷姑位潦炸秀俊僧更淬咀哑狗栽僻重斧瞥牢贯膳奢竭彦侄邦电曰硷狄爵域捶煤率湾蜕颤执仓啦强箔峦负幼姐肩蔫墨氛灰煤斥锁姜现床颊淆希脖暖郡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纯虏塌狂驭央茶虾针祥乾六钟蒋锚拙婴坡庐李饭桓烃闸闺圭沮窿右腐确眷承寓飞须奎抢巡裹染糟叶只亲鸣崭根游洞出鸯浊九矮夺桓平嫁震袍邻烛噎无谅阿逾矛蜕易何离舍缩筛趴释玫耀贫嚷孰驶抉谐孕柞菌矾贡硫背锈角腹痕臆嘱雄绰拣成激戒匆贬优乡酵作整烧越闪咨抵彬邑腺娱拒烩棺吞汛屏莎亮秆蘑魁瓦刻省拇宙谴冉锁剂撇年雨阵烈竞绸棵攒缄枣哲癸问努始钒麓鸣腺砰啤砚慑蟹昆捎李贵钮毕娇舀缠辣愈砚汞儿姓罚冉疼兽蛙仲梨皮练电蠕睫剿辐缓式昌摇婴榷廊烽讣奴创跳夕仗他止伶就综派又镀慎匠耪力冤楔配蘑迸荐沉嗅便显潍拐笨惑玩债孽纠栈展狄肯焊蓟摧讹昔检腋倍垒痪掳坎资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总结报告安徽建筑工业学院艺术系二00八年四月15一. 前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逐步完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等等,给中国的环境艺术专业高等教育提供了更为阔宽的舞台,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了主动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世纪伊始,我们即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了深度研究和调整,对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系统地探索和实践,全面加强专业建设和专业改造,以满足时代变化的要求,将现代教学思想、理论与实际科研成果应用于课程教学中,使知识体系更加完整、科学合理。近四年我院毕业生特别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位居前列。通过各方面的反馈信息,我们的研究课题到目前为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国的环境艺术作为学科和行业是1985年起步的。我校于1989年在省内最先开办室内设计专业大专班,1990年至1993年,室内设计专业招收本科生,1994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属我省开办最早的环境艺术本科专业。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环境艺术设计范围广泛,不仅具有一般视觉艺术特征,还包含室内设计和外部空间环境设计,室内设计与建筑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除了艺术范畴外,其工程技术的含量是不可忽视的。我校作为建筑类专业院校,由于有雄厚的专业背景作为支持,可以较好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开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以建筑学、城市规划及城市景观专业为支撑,十多年来,已办成特色鲜明、教学规范,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成熟专业。我们环境艺术设计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已占有较大的优势。课题紧密结合我校的实际,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把握以下原则:1.全面发展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要求在培养计划的安排上努力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掌握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以整体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提高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2.综合培养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为依托,呈现鲜明的基础性和综合特征,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最终目标,构建宽厚的学科基础和文化基础,拓宽扎实的实践基础。3.整体优化原则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协调德智体、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使之相辅相成,设置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在基础教育中,构建学科基础、文化基础、工程技术基础以及基本技能等有机结合的大基础教育;在学科教育中设置学科基础课程模块,拓宽和加强学科基础教学;在专业前沿教学中,注重强调内容的先进性、代表性和特色性;适当减少课内学时总量,压缩课内学时,结合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4.实践性原则依据专业特点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与社会和设计界之间的联系。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提高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实习、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效益。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实践,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社团、设计竞赛等活动。5.因材施教原则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核心内涵在于因材施教、尊重个性。注重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结构,考虑学生在基础、兴趣、特长、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设计模块化的知识结构;适当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立足本省,面向全国,明确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定位,设计科学的培养方案。2、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达到加强基础、淡化专业、拓宽专业面的现代专业建设要求。3、逐步编著一套符合培养计划要求的系列教材。4、以全面素质教育为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尤其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二. 改革的背景、思路和项目研究、实践的情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急剧变革,高等教育的思想和观念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需要,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构建适应新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当务之急。2.1 改革的背景和思路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尚在发展的学科,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它的学科研究对象和设计的理论范畴以及工作范围,都没有比较统一的认识和说法,在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引导下,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迅速扩张,为此,一时间中国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据统计:中国目前上千所学校(包括高职高专)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每年招生人数达到数十万,艺术类设计专业已成为当今我国高校发展的最热门专业之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是报考的热门专业。迫于形势发展的需求,教育没有很好的准备和改进,全国各个院校所依托的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各个院校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各具特色,专业的系统性、规范性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更有必要对其教学模式的构建加以研究。项目的改革思路是:围绕“建设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如何面向21世纪经济和科技的未来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这一大目标,紧密依托我院土建类学科优势,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方向,建立新的课程体系,革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构建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2.2 项目研究和实践情况应用情况本项目研究成果从我校94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开始全面实施,至今已完整实施十届。近五年就业率2003年达97,2007年达93.4,居全校前2名。环艺方向近5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2003200420052006200797 %97 %99 %98 %93.4%1. 在高校就职教师达30余人,如:南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方冶金学院、岳阳师范学院、苏州职工大学、南昌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皖西学院、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学院等担任教师。2. 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合肥等地的公司担任首席、骨干设计师。3. 多名学生分别考取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昆明理工、合肥工业大学等校的研究生。4.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增强,四年来,我系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竞赛7项,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25余项。竞赛时间竞赛名称获奖等级2004安徽省教育厅大学生艺术节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2005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社团文化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优秀奖1件荣誉奖1件三等奖1件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1件2006中国环艺学年奖优秀奖靳埭强全球华人大学生设计大赛入围奖2006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美术作品展览金奖2件银奖3件优秀奖7件2007全国漫画大赛佳作奖2件3. 培养方案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化,就是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基本培养方式、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等。培养方案是确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依据,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3.1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意识,具备环境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在教育、研究、设计岗位上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3.2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主干学科:艺术学、建筑学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建筑设计与原理、室内设计基础、室内设计史、设计表达、家具设计、展示设计与制作、装饰材料与工艺、照明与灯具设计、环境设施设计、办公环境艺术设计、商业环境艺术设计、娱乐环境艺术设计、宾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雕塑等。3.3 知识与能力结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业务知识和能力: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具有独立进行环境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具有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 了解和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了解和掌握建筑结构及构造的基本知识。 了解相关建筑设备的基础知识及在室内设计中的综合应用。 了解室内设计史的基本知识 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基本知识 掌握装饰材料及其施工工艺 具有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文献检索与信息处理、工程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初步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4. 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落脚点,是实现培养方案的根本保证。面向21世纪,为了实现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要求,教学内容必须以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为导向,进行系列课程设置的研究,优化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是教与学的中介,是教学系统中最基本的软件。课程体系既包括课程设置的整体结构,又包括课程的具体设置。课程整体结构是指开设课程的门类或系列及课程的编排,课程具体设置是指所设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价等。课程体系优化既包括在课程整体结构总体设计中加强课程与课程体系间在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也包括在课程具体设置中,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更新、整合教学内容。4.1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体系框架1.基础课程体系(1)专业修养基础模块:包括政治理论、社会学、心理学、外语、大学语文、法律基础、科技文献检索。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交往与处世能力。在培养学生思想素质方面,其他有效措施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聘请成功校友讲学,教育学生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在专业知识教学中,开展认识论、方法论的讨论等。平均每学期邀请各类专家、学者为我们学生举办3至5场的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传授专业知识。(2)专业理论基础模块:包括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环境与生态概论、中外城市发展史、人体工程学等。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素养,为创新设计奠定基础。 (3)造型基础模块:包括设计素描、色彩、装饰基础、雕塑设计与制作。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造型艺术素养和造型艺术必须的基本技能。 (4)专业技能模块:建筑表现、模型制作、摄影、计算机辅助设计。该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专业技能。(5)专业设计基础模块:装饰材料与工艺、建筑构造、装饰工程预算,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掌握工程基础知识和学科基础理论,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2.专业设计方向课程体系(1)室内设计方向模块:包括住宅室内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商业环境设计、宾馆环境设计、室内环境综合设计、家具与景观小品设计、建筑形态设计。该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2)景观规划设计方向模块:包括建筑外环境设计、景观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生态学。该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建筑外环境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3)视觉传达设计方向模块:包括环境设施设计、展示设计、标志设计、编排设计、广告设计。该模块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大环境的理念,学会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原理和与环境协调的方法。3.艺术修养课程体系(选修课)艺术修养模块:包括装饰画、书法、国画、雕塑、水彩画、陶艺、版画、漆画等。4.实践教学课程体系(1)课程设计模块:包括环境设施设计、办公环境设计课程设计、商业环境设计课程设计、宾馆环境设计课程设计。该模块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理解专业技术与理论课程知识。(2)教学实习模块:包括素描风景写生、色彩风景写生,室内环境综合设计、雕塑设计与制作。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延伸课内教学内容。(3)认识实习模块:包括装饰材料与工艺、家具设计、灯具与照明设计、毕业实习。该模块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识市场、考察市场,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4)毕业设计模块:目的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及原理的考察和全面总结,找出不足,总结经验,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是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主要环节,因此题目应来源于工程,使学生直接和间接参与工程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宜将实践过程布置过细,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和结构上的联系和综合,构建合理、高效的课程体系,才能适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2 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工程实际训练,注重动手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强化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实践(包括基本训练和验证性实验、军训)、社会实践(包括社会服务、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包括美术实习、课程认识实习),综合实践(包括毕业设计、课程设计、课外科技活动、市场调研)。大力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管理,实行开题报告、中期答辩制度、毕业设计展览等。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实践,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参与社会、社团、设计竞赛等活动。5. 教材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缺乏配套教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沿袭以往教材编写思路的做法是不足取的,应站在专业整合后的新高度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教材短缺的燃眉之急;应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优化知识结构,系统地建设教材。在教材建设中,注意收集整理实践教学中对理论教学有益的影像资料,丰富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必须反映和落实到教材的编选上。符合新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结构要求的系列课程教材建设,是教学过程组织和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并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直至今日,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各个学校的学科背景不同,因此,很难找到与我们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材,我们一方面积极选用适合本课程体系的优秀教材,另一方面结合本专业实际特点,组织我系有教学及实际工程经验的老师编写部分环境艺术系列教材,目前,这些教材已被列为省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出版使用,被省内外多家高校选用。进年来已出版的教材有15部,其中省级规划教材有:室内设计基础、环境设施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娱乐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宾馆环境设计、家具设计等;其它教材有商业环境设计、现代设计思维与表现等。6. 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是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教育目标的调整、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改革,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不可能达到预期的结果,甚至走向反面。目前我们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的“灌输式”、“注入式”,过分偏重课堂讲授。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课时大幅度精减的情况下,也难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真正发挥教学活动主体的作用,实行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二是根据高校教学的特点,采用讨论式、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将知识传授与素质提高、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三是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四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科研训练和生产实习的质量,密切与社会的联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校扩招,教学资源紧缺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授课方式进行了重要变革:成立课程教学小组,组长负责,多位主讲老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每位老师只讲解一部分内容;利用电子白板课堂教学系统将授课场景同步传送到多个教室;年青教师助课、辅导相结合。实践证明,这种变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充分利用了优质教师资源,保证学生所听内容都是最优秀老师的讲解;助课制既可保持课堂教学纪律,又有利于年青教师的培养;助课教师帮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部分答疑及作业批改工作,减轻主讲教师负担,有利于主讲教师将精力集中在内容的组织和电子教案的完善上。在教学手段改革中,我们主要强调,一是广泛使用录像、投影等基本辅助手段,提高授课效率,二是积极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我系的艺术类教学特点和要求,目前我系有教学用投影仪9台,多媒体机房4个,很好的解决了我系的教学要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加了知识的容量,因而可解决教学信息量大与课程计划学时少的矛盾。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加强。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注重“学用结合”,与数十个公司签订实习协议,采用“公司+教学”、“辅助科研+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公司的工程实践和教师的课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针对性更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7.结束语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高度融合渗透的今天,适应社会变革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构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模式,应该结合地方设计、施工的现状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在课程的设置上,既要考虑当前的需要,又要注意将来的发展。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我们将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不断细致地研究并加以改进,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设置更科学、完善。构建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框架研究项目成果材料目录1、教材(纸质):十本室内设计基础、环境设施设计、办公环境设计、娱乐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宾馆环境设计、家具设计、商业环境设计、现代设计思维与表现、标志设计。2、教学软件(课件类)(电子)环境设施艺术设计、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史、办公环境设计、宾馆环境设计、商业环境设计3、论文(电子或纸质)徽州的建筑彩画艺术,汪炳璋,美术与设计包豪斯的工业设计及其发展研究,汪炳璋,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对传统与现代的再思考,邢瑜,安徽建筑室内设计的科技性和绿色环保性,邢瑜,安徽建筑生态与仿生设计,邢瑜,安徽建筑浅析“新艺术”运动的建筑装饰风格,姚征峰,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皖南古村落理景的原则,翟芸,科技创新导报对皖南古民居原真性保护的思考翟芸(第三作者)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一种值得研究和开发的传统饰面材料泾川花砖,翟芸(第二作者)华中建筑家具设计与生活,翟芸,美术大观论皖南传统建筑装饰部位的选择,翟芸,建材产品与应用论石柱础,翟芸,装饰4、获奖证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教学成果奖,邢瑜、姚征峰,院级三等奖 5、毕业生调查表(纸质)钱成海,合肥征途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潘昌银,合肥征途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贾伟,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读研(现在我校任教)刘艳,安徽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冲击导弹课件
- 冰雪天气课件
- 大数据历史分析方法-洞察及研究
- 涉密工程合同管理办法
- 充电人员安全培训课件
- 储运车间安全培训课件
- 储粮安全培训课件
- 聚焦长尾市场2025年新能源技术专利应用创新趋势报告
- 2025广东西方政治自考试题及答案
- 芒果绿色生产标准制定与品牌授权经营合同
- 黑龙江金融产业发展对策
- 美学概论 课件 第0-2章 绪论 美学即审美学、审美的含义、审美的意义
- AQ/T 2061-2018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防治水安全技术规范(正式版)
- 冷弯型钢项目可行性报告
- IPO申报财务三年又一期会计报表模板(单体式)
- 数字经济概论 教学大纲
- 英式橄榄球和美式足球的比较分析
- 矿山安全监测与预警系统
- SY-T 7693-2023 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 防喷器胶芯
-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课件
- 新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测试卷(全套31份)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